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创业理念:中国特色的用户领先企业并决定命运
luyued 发布于 2011-05-02 14:05 浏览 N 次
来源:赢周刊
台前幕后的李彦宏有很大的区别,线上线下的李彦宏同样判若两人。人的一生有许多种可能性,种种机缘成就了今天的李彦宏和他的百度王国。百度在变,李彦宏也在变,这是一个互相推动,一起走向成熟的过程。
也许是因为甚少接受媒体采访的缘故,面对媒体,李彦宏会因为紧张,而用手指支撑着太阳穴,去稍微稳定一下思绪。在台上还会害羞,因为过多的赞誉显得不自然,谦虚地解释着。而在激动的人群中他更会显得不自在,比如当列队欢迎的员工欢呼的时候。
假如李彦宏没有成立百度,他也许还在美国继续他喜爱的计算机研究工作;假如他当初卖掉百度,也没有今天百度成长为中国第一的搜索引擎公司。人生有许多个假如,但是人的一个选择,就可能改变这些假如的方向,而用户的一个点击,就可以决定百度未来的改变。采访过程中,记者问李彦宏,百度到底会变成怎样的百度?你心中的百度是什么样的百度?李彦宏只是笑笑:百度一下就知道了。
用户决定谁是下一个李宇春
赢周刊:进入2007年,百度的发展速度继续加速,首先是成为三家拿到新闻牌照的网站之一,之后又宣布百度进军日本。百度眼花缭乱的动作,让人看不清楚百度到底想干什么,外界更有传言,说您已经在被牵着走了,被华尔街牵着走,被百度的发展牵着走,您认为呢?
李:百度已经从上市前的700多人滚动发展到目前的3300多人,用了仅仅不到两年的时间,这就是百度的速度。
要维持这样的一个发展速度,如果不谋求新的发展是无法维持这样一个速度的。但决定我如何做的不是华尔街的投资者而是百度的用户,我在华尔街的名声是从来不见投资者,我都不知道这些投资者是怎么样子的,又怎么可能被他们牵着走呢。(笑)
我对自己在百度的角色定位是不仅仅是一名CEO,更是一名创始人和企业家,所以我的出发点和一个职业经理人的出发点不同,我看到的是百度下一个五年的发展,而不是百度下一个季度的发展。
外界说看不清楚百度,但是在我心里百度要干的事情一直是很清楚的,就是为人们最便捷地提供信息,达到这一目的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提供中文的搜索服务。面对竞争,百度还在不断完善自己的产品线,如百度的知道、贴吧、百科等等。用户需要什么就根据百度的特长去做什么,比如短信和游戏热了很久,但是我们没有做。
赢周刊:网络新闻牌照的发放被认为是新媒体和旧媒体结合的一个非常良好的契机,您是否认同?
李:搜索引擎是一个最自然的结合新旧媒体的方法,因为我们并不自己去制造内容,而是根据已有信息,用技术的手段进行整理,然后提供给我们的用户。
所以,无论是现在的网页检索还是新闻检索,百度一定会为其他的网站增加流量,当然包括传统媒体的新闻网站,从这个角度说百度和新旧媒体的结合上是共赢的。
赢周刊:南方一家知名的报纸创刊人曾经说过,“读者是无知的”,你们认同这一观点吗?
李:这个观念,在百度初期的时候我们也曾经有过,事实证明我们是错的。
在互联网时代,要想改变用户的需求,改变用户的习惯是非常非常困难的。所以你看到传统的门户他们用编辑来判断说用户需要看到什么,而搜索引擎是用户来决定他们想要看到什么。那么现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明确地证明了搜索引擎这种模式更能够适应市场的发展。百度只是简单地提供一个搜索服务,就可以变成全世界最大的中文网站。传统媒体拥有那么多编辑,但用户数目跟我们的差距越来越大。这就足以证明在互联网时代,个人用户,他们决定一件事情,决定一个产业的这种发展的能力要远远超过在传统媒体领域。
后来在互联网兴起的WEB2.0时代,这种差距就更明显,互联网的用户在制造内容,用户在决定一个品牌会变得成功,用户在决定哪一个艺人会成为下一个李宇春,这种变化我相信大家都看到了。
不做第一超越第一
赢周刊:也就是说百度一直跟随用户的变化在变,但这些变化中诞生的产品目前还不能给百度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您是如何考虑的?
李:它们能够给我们的用户或网民带来价值,这是最重要的。
其实,很多人是从其他的搜索引擎转到百度来的。那么他们也会使用百度的网页检索。而百度网页检索仍然是百度流量第一大的频道。那么这个频道是目前来说百度盈利的主要来源。所以它们之间实际上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
赢周刊:因此,搜索引擎依旧是百度的核心产品,而竞价排名仍旧是百度的核心商业模式?
