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汉兴之地筑起面粉食品之都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4 18:07 浏览 N 次□本报记者 姜华山
□制图/王勃
“三月轻风麦浪生,黄河岸上晚波平;村原处处垂杨柳,一路青青到永城。”位于豫鲁苏皖四省交汇处的永城市,是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也是重要的煤化工基地,永煤和神火两个集团均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永城还是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2005年,这里又以规模庞大的现代面粉加工业赢得了“中国面粉城”的荣誉,是全国惟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黑白经济”的协调发展使永城于2009年步入全国百强县之列。
永城位于河南省最东部,被称为河南省的东大门,素有“豫东门户”之称。
这里,曾留下人类早期文明蹒跚的脚步,丰富的古文物遗存,记载着龙山文化一个重要发展时期神秘的断层。
这里是汉兴之地。汉高祖刘邦在此挥剑断蛇,揭竿而起,逐鹿中原,建立起400年汉室江山。
这里是能源之都。地下煤炭的储存面积1000平方公里,远景储存量100亿吨,精查储量50亿吨,是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也是豫鲁苏皖地区重要的煤化工基地,更是华东工业的能源后方。永煤和神火两个集团犹如一枝上的两朵鲜花,却在争奇斗艳。
这里是面粉之乡。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黄淮冲积平原一望无际的肥沃土壤,使这里成为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小麦总产量一直稳定在8亿公斤左右。
2005年,这里又以规模庞大的现代面粉加工业赢得了“中国面粉城”的荣誉。
这里是生态之城。是河南省首家生态市建设试点市,虽然也是煤城,它却像一位身着绿色军装的英姿女兵,在一尘不染中等待着人们的惊叹和赞美。
由“永城”到面粉城
提起永城,避不开其传奇的历史。
永城作为行政区,开始于隋代,始名马甫城。隋大业初年,水灾使汴河流域多数城池淹没。六年三月,隋炀帝乘龙舟顺汴河南下,只见马甫城安然无恙,随口说道:“五年水灾毁多城,惟有马甫是永城。”马甫城遂改为永城。
横春秋末年,孔夫子周游列国,途经永城避雨芒砀山,留下了夫子山和晒书台;秦朝末年,汉刘邦在永城芒砀山斩蛇起义,创立了汉家400余年帝业;汉丞相萧何在永城酂城制定中国第一部法典,留下了萧何造律台。夫子避雨处是儒家的圣地,汉高祖斩蛇处是汉朝兴起的源头,千古造律台是中国数千年以法治国的象征。这些胜景昭告天下永城汉文化遗存的丰厚悠远。
永城芒砀群山不足1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汉梁古文化景观29处,梁孝王王后墓,斩山为廓,穿石为藏,被称为“天下石室第一陵”;柿园墓藏“四神壁画”早于敦煌630年,被誉为“敦煌前之敦煌”;汉高祖斩蛇碑,神秘幻影,被称为千古奇观。此外,永城麻冢抗大四分校,淮海战役陈官庄烈士陵园、宋代崇法寺塔都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众多历史名人足踏永城,也曾留下不朽的诗篇。明代著名诗人李先芳由商丘入永城途中写到:“三月轻风麦浪生,黄河岸上晚波平;村原处处垂杨柳,一路青青到永城。”宋代翰林宋玉留下了《过永城》的诗篇:“行尽江南数十程,故园风物倍关情;枣花零乱槐阴合,一路清香过永城。”当代的众多文学名家也曾“一路清香过永城”。2007年5月,中国作家世纪论坛年会在永城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名作家对永城的现代与美丽感到吃惊,他们以独特的眼光和灵动的笔触尽情讴歌。
