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河北工人报3月22日相关报道
luyued 发布于 2011-05-02 11:48 浏览 N 次
背景提示:全剧100%原创,100%工人演员。2007年2月27日,一部国内首部完全由工人自编自导自演的工人DV电影——《火红的日子》电影片花刚一投放到新浪网博客上,点击率就迅速上升,并在互联网上迅速串烧,叫板网上正炙手可热的校园DV和农民DV。先是国内最大的原创视频聚合商“中华DV网”和国内最早的原创DV作品推荐站点“三杯水DV文化网”在各自的首页重点推荐,后是国内视频共享门户网站“土豆网”等新兴网络传媒紧随跟进,纷纷将其列入当周人气排行榜单。导演是工人,编剧是工人,演员是工人,摄像是工人,甚至于剧务,也全是工人。这部将企业发展、改制、改革经历浓缩到家庭生活来反映的工人DV作品,首开“工人DV”之先河。是什么样的激情和勇气让这些多年在一线埋头苦干的工人拿起DV去拍一部电影呢?是什么动力让他们牺牲几个月的业余时间去尝试记录自己身边的故事呢?日前,记者赶赴邢台市,走进邢钢这些“敢于吃螃蟹”的工人中间,一同品味他们拍摄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火红的日子》故事梗概:钢城工人李明白有两儿两女,整日衣食无忧,他拥有自己的幸福生活,是一个业余文艺积极分子。老伴儿不是钢城人,生活中常常被儿女们的事情所缠绕。大儿子李友强在钢城炼铁一线,懂技术搞工艺,工作卖力,人称“拼命三郎”;大儿媳董倩倩是个外科医生,有着“安全”洁癖。二儿子李友好做商贸,人送绰号“钢城外甥”;二儿媳王青兰是个八面玲珑的女人。“养儿为防老,女儿才是贴心的小棉袄”,在对待儿女问题上,一贯相互唱反调的李明白夫妇倒也能迅速结成“统一战线”。他们的大女婿刚子是个炼钢工人,心肠好,人也实在,可始终有个“心结”;大女儿李大红是个技术研发人员,在她心里,开发新产品和生个孩子永远是她最大的愿望。李明白最头疼的小女儿李小紫,是个思想很感性的时尚女孩。她在酒店工作,是个“凉粉儿”,一段浪漫的网络情缘让她和远在北京的“技术白领”魏小艾相知相恋。是时间过得太快还是自己真的跟不上时代节拍了呢?如今,李明白越想越不明白的事情每天都在生活中一件件地发生着……本剧导演刘非对该片的评价是:关注企业健康成长,讲述钢城人最普通的生活方式;表达最朴素的心底愿望,记录钢城人最炽热的浪漫情怀。
导演:刘非,1974年生,河北邢钢集团工人。1995年毕业于邢台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长期工作在邢钢集团,先后从事过新闻宣传、办公室文秘、计算机程序设计开发等。2007年初,在国内首倡“工人DV电影”新概念。3月份,完成国内首部完全由工人自编自导自演的DV电影《火红的日子》的制作。
“我是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工人,并由衷地热爱自己的职业和从事的工作!我们这样做,就是想为邢钢,为咱们工人做些事情,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工人的生活,了解工人的情感。”3月16日晚,当刘非和9名有说有笑的邢钢工人走进房间时,暖洋洋的气氛立刻充满了狭小的空间。刘非看上去身材不高,脸色黝黑而发红,说起话来慢条斯理;朴素的穿着,一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很朴实的工人,然而骨子里又透出一股强烈的文人气质。
“我的剧本着力于想表现工人特质的那些东西,真正拍出工人自己的电影,这也是我在网络文化里的一种探索。”近10年来两次下岗的经历,使得刚30多岁的刘非做事格外低调。虽然早在这部电影杀青之前,媒体已将它炒得沸沸扬扬,但谈到这部电影的拍摄时,刘非依然称“惟一的一种感受”就是让自己学会了感恩:感谢和自己一起为实现梦想而奋斗的主创团队成员,感谢一直支持和鼓励自己的各级领导和那么多的工人同事们。“没有他们,我的想法只能是一个永远都无法实现的梦想!”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这些工人演职员们对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感染着记者。他们中年龄最大的已54岁,最小的是刚参加工作的毛头小伙儿。谈话过程中笑声不断,相互逗乐,年龄的差异没有成为他们的“代沟”,反而使得这个小团队更和谐,更团结。“我们选择演员都是青春阳光型的,外形好,最重要的是本人生活态度好……”刘非告诉记者,该剧里所有的演员虽然都是一线工人,但都是热爱生活、热爱文艺的活跃分子,他的目标就是要树立几个偶像型的工人演员。“我们这部电影,是要拍出工人的特质,用工人的视角看社会,用工人的观点看人生,用工人的情感感染人们。”
剧本、投资、演员……拍电影,在人们印象中,那可是一些专业电影制片厂、专业导演干的事儿。普通工人,有时连看电影都看不明白,他,一个从来没有涉足过电影的钢厂工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胆子,居然敢拍一部DV电影,他就不担心家人的反对吗?就不担心找不到演员而半途而废吗?
