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仙桃日报采编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4 22:26 浏览 N 次————在仙桃日报采编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针对采编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制定了一些改进采编工作的办法,这些办法只是采编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采编出现的问题具体而又复杂,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我们不断推出新措施,解决新问题。在新办法的背后,传递出报社党委对采编工作思考谋划与寄托希望的信息。
做好采编工作,我们需要创新思维。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到:“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创刊仅仅二十多年的仙桃日报,是名副其实的“少年”,是“思将来”、“生希望”、求进取的年龄。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仙桃日报只有拒绝惯性,不甘平庸,打破传统办报有什么条件做什么事的“路径依赖”,不断创新思维,年轻的仙桃日报才能保持青春的活力。
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看看同为党报的纸质媒体,就会发现,众多有影响力的党报,或在改版、或在扩张、或在整合,都在推陈出新,悄然变化,积极探索在新的形势下,党报如何适应读者的需求和快速变化的社会实际,更好地传播党的声音,不断提高党报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尽管仙桃日报在地市报中,块头小、基础薄,但我们不能做井底之蛙,不能在自己铸造的宫殿中沉沦。我们要经常呼吸外面新鲜的空气,让我们昏昏入睡的神经清醒一些,多搞点“拿来主义”,紧跟那些开拓者的脚步,结合我们自身实际,革新图强。
我们要创新的地方还有很多,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我们还需要花大力气去探索。例如,
我们要在突出新闻性上下功夫。要让主流新闻吸引人,就要按新闻规律办事,用新闻手段做宣传。
我们要在强化信息意识上下功夫。要让主流新闻吸引人,就要强化信息意识,在主流新闻里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我们要在会议报道中增加读者关心的信息,在打标题时,要注意用眉题、主题、副题、摘要题标出来,使整张报纸给人以信息量很大的感觉。
我们要在发挥组合报道的威力上下功夫。要让主流新闻吸引人,就必须摒弃简单的新闻思维,改变一篇消息或一篇通讯就交账的做法,充分发挥组合报道的威力。每逢重大政策出台和重大事件报道,我们学会用“1+1”的报道方式,把新闻的深度、广度、厚度一网打尽。
我们要在介入社会生活上下功夫。要让主流新闻吸引人,就必须充分利用市委机关报的政治优势,抓住一些新闻事件,积极介入社会生活,扩大党报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我们要在吸引读者参与互动上下功夫。要让主流新闻吸引人,就必须突破习惯上单向灌输式的宣传,找到读者的关注点,用鲜活的形式表现出来,吸引读者参与互动,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我们要在加强新闻策划上下功夫。要紧扣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精心组织新闻策划,把主流新闻做足做活做透。
我们要在突出服务性上下功夫。贴近离不开服务,有高度的贴近是更深层次的服务。高高在上,脱离读者,只能失去读者。只有竭我所能,服务读者,才能与读者交朋友,赢得读者信任与支持。
每每想到还有大量艰苦而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等待我们去完成,我们就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我们求索的脚步一刻也不能停歇。
做好采编工作,我们需要负重前行。
人手紧,任务重,队伍参差不齐,这是当前我们采编队伍的实际情况。在这样的“家底”面前,是固步自封、得过且过、不思进取,还是挑战自我,负重前行?