河南诗人宋文立诗曰:“久仰明珠心醉倾,驱车疾驶路匆匆。乌金矿采财源茂,白面畅销内外名。”诗中的“乌金”指的就是永城以煤炭为主的“黑色经济”。永城是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构建了以煤电铝、煤化工为主导的强大“黑色经济”体系。永城市已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工业能源城。
而诗中的“白面”则是以面粉加工业为主的“白色经济”。永城是全国商品粮基地,每年种植小麦140万亩以上,年产小麦8亿公斤。但永城“产粮不卖粮”,而是以面粉加工为主,延伸多条产业链。据悉该市有面粉加工企业138家,年产值20多亿元,面粉产量约占全国的1/500、河南省的1/50。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永城就开始有人在自己的庭院里干起了“小打小闹”的面粉加工业,成为第一代永城面粉产业的探路人。但是那时由于面粉加工企业规模较小,产品质量较低,品种单一,生产的面粉多在本地销售,外地市场份额较少。
之后,在永城面粉工业协会、面粉行业贷款联保协会的推动下,永城推出了鼓励、支持面粉食品企业发展的多项政策,永城面粉加工业才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2005年10月,永城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永城)面粉城”称号,是全国惟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2007年,永城市获得“食品工业强市”称号。永城再次迈入了面制品深加工,食品工业规模化、集约化和品牌化的跨越发展之路。
从“农业大县”到煤化工基地、中国面粉城,永城实现了由“豫东重点贫困县”到强市富民的跨越。用永城人自己总结的话说:“黑色经济强财政,白色经济富群众,黑白经济兴永城。”是“黑白经济”让永城这个汉兴之地实现了“强市富民”的目标。
由面粉节到食品博览会
2005年,借助被授予“中国面粉城”称号的契机,永城举办了第一届中国面粉节,以后每年举办一次。
如今,连续5届面粉节的举办,使永城面粉加工产业实现了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弱到强的发展。第一届面粉节参展企业仅300多家,到会客商700多人,到了2008年第四届面粉节就已经发展到参展企业900多家,客商1万多人。2009年10月,第五届面粉节改为中国永城面粉食品博览会。
面粉、食品、面粉食品营养剂等六大系列1700个品种,袋装、盒装、瓶装,大大小小不同品类、规格、包装的面粉摆满了一排排的展位。在第五届中国(永城)面粉食品博览会上,丰富多彩的面粉展示,让人不禁连声惊叹。
随着面粉节改为食品博览会,规模扩大使永城面粉企业快速发展。现在永城面粉企业年加工能力已经从2005年的15亿公斤增加到2009年底的30亿公斤,翻了一番。
永城市金源面粉有限公司总经理孟涛的经历就是一个缩影。
2006年,第二届永城面粉食品行业经贸洽谈会是孟涛第一次参会,那时他刚刚建立起日产面粉50吨的小厂。第三届时,金源已扩大到日产300吨。2009年,第四次参会的孟涛已拥有永城和安徽蒙城两个面粉厂,日产面粉1000吨。
为满足这些面粉加工企业的“胃口”,永城市还推出了小麦优良品质全覆盖工程,试图在全市90%以上的耕地上推广优质小麦,建成180万亩优质小麦基地。在这方面,华星粉业集团先人一步。
2010年,华星粉业通过土地流转,建 成了5000亩优质小麦基地,土地集中深耕、统一播种,在播种时,就为农户当场发放约50%的小麦收购价款,余款于小麦收购时当场结清,这既极大激发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又确保了粮源的稳定。
以小麦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大大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还解放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永城本地的小麦已远远满足不了面粉厂家的加工需求,有近10亿公斤小麦需从鲁、苏、皖等周边省购进,从而带动了运输业的发展,使1.5万余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或进工厂当工人,或从事运输业,从而提高了农民的收入。面粉加工业同时还带动了饲料业、养殖业、塑编业、印刷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条围绕面粉而展开的产业链条,为农民直接增加收入2亿多元。
