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闻的采访与写作讲稿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6 05:46 浏览 N 次经济新闻的采访与写作讲稿
一、何谓经济新闻 ?
经济新闻是对受众欲知而未知的、经济事实的最新状态和发展趋向及时、公开传播的非指令性经济信息。
随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经济新闻在21世纪呈现急速发展的态势。
二、经济新闻的特点:
就经济新闻和其他的新闻比较来说,它是事件性新闻比较少的领域。与社会新闻相比,它更注重逻辑性,着眼点在有用性 ,传达报道的是一种经济原理,给人的是一种理性的认识。多数是非事件性新闻。而社会新闻更注重情节,着眼点在趣味性,传达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内容,多数是事件性新闻。因此,更深入地研究非事件性新闻对搞好经济报道是非常重要的
(一)、有用性:经济报道的基点
受众对经济报道的基本诉求在于有用,希望通过看经济报道增强决策理性,把握经济形势和市场机会。经济报道的受众十分广泛,他们主要借助政策解读、走势判断、问题分析等方面的经济报道进行经济决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企业和个人都需要作经济决策,而复杂的经济决策需要有效信息的帮助。因此,受众对经济报道的基本诉求在于有用———能帮助受众进行经济决策。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决策是由自上而下的计划机制作出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决策是由参与经济的千千万万个实体分散、独立作出的(当然,政府可适当干预)。在过去,地方政府主要执行上级计划,如今要对地方经济进行宏观管理;过去,企业是政府的“生产车间”,生产什么,卖给谁,卖多少钱,都由政府说了算,如今,要在市场竞争中自主决策,在各种市场力量间博弈以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个人也经常要进行投资和消费决策,如购买股票、保险、房屋、家电,还有教育、就业等无不涉及经济决策。个人介入经济活动从来没有今天这样深刻和宽广,而且会越来越深广。
为了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作好经济决策,人们需要媒体经济报道的帮助,希望通过看经济报道增强决策理性,把握经济形势和市场机会,希望从中获取与他们利益相关的经济信息(含事实性和分析性),增加信息的确定性和对称性以调整、优化决策,从而增加福利、增加收益。
(二)受众对经济报道内容需求的主要方面
经济报道的受众十分广泛,企业主、投资商、政府经济管理人员、企业经理人、商务人士、专业人士以及广大消费者都是现实或潜在的受众。在经济活动中,他们主要借助以下几个方面的经济报道进行经济决策。
1.政策解读。在加入WTO的今天,各种经济政策和规则不断出台。政策是一种资源,政策的调整意味着利益的调整。对相关政策和规则本身的深刻认识和合理利用,成为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地区在竞争中赢得竞争的基本依赖所在。每一项政策的颁布,每一个规则的修订,都孕育着巨大的商机。受众希望媒体对经济政策和规则进行深入分析、解释,以便正确认识、利用它们,抓住其中的商机。
2.走势判断。人们的经济决策往往随着经济走势的变动而变动,趋利避害。因此,人们十分关注经济走势的报道并希望与其利益联系起来。如,讨论宏观经济走势时,要把相关的产业、相关的利益主体联系起来观察、剖析,只有这样,才能让受众获得有用的事实性信息和分析性信息。对经济事件,受众不仅希望了解其动态和过程,更希望了解其内在的规律和趋势。
3.问题分析。在经济活动中,各种各样的现象和问题困扰着人们,有时感到无所适从,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率。人们希望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并从中确定自己的立场与行为,因而需要媒体有针对性地分析解答,提出建设性意见。对于热点问题,分析其症结、出路、对策。对于潜在的问题,提出预警并提供参考性的对策。对于违规问题,客观披露,引起政府干预。
(三)、受众对经济报道的品质要求
受众希望经济报道具有专业化水准和通俗化表达。因此,要实现有用性,就必须做到专业化水准和通俗化表达,只有两全其美,才能有效地服务于广大受众的经济决策。
1.专业化。既然受众常常借助经济报道来优化经济决策,自然要求经济报道是专业的、优质的、可信赖的,是真知灼见。经济记者(编辑)应具备足够的经济专业知识,能够准确把握经济概念的内涵、经济命题的要义,善于运用现代经济学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观察、分析、评价经济活动,深刻揭示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2.通俗化。受众往往喜欢阅读容易理解、接受的经济报道。如果经济报道写得生硬、高深、晦涩,受众会敬而远之或读后不能领悟。不愿看或者看不懂,那就更别谈有用了。因而经济报道应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多使用大众化的语言,把复杂、深奥的经济问题、经济现象深入浅出、亲切自然地表述出来,做到“硬主题,软表达”
3、网络调查人们喜欢的十种经济新闻
1. 对经济重大事件迅速而详尽的报道
2. 介绍最新企业动态的报道
3. 有深刻剖析的经济评论,既展示事情的来龙去脉,又有准确评说是非曲直。
4. 敢于做前瞻性预测的报道
5. 语言平实,老百姓能看得懂的报道
6. 建设性、可操作性强的报道
7. 能够帮助百姓取得财富,避免损失的报道。
8. 投资理财的信息和个案剖析的报道。
9. 务实、为股民服务的股评。
10. 经济政策的深入解读。
三、国际国内当代经济新闻的现状:
随着人们对经济新闻需求的不断加大,从上世纪70年代起,世界各国主要报纸,如《泰唔士报》、《纽约时报》等都将经济,金融新闻列为要闻版之后的第一组专版,经济新闻的地位大幅提高;世界各大通讯社也越来越重视经济类新闻,路透社就时在这个时候着意经济、金融新闻方面倾斜,以至现在成为以提供经济、金融新闻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世界性通讯社。(一)财经新闻的报道和涉及范围越来越广
