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下编 五代状元谱(续1)

下编 五代状元谱(续1)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5 18:22   浏览 N 次  
第二辑 中原5朝状元谱



中原5朝已知姓名状元本来不足一半,而这些已知姓名的状元中,则多有未曾发现其任何生平资料者,本辑依据《文献通考》、《谈荟》、《记考》等,参之以其它史籍、笔记、方志,甚至借助互联网,尽力搜求,已知17名状元的小传仍然十分粗略,留下了诸多缺憾。






一、后梁状元谱


后梁自太祖朱全忠于开平元年(907年)四月建国,历郢王朱友珪、均王朱友贞3朝,至龙德三年(923年)四月灭亡,前后存续了17年。据《文献通考》、《谈荟》、《记考》等书记载,除开平元年,即唐天祐四年二月的进士考试尚属唐代,乾化四年(914年)、贞明七年(921年)、龙德三年(923年)停举外,其余13年均承唐代科举之制,年年开考,共取进士189人,产生状元13名。由于资料奇缺,目前仅知其中5位状元姓名。


太祖朝
太祖朱全忠(852-912年)本名温,唐末宋州砀(音dàng荡)山(今安徽砀山县)人。乾符四年(877年)参加黄巢起义军,渐升至同州防御使。中和二年(882年)叛变归唐,赐名全忠。先后任河中行营招讨使、宣武节度使等要职,势力迅速扩大,朝廷也奈何不得。天复三年(903年)入长安,尽杀诸宦官后,被封为梁王。次年杀唐昭宗,立太子李拀(音chù处),是为哀帝。天祐四年(907年)四月废哀帝自立,改名晃,改元开平,建都于汴(今河南开封市),建国号梁,史称“后梁”。不久迁都洛阳。乾化二年(912年)六月被其子朱有珪所杀。前后在位6年,举行过5次进士考试,共取进士83人,应有状元5名,目前仅知其中3人姓名。




崔邈(880?-940年?)字号、里居、生卒年均未详。开平二年(908年)后梁首次开考,由中书舍人封舜卿知贡举,崔邈于所取18名进士中夺魁。
崔邈夺魁后,无特别表现,有关仕历未见记载。

资料来源:
《文献通考·选举考》;
《谈荟》卷二;
《记考》卷二五,总第936页。


郑雍(880?-915年?)①(或作致雍)字号、里居、生卒年均未详,当出身于豪门大族。约于唐天祐元年(904年)曾求婚于宰相崔远之门,获允后尚未成婚,而次年六月崔远即与大批臣僚一起被朱全忠杀害于白马驿。随即,崔女没入宫中,至后梁开平初方因称病而放还。虽经如此变乱,郑雍始终不悔婚约,因此享誉士林。开平三年(909年)中书舍人封舜卿再知贡举,以郑雍为19名进士之首。
郑雍不仅品行高洁,而且文思敏捷。及第后即授校书郎,并随封舜卿出使幽州,复命之日,与封同一敕书拜翰林学士。可惜数年后即卒,未能充分展现其才智。