“永城市的面品节会有两个效益日益凸显:一个是直接效益———通过办节会,小麦的价格上来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面粉加工量上来了,产业链条形成了;一个是间接效益———城市的知名度提高了,企业负责人的视野开阔了、干劲更足了。”永城市政协副主席、中国面粉食品企业家联谊会副秘书长刘正良认为。
打造“面粉食品之都”
“做中国的面粉市场中心。”国家食品工业协会会长王文哲的希冀正是永城的发展目标。
从“面粉城”到“食品城”是永城的产业构想。永城利用充裕的面粉资源,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资,发展起食品工业。挂面、萨其马、方便食品、速冻食品……各种面粉食品几乎应有尽有。围绕面粉和食品的加工销售,仓储、塑编包装、商贸、物流运输等配套产业也是红红火火。
面粉加工会产生麸皮,永城人不肯让这“肥水”外流,于是有了饲料加工业。有了饲料,养殖业也跟着兴旺起来。
永城市委书记吴孟铎对深入发展面粉食品业有着深刻的认识,建设面粉食品商贸城,打造我国最大的面粉食品交易中心;高标准建设中国面粉质量检测中心,把永城打造成为全国面粉质量检测基地和食品研发基地,真正支撑起“中国面粉城”这一称号,把“白色经济”做大做强,让全国(面粉业)跟着永城走。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培植面粉和肉食加工两大基地,拉长面制品、肉制品和酒制品三大精深加工产业链。这是永城勾画的宏伟目标。
在永城面粉工业协会秘书长李梅香眼里这并非难以实现。
她介绍,永城年产小麦8亿公斤,而永城年加工小麦的能力已达到30多亿公斤,每年有20多亿公斤小麦需从苏、鲁、皖等周边省区购进。而随着永城面粉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小麦缺口将越来越大,将会使更多地区的小麦向永城流动,这也将有利于永城形成小麦和面粉的集散中心。
据了解,下一步永城将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大型面粉食品生产企业,组建面粉集团,实施品牌战略。永城“白色经济”已经进入了全面提升、加速发展的阶段。
另外,目前,中国面粉质量检测中心、中国食品工业城正开工建设,以及与英国、意大利侨商联合投资13亿元的中国面粉食品商贸城正在紧张进行中。华星集团与武汉工业大学联合研制出了学生专用粉和多维富硒营养粉、小麦胚营养粉。
汇丰粉业公司与浙江大学联合研制面粉生产前路粉的复合酶处理技术,开发了发酵黑木耳、蔬菜汁等挂面,以及复合酶系列,包括馒头改良剂和面包粉改良剂等。
这一切表明,永城正在加速向“面粉食品之都”的目标迈进。
【对话】
李梅香:白色经济让永城叫响全国
自2005年10月接过“中国(永城)面粉城”这块沉甸甸的牌子之后,5年多来,永城面粉已响遍全国。近日,粮油市场报记者专访了有着“永城面粉行业推手”之称的永城市面粉工业协会秘书长、永城市面粉行业贷款联保协会会长李梅香,以探求永城“白色经济”腾飞的奥秘。
面粉产业的“永城模式”
粮油市场报:获得“中国(永城)面粉城”称号已经5年多了,你认为永城发展面粉加工产业的优势在哪里?
李梅香:首先,从源头来说,我们这里属于黄淮地区优质小麦生产基地,有优质的原材料。其次,市委、市政府确立了“白色经济”的发展战略。最后,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永城现象”或者称“永城模式”,即同行业之间的行业协会。每月,我们的面粉加工企业主们都会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产业发展、互通信息、互相帮助、共谋大策,我们还会请一些发展较好的企业,现场为大家传经送宝。
我们还专门成立了面粉行业贷款联保协会,设立了联保金,让一些小型的、生产暂时困难的企业也能及时贷到款,解除后顾之忧。如果有一家出现问题,我们则会共同承担。贷款联保协会从2006年7月成立到现在,已经为企业贷款20多亿元。
粮油市场报:可以说永城面粉加工企业是一种齐头并进的态势。这种模式会不会不利于企业之间的竞争?
