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阅读研究工作总结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5 09:53 浏览 N 次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与文学教育研究”
子课题“拓展个性思维,提高语文素养”研究工作总结
自市教研室开展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与文学教育研究”以来,我们日照市实验中学的教师也积极投入到自己个人的子课题研究中来,在日常的教学中关注学生个性化阅读与文学素养的培养,做到及时引导与帮助,使学生的阅读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善,文学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我研究的子课题是“拓展个性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一、以语文教科书为主阵地,开展个性化阅读,培养其个性化思维,提高其语文素养,强化文学教育。
对于学生个性阅读,我认为应该明确以下几个目标:一是积累对人生有益的知识;二是开拓视野,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了解别人的写作思路,学习写作技巧;四是感悟和体验文字的理性之美,陶冶情操;五是积蓄间接经验,增强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明确了阅读目标,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运用一定的手段,实现阅读目标。实现这些目标,我是分一下三步教学来进行的:一是利用阅读期待来激发阅读兴趣,拓展思维空间;二是加强阅读反思以探究思维轨迹,提高阅读质量;三是通过阅读批判来训练个性思维,张扬读者个性。
1、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和探究的欲望。从阅读功能看,阅读是搜集、筛选、发现信息的过程;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又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学生从接触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自动开启了。他要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学生。”教师要启发学生产生“阅读期待”,必须对作品有深入的研究,深刻透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深入剖析作品,进入角色,挖掘出创作时的匠心,力争把作者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 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教师要以饱满的精神,将文章中的情与自己心中的情融注于品读之中,洋溢于言辞之间,使之如水般地流入学生心田,唤起学生的情思,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跟教师一起去体会文章的意境、思想和情感。比如语文课的导语,尤其是新授课的导语,应该像诗一样精练、感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例如在讲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导语:
师:同学们,胡适先生讲学的时候,经常引用一些大家的名言,他引用李白的名言时会说:“李说:……”;他引用杜甫的诗句时会说:“杜说……”;那么,当他引用自己文章中的句段时,会怎么说呢?
生:胡说!(说完突然反应过来,满堂笑声。)
师:你们很聪明!的确,胡适在引用他自己文中的话时,会说“胡说:……”,那么,在《我的母亲》一文中,胡适先生给我们“胡说”了些什么内容呢?请大家打开课本……
这样的导语,会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期待,使其未读文本就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一节课的结束语亦然,尤其是教完一篇扣人心弦的记叙文或抒情散文时的结束语,应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情感的涟漪,达到“课尽情未了”的效果,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新的欲望。
2、阅读反思
所谓“阅读反思”,即是对阅读过程的再思考,是对过去阅读历程、阅读效果做出的一种重新审视。阅读反思的目的在于总结成功经验,反思存在不足,随时进行拾遗补缺,纠偏救失,从而更好的调整自己的阅读行为与步骤,有效的促进阅读质量的提高。
阅读反思既有“质疑问难”或“反躬自问”的个体反思,又有“比较辨别”、“修正创造”的群体反思;既有“温故而知新”的纵向迁移之思,又有“举一反三”的横向联想之思。反思的过程,就是一个让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广、更全、更新的方向延伸的过程。阅读反思是“阅读期待”与“阅读批判”的中介,“接受”与“创造”的桥梁。阅读反思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更应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和阅读习惯。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只有当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才算真正启动。因此,在阅读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激起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
