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教师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摘自塞林

教师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摘自塞林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5 19:36   浏览 N 次  
苏州的一位女教师上英语公开课,从全班48人中选择了30人,有位学生未被选上,其家长就赶到学校兴师问罪,并且殴打了女教师.奇怪的是,当地的媒体并未正面批评此种野蛮行为,反而在那儿唱起了"如此选拔不应该'之类的高调;有位号称"专家"的家长在网上发表违章,提到其女儿所在小学的一位教师被学生家长殴打致伤时,"一方面觉得这家长实在野蛮,但另一方面内心却可以说有几分快感,觉得这位老师就该被打";更有甚者,近日在温州一校长在家访之际被家长残忍杀害,面对如此悲剧,不少人却纠缠于这位校长有没有体罚学生不放!.

今日社会上存在着一种对教师极其不公平的盲动情绪.凡是教师犯了错,就群情汹汹,全民声讨之,并且很容易把老师的无心之失放大为恶意罪过,把极少数教师的个别行为泛化为普遍现象.有的老师确实很恶劣,但诸如让"禽兽教师"之类的称谓在媒体大行其道,则是对教师群体施加的一种语言暴力.在社会上,涉及面最广的人群身份是家长,教师则是数量很庞大的固定职业人群,如果教师没有把握好管教的尺度,则社会舆论尤其是大众传媒会以一种超出正常限度的畸异的兴奋度,推波助澜,大肆炒作,把很多的脏水泼到全体老师 .因为几乎所有的读者和观众都是家长,而孩子的教育问题又是今天家长最放不下的关切.可是,这样的舆论只会家具教师与家长群体之间的紧张对峙,而根本无助于建立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和谐关系,对孩子的成长也只能是有害无益.

教师不会犯错误吗?当然会.教师没有脾气吗?当然有.可为什么一旦教师犯了错误就仿佛是十恶不赦了呢?孩子总是自己的好,受了点委屈就不依不饶,这也许没错,但身为家长是不是也该多理解教师的一番苦心呢?教师也是个性鲜明的人,但他们身在教学岗位上,往往已经最大可能地抑制自己的脾性\牺牲自己的自由,宁愿委屈自己也不能”得罪学生(家长)”,在动辄得咎的压力下,甚至有不少教师已经变战战兢兢,学会了忍气吞声.

“学生是主体”,不错,但学生不是上帝.可是今天一些似是而非的教育理念,却使得很多尚缺乏足够理解力的孩子滋生出狂妄的”上帝意识”.有位大学教师就对自己儿子每天举着拳头嚷嚷“我行!”“我能!”而忧心忡忡,认为固然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但也应让他们认识自身的限度才行.传统的谦逊美德教育,其实比今天流行的传销员式的自信心煽动更迫切.没有理由夸大,也没有必要回避今天学生身上存在的缺陷.”只有差的老师,没有差的学生”,听起来也不错.但我们坦率地说,这里要把教师两个字换成“成人”,其中也包括家长,甚至包括我们整个成人世界。孩子没教好,不单单是教师的事,社会也有责,家长更有份。可是有多少家长、传媒人、大众文化生产者作国必要的反思呢?

很多学生可能都看过周星驰的电影《逃学威龙》系列,里面描绘了大量学生“整蛊”教师的喜剧场景,津津乐道于他们对于学校秩序的颠覆。“有一些人性有一些嚣张有一些叛逆有一些疯狂”的成长之混乱无序得到了美化。流行歌手“哼哼哈哈”阴阳怪气的耍酷作派,“我的地盘我做主”式的黑老大习气,也都在不知不觉中渗透进入校园。校园其实并不平静,更不单纯。如果把那些古惑仔式的东西标榜成个性,那实在是荒唐。校园本来就是一个需要秩序和规范的场合,就是让学生摆脱自我的狭隘和偏执而接受社会化的地方,怎么能够一味容忍甚至纵容、强化学生的反叛意识?要认识到,此等所谓狂叛未必是个性,只知道淘气的孩子也不见得更有创造性。许多逸出常规的行为一点也不高明,美化它们恰恰可能助长了自私和蛮横。

教育的基调是“欣赏与激励”,而不是“规训和惩戒”,教育中的每一个细节也很重要,相信没意味教师对此都很清楚。可是对很多东西,教师个人是无能为力的。有些论者对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的所谓“天敌”关系深感忧虑,其实不然。教师和学生必然属于同一个命运共同体,他们与之对抗的倒是某些劣性文化无所不在的影响力。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