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12月23号《昭通日报》-罗金耀总经理专访

12月23号《昭通日报》-罗金耀总经理专访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5 22:01   浏览 N 次  
媒介昭通:创意的风向和效益——本报独家专访2010中国十大创意策划专家罗金耀

记者 汪 舒

记者:罗总,你最近获中国十大创意专家奖,这个奖项对你意味着什么?

罗金耀:这个奖项的获得,是中国创意策划界对我成绩的肯定,当然也是一种鞭策;每年这个奖项都要颁奖十位中国创意行业的领先人物,而今年获得这个奖项的人,只有八位。按照组委会的说法:宁缺毋滥。我非常有幸,成为这个奖项的一员,也成为云南截止到目前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人。这个奖项的获得,意味着云南创意策划界,也有人能步入国家级奖项的殿堂。

记者:金耀传媒进驻昭通,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媒介昭通至世界为己任,而你的获奖辞表述:因为昭通而获奖,这是一个关于故乡昭通的奖项。怎样理解你的感言。

罗金耀:金耀传媒是一个在北京、昆明成长起来的公司,由于长期受到中国一、二线城市行业的熏陶,于是我们的管理风格和艺术修为,或多或少掺杂了外来文化的元素。在进驻昭通前,我们的统一思想就是:用外面的先进经验,宣传昭通。对于获得这个奖项,正如我在颁奖现场的演讲就是《我因家乡而获奖》。家乡这个词语在我的心里,是个很沉重而又非常亲切的词语,十多年在外的拼搏奋斗,不管在什么地方,我总以自己是昭通人而自豪。家乡提供给了我创作的元素,还提供给了我执行的结果。我的奖,应该是家乡父老颁发的。对于这个奖项,也将会是鞭策和勉励我多为家乡创作的原动力。所以在颁奖现场,很多嘉宾很奇怪,其他获奖者,都在感谢评委会,而我没有,一直感谢我的家乡。而且还带了关于昭通的画册,赠送给了现场的嘉宾,在中国顶尖策划大师们面前,强力介绍和推介昭通。当然,这一切还得感谢昭通市委宣传部部长陆琴雯女士,没有陆部长的支持,我在现场是无法有画册推介昭通的。

记者:就目前业界而言,创意策划呈现什么状态。

罗金耀:创意产业其实在国外,早已经是一项支柱产业。我们都知道,所谓文化创意产业,就是要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为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精致产业”。换言之,这就是要将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使它与经济结合起来,发挥出产业的功能。显然,这是一种使知识与智能创造产值的过程。比如我曾经参与了云南普洱茶的策划创意、参与了张艺谋导演的《印象丽江》大型实景演出的策划,这些策划创意都有一个鲜明的目标:将文化创意直接转换为有效的商品经济,带动更多的附件产值。

中国的创意产业,早期一直是模仿阶段,都是“文化深加工”,如何将创意产业的“中国制造”変为“中国创造”,是当前业界很多创意人员思考的问题。

在这里,我顺便提一下,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是不同的概念。文化产业主要从产出的角度、从所提供的产品及服务的精神文化性质着眼,只要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产业,都是文化产业。而文化创意产业,除了服务于个人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外,还服务于生产领域提升产品附加值、经济发展中提升产业结构的要求,明显突出“生产性服务业”的性质。

所以,就目前业界而言,要走出一个“创意策划是个高深莫测”误区,应该脚踏实地的寻找创作的源泉。我个人认为任何策划创意,如果没有产生或提升一定附加值,其实这个创意策划是失败的。

记者:在一些场合,你对创意策划多次提及责任、风向标等词汇,你认为创意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罗金耀:刚才我已经提到创意策划应该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性质,那么就是说,我们的创意策划应该是服务和谐社会发展需要的、服务经济发展需要的,这就是责任。任何创意策划,不是拍脑袋耍小聪明的盲动,应该是个科学的系统工程,不管是从前期的调查还是后期的执行,应该想到的是这个创意策划,其结果是否真正有效、是否真正担当了一定引领正确舆论导向的事件。

