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环球时报社评:中国互联网战略应攻防兼备

环球时报社评:中国互联网战略应攻防兼备

luyued 发布于 2011-05-28 00:26   浏览 N 次  

2011年05月18日09:27 环球时报

美国政府最重要的六大部门16日联合公布首份“网络空间国际策略”,国务卿希拉里o克林顿称,该计划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在要在全世界推动“互联网自由”。有分析认为,这将可能刺激包括中国在内的非西方国家加强网络监管。

对于处在信息弱势地位的非西方国家,尤其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在互联网上“不设防”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做到。中国在信息技术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虽在拉近,但面对超量信息在互联网上无序、飞速流动,中国社会无疑比西方脆弱得多。

从希拉里数次有关“互联网外交”的讲话,到这次的“网络空间国际策略”,美国政府在互联网领域划出了一道清晰的意识形态战线。用美国记者赫兹加德的话:“现代美帝国殖民的是思想,而不是土地”。

我们不能被美国政府口中的“互联网自由”忽悠了,但也不用因此对互联网草木皆兵。现阶段中国以防为主,但不应是被动应对。

乍一看中国的互联网,很容易被大量非理性情绪吓着。想想看,中国近5亿网民,哪怕是1%的网民发点牢骚,那也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量,但其中有多少网民有政治目的?互联网的点击率和帖子,到底能代表多少民意,代表哪个层次的民意,代表了什么样的政治或经济诉求?

解答这些问题,我们往往没有准确的答案,这直接影响我们客观地看待互联网。中国必须尽快建立互联网民意调查的数据分析体制,同时应把这种调查与社会民意的调查相对比。毕竟还有不上网的8亿中国人,他们不能“被代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会把互联网的几个帖子视为民意。冷静地看待互联网现阶段的乱象,就能让我们冷静地应对美国在互联网上搞出的动作,不大意,不紧张。

总体而言,中国互联网的声音越来越多元,仅靠躲在国外某个角落里发帖子,难在中国社会掀起大波澜了。但对这些人,中国必须盯紧些,运用技术手段把他们揪出来“示众”,让人看清那些帖子从何而来。

美国政府动辄拨款数千万美元,支持研发破网工具,从它手中接单子的,常常是以颠覆中国政权为目标的组织,可想见,它们会是美国“网络空间国际策略”的受益者。中国应想办法让这些组织得到惩罚。

中国互联网影响力其实还不妨尝试“攻”出去,“攻”不是要像美国那样搞“思想殖民”,而是要把我们的声音传出去。一个强大的中国,不能总在网上讲汉语,应该拥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英文、法文和其他外文网站。

互联网对现代政治、社会的影响前所未有,但它仍是“虚拟世界”。美国的“互联网自由”战略看上去来势汹汹,但只要中国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美国的攻势就一定会自动瓦解,“美国之音”电台在中国的结局就是最有说服力的例证。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