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备忘录:2月21日《常州晚报》发《你的祝福让我很受伤》

备忘录:2月21日《常州晚报》发《你的祝福让我很受伤》

luyued 发布于 2011-05-02 08:53   浏览 N 次  



你的祝福让我很受伤
文/ 陈满意
大年三十一早,我还在周庄梦游时被枕边的手机短信铃声吵醒。“大年三十,欢声不断,电话打搅,多有不便,短信拜年,了我心愿。”打开一看是一位多年没联系的朋友发来的拜年短信,没想到他还记得我,心里有几分感激,有着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随后,拜年的短信一条接着一条,电话也是接踵而至,在祝福的包围之中,睡觉的兴致全无。
短信拜年不用鞠躬、不用作揖、也不用问好,甚至不用叫大妈二大爷了,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管男女老少,不分对象统统都是“天天想着你,祝福送给你”。这些温情的祝福是一笔不大不小的人情债,在春节如潮水般涌来,总是叫我有些左右为难。回也不是,不回也不是。回,中国人讲究的是礼尚往来,是应该回复的,即便是原创短信也都是群发,批量生产的,打过折扣的祝福那份情感值得怀疑。不回,同事可能讥讽我清高,亲人唠叨我不念手足情,老板会骂我不识抬举,亲朋好友也许从此不再问津……虽然我的内心一样有着激情、祝福和希望,但谁又能证明呢?原来发誓不发、不回短消息的我心里渐渐没了底。想想不参与短信拜年的严重后果,我再不能无动于衷了,极不情愿地加入短信拜年的大军。
手机断断续续响了一天,这边还没有读完,那边电话已经打进来了。有时一边做事,一边回复;吃饭的时候也是左右开弓,一手拿筷子,一手发信息;本以为晚上可以安静地看个春晚,没想到手机短信铃声不断重复着那刺耳的叫声。那些拇指下来来往往的文字,批量生产下来的祝福总感觉缺少点什么,发过去之后心里突然后悔了。短信拜年成了没有“亲情含量”的技术活,我一直发到手软。
拜年是全民共同的举动。同事发来了,同学发来了,朋友发来了,老板发来了,远在外地的亲人也发来了……几个陌生的号码也发来短信,在脑海中搜索了一边也不知道是谁,平常不联系,只是过年的时候会出现,可是又不好意思去问“who are you?”我只好在虚伪中真切地回复。那条“多有不便”的短信在我手机里反复“亮相”几十遍,重复率之高让人我感到惊讶,也感到厌烦。一位朋友发来的短信赫然写着“元旦快乐”;粗心的同学把别人已经打上“烙印”的短信误发给我,好比两个人见面热烈握手、热情拥抱后,却喊错了对方的名字,让人哭笑不得。更让我难以接受的是,发了一条原创的短信给同事,没想到十多分钟后短信又转发到我手上,下面还带着我的名字。
亲人、朋友之间的短信拜年,不能排除感情的真挚成份和深深思念与牵挂,但无一例外的转发,一字不漏的照搬照抄,又有多少原始的情愫?真实的思想、情感在求生存的征途中奔波得几经枯竭,几十个字的问候和祝福都懒得用脑和动手,那份魂牵梦萦的纯朴友爱和真挚感情在淡化、在悄然流失。一条条拷贝的祝福短信带来“信骚扰”的烦恼,千人一面的审美疲劳中感受不到信息中的美好、感动和温馨。
儿子看过那些短信后说,“幸福和祝福是不能拷贝的,他们的祝福让我感到很受伤。”
是的,我要感谢你的祝福,你的祝福让我很受伤。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