资料来源:
《南部新书》庚·五;
《广卓异记》卷一三;
《旧五代史·封舜卿传》;
《记考》卷二五,总第936、937页。

注释:
①《记考》仅视郑雍为普通进士,及第时间亦不在本年,笔者列为本年状元的理由见上辑。


徐寅①( 865?-935年?)(“寅”或作“夤”)字昭梦,泉州莆田(今福建莆田市)城厢区人。博学多才,尤擅作赋。早年以擅长作赋而声名远播,及于邻邦。然而,科场却屡次败北,至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苏检榜方登进士第,其试场所作《止戈为武赋》亦传诵一时。由于时局动荡,其职位就停滞在进士及第后所取得的秘书省正字上,金榜题名并未能使他如期待的那样受到重用,这使他很是失望。
朱全忠篡唐后,开始几次科举考试参试者甚少,遂一再下《求贤诏》②。徐寅即于开平四年(910年)重新参加进士考试,知贡举、兵部尚书姚洎甚爱其才,擢为榜首。
徐寅跟朱全忠早就打过交道。夺魁之后,尚未授职,一日朱全忠召见他,问:“你就是作《人生几何赋》的吧?‘三皇五帝,不死何归’,这是什么话?为什么不改一改?”他对曰:“臣宁可不做官,赋是不能改的!”遂拂衣而归闽中。朱全忠大怒,下令削去了他的科名。
徐归闽后,隐居于家乡的延寿溪边,虽每日以渔钓为事,然心中颇不平静,此期有诗曰:
赋就成都震大名,《斩蛇》动与乐天争。
归来延寿溪头住,终日无人问一声。
可见,甚有凄凉冷落之感。
后来,闽王王审知身边的文士盛赞徐寅之才,遂被聘为掌书记,并出资为他刊刻《钓矶文集》。
龙德三年(923年),后唐取代后梁。因徐寅于唐时曾在献给朱全忠的《过大梁赋》中辱骂过后唐的开国者李克用,其语曰:“一眼胡奴,望英威而胆落。”(李克用是沙陀族人,盲一目)新近做了皇帝的庄宗念念不忘此事,暗示臣服于后唐的王审知除掉徐寅。王审知重徐之才,不忍下手,但也不敢再提拔他了。因此,徐寅的官依然只能做到秘书省正字。他自觉无趣,便再次归隐,与其妻月君倘佯于延寿溪畔,继续以渔钓为乐。
归闽之后,曾与诗人罗隐、司空图、黄滔等唱酬,亦跟唐大顺元年(890年)状元杨赞禹、乾宁四年(897年)状元杨赞图兄弟多有诗文往来。晚年家居期间,喜好文学的王延彬(王审知之侄)任泉州刺史,屡屡召他同游,待为上宾,并将陈乘、陈郯、倪曙以及僧文超等闽籍新秀结聚在一起。他们相互唱酬,结诗为集,一时诗风大盛。十余年后病逝。所著除《钓矶集》外,尚有《探龙集》;《宋史·艺文志》著录其《探龙集》5卷、《别集》5卷;《全唐诗》收录其诗4卷;今仅存《徐正字诗赋》2卷、《钓矶集》5卷。其诗有260余首,多咏物言怀之作,以清润平淡见长。
徐寅以诗书传家,其子孙相继及进士第或明经第,为高官。尤其是其孙徐锐、徐铎,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丙辰科同登进士第,且徐铎亦大魁天下,他们成了跨朝代的祖孙状元。故咏莆阳盛事者有云:“龙虎榜上孙嗣祖,凤凰池上弟连兄。”
徐寅并没有什么政绩可言,但平生作诗满万首,其数量,无疑差可与唐、宋大家相侔。论其质量虽算不得一流、二流,至少堪称五代名家。综合考查起来,其人生价值还是较高的。

资料来源:
《莆阳比事》卷一、二、四,总第50、51、99、113、189页;
《宋史》卷三二九《徐铎传》;
《记考》卷二四、二五,总第899、939页;
《十国春秋》卷九五;
《郎官石柱题名新考订》(外三种)第456-457页;
《全唐诗》卷七0八-七一0,总第8139、8170页;
《中国人名大辞典》第788页;
《中国文学家辞典》(古代第二分册)第463页;
《五代十国诗坛概说》;
《中国古代诗词曲词典》第85页。

注释:
①《记考》仅视徐寅为普通进士,笔者补入的理由见上辑。
②参见本书上编第二辑所收《五代状元所战胜的对手甚少》篇。



末帝朝
末帝朱瑱(音zhèn镇)(888-923年)初名友贞,一度改名锽,朱全忠第四子。乾化三年(913年)二月派人杀掉弑父篡位掌权仅几个月的三兄、郢王朱友珪,并自立为帝。至龙德三年(923年)十月亡国自杀,前后在位11个年头。此期举行科举考试8次,共取进士106人,应有状元8名,目前仅知其中1人姓名。



陈逖(890-952年)①晋江(今福建泉州晋江市)人,字田远,号易斋。夺魁于贞明四年(918年)戊寅科②,当年共录取12人。陈逖夺魁后,曾任雷州推官,后周广顺壬子(952年)十月初一卒,享年63岁。著有《田远夜话》。其表现不甚突出,因而相关事迹流传很少。

资料来源:
《记考》卷二五,总第943页;
《谈荟》卷二;
《晋江轶事》;
《步行在状元街》,载《泉州晚报·海外版》2001年11月20日;
《华夏风情·温陵春秋·五代》,载《泉州晚报·海外版》2002年2月26日。

注释:
①陈逖的生卒年及仕历由福建泉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黄启明先生通过电话提供。黄先生说他提供的资料来源于元·泉州府学布金院蒙古学教授黄仕凤所撰《晋江轶事》,此书元至正十四年刊行。
②《谈荟》仅载陈逖为贞明年间状元,未指明具体年份,《记考》放在本年为“附此俟考”,并无佐证,笔者认为放在本年是对的。有一条佐证:《潘湖俊儒》一书提到泉州另一状元黄仁颖明经及第于贞明四年,而这年恰好陈逖于进士考试中夺魁,《记考》卷二五转引《太平广记》所引《稽神录》也说:“贞明中”陈逖中状元,同年黄仁颖明经及第。不过,也有可能是循环论证,即《潘湖俊儒》在这个问题上依据的是《记考》。





二、后唐状元谱


后唐由庄宗李存勖(音xù序)于龙德三年(923年)四月建立,十月灭后梁,改元同光。历明宗李亶(音dǎn胆)、闵帝李从厚、末帝李从珂4朝,于清泰三年(936年)被后晋所取代。前后存续了14个年头,每年都开考,共举行进士考试13次,取进士总数为164人,应有状元13名,目前仅知其中7人姓名。



