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两株玉兰话淮声(发《滕州日报》)

两株玉兰话淮声(发《滕州日报》)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3 14:21   浏览 N 次  

杂史上说,李鸿章的母亲病逝,当时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送了一株玉兰树给李以示慰问。李将树栽在自家的门前,并精心呵护。多年后伊藤博文遇刺身亡时,李府门面的那株玉兰已亭亭如盖矣。

梁启超曾把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二人进行一番比较。在19世纪,李、伊两位大宰相,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背负着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一路狂奔,尽管二人都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但结果却大相径庭:家国命运注定了李是一个失败者。不过梁启超却认为“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必为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而对于伊,梁启超认为,“伊非李之匹”。

几年前读一篇小文,该文作者到李鸿章故居旧址参观,亲眼看到了那株玉兰树,面对玉兰,作者发出了“如在武汉大学见到日本樱花”的感叹。

另一株玉兰是慈禧太后送给刘铭传的。当年,刘铭传是李鸿章淮军里的悍将,淮军镇压太平天国有功,慈禧就将一株玉兰树赏给刘铭传,刘将这株皇恩浩荡的树栽在自家的门口。如今,这树依然健在。

读近代史,想绕开淮军很难。当年,李鸿章带领淮军进入上海与太平军作战时,面对装备低劣、衣衫破烂的淮军,上海的清军和外国的“洋枪队”掩面而笑,明里暗里都称淮军为“花子军”。没想到就是这支“花子军”,在太平军重兵压城城欲摧之时,顺利地解了上海之围,令世人刮目相看。淮军中的“铭字”营更是骁勇善战,成为太平军强有力的敌人。而刘铭传,就是铭字营的“老大”。

在当时的清王朝,刘铭传的地位虽不及李鸿章,但名声却要比李鸿章好得多。刘铭传的《筹建铁路折》上奏后,虽然在当时的朝廷引起轩然大波,但公正的史学家们认为,“中国铁路之兴实自铭传发之”。后来刘担任了台湾的首任巡抚,带领台湾军民奋勇抗法,取得了台湾保卫战的胜利。孤悬海外的台湾面对强敌进攻,能“便宜行事”的刘大巡抚无羁无绊,纵横驰骋,远比甲午战争中他的上司李鸿章洒脱得多。尽管如此,李和刘最后都难逃郁郁而终的宿命:李在《辛丑条约》签订两个月后吐血而亡,死前双目炯炯不瞑;而刘在闻台湾被割让后悲愤之极,不久就抱憾去世!

初春的一天,我有幸来到合肥西边的刘铭传故居参观。在故居遗址上,得以亲眼目睹那株饱经沧桑的玉兰树。那树冠盖宽阔,群花盛开,香意氤氲。透过花隙看天,空阔辽远,漫无际涯。静下心来听四周,惠风送语,叙叙不绝。此时,我虽不懂这风语,但伫立在那棵树下仍略有所悟——我被苍茫而激荡的淮声所绕。

(发《滕州日报》20110119 《皖东晨刊》20110124)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