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根深叶茂,花香四溢--2010年印江文学创作小结

根深叶茂,花香四溢--2010年印江文学创作小结

luyued 发布于 2011-05-02 16:11   浏览 N 次  

根深叶茂,花香四溢——2010年印江文学创作小结

印江县作协

2010年,印江文学创作,基本可以用以下四个短语概括。

热情胜火。印江是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每个人的身体里都与生俱来流淌着热情的血液。印江作家当然不会例外,不同的是作家们把身上喷薄的生命热情化成了内心的创作冲动。因此,表面看来,印江作家,尤其是年轻的80后,好像与世俗生活格格不入,比如朵孩、非飞马、陈丹玲、任敬伟、王进等等,始终坚守着内心的阵地,远离喧嚣与名利。我要说的,并不是他们有多么伟大、多么崇高、多么纯洁、多么超凡脱俗,而是说他们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完全是忙里偷闲的结果,当他人在五光十色的生活中享尽浮华泡影的时候,作家们却独处一隅,静静的阅读、思考、创作。也可以说,在保质保量完成份内工作之外,在逃不脱的日常生活之外,他们的所有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文学创作的准备、过程与实践中。还可以说,他们年轻的胸膛里,人人都怀揣着一座人类精神高地的火山,一旦灵感的缺口打开,岂热情二字能言。

枝繁叶茂。2010年,印江文学创作,从内容到形式,皆可谓百花齐放。前几年,印江的文学一直是诗歌扛大旗,散文、小说、评论等,只能算是在敲花边鼓。虽然2010年,诗歌仍然占领了印江文学创作的大块山头,比如非飞马的“爱情系列”、“梵净山系列”,末未的“黔中游”系列等。但散文势头却来势凶猛,在以陈丹玲为急先锋的遍地开花的芳草地周围,悄悄拱出了一群80后散文作者,如王进、田婷、吴霞等,尤其是王进,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吸收了大量丰富的营养,一出手就大有不可抵挡之势。这一年,印江作家的评论也态势良好,相继有非飞马、任敬伟、末未的评论在各级各类报刊彰显面目。与此同时,任敬伟的报告文学也开出了花朵,《贵州日报》以整版加评论发表。陈松、刘大波的小说也值得我们期待。

重视交流。2010年,印江作家继续将交流纳入自己重要的创作日程,甚至还将交流当作潜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滋养,尽量不放走任何一次难得的机会。先后有20余人次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作家改稿班”、“全国首届苗族文学研讨会”、“诗刊·安阳诗会”、“贵州省百名作家看平塘”、“贵州省第三届少数民族作家改稿班”、“铜仁地区文学笔会”、“黔东文学沙龙”等文学交流和创作采风活动。其内部的小范围交流和采风活动更是频繁,几乎成了印江作家的常态。

花香四溢。对于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作家而言,发表虽然不是唯一目的,但至少在当下的中国,却是考证一位作家实力的表征之一。2010年,印江作家先后在《诗刊》、《民族文学》、《山花》、《散文诗》、《诗歌月刊》、《西部散文家》、《散文选刊》、《鸭绿江》、《贵州作家》、《燕赵诗刊》、《中国诗歌》、《文化广角》、《新文学月刊》(香港)、《北方作家》、《黄河文学》、《顺义文艺》、《春风诗人》、《梵净山》、《夜郎文学》、《杉乡文学》、《金三角》、《贵州日报》、《铜仁日报》、《遵义晚报》、《处州晚报》等百余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评论、报告文学500余件(次)。陈丹玲散文《晾晒在阳光中的心事》参加“写意贵州六十年诗文书画大赛”荣获二等奖,《被夜色过滤》荣获2010年中国西部散文排行榜提名奖,《怀孕女人》入选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009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非飞马诗歌《我对习酒乐此不疲》获得“习酒情杯”有奖征文竞赛优秀奖,《翠芽的意境》入选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茶国行吟》,《寻仙之旅》(组诗四首)入选九州出版社出版的《遵义四在农家诗歌散文选》;末未诗歌《夜宿护国寺》收入《中国网络诗歌十年巡礼》,《小妖在逃》收入《2009中国诗歌民刊年选》,《何家梁子》入选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茶国行吟》,获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作协、贵州移动公司联合举办的“祝福祖国? 贵州红色记忆六十年”征文三等奖。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