学贵有疑,学生提出问题就是积极思维的结果,是进行阅读反思的开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这样做:在课前预习中让学生按照自我提问的方式进行思考。如:我理解了课文中的哪些生字词?用上了哪些理解词语的方法?我读懂了哪些内容?我从文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我从这些重点词句中体会到了什么?我找出了不懂的词、句、段了吗?我触摸到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脉络了吗?我抓住了作者想要向读者传达的核心内容了吗?等等等等。在课堂上,我会让学生自问:我的朗读是否精彩?我的理解感悟是否到位?我的语言表达是否贴切生动?我的思维过程是否与作者的思维过程合拍?……学完课文后,我们让学生自问:通过这篇文章我学到了什么?我真正理解了哪些东西?这些东西给了我的人生怎样的影响和教益?我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去开拓文本传达的信息?我是否需要再找一些这个作者的其他文章,进一步去了解作者的思想和风格?我有哪些成功经验和不足教训可以总结借鉴?……这一次次的自我提问,正是学生阅读反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提问题开始,思维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并随时通过检查促使对自己的阅读过程进行调整、控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通过提问这种形式,反思了自己的阅读过程,提高了阅读质量,拓宽了阅读视野,整理了阅读思路。学生在反思中学会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完成对自我的激励与超越。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为着接受一切美好的东西而敞开着。”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文中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段落、发人深思的内容等方面,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品评赏析。在品赏过程中,进行阅读反思,在知道文章写什么的基础上,反思作者“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用增、删、调、换的方法,在积累词汇探求词句的内涵中,感悟谴词造句的准确、贴切、传神;用比较、推敲、揣摩的方式加深体验,感悟语言表达的方法规律,用概括、提炼、找中心句等方式,触摸作者的思维,核准文章的内容,感受文本思想意义上的升华,更好地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陶冶情感,比照价值取向,从而提高阅读质量,深化阅读效果。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3、阅读批判
“阅读批判”一词应该宽泛地理解为“阅读批评”(包括文学批评和文章批评),含有显优劣、定品位的意思。它一方面是指阅读者对文本内容和形式的否定、反驳与匡正,一方面又是指阅读主体对文本内容和形式的肯定、阐释与补充。就是说,阅读批判固然重点在反面的评判,但也涵盖正面的评判在内。这跟我们平时所说的“阅读欣赏”有着明显的区别。
从阅读思维的轨迹来看,如果说欣赏性阅读是“入书”,是敬重作品的“仰视式”阅读,那么批评性阅读则是“出书”,是裁判作品的“俯视式”阅读。阅读欣赏要求读者深入作品,贴近作者,,阅读批判则要求读者跳出作品,与作者保持距离。倘若读者与文本的距离过近,就会身陷当局,为文本所迷,正如苏东坡所说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若要评判作品,进行再创造,必须跳出文外,站在山外看庐山,居高临下,旁观者清,方能客观公正地对文本进行评判,从而收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个性体验,才能进行个性化的再创造阅读。
从阅读的自然进程来看,“阅读批判”是阅读过程的高级阶段,也就是说,我们面对文本,要经过这样一种阅读历程:感知——领悟——欣赏——评价——创造。在这个过程中,“阅读批判”属于评价和创造阶段,是读者根据自己已有的人生观价值观,综合各方民的阅读能力,调动各方面的阅读经验,进行再整合再创造的重构过程,是个性阅读中最高的境界,也是最有意义的阶段。因为就读者对作品的认识程度来说,阅读批评比阅读欣赏的程度要深得多。前面说过,阅读批判不同于侧重审美享受的阅读欣赏,它要对文本内容和形式的是非、优劣、美丑作出客观的理智判断和价值评估。然而阅读欣赏又是阅读批评的基础,有了主观印象,才可能有客观判断。严肃的负责的阅读批评必须以正确的理解和欣赏为前提。如果对文本情意的理解不够准确,欣赏还不到位,就是说,不能先“入书”,与作者产生共鸣,那么,脱离文本或误解文本的阅读批判就必然是一团乱遭,没有思路,没有方法,没有目标,这样就很容易忽略文本的本质,被文字呈现的表象所迷惑。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批评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欣赏文本,从最基本的字词开始,逐渐过渡到句段,最后涵盖全篇。由遣词造句的精炼,到段落之间的衔接,到布局谋篇的构造技巧,都要一一进行落实,然后才能介入阅读批判这一概念和行为。因为科学的阅读批判是冷静的、理智的、不杂情感的、不带成见的。因而不能对文本没有全面把握就开始让学生乱说一气。
萨特指出:“人是一种自为的存在,其行为是积极和主动的;物是一种自在的存在,它是惰性和被动的。如果没有‘自为’的人的发现,‘自在’之物只能是毫无意义的存在。”这个哲理启示我们:读物是“自在的存在”,如果将其束之高阁,那么读物就毫无价值;读者是“自为的存在”,文本只有通过读者主动的解构与重构,才能获得新的生命,读者也才才能在阅读过程中完成一种再创造,从而历练自己的创新能力。阅读文章和文学作品不能“只唱赞歌”,还要开展“阅读批判”,再生出新的意义,赋予作品以新的生命的重大意义就在于此。阅读批判一旦展开,将会显示出学生最鲜明的个性,展现出学生各不相同的风采,彰显出他们与众不同的价值理念和对人生对世界的理解。正如那句话所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比如,在跟学生们一起阅读《水浒传》这篇经典名著的时候,我曾尝试着引导过学生进行一些阅读批判,具体过程摘要如下:
也说梁山英雄好汉
师:《水浒传》中有许多英雄好汉,他们的行为受到历代人们的称扬,那么,对于这些英雄人物,你是怎样认识的呢?我们今天展开讨论,各抒己见,谈谈你对这些好汉们的见解吧。
生:我觉得,秦明其人并非真好汉!
