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安庆晚报11/01/14“民间”版《致编委的一封信》

安庆晚报11/01/14“民间”版《致编委的一封信》

luyued 发布于 2011-02-22 18:32   浏览 N 次  

致《望江赤湖庄陈氏宗谱》编委的一封信
陈少林 2008年11月4日,我应《望江赤湖庄陈氏宗谱》八修编委会的邀请,前往望江后山地区参加在某小酒店举行的一个修谱碰头会。我并非编委会成员,编委会之所以邀请我,是因为几个月前,我曾以书信的形式,给他们提了几条有关修谱之事的建议;对于我的建议,几位老先生评价过高,并叫人捎来话,说一定要见一见我这个“后生”。我自己知道,我那几条“建议”,并非真知灼见,只是一点感触而已。一个人,随着年龄步入中年阶段,就难免对祖先的事开始上心,我也不例外。平时我不仅注意收集、研究本县的人文、历史等方面的资料,更关注我这一支陈氏也即所谓的“义门陈”的来源和迁移史,所以一听说族谱要“八修”了,便不知天高地厚地写出几点陋见并奉上,以期有所贡献,并不曾想过会得到几位老先生的重视。我心中揣测,老先生们重视的,也许是几十年后再修谱也即“九修”时,我可算是一个还处在模糊阶段的接班人的候选者。果然见面时他们就表达了这层意思。其实按照三十年修一次谱的惯例,三十年后“九修”时,我也已是七十多岁的老翁了,那时能不能参与修谱,还是个未知数。但我不能违了老先生们的愿望,就说我会珍惜机会的。

我究竟提了几点什么“好”建议呢?且在这里晒一晒吧。有方家者望能赐教!

八修编委会各位宗亲老先生:

我族一九九五年第七次所修之谱,无论优劣,主持人皆劳苦功高;今破三十年惯例,提前八修,血浓于水之情,族人无不感知。值此机会,提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赤湖庄陈氏宗谱》此一谱名,似应略作修改。一是江州义门大分庄时,200余始迁庄中即有一庄名赤湖(始迁祖陈希迁,始迁地江西瑞昌赤湖)。我族显非自该庄二迁或三迁而来,故与该庄无直接绵延关系;我族谱名仅是因武昌湖水岸之故而定,我“赤湖”非彼“赤湖”,二者实相冲突,易造成信息的混淆,应予区分。二是,大分庄后,迁到各地的义门后人,皆于门楣嵌上“义门陈”三字,今虽不见,但绝大多数谱名中直接保留有“义门”二字,如本县凉泉陈树屏族的谱名即为“义门陈谱”,怀宁陈独秀族(怀宁庄,始迁祖陈汝心)陈谱之名亦有义门字样。而我族谱名却将此缺失(也许当初立谱时即无),不能不说是个遗憾。谱名非常重要,不可等闲视之,有现成著名标记而不用实在可惜。

鉴于以上两点,建议将我族谱名更为“大雷义门陈氏宗谱”或“望江赤湖庄义门陈谱”。

2、我族已居望江600余载,历史之长,望江他族罕有,在望江这个移民占半的县份(主要为近几十年来迁入),我族实乃望江老土著。当然我族亦系外地迁入,只不过比起许多他族来算是老土著了。我族自何地迁来,可以肯定的是绝非义门大分庄时直接从江西九江府德安县迁来望江,即望江此地绝非我族义门大分庄时的始迁地;尽管290余义门始迁庄中有一“望江庄”(“安徽省望江县鸡呜河畔”,始迁祖陈宗通),但后来又转迁至湖北浠水县,我族恐与其无关。另“黄墉庄”(始迁地江西高安市,始迁祖陈守悦),有一支转迁至望江(“安徽省望江县瓦西咀吉水汤”),该族是否与我族有关,也恐无证据。

那么,我族自北宋义门大分庄后至元代祖、龙二先祖迁来望江前,其间200余年,所居为何地?或者说,我族是从290余庄中的哪一个庄二迁、三迁乃至四迁转来的?我族大分庄时的始迁祖又为何人?此外,从“江州义门陈”上溯至陈后主陈叔宝六弟陈叔宣、上溯至“颍川郡”、上溯至“战国七雄”之田(陈)氏齐国、上溯至陈胡公,其间“流程”若何?这些问题希八修中有所考证和追索而后载入谱中,以备后人九修、十修时完善,如此将又是大功一箭。

3、我族先贤陈道济公,乃乾隆十七年2甲52名进士,是我族先贤中的翘楚之人。乾隆二十六年他任四川阆中知县,清正廉洁,办学劝学,颇有政绩,传载《安徽通志·人物志·宦绩四》。希望八修中对陈道济公多做介绍,如能发掘他的著作题撰,应尽载谱中,族谱就显得更为厚重。其他还有同治举人陈元、光绪举人陈力和陈先达、乾隆武举陈经、嘉庆武举陈纬,皆是我族的荣光,希八修中均能隆重推出。

4、陈姓之人望江逾四万,乃望江第二大姓,仅略少于徐姓。四万之中,从不同之地转迁来的义门后人恐占大多数,源相同,而流殊途。如有联谊,望能在谱中略述一二,以增我族八千众之声色。

5、七修谱中,开篇即为《义门大分析》,似缺少铺垫和注脚,且因该“名单”中难寻我族“踪迹”,就更显得有必要加上注脚,以推测我族可能系某一庄而来。八修中此工作应做,虽棘手,但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即使是错了,也是功劳。同时“义门大分析”的版本较多,希能择最为合理者采用。

6、查全国陈氏族谱名录,望江仅有一家名列其中。希望八修谱能向全国一些大图书馆或研究机构赠送,以扩大影响。

7、其它如七修中油印、手写、复印并杂和排版不一致的缺陷,八修中定能一改旧观,当无需建议。

修谱既是一项光荣的工程和使命,又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难事。撰修之人做出大量的牺牲,一般人是很难体会的。但薪火相传的精神,上对得起祖先,下对得起后代。

向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学字辈后生 陈少林

二○○七年十月八日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