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让相声走进上海社区的人》--《成才与就业》杂志

《让相声走进上海社区的人》--《成才与就业》杂志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6 17:36   浏览 N 次  

让相声走进上海社区的人

文/吕秋萍

赵松涛
年 龄:30岁
爱 好:相声、快板
创业项目:相声、快板等文艺表演
创业年限:4年

我国曲艺艺术博大精深,相声是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也是最受欢迎的曲种之一。然而,随着各种类型的娱乐形式层出不穷,与中国的京剧等艺术形式一样,相声也面临着深刻的生存危机:基本功扎实的后起之秀不继、受众面也不断缩小……

多年来,赵松涛一直想为改变这一现状而出点儿力。

当然,相声也改变了赵松涛的一生。他说,自己这一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三件事都和相声有关:第一次是因为相声离开部队,走上创业之路;第二次是在上海找到了志同道合的相声同仁;第三次就是让相声进了高校和社区。

坐他的车有相声听

赵松涛从小爱听相声,家里堆满了相声节目的录音带,他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录收音机里的相声节目。他小时候还老披着花花绿绿的被面儿,拿把扇子,站在桌子上把自己听得烂熟了的传统相声说给大伙听。

赵松涛为了相声放弃了很多东西,弘扬相声文化对他而言,是一种责任。如果说赵本山的目标是让二人转“转”出田间炕头,“转”进东三省外的其他地区,那赵松涛的目标,就是让南方人也懂得欣赏相声,由衷地喜欢相声艺术。

赵松涛说:“快30的人了,至今我还不会打牌,不会游泳,不会玩网络游戏,从小唯一的娱乐方式就是听相声、说相声。”

1994年,刚刚走出校园的赵松涛,应征入伍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服役。先后担任通讯员、文书、副班长、班长等职。1997年学了开车,是部队里的驾驶员。那时候部队首长都爱坐他的车,因为坐赵松涛的车,有相声听。

北上拜师学艺去

1998年的某一天,赵松涛在戏剧频道看到位叫魏文亮的老先生在说相声,赵松涛越听越带劲儿。看完电视,赵松涛就特想跟他学相声,可人家远在天津,怎么学呢?赵松涛拿起电话拨到天津114声讯台询问天津曲艺团的电话,打到天津曲艺团找魏老师未果,又几经周折得到魏老师家的电话,赵松涛对电话那头的魏老师说:“我在上海,从小爱相声,现在是一名战士,想拜你为师,跟您学相声。”电话那头的魏老师一听有个远在上海的小伙子想学相声,挺高兴,“好啊,你来天津,我教你。”

那段时间,赵松涛一有假期就跑去天津,魏老师见这个小伙如此有诚意,不但传授给他“说、学、逗、唱”的技巧,还送了一些相关的资料、书籍、录音带给他。当时赵松涛还通过魏老师认识了李伯祥、张志宽、薛宝琨等相声界的老前辈,老前辈们对于这样一位充满着激情的相声爱好者,慷慨地给予悉心的指点,他们也希望,中国的相声文化能继续延续下去,能传播到南方,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投入到这门艺术中来。

最幸福的日子

1999年,著名快板书表演艺术家张志宽先生寄了一封“全国快板培训班录取通知书”给赵松涛,可以到天津参加为期两个月的培训。赵松涛欣喜若狂,立刻揣着那张红彤彤的录取通知书北上求学。当时,赵松涛正面临着难以抉择的局面:一方面入伍5年,部队、战友的那份难舍之情,另一方面,是从小到大,梦寐以求的学艺契机。但赵松涛最后还是选择了自己愿意为之追求一生的事业,赴天津学艺。学艺归来,他含泪脱下了军装……

在天津学艺那段日子对赵松涛来说是最幸福的时光,不但学到了很多曲艺方面的知识,而且培训班里, 40多位来自全国的曲艺爱好者欢聚一堂,打快板、说相声,交流共同的兴趣爱好,每天都生活在快乐之中。

那时要是选择继续服役,他的生活至少会是衣食无忧、稳定安逸的。但退伍的选择在赵松涛看来则是自己的人生转折点,并且是再正确不过的一次选择。退伍后的赵松涛做过好多工作,在餐饮公司开车、做销售――卖钢琴、在艺校做老师。赵松涛的这些工作,没有一份工作是超过半年的。生活不稳定,但对当初的选择,内心从没后悔过,只要一闲下来,他便说相声。

