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牧歌艺术人生(来自商洛日报)
luyued 发布于 2011-05-05 12:04 浏览 N 次●文/图 木 外发表于2006.04.01第4版 稿件作者 木外
牧歌
永生守候(国画)牧歌 作
牧歌姓牧,号甪池墨生,回民,生于1963年7月,陕西省商南县人。由于母亲曾任体音美教师,故此牧歌自幼习画。他成长于陇西军营,修道于西安美院,现任商南陵园站站长,兼金丝峡书画院院长。
说起牧歌,他在商南烈士陵园的20多年工龄就是一笔丰厚的财富。在20多年中,他给社会各界人士讲解英烈事迹400余场,用先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影响了百万人次。在教育别人的同时,牧歌又一次次地改造自己,把“浩然正气”、“向往阳光”的精神注入自己的灵魂和文艺作品中。在牧歌的《认娘》、《陵园十八年》、《烈士陵园——我的大学》、《英雄不言》等散文诗中,都表现了对革命先烈的无比崇敬和爱戴,人们从这些诗文中可以看到他的人生境界。
牧歌写诗,擅于从造型、色彩、音乐、气势、情感、兴比、意境、创新等多方面入手,从感觉到想象再到文字修炼,把握“动己感人”、“物我两忘”及“起承转合”的创作规律,苦心研究和探索触动心跳的“文眼”和“亮点”。前边的三首诗就是很好的例证。
在书法艺术方面,牧歌钻研的主要是汉隶《曹全碑》和《张迁碑》,在把握汉隶特点之后,又学刘炳森隶书。他的隶书作品,就是取这三家之长,并揉进些金石小篆。在牧歌的300多幅国画作品中,常见用隶体字题画名,以行草字落款,求画中字体的变化。牧歌的草书博采众家之长,根据诗文的内容需要,认真理解字的内涵,视“好字为珠,气韵为线”,揭示书法艺术与宝珠项链的关系,又同时强调作品的精、气、神。无论是草书还是隶书,牧歌都会制作许多小稿,小稿定好后再放大稿,他常常一鼓作气将一个内容认真地写上百余张宣纸,每张书作都要经过严格的审视和批改,然后再写,直到写出一两幅满意的作品才罢休。
牧歌是西安著名画家陈国勇老师的门生。20多年来,牧歌常到西安碑林和美院取经学习。在陈老师指导下,牧歌临摹了历代大师的作品200余幅,从而打造了坚实的笔墨功底。近年来,牧歌尝试以汉隶或狂草笔意入画,潜心研究和探索国画创作新技法,作品风格出于自然,其特点在《溪山对奕图》、《秦山水长》、《树之舞》、《天籁图》等国画作品中得以体现。
牧歌主张“笔追汉唐,意取当代”,注重“个性→共性→个性”的艺术发展规律,既重视陕南山水的实地写生,又张扬“江山如画”的艺术创作理论。他追求自然,又超脱自然;继承师道,又叛逆师道;老实做人,静心作画。在国画艺术领域中,他能够探索性地发挥自己本有的天才与智慧,加上精湛的笔墨技术,使那些凝结在心境的优美画卷,能够成功地表现和再现出来。
牧歌的艺术人生,是勤劳耕耘的人生。在漫长的艺术旅途中,他自谦为甪峰山下池水旁边舞文弄墨的学生。在我寻访他时,见他坐于苍松之下,耳闻百鸟的欢唱,挥笔慢慢地写着:“人在园中静坐,常有人在空中飞来飞去,到处寻找欲将地球挖穿的人,而我就是常年在一处挖井的人。”
商洛日报版权与免责声明:① 本“商洛日报电子版”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商洛日报和商洛之窗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洛日报或商洛之窗”,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商洛日报或商洛之窗”,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 06-19· 你猜是真还是假
- 06-19· 中国受危机影响超预期
- 06-19· 自吃河蟹
- 06-19· 祖传秘方治疗脱发====发明
- 06-19· 《中国信息报》头版头条
- 06-19· 中国信息报半月精彩观点
- 06-19· 说话要和谐
- 06-19· 和谐将被和谐
- 06-16· 李嘉诚今年首次增持长实
- 06-14· 模式创新 产业集群提速奔
- 06-14· 80後捱貴租 變「縮水蝸居
- 06-14·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 06-14· 美联储不急于升息
- 06-14· [恶搞]万物有时离别有时相
- 06-12· 中国石油(601857)转载:股市
- 06-12· 原创:大港油区首届报告文
- 06-06· 厦门网络元宵晚会
- 06-06· "夏商卡"我最喜爱的网络元
- 06-06· 舞出“妖”一样的女人-
- 06-05· 曾经的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