李:是的,竞价排名从2001年开始就是我们的核心的商业模式,也是全世界所有主流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这一点,我想在短期内也不会改变。
很多百度的产品都是在头一两年不太考虑盈利的问题。水到渠成吧。我也不能说永远不盈利,但是这个事情现在还没想过。
赢周刊:但是互联网变化这么快,有人说今天的优势过了六个月后就会成为包袱,那您现在有没有这种压力?
李:我一直有这个压力。的确是这样的,互联网发展无论是技术、用户的行为,比如说宽带,无限互联网的发展,其实都使得用户的这种行为和用户的需求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一种机会。其实,在很多领域百度都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比如百度中文网页检索实际上是在目前所有的比较知名的中文检索服务里头开发的最晚的一个,而百度知道、百科、空间等,都不是全世界第一个做的。
但是我们之所以后来居上,是跟我们真正愿意倾听用户的需求,愿意去研究市场的变化带来的机会分不开的。
中国特色的用户领先于企业
赢周刊:多元化产品给人的感觉是百度已经变得越来越娱乐化,而同样是搜索引擎老大的Google,却凭借研发的领先的技术和产品,给人以专业形象。
李:我觉得这个观察问题的角度是不对的,如果说用户有娱乐的需求,我们就需要满足这个需求。我们的技术从来不是为了炫耀技术有多先进,或者有多酷去开发的,这个技术再酷,再先进,没有人用,那也没有用处。
赢周刊:所以说可能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面,百度还要成为消费者的追随者?那你认为一个搜索引擎这个产品就能够满足企业在互联网上面的需求吗?
李:嗯,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满足的。你也知道,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真正的互联网对其他产业的推动,很大一部分是靠搜索引擎的这种推广来实现的。
就是我们叫作缝隙产品的东西,很难找到一合适的渠道去进行推广,但是搜索引擎就能非常漂亮地解决。同时使企业推广的成本下降很多,推广的效率能够提升很多很多倍,而且由于它无国界,便可以实时地发生很多这种事情。
与此同时,在发达国家,互联网,搜索引擎产业发展的过程也正处在这个位置。目前美国每一年上百亿美金搜索方面的收入就表明说发达国家的企业对于搜索的依赖性要远高于对于其他互联网产品的依赖性。
赢周刊:那么,您认为新经济和传统产业的结合点又在哪里呢?
李:我有一个在百度工作了两年的朋友现在转向去投资传统产业,他跟我说现在传统产业的机会其实远比互联网要大,传统产业的效率提升空间比互联网要大得多。
他以一个互联网人的角度去看传统产业,就会发现太多的事情可以做,他把在互联网人精堆里磨炼出来的经验带到传统企业去,这些经验使得他在过去一年对传统产业的投资回报超过百分之百。
在五年十年前就很多人预言了互联网能够给社会、生活、文化带来变化,但是大多数人仍然没有预见到今天互联网能够影响普通人的生活到这么大的程度。这方面我觉得在中国有一个比较独特的现象,就是说用户领先于企业。
用户对互联网的接受程度,现在已经非常高。大家都离不开了。但是企业对互联网的应用其实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的。这一点上,我很着急。
互联网真正能够给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带来的这种进步,我认为更大程度上是来自于企业对于互联网的运用。有一种说法说世界是平的。为什么是平的?因为这个技术使得你的距离感没有了。但是可惜的是,中国的企业目前来说,还是只有极小一部分意识到了这样的一个机遇,大多数的企业老板可能都不太上网。
赢周刊:在过去的一年,许多上市的网络公司对自己的股价被市场低估都表示不满,TOM、网易也在回收部分股权,那么您对百度的现状满意吗,或者换句话说您对百度现在的股价满意吗?
李: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的CEO,我是不应该去评论股价的。但我认为百度的潜力还非常大,我作为CEO,责任之一就是为百度的股东去创造价值。从一个相对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一点我们是做到了。百度的第一轮的投资者,实际上是有史以来,就是非上市性的资金的投入,当然也包括风险投资,所获得的最高回报。
包括Google,投资百度一年,赚了十倍,盈利都是很好的。即使是上市之后,比如说今年,现在的股价和去年这个时候的股价相比,也涨了一倍可能都不止,到作为一个CEO,我认为我还是尽了自己的责任。
以前百度经常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说要不要卖给一个更大的公司。但是我坚持不卖,最大的原因是我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百度的潜力,而卖家永远不可能出一个我满意的价格。那现在呢,这句话仍然适用。
赢周刊:可不可以调侃地说,您已经成为全球百度股民的很卖力的打工皇帝。相比之下马云要比你轻松得多,因为他没有上市,他有大把的钱,他可以慢慢花,然而你背负着怎么样保持百度的增长速度的压力?
