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株洲晚报:孩子,站在我的肩膀上成长吧

株洲晚报:孩子,站在我的肩膀上成长吧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3 22:48   浏览 N 次  
教育访谈:孩子,站在我的肩膀上成长吧!
www.zhuzhouwang.com 日期: 2010-12-29 10:40 株洲网

■一篇题为《儿子,爸爸不是郑渊洁》的博文在网络上广为传播

■被《读者》、《意林》转载,《羊城晚报》等全国多家媒体进行了采访报道

■博主称“说出了诸多家长想说的话”,折射出中国教育的现实和无奈

株洲晚报记者 罗小玲

目前,一篇题为《儿子,爸爸不是郑渊洁》的博文在网络上广为传播。

记者搜索发现,博文作者名为胡子宏,他的新浪博客《胡子宏———心事胡说》一直有很高的点击率。读胡子宏的博客,你可以发现,他细致地记录儿子成长的点滴、育儿的思考,如山的父爱都倾注在他的字里行间。

近日,本报记者设法联系到了在河北邢台市文联工作的胡子宏,并与他进行了一番实在而诚恳的交流。

儿子基本同意我的观点

记者:可否介绍您与您儿子目前的情况?

胡:我出生在1968年4月,自幼家庭成分不好,我父亲对我的学习有着严格的要求,甚至有过多次体罚。1986年8月,我考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1990年8月毕业分配到河北邢台团市委。目前在市文联工作。

我的儿子叫胡小鹄,1997年1月出生,现为邢台市第七中学初三学生。在小学时,成绩一直居年级前十。初中两年半以来,成绩居年级前20名,班级前5名。受父亲影响,对阅读和写作有浓厚的兴趣。7岁时,生母去世。性格乐观向上,有一定的进胜心,生活自理能力较强。学习有计划,有一定的自我调控能力。不足之处:学习有懈怠情绪、性格稍有偏执、内心世界有封闭倾向。

记者:您这篇文章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您的儿子怎么看待这样事?他是否会抱怨你为什么不是郑渊洁或李开复?

胡:我没有详细问儿子的看法。昨天,儿子接受了河北电视台的采访,我没有出现在现场。今天儿子的班主任告诉我,儿子基本同意我的观点,但个别地方不赞同。我想,可能他对我的“硬性指标:班级前5名,年级前20名”不太赞同。但经过10多年的父子相处,孩子的脾气性格、学习习惯、人生态度,受了我很大的影响。孩子不会反对我的教育理念。

我儿子对我没什么抱怨。早在2002年,靠我的稿费收入,我们家曾经有30万的存款,后来他生母患淋巴癌,耗费35万,这些年家境趋于好转。孩子对此很了解。儿子早就说过,郑渊洁的父亲不是郑渊洁,国家主席的父亲也不是国家主席,成长和进步,都是靠自己努力的结果。

刻苦学习永远是没错的

记者:您应该是高考改变命运的那种人,但,目前的状况是,很多人大学毕业就是失业。您觉得孩子们努力学习还有用吗?能靠高考来改变命运吗?

胡:首先,我们要看到,目前的就业竞争中,对学历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大学毕业就失业的现象比较普遍,但也要看到,重点大学的学生就业前景相对较好。可见,大学毕业后,不是全部的学生马上面临失业,相当一批学生会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古训中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流传了几千年,是非常合理的。人立足于社会,必须依靠两件武器,一个是学问,一个是技能,而掌握学问和技能,必须要读书学习。因此,即使不考大学,学习也是有用的。

就目前而言,高考不是改变命运的惟一途径,但它是平民百姓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高考不会决定你一生的命运走向,但高考能让你的生命跨入更高的台阶。因此,我们这些普通家长,必须首先要求孩子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轨迹,如果没能通过高考这一关,再谋求其它出路也不迟。

亿万人的命运已经证明,高考是人生的分水岭。我们家长必须看到高考有助于青少年成长的正面效应,不能因为某些大学生的失业,而对高考失望。何况,高考之后,还有硕士,硕士后面还有博士,勤奋苦读之后,上帝总会给你打开一扇窗。无论是不是考大学,刻苦学习永远是没错的。书到用时方恨少,成功最终属于时刻准备着的人。

应试教育不可怕,分数才是公平正义

记者:很多家长认为目前中国应试教育比以前更可怕,所谓的教改不过是大规则下的细小变动,那么,您认为呢?而且,您认为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吗,或者,中国的素质教育您觉得能实现吗?

