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散文《祖宗树》发表于《济宁日报》

散文《祖宗树》发表于《济宁日报》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6 13:10   浏览 N 次  
济宁日报20100730期 >> 新闻内容祖宗树刘向民010-07-30 新年的第一天,族人领着我和新婚的妻子,来到一处墓地叩拜。墓地是祖先的,年久风吹雨淋,已经没有了坟头,只显出一片高地,是一片废墟。我们跪地叩拜的是我们的祖先,祖先却早已化为腐朽了。这是我们在新婚的日子里,依照风俗,表示对祖先的崇敬和怀念。一个血脉、一个向往、一个追求,就这样一代一代延续和发展下来了。

在我的祖坟上,挺胸站立着一棵高大茁壮的槐树,一棵长在祖坟上的大槐树。族人们告诉我,这就是我们的祖宗树!

我的祖宗死于他乡,其子背其尸骨四处流浪讨生,踏遍了方圆几百里,竟无立足之地。终于有一日,他走进了我们今天生活的这个大山套里。这里东西两山草木葱郁,一条清清的小河慢慢流淌,高高的黄土坡顺势蔓延了广阔的黄土地,一片好山好水好地。于是,我祖先的尸骨就在一个红霞满天的清晨或者傍晚,被安置在一片向阳的山坡上。芳草萋萋,林木郁郁,祖先的灵魂得到了安息。一个儿子成为一个家,若干个孙子就又成为若干个家,子子孙孙一代一代地繁衍着,生活着,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就有了我们现在这个千多人的小山村。

到过我们村子的人,都说我们的村落处所好。东西两边的高山,可作防匪防盗的屏障,保村子安宁;村北的山不高,树木挤挤,抵挡了冬天从北方吹来的凛冽寒风,使村子始终保持着温暖、祥和;村东的小河潺潺流水,滋润着每一个日子,整个村子都透析着鲜活的灵气;村南是一片广袤的田地,平坦厚实,只要播下种子,就能获得丰收,丰收使每一个日子都很饱满,把几百年来的村子喂养得生机盎然。

这是一个难得的生存之所。可我更为骄傲的是我的祖坟之地。虽然是一片山坡,但左和右都有山脉蜿蜒如龙,后面山峪泉涌如注,俯视前方,宽广平坦,一条大路通向山外,使村子永远和山外连接,相互传递着风俗和文化,使村人在保持大山浑厚淳朴的同时,始终浸润着山外文明城市文明,与时同进,与时俱进。

祖宗树也许是手植的,也许是自生的,但无论怎么讲,它是从一个树芽长成的,开始时人们肯定没有注意它,可能还会漠视它,但它从风雨中一点点长大,一天天茁壮。一代人去世了,一代人出生了,一代一代的消亡、出生、成长,族家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人丁越来越兴旺。而这棵很平常的树也一天天被人注意,受人尊重,直到有一天被族人们认为,这棵树汲取了祖先的血脉、骨骼和精神,是祖宗的化身,于是这棵槐树就成了我们的祖宗树。

槐树是我们山里极为普通的树种,随处可见,不择土质,不择环境,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在我们这个大山套里,有汉柏,也有唐槐。唐槐树身粗而黑,龙干虬枝,一副铁青凛然的姿势,深深透出浑厚、沧桑和活力,一到春天就抽出新芽新枝,叶片黝黑闪亮,一嘟噜一嘟噜的槐花如粉如银,渲染着大山热烈的气氛和情绪。祖宗树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棵树。每当我站在树前,仰视它时,可充分感受到它所展示的强大张力和强大的凝聚力,也能充分理解一代一代族人的心境。他们如我一样,都希望我们这个家族,如这棵槐树一样,不畏风雨雷电,不畏世俗咀咒,不畏困苦艰难,永不折腰不颓废,顽强地生存和发展下去,始终充满着勃勃生机。

我们这个大山套里都是早年山西洪洞县里的移民,移民们在那棵后来很有名而又令人魂牵梦绕的大槐树下集结后,沿着未知的道路,走向自己新的未知的家园。大槐树成了人们心中的故土家园,这是他们永久的根。也许是巧合,或者是为了一个寄托,我的祖宗树也是一棵槐树,慢慢地长成了一棵虬枝丛丛的大槐树。祖宗树成为族人们的一种骄傲,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每逢过年过节,每逢娶妻生子,每逢有人逝去,人们便去烧香磕头,以求祖宗保佑。我不迷信也不信神,但我对祖宗有着无比尊敬之情,他是我们逝去的久远生命,是生命之根。所以,无论我们走出多远,无论在外多久,都十分怀念祖宗树,牵挂着祖宗树,有着割舍不断的思乡情结,这是我们的心中之树。

>> 日报 >> 济宁日报20100730期上一版 【第B2版:圣地】 下一版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