李:我觉得有一定道理,但是不完全对。因为我既是一个打工者又是老板,因为我毕竟在这里头还有相当一部分股权,更重要的是公司的投票权主要还是掌握在我一个人的手上。我既是在给我的股东打工,又在给我自己打工,重要的决策,应该说是自己能够说了算的。这一点上,无论是一个上市公司也好,还是一个非上市公司也好,都要对股东进行负责。
赢周刊:去年Google出让了百度的股权,外界认为google就已经彻底放弃收购百度,几乎同时,百度宣布到日本去发展,为什么挑在这个时候?为什么选择日本作为百度国际化的第一站?
李:中国的搜索市场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特点,就是说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是一个本土的企业,第二第三都是跨国公司,再往后又是本土企业。而在韩国,占有率第一的也是本土企业。但是第二第三仍然是本土企业,导致跨国公司不能够真正地占有比较好的市场份额。
但是在中国不是这样的,你如果说它没有独特性的话,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不是跨国公司。你如果说它有独特性的话,第二第三又是跨国公司。我认为这个特点对百度而言,意味着百度本身的竞争力不仅仅限于中国,既然我们能在中国市场服务好跨国企业,那么我们也有能力走出去。
日本市场有几个特点。第一,它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仅次于美国的一个大的市场;第二,日本的付费搜索市场虽然发展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并不算特别好,但仍然是大概中国的付费搜索市场的五倍左右,所以就是这个市场很大。
虽然中国很多企业的市场在世界的规模是数一数二,但中国企业对互联网的利用还是非常初级的。安利,最大的市场不在美国,虽然它是美国公司。最大市场是在中国。其实像英特尔这种高科技公司,中国也是他全球第二大市场,美国第一,中国排第二。但是在互联网,尤其是在搜索这块,中国的市场还是非常非常小的。日本市场比中国市场大这么多倍,对我们来说显然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一个市场。
第三,在地域上实际上这两个国家非常近。北京到东京(坐飞机)也就两个半小时,所以沟通起来我觉得相对来说比较便利一些;第四,日本文化其实起源于中国文化,两国文化有相似之处。这几个特点都决定我们走出去,去选择日本。
三人炼成的李彦宏
赢周刊:生于山西,求学北京,然后又在美国待了八年,这几个地方的文化是如何影响您的创业生涯的?
李:我到一个地方总是很注意观察这个地方先进的和可以学习的东西,或者说是借鉴的。而根本的东西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我是山西人,山西人的勤奋、节俭、诚实、诚信的朴素本质决定了我在创业时间没有烧钱。
在北京我面对很多诱惑,也是在那段时间形成了自己一个独立思考的能力,后来决定转换专业,最后决定出国。
我在美国获得了很多的观念,包括后来比如说放弃读博士,较早地进入工业界,去把技术真正地跟市场的需求结合起来,一个公司怎么样能够从零开始,依靠风险投资的力量,一步一步做起来、上市。就是整个企业的运作机制,其实都是受美国的影响。
赢周刊:走出去又返回来,在这个人生阶段中,有没有所谓的“贵人”指点?
李:对我创办百度,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三个人。
第一个人是我在耶鲁大学的导师。1992年我到美国继续学习计算机,在计算机这个专业里头,其实没有多少人是研究搜索引擎的。因为我在国内本科学图书信息检索,和这个有些关系,所以导师就让我去密切地关注和更新最新的信息检索的这种技术。正是这个导师在技术上和市场上的前瞻性,奠定我后来事业的发展。最后他毫不犹豫地支持我放弃学业,进入工业界。
第二个人是我工作时候第一家公司的老板,他是耶鲁大学的统计学博士,曾经获得美国西欧奖并受到总统接见,但正是这样一个好学生,却没有在贝尔实验室一直待下去,他选择了自己去创业。
他把自己的小公司做好了卖给大公司,这是个读书人如何将自己的知识和技术转换成生产力故事。这个故事对我启发非常大。因为当时国内媒体还在热切讨论的,正是为什么造导弹的挣的钱不如卖茶叶蛋的。
当时中国还处在这样一个国情下,而我在美国看到的是,只要你学习好,你有能力,有知识,你就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记得让我当时印象深刻的是去参观他的超级豪宅,家里有六个卧室,六条电话线,两条传真线,十分气派,触动了我。
赢周刊:那是你第一次有了对财富的渴望?