师:哦?何以见得?能谈谈具体根据吗?
生:宋江为让秦明上梁山入伙,断绝他的后路,杀了秦明一家老小,而秦明这样一条血性汉子,居然忍气吞声跟宋江一起上了梁山,且很快就忘记杀父杀妻杀子之仇,娶柴进之妹做了妻子!这样一个为了做“好汉”连自己亲人都不顾的人,也可以称之为真正的“好汉”吗?
师:说的有道理!做好汉可以,但也不能牺牲掉自己家人的性命啊。秦明此举,的确可圈可点!
生:老师,我在《智取生辰纲》一回中看到,吴用等人利用智慧劫持了梁中书的生辰纲,虽然看上去像是“杀富”的豪杰行为,可他们并没有做到“济贫”,将这些民脂民膏还给百姓,而是为己所用,这种行为不就是借鸡生蛋巧妙剥夺百姓血汗脂膏的强盗行径吗?难道这也可以称之为“好汉”行径?
师:说的好!我读到这一节的时候,也很不以为然,如果晁盖等人将劫取的生辰纲散给广大的穷苦百姓,想来还是好事一桩的。看来你读《水浒传》时是用心思考了的。
生:李逵这个人物,我看到好些评价说他憨直可爱天真烂漫,可是,他生性粗鲁,嗜血成性滥杀无辜。这种动辄杀人的强盗作风,难道也值得我们学习吗?我认为他并不像作者所描写的那样憨直天真烂漫可爱!性格率真没有心计固然很好,把别人的生命视为草芥,一句话不来挥斧子就砍,难道这种所谓的“该出手时就出手”也值得我们欣赏吗?
师:呵呵,李逵泉下有知,知道你在批判他,估计也会幡然悔悟啦。
生:老师,我记得你曾经说过,《水浒传》中你最喜欢的就是豹子头林冲了,可是,对这个人物我却没什么好感!
师:哦?是么?说说你的根据吧。
生:我承认,林冲的确是个让人同情的悲剧式人物,他虽然也上了梁山,最终也当了“贼人”,但比起那些黑社会似的江湖好汉,多了一份儒雅和风流,类似《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属于那种能文能武型号的,活的挺正常,不像李逵等人,打架斗殴,吃酒赌钱,生来就完全属于匪类。所以开始的时候,我也把豹子头林冲当成了自己的偶像。我虽然不是七尺男儿,但却也是怀有一腔同样鲜红的血液,指望着自己也能像那八十万禁军教头一样,让自己的人生也辉煌一把。可是后来,我读到他妻子被高衙内欺凌,而他却做缩脖子乌龟的时候,我特生气!遭遇了高衙内的挑衅之后,以林冲的学识,本应该明白,他和他的漂亮妻子,已经“不怕贼守着,就怕贼瞅着”了,那么,如果没有胆量跟高衙内刀枪相见,就该聪明一些,“三十六计走为上”,抛开所谓的“教头”头衔,离开那是非之地,至少可以保全妻子不再受歹人骚扰。可是,林冲居然舍不得那“八十万禁军教头”的虚名,怀着苟且偷生的心理,将那口恶气生生吞咽了下去!诚然,尺蠖之屈,在于求伸,林冲的行为,有可能也是一种生存的方式,可这种方式,已经危及到自己心爱的老婆了,这英雄仍然割舍不掉功名利禄,就不能不让人为之慨叹了。同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的王进,《水浒传》中一个并不怎么起眼的人物,在得知所谓的高俅,就是被他父亲一棒打得三月不起的那个泼皮破落户时,第一反应就是:赶快带上老母投奔延安府,离开是非之地。王进的位置,在《水浒》中是不可跟林冲同日而语的,尚且有这样明智的见识,为何英雄如林冲者,却还抱有侥幸心理呢?可见功名利禄之于人,有着何其巨大的吸引力。即便是英雄的林冲,也被那浮名拴住了腿脚!