改变命运的帖子

直到2004年8月,赵松涛不再上班了。他买了一台电脑,呆在家里学电脑、学上网。有一天,他在曲艺论坛上发了一个帖子“上海有想学快板的吗?喜欢相声的可以一起交流。”一时间,受到很多相声爱好者的关注。

这年的11月11日,这些相声爱好者第一次聚在了一起。赵松涛回忆说:“虽然大家都是头一次见面,但由于相声这份共同的爱好,竟完全没有陌生的感觉。”也就是在那一天,尚海曲艺之友社成立了。

当时,跟着他学相声的网友都称他为“赵哥”,他那时候带出来的第一个徒弟叫顾顺杰,是一位列车员。他和赵松涛一样爱听相声,更乐意说相声,一心想学说相声。跟着赵松涛学了一段时间后,他就常在列车上给乘客们说相声。乘客们很爱听,再后来,连单位里的领导也爱听他说相声了,他就被调到列车段团委主持工作了。赵松涛一提起这个徒弟就特别得意,他说:“相声可以改变一个人,也可以改变一群人。”当然也包括赵松涛本人,他的命运也多次被相声改变了。

相声走进了高校 走入了社区

尚海曲艺之友社成立之后,赵松涛每天都在家研究相声,同时也自己创作,隔三岔五地,还召集相声爱好者们来家里排练。渐渐地,赵松涛感觉一直这样排练下去等于“孤芳自赏”,相声节目还是应该有观众,欢笑应该与众人一起分享,社友们也希望有机会表演。

那时的赵松涛,做了第三个正确的决定,就是进高校。先是联系了上海师范大学的学生会,学生会对于这种免费的相声表演立刻给予了支持,提供了场地和设备。那时候是2005年的6月份,赵松涛一行3人,分别表演了快板、单口相声、对口相声,台下的学生拍着桌子哈哈大笑,热烈的反响远远超出了赵松涛的想象。之后,他们又陆续去了很多高校,记得在上海大学表演时,1500个座位的场地座无虚席,四周还密密麻麻站满了人。当赵松涛的相声里迸出“QQ”“MSN”等字眼的时候,台下沸腾了,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氛围,充分调动了曲艺社才成员的积极性。

尚海曲艺社的相声在高校范围内轰动了,通过网络,全国都知道了上海有个叫赵松涛的人在说相声,相声界的老前辈们也都关注起这个叫赵松涛的。

那段时间,赵松涛又联系了闸北区文化馆,在大柏树东区戏剧工场里说了一年相声。之后陆续在打浦桥文化中心、北站社区文化中心、长宁民俗文化中心等各类演出场所推广传统相声,反响都极为强烈。

上海的相声艺术创业了

相声,这一源自北方的曲艺形式,在南方往往有些“水土不服”。全国的相声圈子里的众多同行闻听有人在上海推广相声,不禁嗤之以鼻。但是赵松涛的经历证明了上海人能听懂相声,能接受相声文化,更有一批爱好相声的人。如今的尚海曲艺之友社,已经不只是代表赵松涛这一批人,更代表着相声艺术在上海的发展。

赵松涛虽然没有稳定的收入,但他并不用为生计而烦恼,在艺校当曲艺教师、为企业年会创作表演和辅导、配合宣传部门搞群众文化宣传以及各类综艺演出……小有名气的他,出场费也高了,收入也算不错。曾有很多地方以近十万的年薪邀请他去工作,他都婉言谢绝了,因为他放不下尚海曲艺社的搁不下这份牵挂。他始终将相声视为自己的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而不是赚钱工具。

2008年,赵松涛创立了上海弘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社会和学校定向创作相声节目,也为政府的各项活动宣传创作相声节目。赵松涛不仅能说相声,还会写相声,通过对社会、对生活的观察,在传统相声的基础上加入现代元素,既有传承又有突破,使相声有了很强的生命力。他创作并演出的系列快板《松涛说事儿》与老年人生活、和谐社会、奥运精神、上海世博会等主题相结合,引起强烈社会反响,深得群众喜爱。

赵松涛的事业不仅圆了自己和身边相声爱好者的梦想,更为相声文化在上海的弘扬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现在的头衔有一大串:上海弘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尚海曲艺之友社社长、中国快板艺术委员会会员、上海绿色旋律艺术团曲艺团团长、上海闸北区青年联合会文化分会副会长、上海卢湾区青年联合会会员、上海电视台“小荧星”艺术团曲艺教师……

回首赵松涛的经历,人们不难发现,他能有今天的成功,多半要归功于他对相声艺术的那种执著追求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原载:《成才与就业》杂志,2008年12月A版 总第339期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