李:他的经历告诉我,就是真正地把自己的技术和市场的需求进行结合,并且通过它来创造财富,就可以走一条不错的人生道路。他给予我特别的支持和自由度,使我可以在这期间发明“超链分析”技术,这是对于后十年的搜索引擎产业和技术都有非常大影响的技术成果。
1997年以后我就到了硅谷,开始尝试做真正的互联网,即搜索引擎。一个能够支持千万人在使用的一个互联网意义上的搜索引擎,不用一秒钟的时间就能够进行响应,这么一个系统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我进去的时候不知道。这个东西是谁教给我的呢?这就是第三个对我影响最大的人,也是现在百度的首席科学家,威廉。张。
他当时是Inforseek的CTO,他是被提成CTO之后,想找一个人来代替他原来的角色,研发核心技术,所以他把我招去。我进公司头两个星期基本上什么都没有干,就是天天待在会议室里头,他跟我讲搜索引擎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他也把其他相关的技术里面每一个模块的技术带头人都叫来跟我讲解。
这个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一个面向市场的,面向用户的这种搜索引擎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与此同时,Inforseek又是一个硅谷创业公司的一个典型,也就是说它从创业到上市,大概也就三四年的时间,发展非常快。几年就发展到一个价值十亿美金的公司,也就是四年的时间。这期间,技术人员受到尊重,他们能够发挥出来的作用,以及股票期权机制,使得每一个员工怎么能够从一个公司快速成长当中能够获益,以及比如说在一个公司在快速成长当中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那我觉得对我来说都是新鲜,也非常有价值的这样的培训。
这是一个有计划的集中培训,我进Inforseek的时候是1997年,而Inforseek是1994年就成立的,在最艰苦的头三年时期我是一片空白,但威廉。张毫无保留地都告诉我,什么时候遇到过什么样的困难,是怎么解决的。这些经验对于后来我在百度创业过程当中遇到困难,以及解决这些困难,至关重要。
百度用人自有一套
赢周刊:是否当您的知识链通过上述的过程,已经可以变成完整的产业链,但此时硅谷已经有了一个GOOGLE,所以您决定回国创业?
李:1999年的时候是互联网第一波的泡沫最盛的时候,大概在2000年4月份开始出现,我是1999年决定回国的。之所以要回国是基于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势头非常猛,虽然那时候只有不到一千万的网民,但是能够看到上网已经成为一种时髦,并在快速发展。所以我觉得中国的互联网有机会。
第二个原因是搜索技术,或者说搜索产业,在美国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阶段。美国互联网商业化第一波起来的互联网公司基本是搜索引擎公司,所以大家认为互联网的早期搜索引擎是最重要的。但是到1999年年底的时候,人们的观念又发生变化,认为搜索引擎已经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甚至是比较过时的一个东西,因为它挣不着钱。
就是在1999年底的时候,人们觉得搜索引擎是没有商业模式可言的,一样东西如果挣不着钱的时候,大家对它的兴趣就开始淡了。所以那个时候相当于处于一种美国搜索引擎产业不景气。与此同时,大家非常看好国内的互联网市场,认为互联网发展早期应该是搜索引擎的黄金时期,这样的情况下我决定回国来的。
互联网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比如那个时候也没有人看好Google,人们认为它就是美国市场上第六个或者第七个搜索引擎,并且就是说前四五个都挣不着钱,你凭什么能够挣着钱,但现在没有人会再这样去说。
赢周刊:所以在去年的时候您终于又把威廉。张请出山,以百度首席科学家的身份加入百度,那么您希望他的出现能给百度带来什么呢?
李:我认为他会对百度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首先应该说是全世界最有实力,最著名的搜索引擎专家。他很多的经历对于百度来说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他来了之后去跟一些技术人员谈,可能谈不了几句,他就能够指出其中有什么问题。这对于一个技术人员来说实际上是非常难得的。绝大多数人,进到互联网产业,进到百度这样一个环境里头,可能需要花半年时间甚至一年的时间去学习。现在百度正在进行的,有些是威廉。张已经经历的,很多事情他在做第二遍。那么第一遍的时候遇到的问题,他会告诉说,你这个事情再做下去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这样的帮助,我觉得对于百度的技术发展非常有价值,可以使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赢周刊:也就是说,他的过来不是他个人过来,可能还有他的实验室过来,加强百度对新产品研发能力?
李:第一,我认为他的经验和理念是我们在新产品,新技术也好,包括现有的产品的这种升级和改造上都会使速度会加快。
但是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在于于人才的培养。百度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公司,包括我们的技术人员,大多数是学校里头的应届毕业生,他们的资质很好,非常聪明,但是缺乏经验和环境。而威廉。张过来的话,他可以带出一批人,使得很多很多人能够成长速度变得更快一些。对这点,威廉。张也很自豪,他常说,我培养人是非常有一套的,李彦宏就是我培养出来的。(笑)对于百度整个技术团队的能力的这种提升我认为是非常的有价值的。
台前幕后的李彦宏有很大的区别,线上线下的李彦宏同样判若两人。人的一生有许多种可能性,种种机缘成就了今天的李彦宏和他的百度王国。百度在变,李彦宏也在变,这是一个互相推动,一起走向成熟的过程。
也许是因为甚少接受媒体采访的缘故,面对媒体,李彦宏会因为紧张,而用手指支撑着太阳穴,去稍微稳定一下思绪。在台上还会害羞,因为过多的赞誉显得不自然,谦虚地解释着。而在激动的人群中他更会显得不自在,比如当列队欢迎的员工欢呼的时候。
假如李彦宏没有成立百度,他也许还在美国继续他喜爱的计算机研究工作;假如他当初卖掉百度,也没有今天百度成长为中国第一的搜索引擎公司。人生有许多个假如,但是人的一个选择,就可能改变这些假如的方向,而用户的一个点击,就可以决定百度未来的改变。采访过程中,记者问李彦宏,百度到底会变成怎样的百度?你心中的百度是什么样的百度?李彦宏只是笑笑:百度一下就知道了。
用户决定谁是下一个李宇春
赢周刊:进入2007年,百度的发展速度继续加速,首先是成为三家拿到新闻牌照的网站之一,之后又宣布百度进军日本。百度眼花缭乱的动作,让人看不清楚百度到底想干什么,外界更有传言,说您已经在被牵着走了,被华尔街牵着走,被百度的发展牵着走,您认为呢?
