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19、对《南国都市报》的几点意见

19、对《南国都市报》的几点意见

luyued 发布于 2011-05-03 12:25   浏览 N 次  

19、对《南国都市报》的几点意见

编辑你好:

读了 1月18日的《南国都市报》“文化周刊”版的“乐东人素描”一文,我们乐东人对此褒贬不一,特别提出几点以正之:

一、乐东由于历史、地理原因,分为内区和外区。内区居住着黎、苗等少数民族,共有尖峰、永明、抱由、三平、万冲、大安、志仲、千家、福报等9个乡镇,约19万人;外区主要是汉族人居住,共有九所、乐罗(九所乐罗现已合并为九所镇)、利国(原冲坡镇)、黄流、莺歌海、佛罗等六个乡镇,约32万人。“乐东人素描”第三个小标题“乐东人尿尿拐弯?”第二段的顺数第3行至第7行是这样写的:“乐东分内区和外区,外区多为汉族人居住,主要是黄流、九所、冲坡、莺歌海、尖峰岭,这些地方集中了乐东的多数人口;内区主要包括抱旺、赤塘、冲坡村、槐脚、荷口、小村和官安村等村庄;”而实际情况是:“抱旺、赤塘、冲坡村”是外区九所镇的3个自然村,却被写成了内区;“槐脚、荷口、小村和官安”是利国镇(原冲坡镇)的4个自然村,却被写成了内区村落,张冠李戴,让人啼笑皆非。

二、“乐东人崇尚文艺”一节顺数第一至第五行:“相传唐朝时有个宰相,得罪了皇帝,被下放到天涯海角,这个宰相也像苏东坡那样,在乐东、文昌等地设点办学,后来分出七个公。”谁都知道,唐朝的“牛李之争”,宰相李德浴一党败北,被流放“珠崖郡”,住在现在的三亚市崖城镇,后迁乐东县千家村,乐东县千家和多建李姓多被认为是李德裕后人。李德裕从没到过文昌办学,也无从考证他分出几个公。作者在这里含混不清的表述,让人失望。

三、“惋惜乐东人的教育”对乐东教育的理解和表达,体现了作者对乐东教育的过去和现状的无知。乐东教育同样分内区和外区。重点在乐东中学而非黄流中学。乐东教育滑向衰落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主要是教育环境不和谐;地方长官缺少事业心和管理智慧;教师待遇、教师质量较低;教师继续教育严重滞后;教育人才、优势生源外流严重;高考质量连年滑坡。这些造成了社会不信任教育,家长不信任学校,学生不信任教师的局面。作者看不到这些深层原因,一些分析没有抓住要害和根本,分析缺少深度和勇气。

给各个市县做的“文化周刊”,这个构想很好,是《南国都市报》的亮点。但采编工作必须更加细致、扎实和科学,以求对读者负责,对历史负责。

本文发表于2007年2月1日《南国都市报》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