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除去论文中的“科技泡沫”

除去论文中的“科技泡沫”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4 16:07   浏览 N 次  

2011年2月11日徐州日报>云龙时评
◎钱夙伟

最新的媒体数据显示,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已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然而据统计,这些科研论文的平均引用率排在世界100名开外。真正极好的论文,在中国还是凤毛麟角。(2月10日《中国青年报》)

这其实并非新闻,全国政协常委张涛曾在一次全国政协“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专题协商会上这样描述:“由于科研活动远离经济与社会实际以及立项和评估中的问题,出现了大量的科技泡沫,导致我国在国际科技总体实力竞争中长期处于弱势。”每年国家统计的数万项科研“成果”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无实际价值,形成了大量的“科技泡沫”。

质量与数量如此巨大反差的原因,一言以蔽之,是我们对科研成果的理解,只是如何吸引眼球,并以此出名,只要作为获奖和晋升垫脚石的目的一达到,“成果”有无实际价值,已无关紧要。也因此,“科技泡沫”就不可避免。

这数量巨大的科研“成果”,要以多少财力为代价?当“泡沫”以科研的名义如此空耗着我们有限的财力,“位居世界第一”的论文数量,只会让人汗颜。

值得追问的是,目前的考核评价体系,助长了片面追求数量的浮夸之风。比如曾经被披露的北大法学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就明文规定教师工资与“核心刊物”发表论文数挂钩。于是,为了求得发表,可以不择手段。而现在不少的“核心期刊”,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为职称职务乃至收入等级评定做“嫁衣裳”。其中抄袭乃至剽窃比比皆是,败坏了学术风气,其恶劣之处已甚于制造“科技泡沫”。

这样的动机,又怎么可能有科学使命感和献身精神?当然也就难以耐住寂寞、潜心学术,而这于科学道路的探索,本来是至关重要。比如北京大学教授饶毅。一直坚持科研的质量、回归科学本质,秉持“慢”的理念。自从2004年有独立的国内实验室后,仅发表过3篇原始文章。然而2007年时年45岁的饶毅从美国西北大学归国,被认为是中国科技界吸引力增强的标志之一,足见其科研“质量”之重。

固然,心态浮躁、急功近利的“科学研究”,也确能不时地营造一点喧哗和闹腾,但最终也只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无疑,面对“论文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完善相应的机制,摒弃急功近利,已是当务之急。只有将为人类造福、为国家强大,作为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动力,“位居世界第一”的论文数量,才有意义。

这种第一不要也罢

2011-02-11浙江日报
湖州 钱夙伟

最新的媒体数据显示,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已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然而据统计,这些科研论文的平均引用率排在世界100名开外。

质量与数量存在如此巨大的反差,值得警惕。我们知道,近年来整个国家极力追求自主创新和科技实力,但是,如果巨大的投入换回的是一堆“科技泡沫”,这是多么大的浪费?

质量数量不成比例的原因,在于我们很多时候把科研成果当成了评职称的工具,而非追求科学本身。在这一价值坐标系上,科研成果是否真的具有科学价值,往往无人较真。必须大幅缩减科研论文中的功利成分,才能提高质量,真正助推国家的自主创新。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