李梅香:兼并、重组、合并都是市场规律。但是,在全国,你都很难见到像永城的企业家这样同心谋发展的。如果说竞争,我们是在团结中竞争、在相互促进中发展,属于一种良性竞争。我们以地方企业集团的形式、以集体的优势,共同开拓、共同发展。
提高粮食含金量
粮油市场报:据了解,永城小麦收购价格普遍比周边地区高出了3分 /斤左右,说明永城自身面粉加工产业的发展也惠及到了当地的农民。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李梅香:确实如此,我们实行的“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产前、产中、产后都对农民进行指导,让农民直接获利。
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饲料业、运输业、服务业、畜牧养殖业等。
我们正在努力拉长粮食产业链条,争取做到“产粮不卖粮”,就地加工升值,提高粮食含金量,形成一个贯通第一、二、三产业的产业集群。
粮油市场报:新的五年规划开始,永城面粉加工产业会有什么新举措、新目标?李梅香:两个目标。一是研发生产有机面粉、绿色面粉,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化肥的使用、增加有机肥,从小麦的种植到加工一系列过程中,保证全天然无污染,向国际AAA级标准迈进。二是向食品行业进军,加大对产品的深加工。现在,我们已经注册了集体商标“永城”,希望通过整合资源,使“永城”叫响全国。
【样本之一】
华星集团:永城面粉的“带头大哥”
在“中国面粉城”永城,提起河南华星粉业集团,人们总是翘起大拇指,说它“大而强”。
2010年11月12日,华星粉业在河南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挂牌上市,这标志着华星粉业集团又跨进了新的发展里程。虽然该市场在开盘10日后就被叫停,之后市场交易形式也从股权交易回到产权交易模式,但作为河南后备上市企业,华星粉业无疑成功经受了一场上市前的“实战演习”。
从小作坊到“形象代表”
正如中国民营企业的滚雪球般的成长路径,华星粉业也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创业历程。
华星粉业坐落于永城市十八里镇李窑村,其前身是永城市华星面粉有限责任公司,由永城市十八里镇李窑村村民委员会和现任副总经理刘敏于2001年共同投资创立,注册资金150万元。
10年间,华星粉业从一个小作坊式的企业,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发展,逐步发展壮大,如今已经成长为“中国面粉城”———永城市首家“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10年10月,华星粉业再次成功改制,成立河南华星粉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6000万元。
据刘敏介绍,目前,华星粉业是一家集面粉加工、食品科技、粮油加工、物流运输、塑编包装、谷物加工技术研究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现拥有华星粉业、华星宫川、华星粮油、华星商贸、华星民生、金龙塑业、河南华星谷物科学研究院等9家子公司。集团现有资产总值4.8亿,年加工小麦25万吨,食品2万吨,食用油3万吨,各类塑编包装近亿条,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利税8000余万元。
壮大后的华星粉业,依托永城丰富的地方资源,以科技为先导,依靠科学的管理,狠抓质量,先后通过了ISO9001、HACCP、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认证,逐步实现了与国际标准化管理的有效接轨。企业生产的“宇花”牌面粉荣获“河南名牌产品”、“河南著名商标”等称号。华星粉业也荣获“国家标准化良好行为AAA级企业”、“中国面粉行业十大最具发展潜力企业”等荣誉。
打造中国面粉业“航母”
华星粉业作为“中国面粉城”面粉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形象代表,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提出了“今日我以华星为家,明日华星以我为荣”的企业精神和“团结、高效、务实、敬业、奉献”的工作作风,并确定了“以 人为本、客户至上、质量兴企、创新发展”的企业核心价值观。
厚重的企业文化、全方位的经营营销策略,使华星在豫东大地的品牌观念深入人心,其影响力正不断向全国各地蔓延、辐射。2007年5月,华星和武汉工业学院、武汉大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研发的“多维富硒小麦粉”顺利通过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成果鉴定,荣获河南省高新技术产品荣誉称号;2007年8月,华星粉业集团和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联合研发的学生强化营养专用粉,在北京顺利通过国家级专家组审定;2007年9月,华星粉业集团研究开发的营养保健食品华星小麦胚正式投放市场,被评为河南省“重点旅游商品”;“永诚大嫂”手擀保鲜面在2008年全国“两会”期间,受到了代表与委员们的高度评价。
为了确保长短期战略目标的实现,华星粉业进行了系统的战略策划与部署,并针对企业使命、愿景和发展方向,不断向全体员工贯彻战略方针,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所有员工在共同的文化基础上参与战略的实施活动,统一在共同的战略目标下进行有效的工作。