李:百度已经从上市前的700多人滚动发展到目前的3300多人,用了仅仅不到两年的时间,这就是百度的速度。
要维持这样的一个发展速度,如果不谋求新的发展是无法维持这样一个速度的。但决定我如何做的不是华尔街的投资者而是百度的用户,我在华尔街的名声是从来不见投资者,我都不知道这些投资者是怎么样子的,又怎么可能被他们牵着走呢。(笑)
我对自己在百度的角色定位是不仅仅是一名CEO,更是一名创始人和企业家,所以我的出发点和一个职业经理人的出发点不同,我看到的是百度下一个五年的发展,而不是百度下一个季度的发展。
外界说看不清楚百度,但是在我心里百度要干的事情一直是很清楚的,就是为人们最便捷地提供信息,达到这一目的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提供中文的搜索服务。面对竞争,百度还在不断完善自己的产品线,如百度的知道、贴吧、百科等等。用户需要什么就根据百度的特长去做什么,比如短信和游戏热了很久,但是我们没有做。
赢周刊:网络新闻牌照的发放被认为是新媒体和旧媒体结合的一个非常良好的契机,您是否认同?
李:搜索引擎是一个最自然的结合新旧媒体的方法,因为我们并不自己去制造内容,而是根据已有信息,用技术的手段进行整理,然后提供给我们的用户。
所以,无论是现在的网页检索还是新闻检索,百度一定会为其他的网站增加流量,当然包括传统媒体的新闻网站,从这个角度说百度和新旧媒体的结合上是共赢的。
赢周刊:南方一家知名的报纸创刊人曾经说过,“读者是无知的”,你们认同这一观点吗?
李:这个观念,在百度初期的时候我们也曾经有过,事实证明我们是错的。
在互联网时代,要想改变用户的需求,改变用户的习惯是非常非常困难的。所以你看到传统的门户他们用编辑来判断说用户需要看到什么,而搜索引擎是用户来决定他们想要看到什么。那么现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明确地证明了搜索引擎这种模式更能够适应市场的发展。百度只是简单地提供一个搜索服务,就可以变成全世界最大的中文网站。传统媒体拥有那么多编辑,但用户数目跟我们的差距越来越大。这就足以证明在互联网时代,个人用户,他们决定一件事情,决定一个产业的这种发展的能力要远远超过在传统媒体领域。
后来在互联网兴起的WEB2.0时代,这种差距就更明显,互联网的用户在制造内容,用户在决定一个品牌会变得成功,用户在决定哪一个艺人会成为下一个李宇春,这种变化我相信大家都看到了。
不做第一超越第一
赢周刊:也就是说百度一直跟随用户的变化在变,但这些变化中诞生的产品目前还不能给百度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您是如何考虑的?
李:它们能够给我们的用户或网民带来价值,这是最重要的。
其实,很多人是从其他的搜索引擎转到百度来的。那么他们也会使用百度的网页检索。而百度网页检索仍然是百度流量第一大的频道。那么这个频道是目前来说百度盈利的主要来源。所以它们之间实际上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
赢周刊:因此,搜索引擎依旧是百度的核心产品,而竞价排名仍旧是百度的核心商业模式?
李:是的,竞价排名从2001年开始就是我们的核心的商业模式,也是全世界所有主流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这一点,我想在短期内也不会改变。
很多百度的产品都是在头一两年不太考虑盈利的问题。水到渠成吧。我也不能说永远不盈利,但是这个事情现在还没想过。
赢周刊:但是互联网变化这么快,有人说今天的优势过了六个月后就会成为包袱,那您现在有没有这种压力?