庄宗朝
庄宗李存勖(885-926年)本西突厥沙陀族人,乃李克用长子。李克用帮助唐王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封为晋王,据太原。后梁开平二年(908年)李克用去世,存勖继为晋王。龙德三年(923年)四月称帝,仍称国号为唐,史称“后唐”。同年十月灭后梁,都洛阳,改元同光。四年(926年),邺都(今河南许昌市)兵乱,命成德节度使李嗣源往讨。嗣源反攻洛阳。四月,存勖被宫内伶人所杀。前后在位4个年头,举行过3次进士考试,共取进士26人,有3名状元,姓名都得以留传。



崔光表(895?-955年?)齐州(今山东济南市)人,字号、生卒年未详,乃崔氏清河大房崔休十二世孙。后唐于同光二年(924年)二月首开贡举,知贡举、户部侍郎赵颀共录取进士14人,以光表为榜首。
光表及第后,初被横海军节度使卢质辟为支使。其后,职位亦不显,仅官终右补阙、直史馆,因而影响甚微。不过,其子孙书香不辍:其子崔周度仕后周至泰宁节度判官,因蒙冤横死,追赠秘书少监;其曾孙崔立在宋朝仕至工部侍郎。

资料来源:
《记考》卷二五,总第948页;
《旧五代史》卷一三0《崔周度传》;
《状元史话》第69页。



王彻(895?-955年?)(彻“原文为“徹”,或误为“澈”等)①大名莘人(今山东莘县)人。其父王言仕唐为黎阳令。王彻自幼好学。同光三年(925年)三月,礼部侍郎裴暤(音hào号)知贡举,取进士4人,发榜次序为:符蒙、成僚、王彻、桑维翰。因有人议论取士不公,四月又令翰林学士承旨卢质复试,结果4人均未黜落,仅将名次排列改为:王彻、桑维翰、符蒙、成僚。
王彻夺魁后,未受重用,仅官至左拾遗,然其子孙皆有出息:其子王祐以文章显于后汉、后周间,至宋太宗朝官至兵部侍郎,为名臣;其孙王旦②,在宋太宗朝官至首相,业绩、声名更在王祐之上。

资料来源:
《五代会要》卷二二;
《记考》卷二五,总第952页;
《文献通考》卷三0;
《册府元龟》卷六四四;
《旧五代史》卷三二《后唐·庄宗纪》;
[四库]本《山西通志》卷六五;
《谈荟》卷二;
《全唐文纪事》卷十五;
《宋史》卷二六九《王祐传》、二八二《王旦传》;
[同治]《畿辅通志》卷三四。

注释:
①②《五代会要》作“王激”;《文献通考》作“王徽”;《谈荟》作“王澈”,且云:“旦之曾祖”,皆不确。此从《记考》、《旧五代史》、《宋史》等。


王归璞①(900?-960年?)简州(今四川简阳县)人,字号、生卒年未详。少颖悟,长于文。同光四年(926年),礼部侍郎裴暤仍知贡举,取进士8人,以归璞为榜首。
归璞名位不显,及第后的具体情形待考,仅有记载曰,简阳白马院有其诗碑,诗云:
一带江烟半依岩,槛前时眺黑龙潭。
低昂竹影疏明月,屈曲松枝拂像龛。
树老根硬穿石罅,草生嫩叶入禅庵。
或曾隐居于此。

资料来源:
《记考》卷二五,总第954页;
《谈荟》卷二;
[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二;
[四库]本《四川通志》卷三三;
[民国]《简阳县志》卷七。

注释:
①[民国]《简阳县志》卷七有如下记载:“五代伪蜀时状元王归璞。按,《雍正志》作‘圭’,大中状元;《乾隆志》同《嘉庆通志·选举志》云:‘归璞,唐进士,年代无考’,《人物》又云:‘五代后蜀王归璞’,且引《十国春秋》作广政中状元;考《十国春秋》,‘归’下又无‘璞’字;《咸丰志·选举志 》云:‘后蜀进士王珪璞,朝代年份无考’……《升庵外集》列归璞为同光中状元。”众说纷纭,录以备考。




明宗朝

明宗李亶(音dǎn胆)(867-933年)代北(泛指今山西恒山及河北小五台山以北地区)人,原名邈佶(音jī及)烈,为李克用养子。唐朝赐李克用姓李,亦随之姓李,并改名嗣源。同光四年(926年)四月,于庄宗被杀后即位,至长兴四年(933年)十一月去世,在位8个年头。此期举行进士考试7次,共取进士94人,应有状元7名,现仅知其中4人姓名。