未来几年,“华星粉业将一如既往地坚持‘立百年大业,创国际品牌’的理念,立足农业,服务社会,拉长农业产业化链条,实行‘土地流转’、‘良种培育’和‘集约化种植’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刘敏告诉记者。据悉,2010年华星粉业流转土地700余亩,2011年计划流转土地2万亩以上。通过“公司+科研+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把华星大农场打造成国内生态农业园的典范。
华星粉业集团凝聚了永城面粉业大多数人的期望,某种程度上,它肩负着探索永城面粉行业整合的先行者和永城面粉走向全国的领军者的双重责任。
【样本之二】
永新粉业:中国面粉城的“远征军”
永新粉业很快将成为永城这个中国面粉城的第三家航母级食品工业集团。虽然打造中国面粉名牌的目标任重道远,但他们仍将远征不止。
河南永新面粉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做好了“远征”的准备。
日前,该公司已经在国家工商总局进行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预核准名称为“河南远征面粉集团有限公司”,集团下辖永新粉业、远征商贸、远洋食品、远征粮食收储和恒大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5个子公司。该集团正式挂牌后,将成为永城市第三家航母级食品工业集团公司。
政府搭台夫妻唱戏
王保正,永新粉业董事长,皮肤黝黑、面容憨厚,1992年以3万元成立面粉加工厂,日产面粉12吨。谈起永新粉业的发展,他兴致勃勃地说:“当初我只是一个农民,政府鼓励我们建厂,并且给贷款,我就干了。”与永城市众多的面粉加工企业一样,王保正进入面粉加工业,一是因为当地小麦资源优质且丰 富,二是当地政府的鼓励与扶持。
1997年,王保正夫妇成立了永新面粉有限责任公司。1999年上马日加工面粉40吨设备,2000年上马日加工面粉160吨设备,2003年上马日加工面粉250吨设备,2007年上马日加工面粉500吨设备,一年一个台阶。“如果没有当初政府的鼓励,我不会办这个厂;如果没有政府的帮助,我们根本不可能发展这么快。”王保正说。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永新粉业目前拥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制粉设备3套,日处理小麦800吨;挂面生产线1条,日生产挂面20吨,是目前商丘市首屈一指的面粉、挂面加工生产集团公司。
2003年率先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市场准入制度认证,领取了《食品生产许可证》。现生产注册“远征”牌系列面粉和挂面,远销上海、江苏、浙江、广东、东北三省、安徽南部等地,并且“远征”牌特精粉、特级挂面自2003年至今每年销往俄罗斯5000吨。 企业做强做大了,王保正夫妇眼光看得更远了。2007年,经过考察,他们又筹措资金2000万元在安徽省涡阳县创建了面粉加工厂。夫妇俩一个在河南,一个在安徽,遥相呼应,生意做得越来越大。
组建集团指日远征
2005年永城成为我国惟一一个荣 获“中国面粉城”之称的城市,永城面粉业的发展自此也达到了历史顶峰。
然而,近年来,一批具有资本、技术、原材料优势的国内外大型面粉企业开始占据市场强势地位,在市场占有率、品牌等方面逐年提高。而永城面粉企业虽然在团体规模上仍占有一定优势,但单个企业的实力却无法与五得利、益海嘉里、中粮同日而语,甚至与河南本地的华龙、白象、金苑等企业也相距甚远,在品牌方面更是劣势凸显。
在此情况下,如何增强永城面粉企业的单兵作战能力,进而提升永城面粉的品牌知名度,就成了永城市乃至商丘市决策者的当务之急。
华星粉业集团可谓是上述决策者们的一个成功之作。2007年,华星粉业、华星宫川、华星粮油、华星商贸、华星民生、金龙塑业、河南华星谷物科学研究院等9家公司联合成立了华星粉业集团。这是永城市第一家以面粉加工为主业的食品集团。在华星粉业集团成功运作的基础上,2010年,下属河南省三顺面粉有限公司、永城市三翔面粉有限公司、永城市三福粮油商贸有限公司3个子公司的河南三顺集团成立,是为永城面粉业的第二个集团公司。
远征集团是商丘市力主做大面粉“白色经济”的第三个举措。近年来,伴随新一轮增资扩股的完成,永新粉业的净资产增长了近一倍,而且公司专业化管理已步入轨道,产、销加投资比翼齐飞的多元化经营格局已经形成,而且还实现了出口创汇的梦想。
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实现“远征四海”的目标,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2010年底,永新粉业正式向国家工商总局进行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拟将永新粉业、远征商贸、远洋食品、远征粮食收储和恒大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5个公司组合成立河南远征面粉集团。
“打造中国面粉名牌,我们任重道远,远征不止。”王保正目光坚定而深远。
【样本之三】
李万增:走在“三顺”之路
从书生到创业,再到河南三顺面粉集团董事长,李万增顺利地走过了每一步。不过,无论是最初的创业,还是成功后的再发展,他的出发点都是“能为社会创造多少”。