师:鼓掌!说的太精彩啦!
生:老师,我也要谈谈自己对林冲的看法!他的妻子张氏,后来上吊自杀了。究竟张氏为什么上吊自杀?是禁不住高衙内的骚扰吗?似乎不是,因为她的父亲“又不叫他出入,高衙内便要见他,也不能够”,所以,我总觉得张氏之死,是被好汉老公林冲帅哥给逼死的!封建社会的女人,最羞耻的就是跟老公离婚啦,而张氏偏偏又是遭遇了高衙内的调戏之后被老公休掉的,当时林冲帅哥说:“林冲便挣扎得回来,誓不与娘子相聚。”他是不是已经看贱了他老婆,觉得张氏丢了他的脸面才这么说?他要有本事,跟高衙内对着干才是,为什么对一个弱女子不依不饶呢?所以我觉得,林冲并非真英雄!
……
师:很高兴大家能畅所欲言,并能谈出自己的真知灼见!这样的阅读批判是非常有用的,也是很有个性的,值得提倡!希望以后大家读书的时候,都能多问几个“为什么”。祝大家在读书中不断成长、进步!
像这样的阅读批判,显然是值得提倡和鼓励的。
但是,张扬学生的个性又要避免偏见,排除主观臆断。比如有学生在学习苏辙的《上疏密韩太尉书》时,联系到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两句,认为这篇文章是年轻的苏辙在向上司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政治态度,是在奉承阿谀领导,而却忽略了文中交给我们的“文气说”——这篇文章旨在强调后天实践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它的出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关于“文气”的文学理论,九百多年来,这篇佳作一直传诵不衰,深受人们喜爱。所以,当学生的这种“阅读批判”被误导而发生偏差时,我们就有责任引导他们看到正确的和主要的一面。像这种带偏见的“阅读个性”是不应该在“张扬”之列的。
二、以学校课程《经典名著导读》为依托,给学生搭建个性阅读的平台,拓展其个性思维,提高其文学素养,强化文学教育。
刘绍铭在《轻薄文学》一文中指出,近年来人们的阅读倾向:短短的篇章/甜甜的语言/淡淡的哀愁/浅浅的哲学。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学生更倾向于发泄情感、倾吐心声的文章,经典读得少之又少。学生手中的读物无非是卡通漫画和流行杂志一类的书。向他们了解平时的阅读情况,回答也大多是看些作文选编和学习辅导材料。可见,学生们的阅读大多是一种浅层次的平庸化阅读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形成、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离不开把语言文字包含的文化素养转化为学生的文化素养。然而,当前的阅读教学正潜伏着危机——人们对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的重视程度正在急剧下降。而国外的母语教育却非常重视经典的阅读,并在课程标准等正式文件中作出了明确规定。在当前的教育中,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经典与创新的关系。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均证明:不管学习何种语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都离不开经典阅读,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学生都概莫能外。
经典作品犹如一棵棵大树,繁盛的枝叶过滤着浮躁、平庸、虚无的沙尘,深茂的根系汲取着宏大、高尚、开阔的精神营养。让学生认真阅读经典作品,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情感和道德素质,丰富他们的文学艺术素养,让这些作品所展现的崇高境界,帮助孩子抵抗丑恶与残暴,改造贫乏和平庸,远离虚无和轻浮,同时也获得对于古典美、现代美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更好地去提升自我,创造世界。
最新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附上了教育部推荐阅读的中外经典名著十篇,而且在每一册语文教科书的后边,都有相关经典名著的阅读导读。可见,经典名著阅读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何其重要!然而,仅凭课本后边附件中的那些内容来引导学生爱经典、读经典,我认为还是远远不够的,基于此,除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发挥好《语文经典读本》之外,我又选择了《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推荐阅读的十篇经典名著:《西游记》《水浒传》《繁星春水》《骆驼祥子》《名人传》《格列佛游记》《鲁宾逊漂流记》《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主编了《经典名著导读》这本学校课程,从“编写者言”、“作者小档案”、“背景钩沉”、“主题点拨”、“文本概述”、“艺术风格”、“人物风采”、“先睹为快”、“妙语佳句”、“牛刀小试”十个方面着手编写,力求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去阅读教育部推荐的这十本名著,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滋养他们的心灵。
