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杨鹏专访 用想象力编织童年的故事
luyued 发布于 2011-05-03 12:47 浏览 N 次“即使在呐喊的人只有我一个,即使我的呐喊没有一点回声,我也要呐喊,喊醒每一颗沉睡的心灵去保卫中国孩子的想象力。”前不久,“书香中国”2005年度童书排行榜揭晓,《猜猜我有多爱你》、《天使在人间》等书成为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十大童书,其中内地青年科幻作家杨鹏的《校园三剑客·超时空流浪者》名列第七名。作为一个专门为孩子创作的科幻作家,杨鹏也期待着有一天科幻文学能够更近距离地走进校园,走进每一个孩子的童年。 我是一个非常“读者本位”的作家 记者:你曾说过:“我在写作时,总是把读者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如果我在写的过程中觉得读者会不喜欢,我会连一个字都写不下去。”你给自己作品定位的读者群是什么样的孩子?你认为这些读者会对哪些内容感兴趣? 杨鹏:我的读者群定位是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学生,大概年龄在9岁到14岁左右。我知道他们喜欢我写的科幻小说、童话、幻想作品,因为当我写作的时候,我会不断地返回童年,去回忆自己的感受,去想象自己假如写一个情节出来,那个时候的自己会不会喜欢。另外我跟现在的孩子也有很多的接触,我观察这些孩子,了解他们的思维、兴趣、感觉、爱好,通过这些我可以知道我的作品是否会受他们的欢迎。可以说,我是一个非常“读者本位”的作家,如果读者不喜欢,不管我自己的感觉多么好,不管我的作品看起来有多么地“纯文学”,或者能迎合某些评论家的口味,能够得奖,我都绝对不会去写它。我的心中只有读者,除此之外没有别的。 记者:教育性与文学性一向是儿童文学创作的矛盾。你在创作过程中更注重什么?你的创作宗旨是什么? 杨鹏:教育性与文学性的对立确实是长久以来儿童文学创作中非常大的矛盾,但有的时候它们也不一定构成矛盾。比如说,克洛蒂的童话《木偶奇遇记》,它是一部极其强调教育性的作品,但它体现出来的童话精神和文学性也是非常强烈的。如果会产生矛盾的话,是由于我们过于强调它们中的某一个。比如教育界的人会强调教育性,文学界的人会强调文学性,他们在宣扬自己理念的时候会有所偏颇。持极端教育性观点的人会认为,儿童文学应该具备更多的教育性而忽略文学性,而持极端文学性观点的人认为,儿童文学是文学的一种,更注重它的文学性。因为他们过于强化某一点,于是产生了矛盾。就我个人来说,我是个作家,而不是老师,所以我内心里更希望自己的作品中文学性的东西多一点。当然我也希望他们受到教育,我希望他们从我的作品中获得美的教育、爱的教育,获得英雄主义的、勇敢精神的、科学精神的、探索精神的教育。 在创作的时候,我考虑最多的是读者的接受程度、喜爱程度,还有他们的阅读体验。我的创作宗旨可以用两个词来表达——现代意识和游戏精神,孩子们在我的作品中会完全放松、完全投入,跟我作品里的主人公一起体验各种情感和经历,经受各种磨难。 我们的儿童文学“阴盛阳衰” 记者:你曾说过:“我们的儿童文学一直阴柔有余,阳刚不足,以幻想、历险为主的文学创作,一直很弱。”这对儿童意味着什么? 杨鹏:长久以来,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存在着一个令人堪忧的现象——“阴盛阳衰”。所谓的“阴盛”,指的是柔性的、唯美的、强调“文学性”的作品居多;所谓“阳衰”,指的是阳刚的、冒险的和倡导英雄主义和勇敢精神的作品太少。 中国儿童文学作品,从数量上来看,纯文学的儿童文学作品要远远多于类型化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说,中国的纯文学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比较成熟,无论儿童小说、少年小说、散文、低幼文学、文学性童话……都相对比较发达;但类型化的儿童文学作品,却是极其的衰弱。类型化的儿童文学作品,除了郑渊洁的童话、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以及部分作家的少年科幻小说,可以说在各品种上都是奇缺的,比如少年侦探小说、少年惊险小说、少年间谍小说、少年体育小说等,我们基本上都是一片空白,这是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品“阴盛阳衰”的一个重要表征。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儿童文学主要强调的是阴柔的、唯美的审美品格,而缺乏对勇敢品质、英雄主义、探索品格、科学精神以及男子汉的阳刚之气的倡导,这也可以视为中国儿童文学“阴盛阳衰”的表征之一。 