无论是电话里,还是面对面交谈,河南省三顺面粉集团有限公司李万增的话似乎都不是很多,但却给人一种“一针见血”的感觉。他看上去有一种自信的悠闲,即便他的企业已经成长为集团公司。
其实,李万增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他今天的看似悠闲,来源于昨日的真实奋斗与磨练。
书生创业
1985年春,李万增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当时的永城市薛湖镇东街村人均耕地0.5亩,经济基础落后,村民们守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方式,在温饱线上挣扎。目睹乡邻的贫困情况,李万增暗暗憋了一股劲,一定要让乡亲们早日甩掉贫困帽子。
于是,他开始多方寻求致富信息。当他发现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逐年丰收却无销路,农民增产不增收之后,便萌发了创办面粉厂的念头。由于正值改革开放之风惠及全国各地之时,他的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不过,虽然有政策支持,但熟悉面粉加工的技术人员告诉他,创办一个日产60吨的面粉厂,起码需要50万元资金。这对刚刚走出校门的李万增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李万增辗转反侧几个晚上,渐渐理清了思路。他先后到镇财政所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奔走求援,慷慨陈述创办面粉厂的紧迫性、重要性和给农民带来的实际利益。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的创业之举很快得到了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就这样,他采用亲友凑一点,民间借一点,银行贷一点,原料赊一点的办法,使这个在别人眼中的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
1988年底,李万增历尽艰难创办的日产60吨的富强面粉厂正式投产。迈出可喜的一步,李万增并没有停止前进。通过查行情,抓质量,促外销,他很快使所产的面粉走向大市场,产品畅销湖北、四川、浙江、广东、上海及东北三省等20多个省市。面粉厂也升级为日加工80吨的半自动化面粉生产线,并正式挂牌成立永城市三顺面粉有限责任公司。
步步为“增”
为使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2000年秋,三顺公司与江苏省徐州市东宝粮油集团公司签约,合资扩建河南省三顺面粉有限责任公司,征用土地15亩,总投资650万元,建成了设计能力为日加工小麦200吨的现代化全自动面粉生产线。
而为进一步发展产品深加工,三顺公司又和江苏省徐州市环城粮库合资兴建日产挂面10吨的高档自动挂面生产线。
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28亩。
“2006年我们又上马了日加工500吨小麦的设备。”谈起公司的成长,李万增终于露出了兴奋的表情,“这是三顺面粉自成立以来的第4次设备更新换代了。”如今的三顺面粉公司已经发展成为河南三顺集团,下属河南省三顺面粉有限公司、永城市三翔面粉有限公司、永城市三福粮油商贸有限公司3个子公司,固定资产总值6800多万元,日处理小麦800吨,年加工小麦26万吨,原粮仓储能力10万吨,是集面粉加工、粮食储存、粮油贸易为一体的现代化集合型企业。
“现在单纯加工普通面粉,是不挣钱的。只有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才有出路。”20多年的打拼,使李万增对面粉行业的现状与未来了如指掌。三顺公司生产的“三顺”牌高筋特精粉、超级特精粉、精制粉、雪花粉、馒头粉和“三翔”牌馒头专用粉、油条专用粉、面条专用粉、水饺专用粉等系列面粉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人活着的价值和意义不在于自己拥有多少,而在于为整个社会创造多少,奉献多少。三顺公司会一直这样做下去。”成功之后的李万增无意间肩负了更多。
【记者手记】
永城面粉:繁华背后亟待品牌突破
虽然永城面粉工业协会已经统一注册了“永城面粉”集体商标,但“下一步将重点推广”之类的话一直喊了几年而未见行动。繁华背后,品牌和龙头企业带动性的缺失成了永城面粉的一大硬伤。
永城是一座因煤而兴的新型能源城市。然而,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最大程度地减少对“黑色经济”的绝对依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事关永城的前途和命运。
除丰富的煤炭资源外,永城也有富足的粮食和劳动力资源。永城市是全国著名的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和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历史上素有“永不绝粮”之说。独特的资源优势,良好的面粉工业基础,广阔的市场前景,让永城的决策者做出了发展以面粉食品加工为主的“白色经济”的决策。
虽然成绩斐然,但比起河南省内的“金苑”、“白象”等,至今,永城没有叫得响的面粉品牌。繁华背后,品牌和龙头企业带动性的缺失成了永城面粉的一大硬伤。
优势与挑战并存
