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经济信息时报》4月8日副刊发组诗《村庄的春天》5首
luyued 发布于 2011-05-04 13:42 浏览 N 次接到样报 知在4月8日《经济信息时报·今日兴义》副刊发了组诗《村庄的春天》5首
《经济信息时报》由贵州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版面大气 选稿公正 好编辑好报纸!
牧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外散文诗研究会会员,其诗、散文诗、散文等文学作品在全国性的文学大奖赛中数十次获得过一、二、三等奖。
布依族青年作家牧之有很多经历:教师,作家,记者……
可认识牧之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诗人,他是为诗歌而生的,他一生就为了诗歌孜孜以求。
牧之本名韦光榜,出生在贞丰县一个山清水秀的布依族山村。小时候,受父亲的影响,他认识到农村人只有读书才能走出祖辈们世世代代生活的小山村,于是,他对知识的渴望如同干枯开裂的土地对雨露的渴盼一样急切。他常把父亲给的零用钱一角两角地凑起来,然后到新华书店买书,有时看好了一本书,因没凑够钱,只好在放学后焦急地跑到新华书店,透过玻璃柜台看看想买的书还在不在。有时实在忍不住了,便会忐忑不安地请售货员把书从玻璃柜台里拿出来,然后轻轻地掀开书的扉页,闻闻那诱人的墨香,看看那一行行整齐得让自己心动不已的文字,直到看到售货员不悦的眼神后才恋恋不舍地把书还给对方,并说等凑够了钱后再来买它。
正是有了这份追求和执着,他在1980年高中毕业后考取了兴义师专中文专业,从此也慢慢和文学结缘,并以之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
在商品经济急速奔涌、高雅艺术的生产与传播难以维系、艺术消费市场日益庸俗化的上世纪九十年代,牧之对诗歌的追求依然没有改变,一本诗集《依然如故》,展现了他心灵深处对于诗歌的执着与信仰。
牧之诗歌中倾注、寄托着诗人对于世间人事的一腔深情,这也构成了诗人创作生涯中执着的恒定不移的主题。他的诗无不饱蘸着诗人浓浓的情思,轻盈而真挚。诗人的心始终是年轻的,履迹所至,触目皆成诗。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悟有时候又是通达而苦涩的,这一类诗在诗人中后期的创作中体现较多。在《依然如故》这本诗集里的诗大都如此,抒写着自然、历史,和生命的流转,以及一个社会转型时期的时代与诗人诗歌理想的冲撞,有些诗歌见证了一个沉睡的时代猛然觉醒时人们普遍的压抑、愤怒,和对于一个新时代即将到来而发出的真诚的热烈与欢呼。这是一份早已远去的沉甸甸的回忆,见证着诗人的青春。实际上,和同一时代的其他诗人的作品相比,它们也并不逊色。
多年的创作生涯,牧之感悟到,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诗人难,而要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诗人,更是难上加难。为此,他不断丰富自己,通过大量的阅读,努力使自己不至于落伍于时代。目前,正在兴义市新闻中心担任记者和文艺副刊编辑的他,有了更多到基层采风和与文学爱好者接触的机会,而在记者这个特殊的行业,也让他能更多的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脉搏和更多的人性的光辉,这也成为他在创作中与时代同步、不断超越自我的活鱼之水。
2008年5月12日,一场没有预兆的大地震灾难从汶川开始,撼动了大半个中国。电视画面里触目惊心的一幕幕,让牧之无数次掉下了眼泪。怀着悲伤的心情,他在诗中写道:“灾难让我们每一根神经变得坚强//让我们的心贴得更紧//再大的灾害我们与灾区人民共同面对//汶川北川青川茂县理县都江堰……一定能挺住//中国一定能挺住”…… “我们仍坚强地噙住了自己的悲伤与呐喊//让我们在与死神的较量中//在与地震灾难的搏斗中//超越生死跑赢时间//让中华民族人性的光芒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同在//中国一定能挺住”。