答案不言而喻,只有一个,那就是负重前行。牢骚满腹只能遮住我们前进的视线;自暴自弃只能消磨我们的斗志,而只有乐观向上,不畏困难,迎难而上,才能改变落后的现状。
梁和平,原本只有技校学历,但他凭着对歌词的执着追求,做出了让我们难以企及,让他自己都感到惊讶的业绩来。他现在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词作家。我们在座的许多人的基础都比他强,但我们为何没有做出在新闻业界出类拔萃的业绩?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我们安于现状,没有强烈的事业心,不敢挑战新的高度。
如果在座的每一位,无论是党委班子成员、中层干部也好,还是普通员工也罢,只要我们把注意力从利益分配的斤斤计较中,从简单完成任务中转移到新闻事业的追求中来,转移到出好作品、编好版面上来,不琢磨人,多琢磨事,我们何愁“闹稿荒”,缺头条,何愁编委会布置的任务不能按要求完成,何愁仙桃日报遭读者冷遇,不吸引读者的眼球。
在当前的形势下,勤于学习是我们厚积薄发的基础。建设学习型报社,营造浓厚的学习新闻业务的氛围,是我们建设一支高素质新闻队伍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善于从书本、报纸、同事同行中学。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急剧扩展的时代,任何与社会生活保持密切联系的人都会感到知识的冲击波如此的强烈。而新闻工作是知识更新速度最快的职业之一。没有持续不断的知识建设,我们创新能力和思想活力就会枯竭。我们应该像古人所说的那样,在孤独的时候把书当朋友,疲惫的时候把书当枕席,忧愁愤怒、牢骚满腹的时候把书当做酒壶和丝竹音乐,达到专一的境界。老同志如果仅凭经验,就难以与时俱进。罗曼罗兰说得好:“成年人慢慢被时代所淘汰的最大原因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学习热情的减退”;年轻的大学生如果仅靠大学期间坐而论道所得,就难以适应纷繁芜杂的社会。你们更应该主动向同事、同行学。“三人行,必有我师”。不断追赶甚至超过走在你前面的人。年轻人应该有这样的志气。
在当前的形势下,勇于实践是我们建功立业的关键。也许,新闻工作并不适合所有人,因为新闻工作不只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召唤。那些对新闻工作充满热情、时时关注社会和公众、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才有可能经过长期努力,在这个岗位做出一点成绩。
“脚板底下出新闻”。记者的职责和使命,就是勇于实践,深入采访,挖掘新闻。如果只靠开会听听、看看简报、打打电话、听人谈谈,是绝对写不出好稿来的。
现在,有一种不良的现象,需要我们反思与警醒。有少数记者,不愿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捕捉新闻,而是枯坐电脑前,简单地抄材料、抄通讯员来稿,自己写得兴味索然,读者看得味同嚼蜡。我们知道,不倾注感情的写作无法打动人。感染力、亲和力——这些诉诸精神世界的复杂而细微的感觉,往往通过创作活动得到体现。我们不想苛求记者像过去那样,与被采访对象同吃同住同劳动,但至少要走进他们,走进新闻现场,有一点点感受与感动,至少应该把人物事迹和新闻信息,比较完整地呈现出来,而不是一堆毫无信息的空洞概念。缺少个性的文字是乏味的文字。年轻的报人不乏横溢的才华,也不乏鲜明的个性,但如果习惯了抄通讯员来稿,尝到了不采访也能发稿的甜头,那就会渐渐失去个人的风格与个性。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抄通讯员来稿,不算是英雄好汉。我希望,记者们在奔走于新闻现场的路上,展示自己美丽的身影;对自己所写的新闻稿件精心打磨,永远别说差不多;在每篇新闻作品中,让读者读出记者的激情、责任与才华。
做好采编工作,我们需要和衷共济。
群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我们新推出的一些办法和措施,需要在座的每一位身体力行,坚持韧的战斗,在落实中体现自身价值。光有创意是不够的,如果没有落实的能力,再好的设想都只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我认为,看准了的事情,只要值得去做,就要有十分的热情,十足的韧劲坚持到底。如果每人都能迈出勤奋的一小步,就能实现报社事业发展的一大步。
我们要学会以先行者为标杆,寻找不断超越自我的力量。
黄远生,以其“远生通讯”享誉中国新闻界,他对新闻记者提出了“四能”要求,即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邵飘萍,“以新闻记者终其身”的坚定信念,在风雨如磐的黑暗社会里,寻找光明,被人们誉为“铁肩棘手,快笔如刀”。
邹韬奋,时刻告诫自己,要“时时振作,时时警觉,时时求进步。”
范长江,在任人民日报社长时要求,报社每个工作人员都要兢兢业业,不能“大致差不多”就算了。尤其是老同志,不能摆老资格,啃老本。