前面已经提到,永城小麦资源优势为面粉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优质原料来源,而且节约了原料采购的运输成本,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永城面粉产业的发展。目前永城日加工小麦100吨以上的面粉加工企业有近140家。而且通过积极努力,获得了“中国面粉城”、“食品工业强县”等荣誉称号,又上了“中国面粉质量检测研发中心”、“中国面粉食品商贸城”等一批大项目,扩大了永城在全国面粉食品行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一年一度的面博会也成为永城面粉行业“抬眼看世界”的重要窗口。通过面博会,把全国各地的面粉食品企业吸引、汇聚到永城,既有效地帮助了全市面粉企业扩大了市场,找到了更好的合作伙伴,也使永城的面粉食品企业家们在同国内外先进同行的接触中,开阔了眼界。
此外,永城市面粉工业协会的成立,加强了永城面粉企业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为促进面粉行业的有序竞争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永城市面粉企业贷款担保协会的成立,通过行业内企业的贷款担保互助,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增强了行业整体的竞争力。
但与国内大型面粉企业相比,永城面粉企业仍然规模较小,缺乏叫响全国的品牌。同时面粉企业大都是民营、家族式企业,在企业的经营起步阶段,充分显示了它的优越性,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家族式管理模式的种种弊端不断暴露出来,严重制约了企业进一步升级发展的需要。
“集体商标”尚待落地开花
“行业整合是我国面粉行业必将走过的阶段,这已经是许多先进发达国家已经证明了并无法回避的事实。
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洗礼,生产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使恶性的价格竞争转变上升为品牌、价格、服务的综合竞争,将会使永城的面粉行业显露出一个新的局面。”永城某面粉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上述负责人称,未来几年,永城面粉产业经过整合之后,将呈现3家大型面粉企业集团为龙头、中等规模面粉企业集团为主体、小型面粉企业为辅的产业格局。同时,这些企业必须有其特色,或强、或精、或专。
其实,自2005年永城面粉业迅速发展后,当地曾出现过为抢占市场份额而各自为政、竞相压价等恶性竞争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此,2005年,在有关部门指导下,由华冠、七喜、华星、三顺面粉有限公司和黄淮塑编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联合重组为“九鼎集团”。实施统一品牌、统一宣传、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对外销售的“四统一”管理模式,产品统一标注“永城面粉”,着力打造“永城面粉”品牌。
但是每个企业,谁也不愿舍弃自己的品牌,这种联合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融合,也没有显示出“1+1>2”的效果。不久,重组以解散告终。
值得庆幸的是,永城面粉业并没有放弃这种尝试,2007年,在永城面粉工业协会及相关部门的努力下,永城面粉业再次以华星粉业公司为龙头,成立了河南华星粉业集团。据该集团总经理、同时也是永城面粉工业协会秘书长李梅香介绍,目前华星粉业集团运转正常,已经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永城面粉业的行业整合之路,成为永城面粉名副其实的“龙头老大”。
然而,品牌缺失的问题却仍未得到解决。虽然永城面粉工业协会已经统一注册了“永城面粉”集体商标,并且约定质量达标、诚信的企业都可以打“永城面粉”的牌子,但“下一步将重点推广”之类的话喊了几年而未见行动。
“虽然永城面粉尚无叫得响的全国品牌,但一些企业的品牌在周边市场已有了一些知名度,一时不愿放弃,所以集体商标推广起来尚有难度。”上述永城某面粉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可见,永城面粉若想真正叫响全国还有一段路要走。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 06-19· 你猜是真还是假
- 06-19· 中国受危机影响超预期
- 06-19· 自吃河蟹
- 06-19· 祖传秘方治疗脱发====发明
- 06-19· 《中国信息报》头版头条
- 06-19· 中国信息报半月精彩观点
- 06-19· 说话要和谐
- 06-19· 和谐将被和谐
- 06-16· 李嘉诚今年首次增持长实
- 06-14· 模式创新 产业集群提速奔
- 06-14· 80後捱貴租 變「縮水蝸居
- 06-14·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 06-14· 美联储不急于升息
- 06-14· [恶搞]万物有时离别有时相
- 06-12· 中国石油(601857)转载:股市
- 06-12· 原创:大港油区首届报告文
- 06-06· 厦门网络元宵晚会
- 06-06· "夏商卡"我最喜爱的网络元
- 06-06· 舞出“妖”一样的女人-
- 06-05· 曾经的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