黄仁颖(900-972年)晋江(今福建泉州晋江市)池店镇潘湖人①,字福祐,号潘湖翁。自幼聪慧好学,有大志。后梁贞明四年(918年)戊寅科以学究及第,当时尚未满18岁。然州人陈逖这年考进士科,以状元及第,仁颖深以为耻。此后,遂转而参加进士科角逐。天成二年(927年)礼部侍郎裴暤第三次知贡举,放进士23人,列仁颖为榜首,终于实现了与陈逖比肩的愿望。初授编撰,颇被冯道赏识,曾多次推荐。历任校书郎、迪功郎、四门学士、中书舍人等职,为官清廉。后来受排挤,稍贬为主客郎中。清泰乙未(935年)因对朝政颇失望,辞官隐居于家乡,卒于宋开宝壬申(972年)十一月初五,享卒年73岁。朝廷得知后,追谥文杰。
仁颖一向被族人称为“中华黄姓第一状元”,泉州人也引以为荣,死后不久,即为纪念他特地开办“仁颖书院”。著有《黄状元集》5卷。

资料来源:
《谈荟》卷二;
《记考》卷二五,总第956页;
《潘湖俊儒》第92页;
《步行在状元街》,载《泉州晚报·海外版》2001年11月20日;
《华夏风情·温陵春秋·五代》,载《泉州晚报·海外版》2002年2月26日;
《黄启明<潘湖俊儒>一书出版》,载《晋江万维信息网·晋江乡讯》2001年11月30日。

注释:
①大部分资料来自《潘湖俊儒》。笔者并未见其书,仅从《晋江万维信息网》上发现有该书片断。通过《福建侨联网》打听得该书作者黄启明的电话号码后,信息主要是黄先生通过电话传递的。黄先生说,《潘湖俊儒》中有关黄仁颖的资料是来自宋·校书郎黄朴撰于咸淳己巳(1269年)的《金墪黄氏宗谱》和元初处士黄权所撰《黄状元传》。因黄先生乡音较重,这些资料虽通过电话反复核实,也许还有不够准确之处。


郭晙(音jùn俊)(905?-965年?)字号、里居、生卒年均未详。天成三年(926年)兵部侍郎赵凤知贡举,取进士15人,郭晙荣登榜首。
郭晙及第后,名位不显。长兴四年(933年)十一月于明宗去世前,因天下兵马大元帅、守尚书令兼侍中秦王李从荣领兵造反失败,受牵累,由六军推官责授房州司户。其它仕历待考。

资料来源:
《谈荟》卷二;
《记考》卷二五,总第960页;
《旧五代史》卷四四《后唐·明宗纪》;
《通鉴》卷二七八;
《北梦琐言》卷二0。



李飞(905?-965年?)字号、里居、生卒年未详。长兴元年(930年),左散骑常侍张文宝任知贡举,取进士15名,后经复试,黜落9人,最后放及第6人,以李飞为魁首①。
李飞并无声名,其及第后的情形待考。

资料来源:
《记考》卷二五,总第967--969页;
《旧五代史》卷四一《唐书·明宗纪》。

注释:
①《记考》列李飞为6名进士之首,而未标明为“状元”(一般都是要标明的),《旧五代史》亦然。笔者列为状元理由见上辑。



艾颖(900?-977年?)须城(故治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人,字号、生卒年未详,出生较孤寒。长兴二年(931年),太常卿李愚任知贡举,共取进士4名,列艾颖为榜首①。
艾颖登第后,几经改朝换代。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十月,曾以左散骑常侍奉命均定河南60州税赋。随恭帝禅让入宋,拜工部侍郎。建隆元年(960年)七月,受太祖委派祭扫嵩陵(后周太祖郭威墓)、庆陵(后周世宗柴荣墓)。乾德元年(963年)五月,因认为自己是“清望官,不宜亲浊务”,不肯参与“廷臣督在京诸仓”之事,太祖命转户部侍郎致仕。78岁上卒于家乡。

资料来源:
《记考》卷二五,总第974--975页;
《旧五代史》卷一一八《后周·世宗纪》;
《玉壶清话》卷二;
《通鉴》卷二九四;
《宋史》卷一;
《续通鉴》卷三,总第30页。

注释:
①《记考》并未指明艾颖为状元,笔者列为状元理由见上辑。




闵帝朝

闵帝李从厚(914-934年),小字菩萨奴,为明帝第三子。长兴四年十二月(934年元月)即位,应顺元年(934年)四月被废,随即被毒死。在位仅4个月。此期举行过1次进士考试,取进士17人。应有状元1名,其姓名不传。



末帝朝

末帝李从珂(音kē科)(885-936年)本姓王,小字二十三。10余岁时,其母魏氏因有姿色,为明帝所掳,遂收为养子。应顺元年(934年)四月起兵夺得闵帝之位,改元清泰。三年(936年)十一月亡国自焚而死,在位3个年头。此期举行两次进士考试,共取进士27人。应有状元2名,其姓名均不传。