不蒸馒头争口气,
咱工人就是要有自己的DV电影!
记者:既然早就有心拍DV电影,是什么时候真正开始着手做的?
刘非:2006年11月份,单位筹办晚会的时候,我开始下决心做这件事。我们邢钢每年都要搞新年晚会,当时,我就想,每年内容大同小异,今年我们工人可不可以用另一种形式来搞贺岁呢,农民可以拍电影,学生可以拍电影,咱们工人怎么就不能拍一部电影呢。
记者:做一件别人没做过的事一定很难,听说你当初写完剧本后还想到过放弃,是不是?
刘非:拍电影,需要考虑的东西真是很多,困难也很多,这在筹拍过程中感触得最深。剧本,我写了半个多月,写完后,我心情很复杂,甚至一度想到过放弃,因为我觉得自己的想法有些简单,别人凭什么能心甘情愿地接受我、理解我呢?我不敢相信。何况到哪儿去找演员呢?在这儿,我要特别感谢平乡县的“农民导演”李建民先生,我们曾经深入交流过。他跟我说:兄弟,优秀的人往往就是要把事情一件件地做给别人看,不要担心别人误会你,也不要顾及别人怎样不理解你,当你成功的时候,这些问题也就自然地迎刃化解了!在他的鼓励下我终于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拍出一部工人DV。
记者:DV电影成本可能不需要大投入、大制作,但必要的投入是不可少的。你“不务正业”去拍电影,家里人不反对吗?
刘非:买高保真话筒、支架、磁带等,先后投入了近10000元,演员们平时都自己吃自己的。起初,爱人有点不理解,但后来非常支持,还给我们剧组任劳任怨地去当剧务。
李志明(邢钢炼铁分厂调火工,剧中扮演李明白):我是第一个支持刘非的,当他找我做演员时我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我在一线干了一辈子,我想让大家知道,我们工人不是傻大黑粗,我们也有感情也有追求!
万事开头难!刘非决定拍电影后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物色演员。演员没有报酬,还要牺牲业余时间,这样的工人去哪儿找?有谁敢和他一起去冒这么大风险呢?会不会像他担心的那样只是自己的“一相情愿”呢?
剧组:一个“阳光”的团队
记者:我们知道,参与拍摄的演员们都是邢钢一线的工人,不仅不懂演戏,而且多是三班倒的工人,你是怎么说服他们跟你拍戏的?
刘非:我先找到邢钢焦化厂调火老工人李志明师傅,我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如实地告诉了他,同时也想拉他入伙。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一听我说完就爽快地答应了,后来还尽全力帮我挑演员。
李志明(剧中饰演李明白):刘非的这个想法太好了!当时我一听他要找咱厂子里的人拍电影,我就拍大腿同意。
记者:第一号演员物色好了,后边的演员是不是就容易找了呢?
刘非:我第二个人找的张佩燕大姐,张姐在邢钢也有很多年了,她在工会文工团干过。
张佩燕(刑钢炼铁分厂工人,剧中饰演李明白的老伴儿):当刘非找到我后,我说我得先好好看看本子,再答复你。我把剧本拿到班儿上抽空看了几遍,觉得不错,又看到刘非特别有股干劲儿,受他的感染,考虑了两天后,我说“试试吧”。
王叶红(饰演大女儿李大红):我从小最喜欢表演,喜欢唱民族歌曲,而且也演过情景剧,有一点舞台经验,但从来没有触过“电”。我觉得拍片和演小品确实是两个概念。当演员的确很难,因为以前没尝试过,所以我决定试试。
刘非:后来我又陆续地找到了赵延安(剧中饰演大儿子和小儿子)、李盛、杨晓霞、王叶红、魏东、武红娜、张超。
2006年1月15日正式开机。然而就在开拍前一天,女主角临时“毁约”,拍摄计划还能如期进行吗?是谁的出现让事情峰回路转了呢?