儿童文学对于阅读作品的读者在审美和精神品格上,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的教育属性,对教育界也起着示范性的作用。长此以往,中国的孩子因为接受不到阳刚的、冒险的、英雄主义的儿童文学作品的熏陶,在精神品格上会偏向于女性化、阴柔化,太懦弱,遇到困难也有可能会无所适从。从这一点上讲,我们也应该大力地发展充满阳刚之气的儿童文学作品。 记者:你认为科幻小说在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方面有哪些优势?除此之外,通过哪些阅读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杨鹏:首先,科幻小说在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方面,既教他天马行空地幻想,又教给他科学精神,这是别的文学作品比如童话、魔幻小说所不能教给他的。喜欢科幻的孩子长大后想问题比较开阔,对科学也比较有兴趣。世界上很多著名的科学家,比如发明火箭的齐奥尔科夫斯基,以及现代很多的天文物理学家,他们在少年时代都是狂热的科幻小说的爱好者。 事实上,如果我们说培养想象力只能依靠科幻小说这也是矫枉过正,又会走入一元化的歧途。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其实是多方面的,不仅有科幻小说,还有童话、魔幻小说甚至非幻想类的作品,比如侦探小说、惊险小说、动作小说以及纯文学的作品,这些作品都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我们对想象力的定义不应该是狭义的,不能说只有外星人、飞船、精灵才是想象,我们对自己没有经历过的生活的设想也是一种想象,比如中国的孩子想象美国的孩子是怎样生活的,赤道的孩子想象北极的孩子是怎么生活的,现在的孩子想象古代的孩子是怎么生活的,这种想象不属于童话、魔幻或科幻,但同样属于想象的一种。 最容易被孩子接受的文学
记者:很多孩子喜欢看卡通,你如何看待这些现象? 杨鹏:我也喜欢卡通,就像电子游戏、VCD是现代社会才有的一种新玩意,卡通是儿童文学里的一种全新的样式,它是后现代和多媒体社会里最容易被孩子接受的一种文学。它有自身的创作规律和机制,不能用传统的文学框框来限制和衡量它。我认为漫画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它与文学语言平起平坐,孩子喜欢看漫画作品不应该受到批评。现在有这样一种说法,认为漫画作品是低级的,是对孩子头脑有害的,这是不对的。事实上,漫画作品有自己的功能。文学作品里的文学语言可以培养人的语言能力、审美能力。漫画的画面语言对孩子的画面感受力、想象力的培养有其他文学语言无法达到的作用。 举个例子来说,比利时的儿童文学我们没有几个人读过,但像《丁丁历险记》这样的漫画书全世界都知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漫画作品的影响力有时候比文学作品还要大。还有中国的孙悟空,很多外国人不是因为看了《西游记》的原著了解这个形象的,而是看了我们上世纪60年代的动画片《大闹天宫》,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动漫这门艺术。 记者:“儿童文学进校园”已经是一个趋势,现在学校的语文教材已经选进了一些儿童文学作品,但是科幻文学的阅读似乎还需要引导。 杨鹏:中国作家创作的科幻作品主要是给大人看的,给小孩子看的非常少,像我这样专职为小孩子写科幻作品的作家更是凤毛麟角。这种现象极不正常,我希望有更多的科幻作家和儿童文学作家来写面对孩子的科幻作品。 科幻作家在创作的时候应该适当考虑孩子的口味,首先应该考虑到孩子的接受心理,创作的重心要由原来的讲究创意和讲究文学性转移到注重孩子的爱好以及如何充分表达孩子的天性上,这应该引起我们写少年作品的成人科幻作家的重视。 现在中小学的教材什么体裁都有,但是从教材里几乎找不到一篇科幻小说。如果能在教材里编选几篇科幻小说,对中国科幻小说的创作,以及对中国孩子的阅读科幻作品会有很大的提升。
我没有嘴,我要呐喊
