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十一五社会保障建设回哞:为百姓解除后顾之忧

十一五社会保障建设回哞:为百姓解除后顾之忧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7 09:12   浏览 N 次  
“十一五”社会保障建设回眸:为百姓解除后顾之忧2011年02月12日 07:39:30 来源: 人民日报 【字号 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资料图片:把农民工群体纳入社保“安全网”

让更多人拥有社会保障、解除后顾之忧,是“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

5年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社会保障待遇水平连年提高。一张更加结实细密的社会保障安全网,提升着百姓的幸福指数,温暖亿万人的心。

瞄准“空白点”,社保体系日趋完善

“十一五”的5年,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突破的5年,制度上的“空白点”成为改革攻坚的“着力点”。

城镇居民医保率先“破冰”。

此前,农民有新农合,城镇职工能参加职工医保,但“一老一小”——城镇儿童、未曾就业老人的医疗需求却缺少相应的制度安排。2007年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启动,医保大门向2亿非从业城镇居民敞开。

“这医保可帮了我大忙。”成都市金堂县的沈元章大妈是居民医保最早一批受益者。2007年,当地居民医疗保险试点推行,儿女们立刻筹钱让母亲入了医保。次月,沈大妈因脑梗塞住院,花去11000多元住院费,报销了近8000元。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已建立起居民医保制度,预计今年参保率将达到80%以上。

新农保起步,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

2009年国庆节前夕,新农保试点在全国27个省区320个首批试点县和4个直辖市启动。到2010年春节,短短4个月间,全国已有1500万农村老人领到了55元的基础养老金。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突破。我国农民在60岁后首次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保障,农民在实现“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后,又实现了“养老不犯愁”。

新农保先期试点的宝鸡市靖口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200多元。参加新农保后,6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多了660元收入。当地老人说,有了每月55元的养老金,他们从此舍得吃“臊子面”、能给孙子孙女买书、在家里腰板挺得更直……从“0”迈到“55元”,新农保虽然是低水平起步,却迈出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大步。

同样是“十一五”期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农民,特别是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和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到由国家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服务。农村低保的推开,从制度上终结了“绝对贫困”。

走过“十一五”,我国初步形成了以社会保险为主体,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住房保障和社会慈善事业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5项保险制度普遍实施,实现了从单位福利向统筹互济的社会保险的转变。

1 2 3 下一页 1 2 3 下一页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