女主角临时“毁约”拍摄计划面临“搁浅”
记者:经过几个月的筹备,好不容易把演员凑齐了,听说在开拍前一天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女主角顶不住压力拒绝了这个角色?
刘非:李小紫是剧本中的重要角色,扮演李小紫的演员,刚开始我们圈定了一个女孩儿。她是别人介绍过来的,可是临近开拍的时候,她却给我打电话说自己不想演了。很显然,她并不看好我们这个“草根”创作班底,尽管她临时改了主意,但我没有强挽留她,更没有抱怨她。我能理解,干吗在没有做出成绩之前,非要让别人相信我们有这样的创作能力呢?我由衷地感谢武红娜,她虽然是一个来邢台市打工的青年,但却是一位有胆识有才情的女孩子,她的加入让我们剧组柳暗花明。
武红娜(剧中饰演小女儿李小紫):走进这个大家庭,我是幸运的,也是很偶然的。真正让我做决定演戏是有天晚上跟剧组的人们第一次见面。虽然初次见面,但他们给我的印象是亲切得像一家人一样,尤其是赵延安,他开朗的性格给我印象很深。谁也没劝我,我就决定演了。
9个演员都是一线工人,导演也是工人,没有任何经验,这一帮平时拿惯了火钳炼钢的工人能拍出电影吗?在开机的第一天,他们就遇到了挑战。
第一次开拍,3个小时拍了一个镜头
记者:第一次开拍的情景你们印象一定很深吧?
李志明:拍DV电影前,我心里一直有两怕,一怕能不能写成剧本,结果刘非半个月写出来了。二怕能不能拍成,毕竟是一线工人,时间不是自己能掌握的,结果那天开拍时,人全都齐刷刷地来了。
刘非:第一天开拍,天特别冷,还下着雨夹雪,下午下了班我就在门口等他们,六点半人就到齐了,然后大家冒着严寒拍第一个大场景,一直拍到晚上十点半左右才终于把第一个镜头拍完。
李盛(邢钢风机工,剧中饰演大儿媳董倩倩):开始时我对自己演戏特没信心。演第一场戏时,我的两腿一直打哆嗦,不听使唤。一个简单的场景,由于紧张愣是拍了好几遍,一句台词儿我怎么都说不成。最后,实在没办法,有人给我出了个主意,写在一张大白纸上,举着让我念。后来,还是赵延安开朗的性格使得我不再紧张。演到最后,感觉已完全找到,可惜电影到结尾了,真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王叶红(饰演大女儿):有一场哭戏,我试了好多次都哭不出来。魏东(剧本中演我老公的那个人)说,只要感情到位了,就自然哭出来了,实在不行就想想能叫人哭的事儿,但我还是哭不出来。拍摄之前还准备了大葱、眼药水等物品,结果开拍的时候,魏东一拉下脸说台词儿:“我又忙家里又忙工作,你啥也不管!”我感觉十分委屈,瞬间眼泪就哗哗地出来了。
30天拍电影,忙并快乐着
记者:一线的工人,有的还“三班倒”,既要工作又要拍电影,你们感觉辛苦吗?
杨晓霞(剧中饰演二儿媳王青兰):说句实话,真累。但是我们有这个爱好,等我们拍出片子一看,真是感到非常高兴,非常快乐,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不管对我们的评价是好是坏,这部片子都永远是我们的花朵。
李志明:我们要让大家知道,我们工人不是傻大黑粗,我们也有感情也有追求!时间可以说是挤出来的。大家伙都是一线工人,平时要倒班,一般半个月才有一次大家都歇班的机会,所以平时我们就定个日程表,看哪天谁歇班就集中拍谁的戏。最后再剪辑到一块儿。
刘非:我们执行导演把日程安排得满满的,连我这个导演都累得够呛。我每天晚上回去还要把当天拍的片儿剪辑好,一般要做到晚上十二点左右,有时还会到凌晨两三点。不过,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看到这么多战友一起努力,再累也不觉得累了。特别是拍酒店里的场景时,我们为了避免影响人家酒店的生意,一般都晚上拍戏,不知不觉就到了晚上十二点。有时,为了赶拍,早晨五点半又打车去火车站拍场景。
记者:片子什么时候制作完成的,你们感觉自己拍得成功吗?
