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透视格兰仕 解读品牌价值营销

透视格兰仕 解读品牌价值营销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3 21:14   浏览 N 次  

2009.2.16《中国企业报》

编者按

随着金融危机向全球实体经济的全面蔓延,我国家电企业走入寒冬。然而,在这个内外交困的市场环境下,而立之年的格兰仕却能逆市大幅增长,销量同比上年增长了300%。格兰仕常务副总裁俞尧昌这样解释说:“我们格兰仕已经习惯于过冬天。”也许正是这种居安思危中的从容,使得格兰仕逐渐成长为中国家电业翘楚,格兰仕营销模式也创造了品牌家喻户晓的神话。在当前的环境背景下,《中国企业报·品牌周刊》专访了格兰仕常务副总裁俞尧昌,共同解读格兰仕营销。

“家电下乡”

《中国企业报·品牌周刊》:如今的形势对于家电企业来说,面临的将是一次更大的变革。而“家电下乡”作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或许将成为很多企业的“救命稻草”。您对此如何看待?

俞尧昌:国家现在启动“家电下乡”,财政补贴,拉动内需,毫无疑问是利国、利民、利企业的。在我们整个对外出口当中,出现得比较大的影响就是全球性金融危机,整个全球市场疲软以后开始衰退。这时候拉动内需不但有政治影响,对于我们企业来说也有更大的帮助。

但是对于优秀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来说,我们不能“等靠要”,而应当率先行动起来,用企业自身的力量主动活跃市场。也就是说国家“家电下乡”拉动内需,更重要的不是说拉动内需了企业就有油水好拿,而是政府在推你一把的时候,引导企业积极地行动起来,向农村市场开发。

举例说,我们的微波炉还没有纳入“家电下乡”名录里,但我们也开始“家电下乡”,就是说并不是一定要纳入名录以后才能“上山下乡”。像“家电大篷车”就是格兰仕发明出来的,1997年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赶集进行消费引导,到农村市场敲锣打鼓。这种理念一直沿用到现在。

《中国企业报·品牌周刊》:这也就是说,企业要变被动为主动。

俞尧昌:对。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就是农村不是垃圾桶。“家电下乡”不是说在企业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以后把城市里多年积压的库存产品销往农村,而是产品应该符合农村市场的特点。这要求企业本身在经营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以销定产,不是以产定销。

格兰仕就把全球的新兴市场,包括农村市场作为一个大的战略性市场去开拓,不是说政府号召我去做我才做,而是企业本身有这种需求。

中国现在有2万多个镇,农村市场很大,假如我们每一个人去管4个镇,就得有5000人。所以去年下半年我们整个“大篷车”开下去,还从生产线上调了一批骨干出来。所以开发市场的时候投入是很大的,农村市场地大人稀,而整个网络建设、整个产品建设都要全方位地、系统地往下推。因此,我们的产品必须要符合市场特点,用库存产品只是短期行为。

与此同时,“家电下乡”客观上刺激了农民去消费,而作为我们企业来说,最根本的还是要生产性价比最高的商品来卖。

格兰仕习惯“过冬”

《中国企业报·品牌周刊》: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入,这场风暴的影响已经不可避免地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扩散,全球经济面临的滑坡风险日益加大。那么作为龙头企业,格兰仕如何“过冬”?

俞尧昌:我们现在还是采取加强内功建设,加强软实力的系统建设。

其实格兰仕已经习惯过冬天。在东南亚金融风暴的时候,国家都在通缩,而格兰仕高度发展,呈三位数的增长。但是2000年以后,企业在过夏天的时候,格兰仕就不太习惯了。特别是在2006年到2008年,大家都去炒股、炒楼、炒地,格兰仕就从来不允许,一分钱也不能卷到投资里面去。

《中国企业报·品牌周刊》:这对于企业来说其实是利弊兼有的。格兰仕是如何考虑的?

俞尧昌:它的弊端在于,一旦进入投机这种状态,企业就只习惯于过夏天。老板最怕中高层进入投机状况,去以一个投机的心态来经营企业。我们希望做一个长久的企业,而不是简单的泡沫型企业,进入泡沫之后那是很可怕的。比如100多年历史的雷曼兄弟轰然倒下,它的数字对我们来说就是天文数字;比如大宇帝国在东南亚金融风暴中倒下时,它的数字大概是折合人民币6000亿元,在中国家电领域里面找不到规模6000亿元的企业。老板看到了很多的企业都是在不断的泡沫中起伏,泡沫很高的时候,只要经济下行,泡沫就会很快被冲击掉。所以他反复强调要做百年企业、百年品牌。

多元化发展《中国企业报?品牌周刊》:早在2000年前后,格兰仕就开始生产空调。空调是格兰仕在微波炉领域获得了快速发展后,投入巨资涉足的第一个关联性领域。格兰仕的多元化发展,这将是一条怎样的路?

