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的散文
luyued 发布于 2011-05-03 17:43 浏览 N 次张瑞的散文
兖矿集团有个写散文的张瑞。她的散文,到了应当受到散文界认真关注的时候了。她虽然起步较晚,写作的数量也少,但是质量却高,几乎每一篇都是成功之作。《济宁日报·文化周末》胸怀阔达,不仅注重国内名家大家的作品,更着力发现推出新人,而张瑞被作为济宁的散文新军进行推介是够格的。
在文学行当里,也许侍弄散文是最难的。因为它的每一行字都要从作者生命的土壤上长出,是心魂上所燃烧起的火苗,直接透露出作者的人性、素养、精神和人生的经历,哪怕是稍稍的虚假、能力不逮等等,都会立刻“露馅”。正是在这个最难的地方,我看到了张瑞写作散文的潜质与前途。
她不是带着功利目的去写作,而是响应着一种心灵的召唤,是灵魂深处的一种幽婉的倾诉、一种屏蔽开喧嚣的寂寞的独语。多少人怀揣着强烈的名利心,亟亟于快速成为“小说家”、“散文家”、“诗人”等等;或者已经成了小名或者大名的“作家”们,也在热衷于与创作无关的“位置”、“票子”、得奖等等,而将最该着力的写作忘却。这样的追求是注定没有出息也没有前途的(哪怕已经有了怎样的虚名、得了怎样的实惠),因为在文学这个行当中,最终是要靠作品说话,其它一切都是枉然。而用品是要靠人写出的,人高了作品自然就高,人低了作品怎么能高?张瑞曾说:“时常觉得自己是个愚钝清浅的人,苦于人生的无法飞扬,去亲近文字。有时觉得就象种下一枚花种,有时又觉得是在寻找一种皈依。”这种真诚,这种没有功利目的的与文学的亲近,最是写作者所必须具备、而又是许多“作家”所不具备的。比如好的散文,尤其是顶级的散文,是有些忌讳华丽辞藻的。因为华丽的辞藻不仅表意模糊,还会惑乱读者的心绪。但是这些看似华丽的辞藻,却因为她的真诚而在张瑞的散文中能够让读者直达本质。
不知道张瑞有过怎样的人生经历,也不知她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之中,但是从她的散文,我总能感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哀愁。一个善良而又细腻的人性,对于自然、现实社会甚至历史中的琐琐碎碎的细节,都会给以灵敏的感应,并在这种感应之中发出独具个性的或明亮或凄楚的声音。这种声音,不只是被动的回应,而是一种再创造,是作者心灵之弦的轰鸣或呻吟——只有这种以内为主、又内外谐振的“声音”,才是可以拨动人的情感从而能够长留世上的文字。从张瑞的散文之中,我听到了这样“内外谐振的‘声音’”,并因此也从中感到了某种古典的意味。更因为女性特有的细腻、多受苦难的历史境遇和对于爱的向往及孕生,都使女性具有着创造散文的独特优势。就说这种“内外谐振的‘声音’”吧,早在宋代李清照的词中就明白无误地显现出了;五四以后的女作家里,肖红的作品中有,张爱玲的作品中有,新近出现的散文作家章诒和的作品中也有。于是,在张瑞的散文里,一缕阳光,一棵麦苗,一所老房子,都会与她进行无穷的交流。而从她对于李清照、张爱玲等这些女性的理解与宽容里,也让我们看到了张瑞的善良与敦厚。
张瑞的散文虽然起点高,但毕竟是起步晚,而且数量还嫌少。这篇《麦田上空的喜悦》当然是一篇难得的佳作。但是就我所读到的她的近十篇散文看,也还有些参差不齐,并且让我感到了些许的单调与狭窄。她是个语文教师,写作会帮助她将课教得更好,而教学又会让她保持一个好的写作心境。写作是快乐的,也是艰难的。犹如登山,要想尽览无限风光,得有好多好多的山路要攀。张瑞,你得加把油。
2004、7、12
- 06-19· 你猜是真还是假
- 06-19· 中国受危机影响超预期
- 06-19· 自吃河蟹
- 06-19· 祖传秘方治疗脱发====发明
- 06-19· 《中国信息报》头版头条
- 06-19· 中国信息报半月精彩观点
- 06-19· 说话要和谐
- 06-19· 和谐将被和谐
- 06-16· 李嘉诚今年首次增持长实
- 06-14· 模式创新 产业集群提速奔
- 06-14· 80後捱貴租 變「縮水蝸居
- 06-14·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 06-14· 美联储不急于升息
- 06-14· [恶搞]万物有时离别有时相
- 06-12· 中国石油(601857)转载:股市
- 06-12· 原创:大港油区首届报告文
- 06-06· 厦门网络元宵晚会
- 06-06· "夏商卡"我最喜爱的网络元
- 06-06· 舞出“妖”一样的女人-
- 06-05· 曾经的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