李盛:3月14日片子制作完成。我觉得我们拍的跟别人拍的就是不一样,我们这才是艺术的电影,真是太好了!现在我也敢对别人说我们能拍电影了!
张佩燕:真是这样,到现在我都没敢看呢。现在互联网上呼声越高,我就越不敢看了。
赵延安:那天晚上我们几个看了,从九点半开始,一直抻着脖子看到晚上12点。
记者:你们拍电影这么辛苦,导演又不给钱,而且可能还会遭到冷嘲热讽,你们觉得值吗?
赵延安:剧中有个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情节:儿子早晨6点多爬起来,专门跑到早市上给父母买油条,结果卖油条的老板少收了他4毛钱。当儿子纳闷地问老板时,老板说:冲你有这样的孝心,我心里高兴。演这段时,我内心就有了共鸣。平凡的小事,我们都能做,我也学会了平时多给父母一点关心。
武红娜:这个DV让我自己的心态更年轻了。通过拍片我觉得自己更有朝气了,原来的卷发也都拉直了!包括我的顾客也都对我表示赞赏!
张超:(饰李小紫的男朋友):因为紧张,我经常篡改台词,到最后也没找着啥感觉!但最起码恋爱的感觉找到了!
刘非:拍了就等于成功。至于别人怎么评价都无所谓,最重要的是自己踏踏实实地做好,只要做,就是一种探索。从我们这伙人身上能体现出来工人的朴实,有对企业的认同感,是积极向上的。作品虽是大众化的,但也有高度,体现了作品的特色、个性。
网友对我们的批评胜过对我们的表扬;指出来,我们会做得更好!有了第一次尝试,我们会继续努力地拍出更新的工人DV电影作品。
据刘非介绍,3月22日,《火红的日子》将正式投放在新浪网上播出。
记者王书军李建辉 实习生尹凯报道
《火红的日子》故事梗概:钢城工人李明白有两儿两女,整日衣食无忧,他拥有自己的幸福生活,是一个业余文艺积极分子。老伴儿不是钢城人,生活中常常被儿女们的事情所缠绕。大儿子李友强在钢城炼铁一线,懂技术搞工艺,工作卖力,人称“拼命三郎”;大儿媳董倩倩是个外科医生,有着“安全”洁癖。二儿子李友好做商贸,人送绰号“钢城外甥”;二儿媳王青兰是个八面玲珑的女人。“养儿为防老,女儿才是贴心的小棉袄”,在对待儿女问题上,一贯相互唱反调的李明白夫妇倒也能迅速结成“统一战线”。他们的大女婿刚子是个炼钢工人,心肠好,人也实在,可始终有个“心结”;大女儿李大红是个技术研发人员,在她心里,开发新产品和生个孩子永远是她最大的愿望。李明白最头疼的小女儿李小紫,是个思想很感性的时尚女孩。她在酒店工作,是个“凉粉儿”,一段浪漫的网络情缘让她和远在北京的“技术白领”魏小艾相知相恋。是时间过得太快还是自己真的跟不上时代节拍了呢?如今,李明白越想越不明白的事情每天都在生活中一件件地发生着……本剧导演刘非对该片的评价是:关注企业健康成长,讲述钢城人最普通的生活方式;表达最朴素的心底愿望,记录钢城人最炽热的浪漫情怀。
导演:刘非,1974年生,河北邢钢集团工人。1995年毕业于邢台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长期工作在邢钢集团,先后从事过新闻宣传、办公室文秘、计算机程序设计开发等。2007年初,在国内首倡“工人DV电影”新概念。3月份,完成国内首部完全由工人自编自导自演的DV电影《火红的日子》的制作。
“我是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工人,并由衷地热爱自己的职业和从事的工作!我们这样做,就是想为邢钢,为咱们工人做些事情,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工人的生活,了解工人的情感。”3月16日晚,当刘非和9名有说有笑的邢钢工人走进房间时,暖洋洋的气氛立刻充满了狭小的空间。刘非看上去身材不高,脸色黝黑而发红,说起话来慢条斯理;朴素的穿着,一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很朴实的工人,然而骨子里又透出一股强烈的文人气质。