我们都知道,任何创意策划,其实都是在挑战自己。如果没有超越,就不是策划;如果没有拓展,就不是创意。就单纯的因为艺术而艺术的需要,我们是赞成天马行空的想法的。正因为有了那些看上去“毫不靠谱”的提议,才使得或促成了我们有了智慧的灵光,在那一瞬间造就了一个个创意策划的奇迹。这些奇迹不是孤立的,应该具备风向标的含义或目的,准确点说就是,我们任何创意策划,都应为服务健康有序的行业标准而存在的。所以,创意策划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智慧得思考,将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付诸实施,并得到一定的社会认同及价值认同。

记者:因“昭通苹果拼图”的创意,你获得中国十大创意专家奖。据我所知,这一创意一定程度改变了昭通苹果产业格局,包括苹果产品的调整、品质的提高、市场的接纳以及果农收入的增加,这一改善民生的案例是否是创意策划最好的注脚?

罗金耀:昭通苹果拼图,获得这样的国家级奖项,当初的确是我感到很意外的。但当评委会认为这是中国第一个直接针对“三农问题”的成功策划案例时,我的心舒坦了。个人获得这个奖项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策划创意,将家乡的农产品的品牌推向了一个高度,将昭通苹果产业,用文化创意的方式向世人展现了美好的一面,也展现了昭通人民的智慧。

长久以来,我深深地关注着昭通农产品的销售及品牌的推广。我认为一个专业从事策划创意的人,应该不时回头看看和想想家乡,考量自己能为家乡做点什么事情。于是我花了一些时间来思考和调查,最后当这个创意得到各级政府领导的支持并付诸实施后,我发现:任何宏大的策划创意,不是一个人的行为,而是一群人的行为;不是一个人的创意,而是一群人辛苦的结晶。

所以,我将会继续为昭通苹果以及其他昭通品牌寻找创意,创作更多的策划,为自己的创意策划工作,添加更多的精彩作品,以此来感谢和回报家乡对我的支持和培养。

记者:昭通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你认为推动文化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业界应有什么作为?

罗金耀:昭通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是大家公认的。但是怎么让这些丰富的文化走出去,这得策划和创意。如单纯的依靠一些所谓“金点子”,那不行的,那是短暂的行为。我们都知道, 人才是创意产业起飞的前提。目前发展昭通创意产业最缺乏的,就是人才和氛围。其中亟需两大类人才:一类是既通晓创意产业内容又擅长经营管理的管理者;另一类是灵感迸发、创意迭现的创作者。而“氛围”则在于创立一套激励全民创意的机制及评判标准。这当然需要我们各级政府的有效引导和支持,也需要已经走出来的策划创意人员有带动和模范的积极性。

就昭通现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这需要大胆的改革机制。应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到文化市场;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文化体制改革;鼓励能承担旅游文化演艺的个人或团体,进行一些有效的商业行为;鼓励依托本土文化,深度发掘和制造文化实体产品;鼓励带有尝试性的影视基地打造开发等等。这些都是文化创意,这些都是业界应该做的事情,这当然更需要我们全方位的思考和多角度的看待。

对于昭通丰富的文化底蕴的理解,我用我的获奖感言中的一句话来说明内心:我的家乡,在中国西部一条罕见的峡谷地带内,淡淡的云彩飘过,蓝蓝的天空下,你可以呼吸来自唐朝或者更遥远的空气,很环保;那里的人,一颦一笑,都在隐含一个善意的信息,小住几天,还真的不想离开。如果你不相信,可以从网上搜索“作家群”,千万条信息直接带你到达同一个地方:云南昭通。

12月11日,昭通青年罗金耀在北京获得“2010中国十大创意策划专家”奖项,这是截止到目前,云南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人。日前,本报专访罗金耀。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