胡:首先,我不认为现在的应试教育比以前可怕。相比起上世纪80年代的高考,时下上大学很容易,但不像20多年前“上大学等于铁饭碗”。因为社会腐败现象和人情因素,铁饭碗的谋求,多倾向于“官二代”、“富二代”。当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时,穷人对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期望更加迫切,同龄人之间的竞争也就愈加激烈。因此,应试教育才显得可怕。就我看来,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高考竞争,其激烈程度,远超过时下的应试教育的竞争。打个比方,我是从枪林弹雨中冲杀过来的,时下的应试,仅仅为几场遭遇战,没什么可怕的。

时下的教改,无论怎么改,都是换汤不换药。规则不变,细微处耍弄些花样而已。道理很简单,在未来的相当长时间,应试教育体制不会变化。如果没有应试教育体制,我们这些普通百姓的孩子,就彻底失去了在社会竞争中占得先机的希望。因此,我们老百姓千万不要人云亦云地反对应试教育,否则就是自毁孩子的前程。

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其本意是没错的,但绝对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因为我们整个社会的教育体制,30多年来,一直是应试教育体制。素质教育缺乏一个统一的量化标准,而应试教育的标准就是分数。因此,在人才的选拔中,要想做到公平正义,应试中的分数,是惟一的选择。一旦掺杂人为因素,就很难保证不会滋生腐败现象。换言之,中国的素质教育只要有高考存在,就是挂羊头卖狗肉,不会尽善尽美地实现。

家长的言行,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

记者:从您的博文中可以看出,您对待孩子的态度,基本是站在父亲角度上提出要求;虽然,您采取的是摆道理的要求,但,现在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会愿意听您的大道理吗?

胡:我们家长要注意到,孩子是自己的影子。我们的言行,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学习的态度,会无形中影响孩子。正因为孩子从小就看到爸爸妈妈在读书,他才无形中也喜欢读书。一个成才的孩子,家庭环境应该是健康的。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多关怀、多交流以后,孩子也会潜移默化地接受家长的要求。

孩子当然有自己的想法,我所讲的大道理,都是在摆事实的基础上。譬如,寒冷的冬天,我们看到街头卖菜的摊位,我就告诉他,如果你甘心将来靠此谋生,那就不用刻苦学习。他会看到那种金领、白领的生活档次,他明白苦尽甜来的道理。所谓的道理不是他愿意不愿意听,而是他已经领悟到我讲的道理。我作为家长,负责进行监督就够了。

这里要说一句额外的话。我是1986年河北威县高考第二名,儿子的生母是1988年威县中考第二名,我们都是省作家协会的会员。后来,儿子生母罹患恶性淋巴瘤去世。她在北京住院时,我的大学同学前来探望,很快就凑了六七万元捐款,而她的中专同学来探望她,只带来了2000元。她一下子明白了好大学与中专生走上社会后的经济实力差距,临终前还在嘱咐我,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重点大学的学生。

前妻去世的晚上,还嘱咐我回家陪孩子学习,迎接期末考试。岳母不同意我回家。前妻斩钉截铁地说:即使我马上死掉,也必须让胡子宏回家辅导孩子学习。可见,我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其实寄托着一种感情,一种使命。欣慰的是,我儿子也意识到这一点。

打孩子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态度

记者:现在不少家长认为,跟孩子要做朋友,而不是命令或打骂;您打过孩子吗?您认为跟孩子能做朋友吗?您通常除了关注他的学习外,还会关注些什么?

胡:我打过孩子的。但多是愤怒之下的轻微动手,譬如扯着他,让他站好,听我的训斥。真正打耳光,只有三两次。

我儿子的生母去世已经7年整了。这7年,儿子是我的感情支柱。但是,爱孩子不能骄纵孩子对学业的懈怠和缺点的蔓延。之所以打他,是因为他触及了我规定的底线。譬如,我规定,无论任何时候,无论任何理由,都不许去网吧。譬如,孩子破解了我的电脑开机密码,趁我不在家,偷偷上网玩电脑,导致了成绩了大幅度下滑,我就要责令他写检查,罚站听我的训斥。我觉得,打孩子不是目的,而是让他明白家长的一种态度,如果过于懈怠自己的学业,超过底线,就要受惩罚。

在孩子的成长期,一旦出现超过家长要求的底线,就会惩罚他。这种惩罚包括斥责、摆事实讲道理,也包括罚站,让他反省自己,去写检讨书。所谓不怒自威,来源于家长自身也是一个言行端正,在事业做出一些成绩。如果家长在孩子心中缺乏威信,家长的管教,就失去说服力,孩子也不服气。

我和孩子是比较好的朋友。譬如,我会真心地把自己的烦恼告诉孩子,我会告诉孩子我们生活中因为某种原因,必须忍受委屈。我们一起去游玩。孩子有什么要求,我会尽量满足。随着孩子青春期的到来,父子之间的交流少了许多,孩子也有自己的小秘密了。但在他心目中,老爸是最亲近的朋友。

除了孩子的成绩之外,我还会关注他的人际关系、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感情问题等。我尤其关注孩子的健康,叮嘱孩子要注意安全,不要与同学产生纷争。

小时候没自信,长大了心里更有阴影

记者:我认为,不管大学毕业后是否失业,多学东西肯定没错,学习好肯定也没错;但家里的老人认为,不要把孩子搞得这么累,孩子太累了,将来心里会有阴影?可我却认为,如果啥也不会,成绩又差,小时候就没有自信,长大了心里阴影更重,人总得要拿得出来的东西才行吧?您认为,这个想法对吗?