穆青,殷切寄语年轻记者:“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穷其一生,都在奋斗与追求。苦与乐、喜与悲,尽在克服困难的艰苦奋斗过程中。”
范敬宜,真正的新闻生命始于五十岁,而从“知天命”到“逾古稀”,这三十年竟成了范敬宜新闻人生的盛产期。即使在“蓝笔”换成“红笔”之后,也不愿放过任何可能参与的采写活动,而且不择题材大小,不论文字长短,不怕贻笑大方,乐此不疲。
郭玲春,打破了“新华体”模式,她“开阔了新闻工作者的眼界”,把会议新闻的导语写得“精巧凝练,独具特色,富有魅力。就像一颗颗美丽的珍珠,熠熠闪光,光彩迷人。”她说:“我有一个追求,那就是:我要写得和别人不一样。”
范春歌,一路风雨兼程,一路穿越神州大地,用生命体验诠释新闻。她说:“只要世界上有路,就有上路的;有天职,就有听从召唤的;有死神,就有敢于赴约的。”今年已年过半百的范春歌在她的博客中热情洋溢地写道:“我庆幸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只有这样的时代才给一个普通的地方记者提供辽阔的采访疆界,才能接纳个性化的采访方式和写作风格。今年是共和国60周年华诞,而我刚刚度过50周岁。我骄傲,五十岁还在做记者。”
这些闪光的名字,只是中国新闻业界优秀群体的代表。如果细细阅读他们的事迹,他们的追求,他们的品格,并以他们的言行,来对照我们自己的工作,就会引发我们深深的思考。非一线记者没有理由,不拿起笔来,为仙桃日报提供精彩的文章;一线记者没有理由,在完成150分后,不继续奋力笔耕,把每一个工作日变得充实和富有成就感;阅历丰富的老记者老编辑没有理由,不率先垂范,为年轻人当好引路人;年轻的记者没有理由,不勇争一流,超越自我,为自己挚爱的新闻事业写下青春绚丽的篇章。
我们还要学会以圣贤至理名言为镜鉴,在自省自励中规范行为。
孔子说:“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寥寥9字,却能穿越千年历史,闪烁着真理的光芒,蕴含着做人的大道理。
居处恭,就是平时接人待物要保持着一种恭恭敬敬的礼仪风格。
执事敬,就是每做一件事,不管是大是小,内心保持着认真敬重的态度,把事情做好。
与人忠,就是跟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以忠信作为根本,诚心诚意。
我希望这9个字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并用它规范我们的言行。
难道少数人开会无故迟到甚至旷会,就真的是那么忙碌,真的觉得自己是什么特别之人,自由之士,不屑于报社领导在会议上所讲的内容吗?难道少数人上班时间擅自“玩失踪”,就真的觉得“我的地盘我做主”,敬不敬业无所谓,认为领导批评你两句是大惊小怪吗?难道少数人在外乱发议论,诋毁领导同事,不感激让你安身立命,给你饭碗的报社,就真的觉得自己是什么高明之士,本领高强之人,对报社领导忠不忠诚、敬不敬重无所谓吗?难道少数人以自我为中心,不服从领导安排,就真的以为自己不可或缺,谁奈我何吗?
如果少数人认真咀嚼这9个字,想想自己的不良行为,就会感到汗颜。
自由散漫,我行我素,乱发议论,自以为是,自我感觉良好,老子天下第一,目无领导,目无纪律,等等行为,必须从我们这个团队消失。
每个人都要坚决执行报社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谁挑战我们制定的“游戏规则”,谁就像足球场上那些犯规的球员一样,或被裁判口头警告,或被黄牌警告,或被红牌直接罚出场外。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样,没有富有刚性的规章制度,没有强有力的领导,我们这支队伍就没有凝聚力,就没有战斗力,就没有生机与活力。
最后,我想借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一次演讲中的一句话,作为我今天讲话的结尾。他说:“That is our destiny,and this is our moment!”意思是说,这是我们的命运,这是我们拼搏的时刻!
(2009年10月20日)
- 06-19· 你猜是真还是假
- 06-19· 中国受危机影响超预期
- 06-19· 自吃河蟹
- 06-19· 祖传秘方治疗脱发====发明
- 06-19· 《中国信息报》头版头条
- 06-19· 中国信息报半月精彩观点
- 06-19· 说话要和谐
- 06-19· 和谐将被和谐
- 06-16· 李嘉诚今年首次增持长实
- 06-14· 模式创新 产业集群提速奔
- 06-14· 80後捱貴租 變「縮水蝸居
- 06-14·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 06-14· 美联储不急于升息
- 06-14· [恶搞]万物有时离别有时相
- 06-12· 中国石油(601857)转载:股市
- 06-12· 原创:大港油区首届报告文
- 06-06· 厦门网络元宵晚会
- 06-06· "夏商卡"我最喜爱的网络元
- 06-06· 舞出“妖”一样的女人-
- 06-05· 曾经的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