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转载]试论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融合

[转载]试论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融合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6 17:36   浏览 N 次  
原文地址:试论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融合作者:革非

摘 要: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融合,对于高职生的成才与成人、就业与创业具有积极的意义。高职学院要实现校企文化的互动与融合,应以精神文化为着力点,以物质文化为切入点,以课程文化为突破点,以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为落脚点。

关键词:高职学院;校企文化;互动;融合

一、问题的提出

2004年4月2日,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2005年11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职业教育面向就业,重要的是面向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其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立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企业的需要作为办学的目标,根据企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努力使毕业生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这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求学生具有主动适应企业文化,进入企业就能立足、生存和发展的综合职业素质,这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同时,作为社会文化一部分的企业文化对校园文化也有激励和渗透作用,高职校园文化在选择和吸收企业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又对企业文化具有强烈的辐射和促进作用。因此,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融合并实现无缝对接,对于高职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校企文化互动与融合的理论意义

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融合,理应成为高职院校合格人才培养的重要主题。这是由于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融合,对高职生的成人与成才、就业与创业具有积极的价值,主要表现在:
1、可以激发学习热情,有利于高职生成才

由于高职生的文化素质普遍较差,相当一部分高职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缺乏,学习兴趣不浓,厌学现象严重,不少人沉缅于谈恋爱、上网玩游戏、电话聊天、在宿舍睡觉、打牌等无聊的事情上,而内心里却很空虚、自卑、苦恼、迷惑、焦虑、暴躁,极易出现打架斗殴、滋事发泄等违纪甚至违法行为。同时,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处于自我觉醒、自我确立的阶段,思想格外活跃,观念容易改变。通过让学生直接接触企业以及企业文化,亲身体会到企业与企业、企业人才与人才之间激烈竞争的现实,可以使他们亲身感受优秀企业文化中企业哲学、企业精神尤其是经营理念中的积极进取和竞争意识,切身感受到专业知识、技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充分体验到企业的竞争压力与职业责任,清醒认识到没有一技之长的高职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是很难有“立足之地”的,从而自觉地树立强烈的危机感、严肃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激发起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内在动机,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成才的自觉性,更加端正学习态度,加倍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学生毕业时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就业时自然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2、可以塑造良好品德,有利于高职生成人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人格的塑造各具有自己的特色: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敏感点,对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具有再选择功能,提升孕育道德人格的文化品位,通过突出优良的校园文化,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气氛;再通过源源不断地向企业和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将学校文明辐射到企业和社会。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其精髓在于“质量第一”、“信誉为本”、“顾客至上”并把它体现在生产经营管理中。这种管理要求人们具有质量意识、效益观念、团结协作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也从根本上激发了人的热情,从而促进人的发展,使人格素质得以全面提高,使人的潜能得以发挥。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互动与融合的结果,就能正确引导高职生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效率与公平、自主与监督、竞争与协作、纪律与自由、理想与现实、奉献与索取等关系,能促进高职生加深对社会发展的理性认识,纠正他们认知上的偏差,透过企业管理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对社会的认同感,有利于对不同文化和多元社会的认识与理解,帮助高职生形成个人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包括深思熟虑的社会价值体系和社会责任感,对高职生形成作为未来企业人的全面素质、更快地适应社会需要、更好地服务企业,无疑会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3、可以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高职生就业

尚未走上社会的高职生人生阅历浅,心理不成熟,言谈举止较多“书生气”,思维方式过于理想化,容易对复杂的生活想当然,遇事易冲动。由于对企业不熟悉,缺乏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不少高职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在跨出校门进入企业时很难适应企业的管理环境,无法在企业的环境里找准自己的位置,甚至被企业淘汰。现在的高职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为他们营造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几乎没有吃苦的精神和体验,缺乏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心理承受力差。高职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企业,并在社会、企业中生存、发展的能力。在学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手段方法与企业管理的手段方法往往差别很大,学生没办法通过学校的管理行为领会到企业管理;校园文化氛围和企业文化氛围有较大的差异,学生不能通过校园文化感受到企业文化,这就导致了毕业生不能顺利地从学生角色转变为企业员工的角色。所以,高职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走向社会、深入企业的机会,去感受企业严格钢性的管理和近于苛刻的纪律要求,感受企业员工坚忍不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有效地锻炼和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他们主动调整心态、重新进行自我定位,提高他们毕业后到企业的适应能力,缩短就业后适应企业岗位的时间。

4、可以培养创新精神,有利于高职生创业

不论是学校还是企业,在市场中的影响和作用,往往取决于其创新动力。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直接从事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他们应该以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习惯于创造性思维为特征。而企业文化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发挥员工创新的积极性,所以,只有富有创新精神的毕业生,才能在人才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受到企业的欢迎。高职院校与企业作为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主要环境,就日益突出。高职校企文化建设的科学与否,直接决定着高职能否培养和创造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和科技。许多诸如交际、娱乐、审美、创造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及终身教育理念,不能完全从传统、正统的教育活动中获得,必须通过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的长期熏陶才能逐渐得到。所以,高职生需要不失时机地参与到企业文化的活动中去,提升自我,更多地了解社会、了解企业特别是那些重视技术开发与创新的企业。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互动与融合,能使高职校院的学生真正明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业欲望和信心,提升和增强他们的创业素质和能力。

