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2011年,我对《中国化工报》有三盼

2011年,我对《中国化工报》有三盼

luyued 发布于 2011-02-20 08:02   浏览 N 次  

寅虎跃过,玉兔纳祥。2011年新的一年就要来了,作为《中国化工报》的一名特约记者,我对新年的《中国化工报》有三盼:

一盼恢复副刊专栏

报界有一句行话,叫做“新闻招客,副刊留客”,副刊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一张报纸的副刊,犹如一座住宅的后花园,最能体现住宅主人的思想和情趣。报纸的副刊与其“主版”互为补充,相映成辉,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光明日报》“东风”副刊、《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羊城晚报》“花地”副刊等都不惜篇幅,呕心经营而成为名版名栏,使报纸各具特色。这些副刊充满着华夏文化气息,报纸的文化品位因此而获得提升。

副刊的繁荣,必然促使文学的繁荣。当年的《中国化工报》副刊,作者多为草根、平民阶层,和业余作者。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真实反映了时代给予个体的烙印。作为一个平台,《中国化工报》培养并发现了一大批化工行业的文学新人,化工文学也因此而风生水起。后来,化工文联有了,小说分会、散文分会、诗歌分会、报告文学分会等等都有了,化工文学的阵地——副刊版面却在《中国化工报》走向市场经济,追求行业效益的同时“牺牲”了,使一些本来所拥有的读者群体消失了,从而失去了报纸的品位和优势,成为化工文学爱好者心中的一大痛!

办副刊,是我国报纸的一个文化特色。一张没有优秀副刊的报纸,绝对成为不了一张成功的报纸。老报人赵超构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看不耐看主要在副刊。”因此强烈建议新的一年,《中国化工报》在办好“新闻纸”的同时,办好“文化纸”——恢复出版副刊专栏,肩负起振兴化工文学的重任。

二盼恢复读者来信专栏

“读者来信”专栏承担报纸的舆论监督、批评报道任务,反映读者的呼声、建议、要求,有很强的针对性。重视读者来信,是新闻事业的一个优良传统。马克斯、恩格斯在创办《新莱茵报》时,就亲自处理读者来信。列宁更把报纸的读者来信称之为“最好的政治晴雨表”。过去的《中国化工报》,曾经注意用读者来信来传递信息,及时地反映化工行业职工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通过舆论的力量,批评不道德、不文明甚至丑恶怕现象,产生了很好的舆论效果。对不适合在报纸上公开发表的“读者来信”,还编成内参,供有关部门及上级领导阅读。同时,“读者来信” 专栏还敢于和善于回答广大读者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了报纸的可读性和战斗力,为读者所喜闻乐见。

然而,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化工报》的读者来信专栏逐渐淡出读者的视野,成了稀罕之物。事实上,办好“读者来信”专栏,对提高报纸的声誉,增强专业报的权威性和战斗力,抑制不正之风和消除腐败现象,能起着积极的作用。希望新的一年,《中国化工报》能恢复出版“读者来信”专栏。

三盼恢复给作者寄送样报

凡是写稿的人都有一个“怪病”:一是爱书,就像一日三餐一样;另一个是喜欢样报,就像自己孩子一样。作者的文章见报了却没能收到样报,就会感觉自己的孩子流落在外,总会无来由地想起,一阵阵地心疼和惋惜。

一直以来,《中国化工报》的通联工作都做得很好,不仅及时给作者汇寄稿费,也不忘给辛劳的作者附上一份样报,让作者感受到了报社的温情与尊重。遗憾的是,这个优良传统在前几年给“枪毙”了。

在传媒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报纸的生存、发展,靠的是报纸的信誉、质量、影响力以及体现报纸综合实力的发行量,当然也离不开默默耕耘的通讯员、特约记者。及时地给作者支付稿酬,寄赠样报,既是报社的义务,更是报社对作者劳动的尊重。如果连这个最基本的要求都做不到,人们凭什么要信任、支持,进而给报社投稿呢?从报社方面来讲,选稿、编辑、校对、见报都完成了,可是寄送样报这小活你没干,等于前功尽弃,你的编辑工作有头无尾。编者与作者交往的最精彩一笔你给省略了,也就省略了上一轮交往的结局和下一轮交往的序幕。我无论如何也不相信,《中国化工报》是因为人手紧张或为了省点邮资、信封才不给作者寄送样报的。

千万不要忽视通联工作,尊重来稿,尊重作者,任何时候对传媒业无论如何都是件好事。所以我希望报社能恢复给作者寄送样报。

衷心祝愿《中国化工报》越办越好!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