三、后晋状元谱


后晋王朝,是后唐太原节度使、北京留守、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军番汉马步总管石敬瑭于后唐清泰三年(936年)十一月建立的,随即改元天福。
石敬瑭,太原人,据说出于“西夷”,可能是石国人。世代为边将,依附沙陀族朱耶氏(后赐姓李)。其父臬捩鸡,为李昌国、李克用部将。石敬瑭则是李嗣源的女婿。因此,石敬瑭也算是沙陀族人。一般认为:后晋是五代第二个沙陀族王朝。
石敬瑭在叛立过程中,为了达到称帝的目的,不惜认契丹主耶律光为父、甘当儿皇帝;并“愿以雁门以北及幽州之地为戎王寿,仍约岁输帛三十万”(《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作为对契丹贵族支持他的报偿。这种牺牲国家民族利益,换取个人地位的可耻行径,一直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后晋建都洛阳,以开封为东京、太原为北京。吴越、闽、荆南、楚等奉其正朔。共传2帝:高祖石敬瑭在位6年半,出帝石重贵在位4年半,共11年。其间停举2年,而清泰三年的科举尚在后唐,实际举行过8次科举考试,共取进士105人。应有状元8名,目前仅知其中1人姓名。


高祖朝
高祖石敬瑭(892-941年),后唐清泰三年(936年)十一月,被契丹主册封为“大晋”皇帝,改元天福元年。七年(941年)六月去世。在位7个年头。此期举行过4次进士考试,共录取进士50人。应有状元4名,姓名均未见流传。


出帝朝
出帝石重贵(914-964年)为石敬瑭之侄。其父石敬儒曾为后唐庄宗骑将,早卒。天福七年(942年)六月即位于石敬瑭柩前,开运三年十二月(947年元月)被契丹人所废,举族北迁,前后在位5个年头。其间举行过4次进士考试,共取进士55人。应有状元4名,目前仅知其中1人姓名。

寇湘(920?-970年?)①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县)人。博古嗜学,以文才知名于时。开运二年(945年),工部尚书窦贞固任知贡举,录取进士15人,以寇湘为魁。
寇湘曾被聘为魏王(后汉高祖刘知远长子刘承训)记室参军,其它情形待考。
其子寇准(961-1023年 ),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②进士,曾两度拜相,封莱国公,既是大政治家,又是有影响的文学家,为历史名臣。

资料来源:
《谈荟》卷二;
《宋史》《寇准传》、《王旦传》;
《记考》卷二六,总第996页。

注释:
① 关于寇湘的记载极少,其生卒年始终是个迷。目前所见到的研究历代状元的著作都绕过了这个问题。《记考》卷二六引宋·孙忭《寇准碑》曰:“父湘,博古嗜学,有文章名。晋开运中登甲科,冠多士。后应辟为魏王记室终焉。”此“终焉”二字颇含糊。寇湘如果终于后晋魏王(刘承训)记室,则未曾活到后汉建立(947年),而寇准生于宋朝建立的次年(961年),显然有较大矛盾。但这里至少是透露了一点寇湘早卒的消息。清·杨潮观的《吟风阁杂剧·寇莱公思亲罢宴》剧情为:寇准的父亲去世甚早,家境清寒,他是由其母辛勤抚养、教导成才的。刘婆是寇准的母亲生前的婢女,寇准留她在家中养老。有个因给寇准备办宴席不称意而待受处罚的家人去求她解救,同时她也看不惯主人发达后的过于铺张浪费。于是她对寇准说起太夫人青年守寡,过着清寒的生活和抚养孤儿的艰难苦况,并取出太夫人生前画的《寒窗课子图》给寇准看,寇准为之极度伤感,立刻罢宴。网络资料《旅游频道·渭南·寇准墓》 也说:“宋代名相寇准,自幼丧父,靠母亲织布度日。寇母常于深夜一边纺纱,一边教寇准读书,以督其成才。” 又说,寇准“七岁时随父登华山就留下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的诗句。”《新书介绍·东方人生智慧珍品》等许多网络资料都提到寇准之父早卒。这些虽不是信史,其父是否早逝《宋史》、《续通鉴》等也没有明确记载,但在没有找到其它确切说法前可姑且信其有。因此,推测寇湘只活了50来岁,去世时寇准只10岁左右,其生卒年可大致推估为公元920-970年,依此推测,寇湘夺魁时26岁左右,也合乎情理。
②关于寇准的及第时间有两种说法:太平兴国四年和五年。《宋史·寇准传》只说他“年十九,举进士”,未指出具体及第年份,依其年龄推算,似应为四年;而《宋史·王旦传》有记载说,一日,寇准“见旦曰:‘同年,甚得许大度量?’旦不答。”王旦“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本传中是有明确交代的。“同年”二字很关键,笔者认为当以五年为准。