三、校企文化互动与融合的实践环节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必定对现代企业的企业文化产生强大的辐射作用和促进作用,优秀企业的管理哲学、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也必定给高职院校带来强有力的影响。探索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互动与融合的途径及其最佳结合点,关系着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的建设,关系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否成功地与企业实现对接。

1、校企文化互动与融合的着力点——精神文化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的内核和核心,和企业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高职学院在努力挖掘学校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办学传统,突出办学理念,积极培育和大力弘扬学院精神的同时,更要加强与企业和市场的衔接,借鉴和吸纳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战略目标、经营理念的企业精神文化。社会价值的多元化必定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企业核心价值观是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首要面临的问题,它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在校期间,应向学生灌输企业的价值意识,校风、校纪、校训建设与企业精神的培养和企业道德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企业产生积极的认同意识。如果学生在校期间能接受积极的引导,校园文化就能与企业文化很好的衔接,学生毕业后的角色转换不能更为直接,更为迅速。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职学院精神是企业精神的前奏,企业精神是高职学院的精神的延伸。

2、校企文化互动与融合的切入点——物质文化

高职院校在建设物质层次的校园文化是应处处突出“职”的特点,呈现出明显的企业文化色彩。高职院校应尽可能将教学环境设计为教学工厂模式,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室,融教室、实训、实验、考工、技术服务与生产为一体,使专业教室具有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演练实训、实验、考工强化训练和考工等多种功能,营造出真实(仿真)的职业氛围和环境。如有的学校在校园醒目处悬挂的不是科学家而是国内外著名企业家画像,教室里张贴著名企业家的经典言论,橱窗中展示学校创业成功的校友偶像,学生的校服就是企业员工的工作服;还有的学校以合作企业或对学校有贡献的名人、优秀合作企业家、优秀校友的名字,命名校园内的楼、路、灯、教室、实训基地、设备仪器、广场等,时刻提醒学校要以加强与企业联系为办学方针,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为企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信心倍增。

3、校企文化互动与融合的突破点——课程文化

课程文化是指按照社会对学生获得社会生存能力的要求而形成的一种课程观念和课程活动形态。高职教育课程文化,集中表现为科学与人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和课程活动观,并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三个层面上展示其主要内涵及特点。在高职院校课程文化建设上,表现为坚持“三个零距离”的课程改革思路,使学校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诸方面反映出企业和社会需求的脉搏。学校在广泛的社会调查和人才需求预测基础上,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及相关行业、企业的专家共同参与,根据行业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搞好课程开发,按照行业企业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并参与企事业单位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等,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高职院校在教学计划的编制上应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实用性,突出实训环节,在专业课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仿真训练、现场教学等,教学环境尽可能与企业环境融为一体。在此过程中,始终以市场需求和毕业生就业为导向,适时调整和更新专业结构和课程结构,使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与企业和社会零距离的配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适时改革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的贴近;以优良的实践教学条件为支撑,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的接触。

4、校企文化互动与融合的落脚点——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

在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上,高职学院在学生品德教育上不能只是局限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教育,在学生管理模式上不能只偏重于对学生进行书斋式的“硬管理”,必须注意汲取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文化内容,强化诸如诚信、守纪、敬业、团结等与企业文化有密切关联的教育内容,特别注意培养与企业员工相同的行为规范。比如,高职学院通过组织军政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集体主义精神、服从意识和过硬的作风,使其仪态、仪表、精神风貌、生活习惯、时间观念等方面有所改观;通过组织劳动值周、义务劳动、勤工俭学、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开展教学实践、社会调查、学术讲座、专业论坛、大学生素质拓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系列科技体育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团结协作意识、爱岗敬业品德和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同时,高职院校引进企业先进的文化理念,对学生做人的原则和做事的作风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如有的高职学院以企业名称命名系部,聘请企业领导兼任系主任,用企业名称命名班级,根据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要求学生的发型、衣着和举正,为毕业时实现“零距离”适应企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有的学院在与企业的合作办学中,创造性地将企业文化融会贯通到校园,形成了校企合作办学的独特文化。学校实施与企业接轨的实习管理制度,要求学生在实训车间统一穿企业工作服,佩戴工卡上岗,否则不准进入车间,甚至车间内必须按规定路线行走,不准超越警戒线,且不许擅离岗位和大声说话。学生作为企业的“准员工”,在学校内感受到的是浓厚的企业文化熏陶,接受的是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教育,领悟到的是企业的严格管理和企业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 余祖光,李术蕊.职业院校文化发展的新动向[J] .职业与教育,2005(12).

[2] 杨林,马顺彬.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思考[J]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

[3] 陈德峰.论校企文化互动的教育价值[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8).

原载于《教育与职业》2006年第9期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