李:我一直有这个压力。的确是这样的,互联网发展无论是技术、用户的行为,比如说宽带,无限互联网的发展,其实都使得用户的这种行为和用户的需求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一种机会。其实,在很多领域百度都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比如百度中文网页检索实际上是在目前所有的比较知名的中文检索服务里头开发的最晚的一个,而百度知道、百科、空间等,都不是全世界第一个做的。
但是我们之所以后来居上,是跟我们真正愿意倾听用户的需求,愿意去研究市场的变化带来的机会分不开的。
中国特色的用户领先于企业
赢周刊:多元化产品给人的感觉是百度已经变得越来越娱乐化,而同样是搜索引擎老大的Google,却凭借研发的领先的技术和产品,给人以专业形象。
李:我觉得这个观察问题的角度是不对的,如果说用户有娱乐的需求,我们就需要满足这个需求。我们的技术从来不是为了炫耀技术有多先进,或者有多酷去开发的,这个技术再酷,再先进,没有人用,那也没有用处。
赢周刊:所以说可能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面,百度还要成为消费者的追随者?那你认为一个搜索引擎这个产品就能够满足企业在互联网上面的需求吗?
李:嗯,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满足的。你也知道,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真正的互联网对其他产业的推动,很大一部分是靠搜索引擎的这种推广来实现的。
就是我们叫作缝隙产品的东西,很难找到一合适的渠道去进行推广,但是搜索引擎就能非常漂亮地解决。同时使企业推广的成本下降很多,推广的效率能够提升很多很多倍,而且由于它无国界,便可以实时地发生很多这种事情。
与此同时,在发达国家,互联网,搜索引擎产业发展的过程也正处在这个位置。目前美国每一年上百亿美金搜索方面的收入就表明说发达国家的企业对于搜索的依赖性要远高于对于其他互联网产品的依赖性。
赢周刊:那么,您认为新经济和传统产业的结合点又在哪里呢?
李:我有一个在百度工作了两年的朋友现在转向去投资传统产业,他跟我说现在传统产业的机会其实远比互联网要大,传统产业的效率提升空间比互联网要大得多。
他以一个互联网人的角度去看传统产业,就会发现太多的事情可以做,他把在互联网人精堆里磨炼出来的经验带到传统企业去,这些经验使得他在过去一年对传统产业的投资回报超过百分之百。
在五年十年前就很多人预言了互联网能够给社会、生活、文化带来变化,但是大多数人仍然没有预见到今天互联网能够影响普通人的生活到这么大的程度。这方面我觉得在中国有一个比较独特的现象,就是说用户领先于企业。
用户对互联网的接受程度,现在已经非常高。大家都离不开了。但是企业对互联网的应用其实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的。这一点上,我很着急。
互联网真正能够给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带来的这种进步,我认为更大程度上是来自于企业对于互联网的运用。有一种说法说世界是平的。为什么是平的?因为这个技术使得你的距离感没有了。但是可惜的是,中国的企业目前来说,还是只有极小一部分意识到了这样的一个机遇,大多数的企业老板可能都不太上网。
赢周刊:在过去的一年,许多上市的网络公司对自己的股价被市场低估都表示不满,TOM、网易也在回收部分股权,那么您对百度的现状满意吗,或者换句话说您对百度现在的股价满意吗?
李: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的CEO,我是不应该去评论股价的。但我认为百度的潜力还非常大,我作为CEO,责任之一就是为百度的股东去创造价值。从一个相对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一点我们是做到了。百度的第一轮的投资者,实际上是有史以来,就是非上市性的资金的投入,当然也包括风险投资,所获得的最高回报。
包括Google,投资百度一年,赚了十倍,盈利都是很好的。即使是上市之后,比如说今年,现在的股价和去年这个时候的股价相比,也涨了一倍可能都不止,到作为一个CEO,我认为我还是尽了自己的责任。
以前百度经常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说要不要卖给一个更大的公司。但是我坚持不卖,最大的原因是我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百度的潜力,而卖家永远不可能出一个我满意的价格。那现在呢,这句话仍然适用。
赢周刊:可不可以调侃地说,您已经成为全球百度股民的很卖力的打工皇帝。相比之下马云要比你轻松得多,因为他没有上市,他有大把的钱,他可以慢慢花,然而你背负着怎么样保持百度的增长速度的压力?
李:我觉得有一定道理,但是不完全对。因为我既是一个打工者又是老板,因为我毕竟在这里头还有相当一部分股权,更重要的是公司的投票权主要还是掌握在我一个人的手上。我既是在给我的股东打工,又在给我自己打工,重要的决策,应该说是自己能够说了算的。这一点上,无论是一个上市公司也好,还是一个非上市公司也好,都要对股东进行负责。
赢周刊:去年Google出让了百度的股权,外界认为google就已经彻底放弃收购百度,几乎同时,百度宣布到日本去发展,为什么挑在这个时候?为什么选择日本作为百度国际化的第一站?