记者:目前人们在幻想文学阅读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杨鹏:我们缺乏对孩子们幻想文学阅读的有目的的指导,孩子们的幻想文学阅读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大部分成人都把幻想文学作品当作闲书,不提倡孩子们阅读。而国内原创幻想文学作品太少,孩子们读到的主要是国外作家的作品。从老师和家长的角度来看,过于急功近利——他们希望孩子们读了书后马上可以提高学习成绩,提高写作文的能力,而没有更长远的考虑。 所以,我们的作家应该进入校园,走到孩子中间去。明年,也就是2007年,我有个计划叫“幻想中国”作家校园行活动,我想带着我的作品和为孩子量身定做的教材走进校园,推广科幻阅读的理念。 记者:作为一个科幻作家,你认为从小受到幻想文学的熏陶而具备幻想素质对成长有什么意义?你所推广的科幻阅读理念是什么?能否详细介绍一下这个计划? 杨鹏:中国的家长越来越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与培养,却忽视了对想象力的保护。知识和技能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学到,但想象力在童年失去后,就再也无法恢复。 我上小学的年代,正是我们国家大力提倡“科学精神”的年代,人们称之为“科学的春天”,我也在一篇回忆文章里把自己比喻成“科学的春天播撒下的一粒种子”。那个时候,叶永烈的科幻小说很流行,郑渊洁的童话也开始影响我们这一代的少年儿童,由于这个原因,我在童年时代就读了大量的幻想作品。或许因为我是在幻想文学作品的浸泡下成长起来的,所以,我对我所阅读过的幻想作品以及写这些幻想作品的作家都怀有感恩之情,我想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的读者,只要心怀梦想,一切皆有可能,有幻想的人,他的世界就会丰富多彩。 “幻想中国”就是一个旨在中国孩子中推广“幻想文学”阅读的阅读推广活动。主要将开展:“幻想中国”作家校园行活动、阅读比赛、教师培训课程设计与教学比赛等。“保卫想象力”是我们搞“幻想中国”活动的初衷,我想通过这个行动,带动更多的家长和老师来关注幻想文学,来保卫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极易流失的想象力。 “即使在呐喊的人只有我一个,即使我的呐喊没有一点回声,我也要呐喊,喊醒每一颗沉睡的心灵去保卫中国孩子的想象力。”正如一篇科幻小说的题目:“我没有嘴,我要呐喊”,这,就是我的初衷! 【采访后记】 看杨鹏的博客,你会感觉到他每天的忙碌:忙得没有喝茶的时间,他的勤奋在他一摞厚厚的作品中得到了体现。 杨鹏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从大学第一部小说出版到现在独立办公司,杨鹏所有的收入都来自稿费。他创办了杨鹏工作室,一批又一批的科幻作品从这里走到了无数喜爱他的中小学生们手中。在科幻文学不景气的今天,他的作品却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杨鹏说:“我的心里除了读者,没有别的。”简单而质朴的语言,诠释了一个科幻作家全部的热情与责任感。 作为一个专门为孩子创作科幻作品的科幻作家,他也期待着有一天科幻文学能够更近距离地走进校园,走进每一个孩子的童年。他说,他要给孩子培养想象力,用想象力编织珍贵的童年。 杨鹏为儿童推荐的优秀作品 雪莱夫人的《弗兰肯斯坦》、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乔治·威尔斯的《大战火星人》、阿西莫夫的《我是机器人》、卢卡斯的《星球大战》、奥森·卡德的《安德的游戏》、郑文光的《飞向人马座》、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金涛的《马小哈奇遇记》以及杨鹏的《校园三剑客》。 (却咏梅 实习生 孟睿瑞)
相关资讯
- 06-19· 你猜是真还是假
- 06-19· 中国受危机影响超预期
- 06-19· 自吃河蟹
- 06-19· 祖传秘方治疗脱发====发明
- 06-19· 《中国信息报》头版头条
- 06-19· 中国信息报半月精彩观点
- 06-19· 说话要和谐
- 06-19· 和谐将被和谐
- 06-16· 李嘉诚今年首次增持长实
- 06-14· 模式创新 产业集群提速奔
最新资讯
- 06-14· 80後捱貴租 變「縮水蝸居
- 06-14·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 06-14· 美联储不急于升息
- 06-14· [恶搞]万物有时离别有时相
- 06-12· 中国石油(601857)转载:股市
- 06-12· 原创:大港油区首届报告文
- 06-06· 厦门网络元宵晚会
- 06-06· "夏商卡"我最喜爱的网络元
- 06-06· 舞出“妖”一样的女人-
- 06-05· 曾经的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