四、后汉状元谱


后汉王朝是后晋太原王、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刘知远于公元947年建立的。刘为沙陀族人。后汉乃五代时期第三个沙陀族王朝。
后汉建都开封,吴越、荆南、楚等奉其正朔。本朝传2帝:高祖刘知远在位仅1年;隐帝刘承祐在位3年,共4年。此间年年开考,举行进士考试4次,共取进士84人。应有状元4名,目前仅知其中2人姓名。




高祖朝
后汉高祖刘知远(895-948年),沙陀族人。开运三年(946年)末,后晋出帝在亡国后被契丹人逼迫举族北迁,中原无主。刘知远握有重兵,遂趁机于次年(947年)二月自立为帝,声称“未忍改晋”,又恶“开运”年号,乃承前称“天福十二年”。六月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自己则改名为暠(音gǎo高)。第二年正月大赦,改元乾祐,当月即卒。在位仅1年,举行过1次科举考试,取进士25人。状元1名,其姓名未见流传。


隐帝朝
隐帝刘承祐(931-950年)为刘知远次子。乾祐元年(948年)二月即位,三年(950年)十一月被近臣所杀,亡国。在位3年,举行进士考试3次,共取进士59人。应有状元3名,目前仅知其中2人姓名。



王溥(922-982年)字齐物,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其父王祚(音zuò作),历仕后晋、后汉、后周、北宋4朝,晚年以左领军卫上将军致仕。
王溥自幼好学,手不释卷。乾祐元年(948年)户部侍郎王仁裕知贡举,取进士23人,以王溥为榜首。
王溥及第后即颇受重用,超授秘书郎。后被天雄军节度使、邺都留守、枢密使郭威辟为从事,每为郭威出谋划策,甚被信任。
广顺元年(951年),郭威灭后汉称帝,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授王溥为左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次年三月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加户部侍郎,改端明殿学士。
显德元年(954年)正月,郭威病重,临终前大赦天下、大封群臣,特拜王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宣麻之后,长吁一口气,对群臣说:“吾无忧矣!”此时王溥及第尚不足6年。
至世宗柴荣朝,屡出良策,亦倍受宠眷。


入宋之初,仍为宰辅,且自右仆射、平章事、监修国史、参知枢密院事加司空。乾德二年(964年)再三求退,罢相,加太子太保。五年(967年)晋太子太傅,开宝二年(969年)迁太子太师。谢恩时,太祖对群臣说:“王溥十年为相,三迁一品,福履之盛,近世未见其比。”
太宗即位,封祁国公。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八月卒,享年61岁。辍朝2日,赠侍中、諡文献。
王溥生性宽厚,事父至孝,身为宰相,家居时每当宾客趋侍于父亲左右。为人儒雅,好接引后进,所荐之人每至高位。工于积蓄,所至皆有田宅,家累万金。一生高官厚禄甚为得意而始终好学不倦,且著述甚丰。曾集唐人苏冕所撰《会要》及杨绍复①所撰《续会要》,补其缺漏,撰成《唐会要》100卷,《四库提要》称其“于唐代沿革损益之制,极其详核”;又采集后梁至后周史料,著成《五代会要》30卷,《中国古代史史料学》说它“比新、旧《五代史》成书都早,所保存的资料极为可贵”。这两部书不仅为史书断代而为“会要”之体开了先河,“至宋人大为发扬”(同上),而且这两部《会要》史料丰赡,成了后世治史者的重要参考资料。另有《周世宗实录》40卷、《文集》20卷。因此,名载《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其姓名及两部《会要》均被《辞源》列为词条。
有4子:长子贻孙官至右司郎中,以博洽著称;次子贻正,官至国子博士;三子贻庆,官至比部郎中;四子贻序进士出身,后改名贻矩,官至司封员外郎。贻正之子克明,尚太宗之女郑国长公主。
这位状元较充分地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资料来源:
《谈荟》卷二;
《记考》卷二六,总第999页;
《旧五代史·周书·太祖纪》;
《宋史》卷二四九《王溥传》;
《续通鉴》卷一、二、十一;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第532页;
[四库]本《山西通志》卷六五;
《辞源》第145、515、2046页;
《中国历史书籍目录学》第117页;
《中国古代史史料学》第210-211页。

注释:
①《续会要》的编者,《中国古代史史料学》说是崔铉,《辞源》、《中国历史书籍目录学》则都认为是杨绍复,此从众。



王朴(905-959年)字文伯,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其父王序,在王朴显贵后赠右谏议大夫。王朴自幼警敏好学,长于文,乾祐三年(950年),礼部侍郎司徒诩知贡举,取进士17人,以王朴居首。
王朴及第后,初授校书郎。曾依附枢密使杨邠(音bīn彬),寓居其邸。不久,见大臣之间关系紧张,估计会生祸乱,杨邠也不是可以长久依靠的人,遂坚请东归故里。后杨邠果然被杀,门下士多受累被害,独王朴安然家居。
郭威称帝,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王朴被澶州节度使柴荣辟为记室。柴荣调任开封尹,王朴拜右拾遗,充开封府判官。
显德元年(954年)正月,柴荣继位,授比部郎中,赐紫。次年夏,世宗柴荣命朝中文士20余人各撰策论1篇,王朴献《平边策》,主张在改善内政的前提下,再先取南唐、岭南、巴蜀,然后它图。世宗甚为欣赏,迁左谏议大夫,权知开封府事。十二月,拜左散骑常侍,充端明殿学士,仍权知开封府。