李:中国的搜索市场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特点,就是说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是一个本土的企业,第二第三都是跨国公司,再往后又是本土企业。而在韩国,占有率第一的也是本土企业。但是第二第三仍然是本土企业,导致跨国公司不能够真正地占有比较好的市场份额。
但是在中国不是这样的,你如果说它没有独特性的话,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不是跨国公司。你如果说它有独特性的话,第二第三又是跨国公司。我认为这个特点对百度而言,意味着百度本身的竞争力不仅仅限于中国,既然我们能在中国市场服务好跨国企业,那么我们也有能力走出去。
日本市场有几个特点。第一,它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仅次于美国的一个大的市场;第二,日本的付费搜索市场虽然发展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并不算特别好,但仍然是大概中国的付费搜索市场的五倍左右,所以就是这个市场很大。
虽然中国很多企业的市场在世界的规模是数一数二,但中国企业对互联网的利用还是非常初级的。安利,最大的市场不在美国,虽然它是美国公司。最大市场是在中国。其实像英特尔这种高科技公司,中国也是他全球第二大市场,美国第一,中国排第二。但是在互联网,尤其是在搜索这块,中国的市场还是非常非常小的。日本市场比中国市场大这么多倍,对我们来说显然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一个市场。
第三,在地域上实际上这两个国家非常近。北京到东京(坐飞机)也就两个半小时,所以沟通起来我觉得相对来说比较便利一些;第四,日本文化其实起源于中国文化,两国文化有相似之处。这几个特点都决定我们走出去,去选择日本。
三人炼成的李彦宏
赢周刊:生于山西,求学北京,然后又在美国待了八年,这几个地方的文化是如何影响您的创业生涯的?
李:我到一个地方总是很注意观察这个地方先进的和可以学习的东西,或者说是借鉴的。而根本的东西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我是山西人,山西人的勤奋、节俭、诚实、诚信的朴素本质决定了我在创业时间没有烧钱。
在北京我面对很多诱惑,也是在那段时间形成了自己一个独立思考的能力,后来决定转换专业,最后决定出国。
我在美国获得了很多的观念,包括后来比如说放弃读博士,较早地进入工业界,去把技术真正地跟市场的需求结合起来,一个公司怎么样能够从零开始,依靠风险投资的力量,一步一步做起来、上市。就是整个企业的运作机制,其实都是受美国的影响。
赢周刊:走出去又返回来,在这个人生阶段中,有没有所谓的“贵人”指点?
李:对我创办百度,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三个人。
第一个人是我在耶鲁大学的导师。1992年我到美国继续学习计算机,在计算机这个专业里头,其实没有多少人是研究搜索引擎的。因为我在国内本科学图书信息检索,和这个有些关系,所以导师就让我去密切地关注和更新最新的信息检索的这种技术。正是这个导师在技术上和市场上的前瞻性,奠定我后来事业的发展。最后他毫不犹豫地支持我放弃学业,进入工业界。
第二个人是我工作时候第一家公司的老板,他是耶鲁大学的统计学博士,曾经获得美国西欧奖并受到总统接见,但正是这样一个好学生,却没有在贝尔实验室一直待下去,他选择了自己去创业。
他把自己的小公司做好了卖给大公司,这是个读书人如何将自己的知识和技术转换成生产力故事。这个故事对我启发非常大。因为当时国内媒体还在热切讨论的,正是为什么造导弹的挣的钱不如卖茶叶蛋的。
当时中国还处在这样一个国情下,而我在美国看到的是,只要你学习好,你有能力,有知识,你就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记得让我当时印象深刻的是去参观他的超级豪宅,家里有六个卧室,六条电话线,两条传真线,十分气派,触动了我。
赢周刊:那是你第一次有了对财富的渴望?
李:他的经历告诉我,就是真正地把自己的技术和市场的需求进行结合,并且通过它来创造财富,就可以走一条不错的人生道路。他给予我特别的支持和自由度,使我可以在这期间发明“超链分析”技术,这是对于后十年的搜索引擎产业和技术都有非常大影响的技术成果。
1997年以后我就到了硅谷,开始尝试做真正的互联网,即搜索引擎。一个能够支持千万人在使用的一个互联网意义上的搜索引擎,不用一秒钟的时间就能够进行响应,这么一个系统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我进去的时候不知道。这个东西是谁教给我的呢?这就是第三个对我影响最大的人,也是现在百度的首席科学家,威廉。张。
他当时是Inforseek的CTO,他是被提成CTO之后,想找一个人来代替他原来的角色,研发核心技术,所以他把我招去。我进公司头两个星期基本上什么都没有干,就是天天待在会议室里头,他跟我讲搜索引擎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他也把其他相关的技术里面每一个模块的技术带头人都叫来跟我讲解。
这个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一个面向市场的,面向用户的这种搜索引擎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与此同时,Inforseek又是一个硅谷创业公司的一个典型,也就是说它从创业到上市,大概也就三四年的时间,发展非常快。几年就发展到一个价值十亿美金的公司,也就是四年的时间。这期间,技术人员受到尊重,他们能够发挥出来的作用,以及股票期权机制,使得每一个员工怎么能够从一个公司快速成长当中能够获益,以及比如说在一个公司在快速成长当中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那我觉得对我来说都是新鲜,也非常有价值的这样的培训。
这是一个有计划的集中培训,我进Inforseek的时候是1997年,而Inforseek是1994年就成立的,在最艰苦的头三年时期我是一片空白,但威廉。张毫无保留地都告诉我,什么时候遇到过什么样的困难,是怎么解决的。这些经验对于后来我在百度创业过程当中遇到困难,以及解决这些困难,至关重要。
百度用人自有一套
赢周刊:是否当您的知识链通过上述的过程,已经可以变成完整的产业链,但此时硅谷已经有了一个GOOGLE,所以您决定回国创业?