这首励志诗歌《中国挺住》,先后刊登在《民族文学》、北青网等多家报刊、网站上,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让众多人为在为地震中罹难的人们悲伤落泪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挺起坚强的臂膀,顽强地与大地震抗争。2008年6月2日在北京,由《民族文学》杂志社、民族团结杂志社、民族出版社、中国民族报、民族画报社、北京作协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委员会、中国作协创研部等主办的“为了明天,为了中华——首都各民族作家抗震救灾诗歌会”上,来自各民族的作家用文学的方式传递着爱心和温暖,表达了他们对灾区人民的关爱和祝福,而《民族文学》杂志社全体人员,就集体朗诵了牧之创作的诗歌《中国挺住》。
2009年至2010年,百年不遇的夏、秋、冬、春四季连旱,在黔西南大地上肆虐,干旱牵动着贵州广大作家艺术家的心,贵州省文联党组向全省文艺工作者发出呼吁,动员起来,投入抗旱救灾战斗。牧之接到省作协通知后,立即深入到灾情严重的村寨,记录下干群抗旱救灾中的先进事迹,讴歌关注民生,渴中送水,抵抗旱魔的先进典型,宣传了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抗旱精神。他发表在《贵州日报》文艺版上的作品《战旱魔》这样写道:“心手相牵和庄稼们并肩作战//贵州抗旱救灾的壮歌//以流水的方式穿越沧桑岁月//在贵州高原激情回荡//让粮食在大地上熠熠生辉”,让我们体会到了众志成城战旱魔迸发出的坚毅与力量。
多年来,牧之坚持创作不辍,即使日常事务繁忙,也不计得失地坚守着一份难得的诗歌操守,始终坚持着坦诚而执着的心灵牧之是凭借一颗真挚的诗心进行本色抒写。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多年“爬格子”生涯中,他有诗歌、散文、小说等各类文学作品在《十月》《诗刊》《民族文学》《北京文学》《山花》《大河》《散文诗》《星星》《九州诗文》《二十一世纪》《香港散文诗》《中国民族报》《贵州日报》《解放军报》等全国各地报刊发表。并有诗、散文诗、散文等文学作品在全国性的文学大奖赛中24次获得过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等,有散文、诗歌作品入选《中国年度散文诗》《最难忘的100篇散文诗》《中国散文诗大系·贵州卷》《贵州文学大系·诗歌卷》以及多种版本的散文、诗歌年卷。文学传记分别被收入《中国诗家诗话辞典》《中国艺术界名人录》《中外华文散文诗作家大辞典》等,参与主编的有《散文今选》《散文诗今选》等,著有《山恋》《心灵的河流》《依然如故》等专著。
“尽管写作的经历艰辛、寂寞、苦涩且痛苦。但我还是咬紧牙关坚守这种心灵的执着,守候这片宁静的精神家园,且从不放弃,从不言败。”谈起自己创作的经历,牧之如是说:“因为文学的缘故,自己便常有好恶分明的德性,总认为自己是性情中人,面对现实,正视自己时,感到生活需要的是平静与理性的平常心,老人需要的是赡养与关怀的孝心,妻子需要的是体贴与温情的爱心,孩子需要的是抚养与教育的关心。而文学却需要冲动与激情的心态,自己却需要有宁静与孤独的心境在文学中体验生命与人生。不管怎样,我总想:路要走,泪可流,不到断桥不回头,此路走不通,换条路再走,天生我材必有用,不信脚下没路走。”
这就是牧之,一个勤奋的诗人,一个率真的诗人,一个有责任感的诗人。
- 06-19· 你猜是真还是假
- 06-19· 中国受危机影响超预期
- 06-19· 自吃河蟹
- 06-19· 祖传秘方治疗脱发====发明
- 06-19· 《中国信息报》头版头条
- 06-19· 中国信息报半月精彩观点
- 06-19· 说话要和谐
- 06-19· 和谐将被和谐
- 06-16· 李嘉诚今年首次增持长实
- 06-14· 模式创新 产业集群提速奔
- 06-14· 80後捱貴租 變「縮水蝸居
- 06-14·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 06-14· 美联储不急于升息
- 06-14· [恶搞]万物有时离别有时相
- 06-12· 中国石油(601857)转载:股市
- 06-12· 原创:大港油区首届报告文
- 06-06· 厦门网络元宵晚会
- 06-06· "夏商卡"我最喜爱的网络元
- 06-06· 舞出“妖”一样的女人-
- 06-05· 曾经的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