胡:作为家长,我完全同意您的观念。

首先,人活在世界上,如果想活得幸福美满,最基本的依靠有三个:学问、技能、吃苦。所谓的“人上人”,其实都是掌握了学问和技能的人。而学问和技能,要基于青春时代的吃苦。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就是这个道理,“书到用时方恨少”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只要学的东西是正面的,肯定是没错的。人世间没有派不上用场的学问。

特长就是人生的技能,人的特长越多,就多一门“手艺”,即使你无法把它当事业去做,它会在特定的时候给你一个饭碗。俗话说的“技不压身”不就是这个道理吗?因此,你做的没错。我所担忧的是,孩子有那么多的特长,你又关心孩子的成绩,孩子能忙得过来吗?我对孩子的要求是,考什么,学什么,先考上大学,有了一个好饭碗后,你会享受到人生的很多乐趣。你谋生手段越多,你生活的快乐越多。

老人家对孩子的关心,就是俗话说的隔代亲。爷爷奶奶那一代,对待孩子,是感情的一种寄托,他们不承担教育孙子的重任,也不指望着孙子赡养他们,一般而言,他们的目光没那么远。我们做父母的则要从孩子的未来考虑,想好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孩子太累了,心理确实会有阴影,譬如,我现在还梦起高考的紧张情景。但是,孩子不成才,与同代人的竞争中落败,难道就没阴影吗?努力过的孩子,可能有心理阴影,但更有成功的享受。人在成功之后,都难免产生“万一不成功”的后怕。因此,“小时候没自信,长大了心里更有阴影”是正确的。我参加工作20年来,从来不惧怕任何考试,就得益于在考试中练就的自信。“水至清则无鱼”,你愿意做“无鱼的清水”吗?

说一千道一万,人在世界上是靠本事吃饭的。若非亿万的遗产供孩子享用,那就让孩子学本事吧。无论学什么本事,都必须刻苦。本事不够,就要受穷,就会经不起生活中的波折。

孩子的心理问题,其实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

记者:有这样一个现象,有的学生成绩确实不错,但心理又的确不健康,您如何解决儿子的心理问题?您担不担心孩子会有心理问题呢?有家长认为,学生们的心理问题是因为应试教育体制,你赞成这个观点吗?

胡:打一个比方,两军交战,是得胜方有心理问题呢,还是失败方有心理问题呢?一般说来,成绩优秀的学生心理问题不在学习上,而是在学习以外,譬如:人际交往的孤傲、动手能力的欠缺、抗打击能力的不足、感情生活的脆弱,等等。在上述方面,我儿子存在不足,譬如人际交往上比较狭窄,不善于对别人倾诉。但总体上,心理问题不大。我在时刻注意,一旦孩子的心理出现不好的迹象,及早纠正。

心理问题是人之常病。即使没有应试教育,青少年学生也会出现心理问题。只是,在现有应试教育体制中,有些学生因为竞争的压力,确实会有心理上的偏差。但是,毕竟应试教育好歹给平民孩子提供了“鲤鱼跳龙门”的机会,假如连这个机会都没了,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岂不更多更严重吗?看看社会上的“仇富”“仇官”现象,我们就会明白,孩子的心理问题,其实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怨不得孩子,也怨不得应试教育。

儿子,站在我的肩膀上成长吧

记者:您那么看重孩子的成绩,是否有“孩子如果成绩不好,我会没面子”的因素在里面?您是否希望孩子至少比您好?您不担心期望过高,失望会大吗?

胡:首先,我承认,孩子成绩不好,我会觉得没面子。因为我在博客上一直公开自己和孩子的学习情况,无论是我,还是他,如果没有相应的成绩,就会觉得没面子。我在仕途上不怎么成功,我不希望我的人生一无是处。希望孩子成功,给我赚些面子——我是有这种心理。

无论有没有虚荣心作怪,我想,做家长的,都应该加强对孩子的培养,看重孩子的成绩,及时对孩子的学业进行监督。我一直认为,不管家境是否显赫,孩子有希望,家庭才有希望。如果一个家长把孩子的学业成绩视为家庭的“面子”,从而潜心帮助孩子,一起努力学习,赢得好成绩,那么,这种家长何尝不值得赞赏呢?

