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时代信报:地震灾情改变了诗歌的风向

时代信报:地震灾情改变了诗歌的风向

luyued 发布于 2011-05-01 19:02   浏览 N 次  

题记:我在博客里谈到汶川大地震对当下新诗走向的思考之后,引起了《时代信报》记者的兴趣,5月25日下午即接受了王明明先生的采访。我重申了自己的看法。5月26日的《时代信报》第13版刊发了记者对有关诗界人士的采访记录,并在第1版右下角刊发了“今日关注”预告。

地震灾情改变了诗歌的风向

蒋登科:我触摸到了中国诗人的博爱和良知

信报记者 王明明

昨日,我市青年女诗人金铃子在界限网义卖诗集《奢华倾城》,截至发稿时,已筹得700多元的善款。这是她继“爱心无界限”诗歌朗诵会之后“要为灾区做事”的延续。

事实上,在这场山崩地裂的大灾面前,诗人们一直在行动,一股“地震诗”的浪潮也正在蓬勃兴起。《诗刊》的投稿信箱爆满,互联网上的诗歌论坛每天都贴出大量诗作,各地期刊都在组织专版或专号抗震诗歌,一些诗句已在民间流传……

据了解,《诗刊》编辑部已赶制了两期关于地震的“诗传单”;中国诗歌学会编辑的《感动天地的心灵交响》抗震救灾诗歌特集已于5月17日出版;而汇集了中国作家抗震救灾采访团作家现场创作诗歌作品的诗集———《中国:震撼5月》已经由明天出版社火速出版。另悉,人民文学等几家出版社的抗震诗集也将于近期面市。也许,在若干年后的文学史上会留下一个名词:汶川地震诗。

对此,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教授蒋登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地震后的诗歌创作表现出了中国诗人和诗歌所具有的博爱与良知,而大灾难或能带来诗歌精神的大升华,有些诗歌还可能成为新诗的经典。

受人诟病的诗歌已改变

昨日,蒋登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汶川大地震之后几天之内,诗的风向就发生了变化:有些关注灾情,有些表达对受灾群众的关爱,有些对失去亲人的人们表达慰问,有些对遇难者表达哀悼之情,有些对抗灾军民表达敬意……几乎所有的作品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体现出互助友爱的情怀,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未来的信心。

蒋登科表示,这改变了诗歌这些年来某些受人诟病的气质——只关注个人内心,只抒写一己之情,只注重个人身世感的表达,脱离了时代,疏远了社会,甚至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失去了读者,失去了精神的支撑与引导价值。

作为诗歌评论家,他认为,汶川地震后的诗歌让自己触摸到了中国诗人、诗歌所具有的博爱与良知。诗的精神重建也许可以因此找到一个有效的方向,而震灾或能带来诗歌精神的大升华。

抗震诗歌可能成新诗经典

对震后出现的诗歌潮,蒋登科评价说,细腻真挚的作品多了,思考、关爱生命的作品多了,几乎所有的作品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体现出互助友爱的情怀,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未来的信心。

他说,“我相信,在浩如烟海的抗震救灾诗篇中,一定会有一些作品会被历史记住,会成为新诗的经典”。

不过,《诗刊》副主编李小雨却认为,震后创作的诗歌感情比较雷同,部分可能当时表达一下激情,诗集可能会留下来,但真正传唱的诗句会比较难。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