“我的剧本着力于想表现工人特质的那些东西,真正拍出工人自己的电影,这也是我在网络文化里的一种探索。”近10年来两次下岗的经历,使得刚30多岁的刘非做事格外低调。虽然早在这部电影杀青之前,媒体已将它炒得沸沸扬扬,但谈到这部电影的拍摄时,刘非依然称“惟一的一种感受”就是让自己学会了感恩:感谢和自己一起为实现梦想而奋斗的主创团队成员,感谢一直支持和鼓励自己的各级领导和那么多的工人同事们。“没有他们,我的想法只能是一个永远都无法实现的梦想!”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这些工人演职员们对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感染着记者。他们中年龄最大的已54岁,最小的是刚参加工作的毛头小伙儿。谈话过程中笑声不断,相互逗乐,年龄的差异没有成为他们的“代沟”,反而使得这个小团队更和谐,更团结。“我们选择演员都是青春阳光型的,外形好,最重要的是本人生活态度好……”刘非告诉记者,该剧里所有的演员虽然都是一线工人,但都是热爱生活、热爱文艺的活跃分子,他的目标就是要树立几个偶像型的工人演员。“我们这部电影,是要拍出工人的特质,用工人的视角看社会,用工人的观点看人生,用工人的情感感染人们。”
剧本、投资、演员……拍电影,在人们印象中,那可是一些专业电影制片厂、专业导演干的事儿。普通工人,有时连看电影都看不明白,他,一个从来没有涉足过电影的钢厂工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胆子,居然敢拍一部DV电影,他就不担心家人的反对吗?就不担心找不到演员而半途而废吗?
不蒸馒头争口气,
咱工人就是要有自己的DV电影!
记者:既然早就有心拍DV电影,是什么时候真正开始着手做的?
刘非:2006年11月份,单位筹办晚会的时候,我开始下决心做这件事。我们邢钢每年都要搞新年晚会,当时,我就想,每年内容大同小异,今年我们工人可不可以用另一种形式来搞贺岁呢,农民可以拍电影,学生可以拍电影,咱们工人怎么就不能拍一部电影呢。
记者:做一件别人没做过的事一定很难,听说你当初写完剧本后还想到过放弃,是不是?
刘非:拍电影,需要考虑的东西真是很多,困难也很多,这在筹拍过程中感触得最深。剧本,我写了半个多月,写完后,我心情很复杂,甚至一度想到过放弃,因为我觉得自己的想法有些简单,别人凭什么能心甘情愿地接受我、理解我呢?我不敢相信。何况到哪儿去找演员呢?在这儿,我要特别感谢平乡县的“农民导演”李建民先生,我们曾经深入交流过。他跟我说:兄弟,优秀的人往往就是要把事情一件件地做给别人看,不要担心别人误会你,也不要顾及别人怎样不理解你,当你成功的时候,这些问题也就自然地迎刃化解了!在他的鼓励下我终于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拍出一部工人DV。
记者:DV电影成本可能不需要大投入、大制作,但必要的投入是不可少的。你“不务正业”去拍电影,家里人不反对吗?
刘非:买高保真话筒、支架、磁带等,先后投入了近10000元,演员们平时都自己吃自己的。起初,爱人有点不理解,但后来非常支持,还给我们剧组任劳任怨地去当剧务。
李志明(邢钢炼铁分厂调火工,剧中扮演李明白):我是第一个支持刘非的,当他找我做演员时我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我在一线干了一辈子,我想让大家知道,我们工人不是傻大黑粗,我们也有感情也有追求!
万事开头难!刘非决定拍电影后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物色演员。演员没有报酬,还要牺牲业余时间,这样的工人去哪儿找?有谁敢和他一起去冒这么大风险呢?会不会像他担心的那样只是自己的“一相情愿”呢?
剧组:一个“阳光”的团队
记者:我们知道,参与拍摄的演员们都是邢钢一线的工人,不仅不懂演戏,而且多是三班倒的工人,你是怎么说服他们跟你拍戏的?