经过与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成员的多次论证,我初步确定了这样几个编写点:参读——读作者。在书中,我从作者生平、所处时代背景,作品产生时代背景,作者流派、行文风格等方面做了系统的阐述。美读——读文本。我选择了每部书中最精彩的文字部分呈现给学生,以此引发学生阅读全文的兴趣,从而达到稳定学生读书目标的目的。比读——读评论。这部分内容中,编写者在浩如烟海的材料中,力求选择有代表性的评论供学生参考阅读,并介入编写者自己的个性阅读理解,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评价去比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文本内容。议读——读思维。在前面几个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边读边思边议,形成自己的观点,互相参考比照,进而学习怎样进行阅读批判,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其个性。笔读——读问题。近几年来,名著阅读题屡屡出现在中考试卷中,鉴于此,我又针对文本精心设计了一系列问题,诱导学生深入反刍文本,并形成长久的记忆。
由于种种局限,这本学校课程还有很多瑕疵等待进一步修订。然而,轻尘足岳,滴露添流。即使学生能从这本小册子中获取一点点的领悟,或者进而爱上经典,那么,我的研究也就有了深刻的意义。
三、以《语文经典读本》为辅助,开展个性化阅读,培养其个性化思维,提高其语文素养,强化文学教育。
众所周知,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实施个性化的阅读,必须建立在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化,强调学生自己读书,读出自己的感想。课堂教学虽然是实施个性化阅读的主阵地,然而,仅仅靠课堂四十五分钟来促使学生爱上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因而,我们必须重视课外阅读的辅助作用,有意识地制造导向性的舆论,让学生爱上阅读,并进行个性化阅读,促使学生张扬个性,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阅读。在三年多的阅读教学研究实践中,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1、注意整体感知,注重语感的培养
鼓励提倡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充分利用阅览室,学生订阅的各种书刊及自己所买的中外名著,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时,首先从整体出发,从宏观上感悟文章写的是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么写,你觉得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并要求写、摘、抄并附简评、旁批、眉批。
2、强化语言文化的积累
要求学生对成语、名句、警句、妙语要理解记忆,对于含蓄凝炼的关键语句则指导学生探究。古人云:“积句成篇”。通过这个环节的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3、由内到外,由外到内,比较阅读,灵活运用
学校给各年级同学订了《语文经典读本》以备阅读课使用。因此,我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借助经典读本把课外文章和课堂教学中相类似的课文联系起来,比较阅读,力争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在放手让学生自主取舍阅读内容,发挥个性阅读的自身潜能,促进学生个性阅读发展的同时,还需要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因为个性化阅读不是泛自由化的阅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训练,需要教师授之以法,并强化迁移训练,因此,教师的阅读指点必不可少。
四、课题研究实施效果。
通过对本课题三年多的研究和探索,应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学生方面:
1、个性化阅读的实施,首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由于阅读课上放手让学生自主选定阅读主题,自主取舍阅读内容,自主选择阅读方式,少了以往的那种教师繁琐的支离破碎的分析,多了自主学习、讨论探究的机会,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真正确立了学生阅读的主人地位。
2、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有力的促进了阅读能力的提高。
阅读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喜爱上了读书报杂志,以往课间、自习课,学生或聊天,或做一些自己加量的习题。现在,学生一旦完成作业,能主动拿出各种杂志或名著来读,甚至有些学生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读完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还会主动去借读或跟同学换书读。
3、个性化阅读,既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上,学生常常妙语连珠,或慷慨陈词,或一针见血,听了无不令人欣慰。特别是个性化阅读的实施,带来了学生作文的提高,使得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另类作文、创新作文也多了,充分展现了他们的个性。
4、个性化阅读,促进了学生对文学写作的热爱。
阅读教学的深入开展,促使学生爱上了写作。三年来,我所任教的两个教学班,在校刊《方舟》上发表文学作品近百篇,学生作文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或获奖30多篇(次),期末考试作文成绩明显高于同年级其他教学班。
教师方面:
个性化阅读与文学教育的研究与探索,也促使了我个人的专业成长。三年来,我先后写出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我的第一本书》等30多篇个性化教案、学案、教学反思、教后记;在省部级刊物发表论文4篇(《试论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写作老话题,激趣新方法》《试论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与“学”》《以学为主,建立开放的大语文观念》);有5篇论文或案例获得省级一、二等奖(《初中生个性阅读之我见》《善待我们的“卡夫卡”》《由“董生免乎哉”说开去》《说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木兰诗>教学案例》);有两篇教育论文(《读书的福泽》和《个性阅读三步教学法初探》)被《中国教师》2010年11月份采用。执教优质课获得省级二等奖,市级一等奖;获国家级学生作文指导二等奖;被评为日照市骨干教师、语文学科带头人、日照名师;在市教研室举行的“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讨会”上做典型发言并现场演示课件;独立编写了《中国初中生诗歌阅读欣赏指导》一书,参与市教研室研究开发的各种课程资源及《中学生经典阅读》一书的编写工作;主编了学校课程《经典名著导读》一书。在日照、临沂、沂水、莒南、莒县等市、县举行公开课研讨。出版长篇小说《贵族街的孩子》《幻影》《婚之若木》等八部,中短篇小说在全国各大文学刊物《长城》《山东文学》《北方文学》《芒种》《巨人》等刊发近三十篇,发表教育教学论著和文学作品300多万字,教学与写作事迹被日照日报、广播电视报及《当代女报》报道;被中国作家协会、山东省儿童文学委员会、中国儿童教育心理研究会吸收为会员;被推举为日照市青年作协副主席。
五、课题研究反思与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1、个性化阅读的语文活动还不够丰富多彩,今后争取多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把个性化阅读与语文活动结合起来,促进个性化阅读的实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将个性化阅读与促进学生个性化作文水平的提高联系更紧密些,阅读与作文相结合,充分为作文服务。
3、引入人性化的评价。在阅读教学中寻求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实施标准多元而不唯一、要求中肯而不过高、方法多样而不单一、处置灵活而不呆板、注重阅读过程而不仅仅重视阅读效果、面向全体而不是面向一部分的评价。
4、重视学生的情感融入,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个性化对话。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重视学生情感的融入,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让学生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5、继续深入研究学校课程的开设,主编第二本学校课程《语言之美》,编写纲目为: 第一章 学会倾听,发现语言之美——听
第一节 倾听的境界及趣味
第二节 倾听的作用及意义
第三节 倾听的方法及训练
第二章 阅读积累,体味语言之美——读
第一节 古诗词中的语言之美
第二节 文言文中的语言之美
第三节 现代文中的语言之美
第三章 领悟感受,品赏语言之美——悟
第一节 伟人们的语言智慧
第二节 名人们的语言智慧
第三节 生活中的语言智慧
第四章 善于交流,表达语言之美——说
第一节 与同学交流的语言技巧
第二节 与师长交流的语言技巧
第三节 口才训练中的语言技巧
第五章 写作运用,创新语言之美——写
第一节记叙文中的语言表达
1、记叙文中的语言表达
2、小说中的语言表达
3、散文中的语言表达
第二节 议论文中的语言表达
第三节 说明文中的语言表达
总之,今后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为学生创设个性化自主学习的氛围,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阅读过程与效果的并重,注重正面引导,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确定阅读的内容,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去阅读,去思考,使学生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从自我出发,独立感受、体验、思考,使个性得以自由发展,文学素养得以打幅度提高。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 06-19· 你猜是真还是假
- 06-19· 中国受危机影响超预期
- 06-19· 自吃河蟹
- 06-19· 祖传秘方治疗脱发====发明
- 06-19· 《中国信息报》头版头条
- 06-19· 中国信息报半月精彩观点
- 06-19· 说话要和谐
- 06-19· 和谐将被和谐
- 06-16· 李嘉诚今年首次增持长实
- 06-14· 模式创新 产业集群提速奔
- 06-14· 80後捱貴租 變「縮水蝸居
- 06-14·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 06-14· 美联储不急于升息
- 06-14· [恶搞]万物有时离别有时相
- 06-12· 中国石油(601857)转载:股市
- 06-12· 原创:大港油区首届报告文
- 06-06· 厦门网络元宵晚会
- 06-06· "夏商卡"我最喜爱的网络元
- 06-06· 舞出“妖”一样的女人-
- 06-05· 曾经的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