俞尧昌:我们现在的多元化是走专业化集成的多元化,而且是走相关的同心的多元化。我们现在定的一个方向是白电,希望在15年到20年成为一个全球一流的白电跨国公司。做大、做强、做专、做精、做深、做绝,我们以这6个字的方针来推进,空调也一样。

格兰仕现在有一个特点,就是掌控不了核心技术的产业我们不进入。像平板电视和手机,核心技术在国外,中国企业苦不堪言。打造世界级品牌的条件就是研发力、产品力,没有世界一流的产品,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品牌。没有核心技术、没有研发力,我们的品牌就如建筑在一个沙滩上。

《中国企业报·品牌周刊》:那么在技术研发力上,格兰仕如何来做?

俞尧昌:我们现在的做法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整合全世界最先进的制造装备,整合世界顶尖行业人才,集中世界级专家的智力研究竞争对手的缺陷进行改进开发,绕过专利壁垒,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现在格兰仕每年投入的研发资金已经突破销售额的5%。我们在美国、日本、韩国都设立了研究中心,但我们不会去那里设厂。我们的理解是把全球最优质的资源整合起来,这个企业才有生命力。

《中国企业报·品牌周刊》:可见格兰仕现在的发展跟过去不一样了。微波炉在高速发展中逐渐面临了“天花板烦恼”,多元化成为出路。

俞尧昌:像过去我们做微波炉,就只是一个微波炉,但做到全球市场的50%就不能再做下去了。这面临几个问题,第一,在很多市场经济活动中都面对着反垄断问题。一个产品已经触到天花板以后,还要无限放大,实际上就是把自己往绝路里逼。就是说做到一定程度了就开始巩固与发展,尽量往别的方面去。

格兰仕现在的小家电,去年总共增长了300%,电烤箱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二、中国第一。而电饭锅、电磁炉、电暖宝、电水壶等等水系列的产品,也都成倍地增长起来。

审视“价值战”

《中国企业报·品牌周刊》:过去一提到家电行业的价格战,首先想到的就是格兰仕,格兰仕一度被媒体称为“价格屠夫”。而您却极力强调格兰仕打的是“价值战”,您对所谓的价值战如何理解?

俞尧昌:一个企业能够把产品做到最好还最便宜,那是最困难的,也是最高境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价值。最便宜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首先产品必须最好,同时最便宜。只有这两个同时具备了,才能说是价值最高。

格兰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打的是这个概念,即价值战,只是媒体将其说成是价格战。格兰仕从几千块钱的微波炉,打到几百块钱,而且产品性能一直在提升,功能和质量一直在完善,所以这是价值战。我们提出六个方面必须要符合这个价值观的概念,即为国家、消费者、企业、股东、合作伙伴、员工创造价值,缺一不可。

《中国企业报·品牌周刊》:现在大家都在讲,中国的一线品牌跟国外的相比,中国品牌还是中低端。我认为中国家电产品本身还是有高中低之分,格兰仕在品牌定位上怎么考虑?

俞尧昌:格兰仕现在高中低档产品同步展开,而且我们的高端不是说电饭锅明明是卖200块钱的,我现在卖到2000块钱。我们现在做的是创新,就是技术的创新,你做不了我们才卖的贵,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价格贵,就是把竞争的比较优势发挥出来,用这种概念去推进。

对于去年的空调策略,第一,我没有库存;第二,我再去生产低端空调已经没有意义了,低端空调已经打得昏天黑地没有空间了。所以我必须生产中端空调,规模化,把价格压到低端;接下来高端打中端;用人家没有的技术开发出来的产品再打高端。就是 “高打中,中打低”,因此我们没有低端包袱。

渠道变革

《中国企业报·品牌周刊》:近几年格兰仕的营销渠道有什么变化吗?

俞尧昌:去年新兴渠道开发的增量还是比较大的,网络、电视购物等等都有所发展。

《中国企业报·品牌周刊》:格兰仕于2006年年初开始在中国市场尝试合资控股子公司的模式,但是,“合资公司”的搭建殊非易举。两年多以来,格兰仕大力推动“合资公司”的批量制造,但是从数量和质量上来看,结果并不能完全让人满意。

俞尧昌:这个模式现在看来效果不明显。如今,我们又回归到了商业的本质,就是大生产、大流通。原来的子公司模式财务乱账的现象很严重,这对整个公司的持续发展不利。而且这种模式对各个子公司人员管理难度增大,最终很容易导致大量的官僚。

但是,商家做市场跟企业做市场是不一样的。商家动用的是社会资源,虽然他们会跟你博弈,希望利益最大化,但是他们的做事风格确实是不一样的,而且能力不同,压力也不同。还有,我们同行的专卖店经营成本远远大于让国美去销售的成本,更远远大过让超市去销售的成本。走全世界做传统家电的企业,大部分还是走传统渠道。所以说我们还是回归了。

分工带来效率,企业专心生产、推广品牌,把销售工作交给最擅长的流通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才能和谐经营,做大市场。

《中国企业报·品牌周刊》:社会分工会越来越细,看来格兰仕在渠道布局上的回归之势已经展开,只有制造商和流通商分别做好自己的角色,才能带来更大的效益。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