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何罪之有?--《桂林日报》“不当”分析

何罪之有?--《桂林日报》“不当”分析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4 20:42   浏览 N 次  
代理发布(说明) 2007-7-30 23:14:03

《桂林日报》因报道引发旅游业者上访而道歉的新闻,成了新浪网上的热点新闻。网民除了留言声讨、挞伐桂林混乱的旅游市场秩序和不良从业者外,更对《桂林日报》因所谓的报道“不当”而道歉愤愤不平。基本上都认定《桂林日报》的报道没有任何不当之处,是因为安抚上访者才道歉的。那么,《桂林日报》的报道到底有没有“不当”之处呢?

《桂林日报》确实存在问题

从新闻报道的专业角度,比照媒体在报道司法案件的做法来分析的话,《桂林日报》的那篇名为《整治直指违规旅行社和导游》(以下简称《整治》)的报道确实存在偏向性的问题。

从《整治》一文提供的信息来看,文中所列举的具体事和旅行社与导游的名字,来自于桂林市“旅游局质量监管所11起立案调查的卷宗”。也就是说,这些事件仅是被立案了,仍处在调查阶段,并未最终认定涉及的人和事一定有问题,或者问题如同卷宗所述,所有问题都待定。放在司法领域来说,就是尚未结案。

对于立案阶段的报道,媒体不能单方面采信卷宗,还要采访当事人,听听被指认有问题的人或组织的辩解。尽管《整治》笼统提到有导游说是旅行社“逼良为娼”,却看不到具体的被曝光的导游和旅行社的声音。失去的是声音,丢掉的却是本该享有的话语权。

《整治》也许没有失实,这也是不少人声援它的原因,但它专业上存在的技术性问题也算是硬伤,不可否认。

党报给党和政府惹麻烦

但是从整起事件来看,部分旅游从业者上访(所谓的“不良影响”)并非由报道存在的以上专业问题引发,而是因为《整治》披露了一些旅游景点或项目的底价,导致一些导游和旅行社欺骗游客的“生意”做不下去了。

从中国当前的政治和媒体生态的角度来看,站在党的立场上,《整治》的问题大了。我国的媒体是党的喉舌,职责是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要为党分忧,而不是添乱。《桂林日报》是中共桂林市委机关报,绝不能给桂林市委和政府找麻烦的。而《整治》却引发了集体上访,并且一连3天,当然是显著的不良影响。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来看,《整治》的问题是相当的严重,估计仅道个歉是不行的。

从《整治》来看,它的本意是为市委分忧的,因为6月25日,桂林市委书记高雄“作出批示,要求市旅游局‘在旅游行业整顿一下,该曝光的要予以曝光’。”《桂林日报》照办了,并且曝光的力度还很强,想不到的是帮了“倒忙”。

桂林日报编辑部是在向谁致歉

对比桂林日报编辑部和《整治》作者的公开道歉,就会发现其中的差异。

桂林日报编辑部致歉原文:“由于我们编审把关不严,在本报2007年7月26日第七版刊发记者刘桂丹《整治直指违规旅行社和导游》的文中有不当之处,造成了不良影响,特此公开致歉!”

《整治》一文作者刘桂丹致歉原文:“本人采写发表在2007年7月26日第七版的《整治直指违规旅行社和导游》文中有不当之处,特向导游及旅行社公开致歉!”

从致歉的文字来看,虽然同为公开致歉,但编辑部致歉的缘由是“文中有不当之处,造成了不良影响”,未说明致歉的对象;而刘桂丹致歉的缘由从字面来看也是“文中有不当之处”,却还有明确的致歉对象——“导游及旅行社”。桂林日报编辑部是在向谁致歉呢?

桂林丑闻甲天下?

综观这起桂林整顿旅游业的事件,长远来看,其积极意义是明显的。它揭开了全中国的旅游市场存在的严重问题:旅行社恶性竞争,严重扰乱旅游市场秩序。这起事件说不定能促使国家旅游部门出台政策,规范旅游市场。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虽然此类问题是全国性的,甚至也有比桂林更严重的也说不定,但潘多拉盒子由桂林市打开,“首当其冲”的自然是桂林。舆论已经盯上了桂林,全国的媒体都会被吸引到桂林,桂林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很快就会“甲”天下,桂林会成为千夫所指,背上全国混乱旅游市场秩序的黑锅。唉,自认倒霉吧!

桂林市政府目前该做的,不是捂丑闻,而要加紧整顿旅游市场秩序,塑造一个美好的新桂林,然后展开公关,展示桂林新形象。

另外需要特别提及一个人,现任的桂林市委书记——高雄。

今天5月广西玉林市的博白县曾因计划生育问题引发群体事件,而在此之前的3月1日,玉林市召开了动员全市上下扎实做好今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会议,提出“抓计划生育也是抓经济的理念”要铁腕抓计生。此次会议就是由高雄主持的,当时他是玉林市的市委书记。4月初高雄调任桂林市委书记,上任2个多月,在桂林发动首次专门针对旅行社和导游的整治行动,预备几个月的整顿措施,推行不到一个月,又引发了集体上访事件。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