三年(956年),世宗下诏亲征淮南,以王朴为东京副留守。九月,世宗还京,改户部侍郎兼枢密副使。未几,迁枢密使、检校太保。
次年冬,世宗再次亲征淮南,以王朴为东京留守,“总庶务,悉以便宜制之”。在他的管理下,京师秩序井然,而且街道也得以开拓改造,面目一新。
六年(959年)三月,奉命巡视汴口,兼建造斗门(堤堰上所设渲泄暴涨洪水的闸门),他不超过1个时辰便完成任务返回朝廷。当日,路过前司空李谷府第,正交谈之间,突然发病歪倒于座,被抬回家,次日即卒,享年55岁①。世宗得知,甚为惊愕,立即赶往其家吊唁,在灵前以玉钺卓地,再三恸哭,并下令赙礼尽量从优,赠侍中。


王朴生性敏锐,只是过于刚直,每于稠人广座中正色高谈,无人敢触其锋。因此,朝臣皆服其机敏善辩,心存敬畏,不敢亲近。世宗则始终十分信任他。
王朴不仅在政事上辅佐世宗甚为得力,庶务之外,取三关、下淮南皆所谋划,而且还制礼作乐、考订声律、校正历法、修订刑律,可谓“百废俱起”。所撰有《大周钦天历》、《律准》等,并行于世。
北宋代周之后,宋太祖、太宗每对臣下称道王朴有“上辅之器”,欧阳修也对他多所赞许。
这位状元享年不永,而人生价值甚高。

资料来源:
《谈荟》卷二;
《记考》卷二六,总第1003页;
《旧五代史》卷一一六《周书·世宗纪》、一二八《王朴传》;
《新五代史》卷三一《王朴传》;
《五代史话》第28、29页;
《中国历史人物辞典》第255页。

注释:
①《新五代史》卷三一《王朴传》谓王朴卒年54岁,《旧五代史·王朴传》说是45岁,此从《中国历史人物辞典》。



五、后周状元谱

后汉乾祐三年(950年)十一月,天雄军节度使、邺都留守、枢密使郭威造反,隐帝被乱军所杀。次年四月,郭威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改元广顺,仍以开封为都城。吴越、荆南、楚、南唐奉其正朔。
后周传3帝:太祖郭威在位3年;世宗柴荣在位5年半;恭帝柴宗训在位半年,共9年。
郭威即位后,致力收拾后汉的乱摊子。以养子柴荣镇守邺都,稳住河北;恢复三省六部的权力,以有才干的李谷主持政事;整顿法治、招抚流民、停罢营田、取消牛税、改革牛皮税,尽量减轻人民的负担。
柴荣继位后,继续励精图治,在法律、兵制、科举、吏治、税制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在增强国力的基础上,出兵北汉、收复西陲、进兵淮南、讨伐契丹。其文治武功为五代诸帝之冠。但他去世过早,后继者年幼,一些将领权力过大,终致政权被赵匡胤轻而易举夺去。
后周年年开考,举行进士考试9次,共录取进士92人。应有状元9名,目前仅知其中3人姓名。




太祖朝
后周太祖郭威(904-954年)字文仲,邢州尧山(今河北隆尧县)人。本为后汉重臣,乾祐三年(950年)十一月起兵造反,推翻后汉王朝,广顺元年(951年)正月即皇帝位,显德元年(954年)正月去世。在位3年,举行进士考试3次,共取进士34人。应有状元3人,目前仅知其中1人姓名。



扈载(921-956年)①字仲熙,幽州安次(今河北廊坊)人②。自幼好学,以文章知名,尤长于赋、颂、碑、赞。广顺二年(952年)壬子科,礼部侍郎赵上交知贡举,取进士13人,列扈载于榜首。
扈载夺魁后,较受重视。初授校书郎、直史馆,迁监察御史。一次他游京城相国寺,见寺内竹子分外可爱,即兴题《碧鲜赋》1篇于寺壁之上。世宗得知后,马上派1名宦官到寺抄录其作。一经吟诵,击节称赏。因此特擢扈载为水部员外郎。
不久,经端明殿学士③王朴极力推荐,任知制诰。显德三年(956年)六月,与度支员外郎王著同拜翰林学士。其从兄扈蒙亦掌诏诰,时称“二扈”。此际扈载身体状况极差,竟至不能上朝“谢恩”。100多天后,方才勉强到学士院值班,依然十分羸弱。世宗爱惜他,让继续他在家养病,并派御医诊治。这也无济于事,不久他还是病故了,得年36岁。时人佩服其文才,而叹惜他“有才无命”。《崇文总目》著录其文集20卷,已散佚。《全唐诗》存其《芳草》诗1首,《全唐文》存其《银青光禄大夫景公神道碑铭》1篇。