1、一切新闻都有可能变成财经新闻。当下发生着的一切问题,都有可能与正在报道的财经新闻相关;例如:《吴仪“西征”:积极“减压” 》(《中国经营报》2004年4月26日)讲的是国务院副总理参加第5届中美经贸洽谈会的事情,从传统的手法来写的话,这完全可以作为时政新闻来写,但正因为她参加的是经贸洽谈会,她在会上的言行都可能给中美双方的贸易带来相当的影响,因此,从财经的角度出发,这又是很好的财经新闻。诸如此类的还有:《重庆质监局:火锅中加石蜡难查出》(《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5月17日)完全是社会新闻的题材,《申亚:动感亚洲感动世界》(《民营经济报》2004年)可以看作体育新闻等。可见,财经新闻与其他新闻之间是没有界限的,关键是用什么样的视角去看问题,如何发现现象与现象之间存在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新闻都有可能成为财经新闻。
2、财经新闻带有强大的提示作用
这类新闻不同于其他方面的新闻,一旦受众接受了,就会带来一定的行动,特别是财经新闻,受众接受它们的目的就是为了确定自己采取何种行动。《经济观察报》2004年5月1日刊载了《财务公司可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报道,尽管它是一条只有几十个字的短消息,但它透露给读者的信息却很重要,特别是那些早就想引进外资却苦于无政策支持的财务公司,看到这样的消息以后,引进外资的动作一定会很快。很多财经新闻就是这样,它并没有明明白白的告诉你怎么做,但读者读完报道以后,就可以清楚的知道可以做什么,可以怎么做,从而引发读者的种种行为。然而,由于财经新闻的开放性,对于财经事实的评价会出现截然相反的报道,好消息、坏消息的标准有相当的主观色彩。《广东房地产金融寒暖难测》(《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5月17日金融版)讲的是广州的地产金融出现过热的现象,使得供应总量过剩,风险向金融企业集中。理智的受众在看了此类报道后,很可能中止或暂停自己在地产方面的投资,或持谨慎的观望态度,但也有受众并不会引起警觉,依据其以前的成功模式或其在自己投资的某些领域的成功经验,继续向地产领域投资甚至增资。这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同样的报道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受众面前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故财经新闻报道不能随心而欲,财经新闻的内容要求严谨的关系结构,否则无法说服人。在这个关系结构里,新的消息所以出现和有意义,应当可以由此前的财经趋势、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来加以诠释。
四、我国当代经济新闻的特点
1、从媒体来看
不同的报纸处理财经新闻的模式不尽相同,在财经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也各不相同,笔者从以下三类报纸的财经报道来进行分析:
(1)、党报 党报的读者一般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职工特别是办公室工作人员居多,公费订阅是占大多数的,离退休老人出于一种“阅读惯性”自费订阅的也不在少数,他们较之于新兴报刊的受众年龄较大,收入较稳定,生活比较平稳,消费欲望相对淡漠,价值取向相对保守。因此党报在文本风格上比较稳重,它们擅长于一般财经环境和财经形势的新闻分析,习惯从宏观上对财经走势、影响因素等做分析,喜欢照本宣科的转达中央、地方的重要财经政策,并据此作出自己宏观上的分析,比如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政策,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等等,体现的是指定者的意志。这样的报道只能让读者有一般性的了解,不能满足投资者和决策者的需求。
(2)、 都市类报纸 这类报纸面向的是普通市民,他们喜欢并擅长于做的是微观的区域性的财经介绍和产品推介,取材广泛,信息的服务性很强。这类报纸的财经报道多为区域化报道,文字简洁,篇幅简短,一般就是选取与当地财经有联系、容易为人所懂的的财经信息,直接的录载,实行的是“快餐式”新闻报道。 很多的重大财经事件它只是简单的介绍一下,甚至一句话带过,让人知道有这么回事就可以了,至于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它很少涉及,更不会把新闻的背景及细节链接给读者。而且它们的财经新闻大多是动态报道,采取的是都市类媒体惯用的切入方式,结构简单,语言精练,对相关事件只是点到为止,走的是大众化、快餐式新闻报道路线,新闻视角仅仅停留在财经现象、政策的表面,很少有财经事件的深入报道(除非是新闻策划或专题报道),也很少有比较深刻、独到的观点。而且偏重于商品信息的报道,目的在于告诉读者如何“财经”的进行消费各类商品,以期通过自身的介绍使读者获得更多的信息,引导受众消费的方向。而从厂商的角度来看,这种报道与其说是新闻,更不如说是软性的广告,且它们囿于狭小的消费领域和特定的市场,对人们的判断财经走势、帮助财经决策方面作用甚微。例如《潇湘晨报》的新闻报道就偏重于工业、商业和第三产业,诸如“新基金进场了”、“国美欲颠覆假日财经”、“大盘节后加速下跌”这样的企业新闻、财经新闻出现频率较高。
- 06-19· 你猜是真还是假
- 06-19· 中国受危机影响超预期
- 06-19· 自吃河蟹
- 06-19· 祖传秘方治疗脱发====发明
- 06-19· 《中国信息报》头版头条
- 06-19· 中国信息报半月精彩观点
- 06-19· 说话要和谐
- 06-19· 和谐将被和谐
- 06-16· 李嘉诚今年首次增持长实
- 06-14· 模式创新 产业集群提速奔
- 06-14· 80後捱貴租 變「縮水蝸居
- 06-14·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 06-14· 美联储不急于升息
- 06-14· [恶搞]万物有时离别有时相
- 06-12· 中国石油(601857)转载:股市
- 06-12· 原创:大港油区首届报告文
- 06-06· 厦门网络元宵晚会
- 06-06· "夏商卡"我最喜爱的网络元
- 06-06· 舞出“妖”一样的女人-
- 06-05· 曾经的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