想当年,高考过后,同学们的命运立刻吹糠见米,截然分明。我太明白重点大学的治学环境了,我太懂得高学历对人生成长的作用了。像我,仅仅是一般的公务员,有点写作的特长,能挣点稿费,比起那些自谋职业者而言,活得滋润多了。我希望儿子至少要达到我这个层次。当然,超过我更好。

除非出现天灾人祸,儿子不会活得比我差。即使孩子因为某种原因,没达到一定的高度,我也不会失望。成功,不是只有刻苦和努力就能实现的,还包括很多考场以外的因素。即使有心理的落差和情绪的落魄,我和儿子也会平静地对待的。试想,中年丧妻、少年丧母的痛,我们都抗过来了,失败的其它落魄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相信,只要儿子身体健康,有我物质上的支持,有他传承父母的上进心,孩子不会没成绩的。要知道,我经受了病魔的打击、母亲和妻子先后去世的打击、家破人亡一贫如洗的打击,都顽强地闯过来了。我没有倒下,儿子是站在我的肩膀上成长的,他怎么会比我低呢?

儿子,爸爸不是郑渊洁

作者:胡子宏

儿子,今天爸爸给你谈的是:我与别人的爸爸有何不同。

先提及三个事例:一是李开复对女儿说,成绩只不过是虚荣的人用以吹嘘和慵懒的人所恐惧的无聊数字而已;二是郑渊洁在儿子18岁后,送给他两个礼物,一辆车和一盒避孕套;三是广西有个学生考上了清华大学,父母的教育秘诀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办法,只是让他快乐地成长。

几年来,我非常关心你的学习成绩。你肯定有点不耐烦了。瞧,李开复说了,成绩只不过是无聊的数字而已,是用以吹嘘和慵懒的人的。我要告诉你,李开复曾经是Google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他给两个女儿提供的受教育环境和物质保障,是我终生难以比及的。李开复的女儿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李开复讲“成绩是无聊数字”的同时,还说了句:最重要的是你在学习,你需要的唯一衡量是你的努力程度。

李开复劝女儿不要在乎成绩,但给女儿写信时,又很自豪地提及女儿的“高中微积分第一名”。因此,你千万不要把成绩当作无聊的数字,依然要坚持刻苦学习。李开复的女儿其实留学不留学无所谓,他的家产和影响,足可以使女儿有个很舒适的工作。而你的成功要靠自己的打拼,因为爸爸没有李开复那么大的能耐。

你是读着郑渊洁的故事长大的。童话故事为郑渊洁赚得盆满钵溢。在这种家境中,郑渊洁的儿子拒绝了校园里按部就班的课程,在玩耍中发展自己的人生。他去非洲旅游,回来后竟然瞒着父亲出版了摄影集。而像我这样的爸爸,顶多给你一些远游的路费。我们父子与郑渊洁父子不是一个档次,他的家教理论不适合我们。你作为平民百姓的孩子,依然要沉浸在校园的课程,除了刻苦学习,别无选择。

广西的学生考上清华大学,父母的教育秘诀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办法,只是让他快乐地成长。这里,我们要正确理解什么是快乐成长。我对你的学业要求很严格,有人曾经斥责我:“你给孩子施加了多大的压力啊,孩子能快乐成长吗?”儿子,你要记住,快乐成长与刻苦学习并不排斥。刻苦学习不意味着你放弃郊外踏青、暑假旅游、网络聊天和课外阅读;它只是要求你在一定时间内,集中精力去学习,不要分神,不要懈怠。而优秀的学习成绩,是你快乐成长的精神财富。爸爸对你的要求是,学习时,必须全神贯注,不能浅尝辄止。闲暇时,那就由着你的性子,去玩吧,只要健康,只要安全即可。

儿子,请记住,那些声名显赫的家长,因为家境的殷实,下一代不存在就业谋生的压力。一些教育家声称的“赏识教育”、“快乐成长”,那仅仅是理论层面的说教而已。古训中的“头悬梁锥刺股”、“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倡导的就是对学业的刻苦和严谨。你刻苦学习的目标很简单:好成绩,好大学,好职业,好生活。

儿子,让我们一起踏踏实实过好我们的平民生活吧。我们不会有“李开复”和“郑渊洁”式的奇迹。爸爸与别人的爸爸不同,爸爸其实又跟更多的爸爸相同--那就是渴望着下一代有个令父辈欣慰的前程。20多年后,你也像当今的我一样,接过爱心的接力棒,对你的孩子讲述这些枯燥而丰实的人生道理。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