刘非:我先找到邢钢焦化厂调火老工人李志明师傅,我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如实地告诉了他,同时也想拉他入伙。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一听我说完就爽快地答应了,后来还尽全力帮我挑演员。
李志明(剧中饰演李明白):刘非的这个想法太好了!当时我一听他要找咱厂子里的人拍电影,我就拍大腿同意。
记者:第一号演员物色好了,后边的演员是不是就容易找了呢?
刘非:我第二个人找的张佩燕大姐,张姐在邢钢也有很多年了,她在工会文工团干过。
张佩燕(刑钢炼铁分厂工人,剧中饰演李明白的老伴儿):当刘非找到我后,我说我得先好好看看本子,再答复你。我把剧本拿到班儿上抽空看了几遍,觉得不错,又看到刘非特别有股干劲儿,受他的感染,考虑了两天后,我说“试试吧”。
王叶红(饰演大女儿李大红):我从小最喜欢表演,喜欢唱民族歌曲,而且也演过情景剧,有一点舞台经验,但从来没有触过“电”。我觉得拍片和演小品确实是两个概念。当演员的确很难,因为以前没尝试过,所以我决定试试。
刘非:后来我又陆续地找到了赵延安(剧中饰演大儿子和小儿子)、李盛、杨晓霞、王叶红、魏东、武红娜、张超。
2006年1月15日正式开机。然而就在开拍前一天,女主角临时“毁约”,拍摄计划还能如期进行吗?是谁的出现让事情峰回路转了呢?
女主角临时“毁约”拍摄计划面临“搁浅”
记者:经过几个月的筹备,好不容易把演员凑齐了,听说在开拍前一天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女主角顶不住压力拒绝了这个角色?
刘非:李小紫是剧本中的重要角色,扮演李小紫的演员,刚开始我们圈定了一个女孩儿。她是别人介绍过来的,可是临近开拍的时候,她却给我打电话说自己不想演了。很显然,她并不看好我们这个“草根”创作班底,尽管她临时改了主意,但我没有强挽留她,更没有抱怨她。我能理解,干吗在没有做出成绩之前,非要让别人相信我们有这样的创作能力呢?我由衷地感谢武红娜,她虽然是一个来邢台市打工的青年,但却是一位有胆识有才情的女孩子,她的加入让我们剧组柳暗花明。
武红娜(剧中饰演小女儿李小紫):走进这个大家庭,我是幸运的,也是很偶然的。真正让我做决定演戏是有天晚上跟剧组的人们第一次见面。虽然初次见面,但他们给我的印象是亲切得像一家人一样,尤其是赵延安,他开朗的性格给我印象很深。谁也没劝我,我就决定演了。
9个演员都是一线工人,导演也是工人,没有任何经验,这一帮平时拿惯了火钳炼钢的工人能拍出电影吗?在开机的第一天,他们就遇到了挑战。
第一次开拍,3个小时拍了一个镜头
记者:第一次开拍的情景你们印象一定很深吧?
李志明:拍DV电影前,我心里一直有两怕,一怕能不能写成剧本,结果刘非半个月写出来了。二怕能不能拍成,毕竟是一线工人,时间不是自己能掌握的,结果那天开拍时,人全都齐刷刷地来了。
刘非:第一天开拍,天特别冷,还下着雨夹雪,下午下了班我就在门口等他们,六点半人就到齐了,然后大家冒着严寒拍第一个大场景,一直拍到晚上十点半左右才终于把第一个镜头拍完。
李盛(邢钢风机工,剧中饰演大儿媳董倩倩):开始时我对自己演戏特没信心。演第一场戏时,我的两腿一直打哆嗦,不听使唤。一个简单的场景,由于紧张愣是拍了好几遍,一句台词儿我怎么都说不成。最后,实在没办法,有人给我出了个主意,写在一张大白纸上,举着让我念。后来,还是赵延安开朗的性格使得我不再紧张。演到最后,感觉已完全找到,可惜电影到结尾了,真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王叶红(饰演大女儿):有一场哭戏,我试了好多次都哭不出来。魏东(剧本中演我老公的那个人)说,只要感情到位了,就自然哭出来了,实在不行就想想能叫人哭的事儿,但我还是哭不出来。拍摄之前还准备了大葱、眼药水等物品,结果开拍的时候,魏东一拉下脸说台词儿:“我又忙家里又忙工作,你啥也不管!”我感觉十分委屈,瞬间眼泪就哗哗地出来了。
30天拍电影,忙并快乐着
记者:一线的工人,有的还“三班倒”,既要工作又要拍电影,你们感觉辛苦吗?
