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浙江日报2010年7月2日报道:发现父亲

浙江日报2010年7月2日报道:发现父亲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7 01:14   浏览 N 次  

发现父亲

浙江日报记者 陈洪标



在我们还小的时候,父亲是我们心中的英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当我们一天天长大,父亲的光辉形象,却一天天矮下去。最后,成了阻碍我们行动的绊脚石,成了一个可恶的糟老头。

父亲在我们眼中消失了,在我们心里消失了。

其实,父亲还是原来的父亲,他还是那么爱我们,关心我们。但是有一天,我们发现,他突然不敢再管儿女了,我们年纪越大,他离我们越远,像个懦弱的老男人,躲得远远的,站在那里看。

当我们开始老了,这个时候,我们才发现,父亲是那么和蔼可亲,慈眉善目。可惜,这个时候,父亲能和我们在一起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在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的都市,年轻人忙于工作,有点闲暇时间也要用于娱乐,真正能关心父母报答养育之恩的并不多。做得好的,也不过是给父母一点经济上的支持。能理解父母精神需求的,真是凤毛麟角。

景宁县山区的张家父子是个特例。儿子张宝来30岁时,从父亲的日记里“发现”了父亲,立即为他出书,哪怕借钱。现在又与父亲的病情赛跑,出版父亲最后三本书,了却父亲的心愿。这份孝心,这份感恩,有多少人能做到?

在农村,由于不善于表达和沟通,喜欢藏在心里,父子之间往往缺乏感情交流。对子女好,不会放在嘴上,父子间平时更像是陌生人。更多的时候,儿子回家像是远道而来的客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加上生存的艰难,父子感情注定要闷在肚子里,慢慢发酵,慢慢变老。父子成不了一只壶里的酒,隔代的爷孙就无比亲密,粘在一起。专家说,这是父子感情的一种补偿。

古人说,对老人最大的孝心,就是顺其意、适其志。一个80岁的老人,能吃多少,能穿多少,能玩什么?但是天下的儿女,又有几个真正能懂得父亲的真正需求。

(原载《浙江日报·社会》 2010年7月2日)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