李:1999年的时候是互联网第一波的泡沫最盛的时候,大概在2000年4月份开始出现,我是1999年决定回国的。之所以要回国是基于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势头非常猛,虽然那时候只有不到一千万的网民,但是能够看到上网已经成为一种时髦,并在快速发展。所以我觉得中国的互联网有机会。
第二个原因是搜索技术,或者说搜索产业,在美国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阶段。美国互联网商业化第一波起来的互联网公司基本是搜索引擎公司,所以大家认为互联网的早期搜索引擎是最重要的。但是到1999年年底的时候,人们的观念又发生变化,认为搜索引擎已经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甚至是比较过时的一个东西,因为它挣不着钱。
就是在1999年底的时候,人们觉得搜索引擎是没有商业模式可言的,一样东西如果挣不着钱的时候,大家对它的兴趣就开始淡了。所以那个时候相当于处于一种美国搜索引擎产业不景气。与此同时,大家非常看好国内的互联网市场,认为互联网发展早期应该是搜索引擎的黄金时期,这样的情况下我决定回国来的。
互联网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比如那个时候也没有人看好Google,人们认为它就是美国市场上第六个或者第七个搜索引擎,并且就是说前四五个都挣不着钱,你凭什么能够挣着钱,但现在没有人会再这样去说。
赢周刊:所以在去年的时候您终于又把威廉。张请出山,以百度首席科学家的身份加入百度,那么您希望他的出现能给百度带来什么呢?
李:我认为他会对百度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首先应该说是全世界最有实力,最著名的搜索引擎专家。他很多的经历对于百度来说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他来了之后去跟一些技术人员谈,可能谈不了几句,他就能够指出其中有什么问题。这对于一个技术人员来说实际上是非常难得的。绝大多数人,进到互联网产业,进到百度这样一个环境里头,可能需要花半年时间甚至一年的时间去学习。现在百度正在进行的,有些是威廉。张已经经历的,很多事情他在做第二遍。那么第一遍的时候遇到的问题,他会告诉说,你这个事情再做下去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这样的帮助,我觉得对于百度的技术发展非常有价值,可以使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赢周刊:也就是说,他的过来不是他个人过来,可能还有他的实验室过来,加强百度对新产品研发能力?
李:第一,我认为他的经验和理念是我们在新产品,新技术也好,包括现有的产品的这种升级和改造上都会使速度会加快。
但是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在于于人才的培养。百度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公司,包括我们的技术人员,大多数是学校里头的应届毕业生,他们的资质很好,非常聪明,但是缺乏经验和环境。而威廉。张过来的话,他可以带出一批人,使得很多很多人能够成长速度变得更快一些。对这点,威廉。张也很自豪,他常说,我培养人是非常有一套的,李彦宏就是我培养出来的。(笑)对于百度整个技术团队的能力的这种提升我认为是非常的有价值的。
上一篇:章明基:一个帮姚明赚大钱的人 下一篇:中小企业如何在海外成功上市?
相关资讯
- 06-19· 你猜是真还是假
- 06-19· 中国受危机影响超预期
- 06-19· 自吃河蟹
- 06-19· 祖传秘方治疗脱发====发明
- 06-19· 《中国信息报》头版头条
- 06-19· 中国信息报半月精彩观点
- 06-19· 说话要和谐
- 06-19· 和谐将被和谐
- 06-16· 李嘉诚今年首次增持长实
- 06-14· 模式创新 产业集群提速奔
最新资讯
- 06-14· 80後捱貴租 變「縮水蝸居
- 06-14·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 06-14· 美联储不急于升息
- 06-14· [恶搞]万物有时离别有时相
- 06-12· 中国石油(601857)转载:股市
- 06-12· 原创:大港油区首届报告文
- 06-06· 厦门网络元宵晚会
- 06-06· "夏商卡"我最喜爱的网络元
- 06-06· 舞出“妖”一样的女人-
- 06-05· 曾经的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