杨晓霞(剧中饰演二儿媳王青兰):说句实话,真累。但是我们有这个爱好,等我们拍出片子一看,真是感到非常高兴,非常快乐,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不管对我们的评价是好是坏,这部片子都永远是我们的花朵。
李志明:我们要让大家知道,我们工人不是傻大黑粗,我们也有感情也有追求!时间可以说是挤出来的。大家伙都是一线工人,平时要倒班,一般半个月才有一次大家都歇班的机会,所以平时我们就定个日程表,看哪天谁歇班就集中拍谁的戏。最后再剪辑到一块儿。
刘非:我们执行导演把日程安排得满满的,连我这个导演都累得够呛。我每天晚上回去还要把当天拍的片儿剪辑好,一般要做到晚上十二点左右,有时还会到凌晨两三点。不过,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看到这么多战友一起努力,再累也不觉得累了。特别是拍酒店里的场景时,我们为了避免影响人家酒店的生意,一般都晚上拍戏,不知不觉就到了晚上十二点。有时,为了赶拍,早晨五点半又打车去火车站拍场景。
记者:片子什么时候制作完成的,你们感觉自己拍得成功吗?
李盛:3月14日片子制作完成。我觉得我们拍的跟别人拍的就是不一样,我们这才是艺术的电影,真是太好了!现在我也敢对别人说我们能拍电影了!
张佩燕:真是这样,到现在我都没敢看呢。现在互联网上呼声越高,我就越不敢看了。
赵延安:那天晚上我们几个看了,从九点半开始,一直抻着脖子看到晚上12点。
记者:你们拍电影这么辛苦,导演又不给钱,而且可能还会遭到冷嘲热讽,你们觉得值吗?
赵延安:剧中有个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情节:儿子早晨6点多爬起来,专门跑到早市上给父母买油条,结果卖油条的老板少收了他4毛钱。当儿子纳闷地问老板时,老板说:冲你有这样的孝心,我心里高兴。演这段时,我内心就有了共鸣。平凡的小事,我们都能做,我也学会了平时多给父母一点关心。
武红娜:这个DV让我自己的心态更年轻了。通过拍片我觉得自己更有朝气了,原来的卷发也都拉直了!包括我的顾客也都对我表示赞赏!
张超:(饰李小紫的男朋友):因为紧张,我经常篡改台词,到最后也没找着啥感觉!但最起码恋爱的感觉找到了!
刘非:拍了就等于成功。至于别人怎么评价都无所谓,最重要的是自己踏踏实实地做好,只要做,就是一种探索。从我们这伙人身上能体现出来工人的朴实,有对企业的认同感,是积极向上的。作品虽是大众化的,但也有高度,体现了作品的特色、个性。
网友对我们的批评胜过对我们的表扬;指出来,我们会做得更好!有了第一次尝试,我们会继续努力地拍出更新的工人DV电影作品。
据刘非介绍,3月22日,《火红的日子》将正式投放在新浪网上播出。
记者王书军李建辉 实习生尹凯报道
相关资讯
- 06-19· 你猜是真还是假
- 06-19· 中国受危机影响超预期
- 06-19· 自吃河蟹
- 06-19· 祖传秘方治疗脱发====发明
- 06-19· 《中国信息报》头版头条
- 06-19· 中国信息报半月精彩观点
- 06-19· 说话要和谐
- 06-19· 和谐将被和谐
- 06-16· 李嘉诚今年首次增持长实
- 06-14· 模式创新 产业集群提速奔
最新资讯
- 06-14· 80後捱貴租 變「縮水蝸居
- 06-14·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 06-14· 美联储不急于升息
- 06-14· [恶搞]万物有时离别有时相
- 06-12· 中国石油(601857)转载:股市
- 06-12· 原创:大港油区首届报告文
- 06-06· 厦门网络元宵晚会
- 06-06· "夏商卡"我最喜爱的网络元
- 06-06· 舞出“妖”一样的女人-
- 06-05· 曾经的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