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博士文(转自金融投资报)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4 22:47 浏览 N 次扩容四问
华东师大李志林(忠言)博士
从6月5日—7月31日,IPO扩容406亿,加上增发,将近1000亿,大大超过2003、2004年每年750亿的规模。据申万研究所报告,年内IPO扩容将达1700亿,未来9个月扩容市值将达3.3万亿,相当于再造一个股市,实可称得上中国股市历史之最的扩容大跃进。对此有必要提出诘问。
其一,扩容是否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
现在,各行各业都在贯彻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都在按国务院加强经济宏观调控的要求,从严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扼制货币流动性泛滥,防止经济由增长偏快转为过热。但是,股市搞扩容大跃进,上市企业虽然不靠银行信贷而是从股市募集资金,但其资金仍然是用于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搞新项目建设,助长投资冲动。大量消耗能源,推动经济增长更快更热,这显然是不符合中央政策的。因此,对扩容大跃进也同样需要用宏观调控来加以抑制,对可上可不上的企业应坚决不让上市才是,应纠正“用银行信贷搞投资需要调控而从股市募资搞投资不需要调控”的错误思想,因为二者都会引起经济过热的本质是一致的,决不能搞双重标准。
其二,扩容要不要注重质量?
5月份权威媒体曾接连发表两篇记者署名文章,称“只有让更多的优质蓝筹股上市才能构筑大牛市的基础”,“才能为广大投资者提供分享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和增加财富的机遇”,“才能提高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水平”。但是,近期上市的第一大盘股中国银行业绩仅0.12元,即将上市的国航、工行、交行、建行等大盘股的业绩也只是一毛多,只及目前上市公司平均业绩的一半,分明是大盘垃圾股,却被誉为“优质蓝筹股”;分明是摊薄上市公司的平均业绩,却被说成是“提升上市公司业绩”;分明是为了解困而上市,却被说成是为投资者提供机会,连起码的实事求是精神都没有。人们不禁要问:“扩容是为解决企业燃眉之急,还是应坚持质量标准?”
其三,扩容要不要考虑市场承受力?
什么叫市场的承受力极限?一是一二级市场估值接轨,当今上证50平均市盈率仅13倍,上证综指平均市盈率仅20倍(扣除亏损股),是全球股市最低的,比新股发行价市盈率还要低。二是成交量极度萎缩,本周四沪市成交量仅119亿,创了3月27日以来的新低。三是暴跌频繁发生,指数低于“5·1”长假后第1周的位置,如“6·7”、“7·13”、“7·19”、“7·31”,都是大盘股扩容引发的。这证明扩容过大过快了,二级市场的承受力已极度虚弱了。此时,就应用张弛之道,放缓扩容节奏,并将年内大盘股扩容计划安民告示,以稳定人心。
其四,扩容是否要与投资相匹配?
有些人老是以美国、香港股市大盘股扩容股指照涨不误作为中国股市加快扩容的理由,却忽视了中国股市与境外股市的区别。第一,境外股市货币可自由兑换,吸引了全球资本,而境内股市开放程度很低,外资机构不能随意买。第二,境外机构、基金实力大,远远超过新股扩容量,而境内机构实力弱,新发行的基金仅被几大大盘股上市就消耗了。第三,境外机构以做中长线为主,而境内机构热衷排名,持股时间较短。第四,境外机构以转战二级市场为主,而境内机构8010亿资金在一级市场“摇新”,一遍又一遍地抽二级市场的血。
因此,中国股市的当务之急是扩资。正在酝酿的融资融券实乃雕虫小技,在大扩容时代非但不是利好,反而是消灭机构和大户的“毒药”。眼下,最重要的扩资举措有四项:一是大幅提高社保基金、保险基金、企业年金的入市比例,使之成为中长线投资机构力量的主流;二是像2000年那样,由五部委联合发文,号召三类企业将过剩资金从热衷于实业投资转向证券投资;三是像大力提倡民营经济那样,让私募基金合法化、规范化;四是调整新股发行方式,改由1/3让机构网下申购,三分之二按市值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
为避免熊市再生,必须对扩容大跃进加以综合治理!
- 06-19· 你猜是真还是假
- 06-19· 中国受危机影响超预期
- 06-19· 自吃河蟹
- 06-19· 祖传秘方治疗脱发====发明
- 06-19· 《中国信息报》头版头条
- 06-19· 中国信息报半月精彩观点
- 06-19· 说话要和谐
- 06-19· 和谐将被和谐
- 06-16· 李嘉诚今年首次增持长实
- 06-14· 模式创新 产业集群提速奔
- 06-14· 80後捱貴租 變「縮水蝸居
- 06-14·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 06-14· 美联储不急于升息
- 06-14· [恶搞]万物有时离别有时相
- 06-12· 中国石油(601857)转载:股市
- 06-12· 原创:大港油区首届报告文
- 06-06· 厦门网络元宵晚会
- 06-06· "夏商卡"我最喜爱的网络元
- 06-06· 舞出“妖”一样的女人-
- 06-05· 曾经的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