资料来源:
《谈荟》卷二;
《记考》卷二六,总第1005页;
《旧五代史》卷一一六《周书·世宗纪》、一三一《扈载传》;
《新五代史》卷三一《扈载传》;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第533页;
《中国文学家辞典》(古代第二分册)第523页;
《宋史》卷二六二《李谷传》、二六九《扈蒙传》;
[同治]《畿辅通志》卷三四。

注释:
①扈载的生卒年无确切记载,此为笔者推定。《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曰:“扈载(公元922年左右-957年左右)”;新、旧《五代史》《扈载传》都说他死时36岁,《旧五代史》又说:“载始自解褐至终才四年”;《宋史》卷二六二《李谷传》则云扈载“迁翰林学士,未几卒”;扈载及第于广顺二年(952年),后推4年为显德三年(956年),他“迁翰林学士”亦在此年六月(见注③),定他卒于此年与“未几卒”正相合。依36岁之说倒推则生于后梁龙德元年(921年);《中国文学家辞典》(古代第二分册)第523页云:“扈载(919-954)”,亦为推测,与上引记载相左,不确。
②《宋史· 扈蒙传》云。 扈载为扈蒙“从弟”,扈蒙亦为幽州安次人,“曾祖洋,涿州别驾。祖智周,卢龙军节度推官……”或者,这“曾祖洋”、“祖智周”,对他们来说是共同的。若如此,则扈载出身于世代为官的小官僚家庭。
③《旧五代史·扈载传》、《宋史·李谷传》等皆云王朴推荐扈时为枢密使,不确。据《旧五代史·周书·世宗纪》,扈载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在显德三年(956)六月,而王朴拜户部侍郎兼枢密使在同年九月,此前王朴的职衔为左散骑常侍、端明殿学士、权知开封府事。




世宗朝
世宗柴荣(921-959年)生于邢州(今河北邢台市),为郭威养子。其父柴守礼以太子少保致仕。柴荣于显德元年(954年)正月在郭威柩前嗣位,六年(959年)六月去世,在位5年半。此间举行过6次进士考试,共取进士58人。应有状元6名,目前仅知其中2人姓名。



李覃①(音tán谈)(925?-985年?)字号、里居、生卒年均未详。显德二年(955年)二月,礼部侍郎刘温叟知贡举,取进士16人,以李覃为榜首。三月,经世宗亲自审查,仅放4人及第,仍以李覃居首。
李覃及第后,无突出表现,有关经历待考。

资料来源:
《五代会要》卷二二;
《册府元龟》卷六四四、六五一;
《文献通考》卷三0;
《记考》卷二六,总第1014-1015、1018页;
《旧五代史》卷一一六《周书·世宗纪》;
《全唐文纪事》卷一五。

注释:
①《记考》并未标明李覃为状元,笔者列为状元理由见上辑。




刘坦①(925?-985年?)字号、里居、生卒年均未详。显德五年(957年)二月,世宗亲率大军出征淮南,以右谏议大夫刘涛知贡举,原取刘坦等15人。三月,刘涛带新进士及其考卷赴行在,世宗看过他们的答卷后,认为“其词多纰缪”,命翰林学士李昉复试。最后重新放榜,只录取刘坦、战贻庆等8人,仍以刘坦为榜首,而郭峻、赵保雍等7人被黜落。
刘坦及第的次年,世宗柴荣去世,恭帝柴宗训继位。时李重进以郓州节度使、充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检校太傅兼侍中调任淮南节度使,驻维扬(今江苏扬州市),辟刘坦为掌书记,颇受礼遇。
刘坦好酒,曾因库吏供酒不能满其意,大书一绝于书记办公厅。诗曰:
金殿试回新折桂,将军留辟向江城。
思量一醉犹难得,辜负扬州掌记名。
此诗不久被李重进看到,颇不自安。一气之下,竟下令将库吏斩首。这件事使刘坦好些天闷闷不乐,乃至悔而成疾。其它仕历及事迹未见记载。其作品亦散佚殆尽,仅上引绝句被《全唐诗》收录。


资料来源:
《五代会要》卷二二;
《册府元龟》卷六五一;
《文献通考》卷三0;
《南部新书》癸·七;
《旧五代史·周书·世宗纪》;
《记考》卷二六,总第1022-1024页郴
《全唐诗》卷七三七,总第8413页;
《全五代诗》卷一五;
《全唐文纪事》卷一五;
《古今同姓名大辞典》第1061页;
《五代十国方镇年表》第61、375页。

注释:
①《记考》列刘坦于本年进士名单之首,并未标明为状元,笔者列为状元理由见上辑。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