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潍坊高新区北海学校改革创新之路解读一(此文发《潍坊日报》2011.1.29)

潍坊高新区北海学校改革创新之路解读一(此文发《潍坊日报》2011.1.29)

luyued 发布于 2011-05-05 23:20   浏览 N 次  

潍坊高新区北海学校改革创新之路解读一

谋求教育内涵发展,让每一个家庭收获希望与幸福

李德连 张春梅

201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放眼世博,举国欢腾,聚焦亚运,捷报频传。在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指导下,高新区北海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多元化教育,个性化发展,人性化管理”的办学理念,以“和”文化为引领,全面落实文教局提出的“轻负担,高质量,打造优质高效课堂”这个核心,狠抓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高品位运行的现代学校。

以“家校协同教育”为依托,推进学校现代制度改革

在现代学校制度探索实践中,北海学校着重构建“家校协同教育”机制,将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关系上升为制度关系,形成多方参与的大教育格局。

一、学校办学章程的创新

办学章程是一所学校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基本依据,是学校制度创新的原点。经学校上上下下几个回合的反复讨论,集中了全体教职工的智慧,制定了彰显办学特色的《北海学校章程》。在办学宗旨一章中,提出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型素质、复合型素质和协作性素质。实现三个追求,追求个体的生命活力,追求个体的做人成功,追求个体的学业成功。”为了实现培养目标,《章程》明确规定: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的开放式办学特色。

在《章程》中明确规定:“健全家长委员会制度,充分发挥班、校两级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使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力量协调一致,充分发挥家校协同教育的作用,使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办学思想、办学模式的创新,为学校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和家庭教育资源,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的教育规律,奠定了制度基础。

二、社会参与学校管理制度的创新

为了完善“家校协同教育”管理体制,学校在组织与管理制度建设上大胆地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为学校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制定《家长委员会章程》,规定了家长委员会承担“决策咨询”、“培养学生”、“建设队伍”、“指导家教”等权利和义务,增强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

制定《家长委员会工作条例》,使家长委员会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地开展起来。《条例》具体规定了家长委员承担的6项任务:关心、支持学校教师参与各科教学改革;建设社会实践基地,辅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现代人素质;辅导少年科技活动及艺体特长活动,培养学生的特长及良好个性;推动《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贯彻实施,向社会宣传尊师重教,维护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管理,向党政领导机关提建议,争取社会参与办学;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三、有效进行“家校协同教育”制度建构,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制定并完善“家校协同教育”机制,从制度上保障“家校协同教育”的有序性,促进家校沟通顺畅。成立“家校协同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负责,将“家校协同教育”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并通过各部门将具体工作落实到各个层面,以保证“家校协同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完善并发展原有的“家校协同教育”方式,制定相关制度,使家校沟通有序可行。

学校建立《家长学校规程》《家长委员会制度》《家庭教育行为指导意见》《家校联系卡制度》《家长问题反馈制度》《教师—家长合作经验交流制度》《家长会制度》《校级领导接待日制度》《教师接待周制度》《学校开放日制度》等。按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各项活动,促使社会各种教育资源进入学校,弥补了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保证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在参与社会生活中成长和发展。

开展系列活动,多渠道、多途径实现家校协同教育。通过问卷调查、经验筛选、文献研究,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和目前的国情,已经建立了“家校联系卡”“亲子共成长”“家校信箱”“亲子实践场”“亲子联谊会”“家校面对面”等教育渠道,将要建立“成长的过程”“家长俱乐部”等协同教育的途径,积极探索开展协同教育的有效载体。

北海学校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将三方教育力量整合为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功能互补、和谐互动的大教育场,让学生在这个大教育场中健康成长与发展。同时使学校在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中更多地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指导和监督,从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反馈意见中,审视学校办学,促进学校科学管理。

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打造轻负高效课堂新模式

学校积极开展“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改革,确立了“智慧育人、 体验幸福、 提升‘轻负高质’学校品牌”自主发展规划的目标,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实事求是与注重实效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式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与终身发展。

一、多措并举,塑轻负高效课堂

落实“345高效课堂”教学研究。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点。在市区两级教研室的指导下,学校开展了“构建345高效课堂”教学研究,大力推进“345高效课堂”模式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内趋力和良好的学习品质得到明显提升。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大胆质疑、自信的展示,使课堂充满了活力。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实现了质的飞跃。

举办“轻负担、高质量”主题教师论坛活动。学校组织教师学习区教研室领导的高效课堂报告,隋海丽、刘安娜、于爱华三位教学骨干教师结合语文、数学、英语的学科特点,就如何打造高效课堂,介绍了自己教学上的成功经验。张素英副校长认为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务必从“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准确把握教学节奏,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以及掌握教学语言技巧”等多方面下功夫,逐步提升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汤善香校长说:高效课堂的建设性举措,既要优化课堂管理、优化教学手段,又要优化学法指导、优化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还要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空间。“高效课堂教师论坛”使教师统一了思想,明确了认识,开拓了新的教育思路,完善了课堂教育形式。

打造特色高效课堂。在践行“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改革之路上,学校已经涌现出一批成型的特色课堂,其中较为突出的有汤善香校长推出的“主题学习”优质高效课堂。2010年11月,教育部举行的京港课程专家交流会上,学生的小课题研究报告赢得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团队在汤校长的指导下,从课程体系的构建,到教学方式方法更新,再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无数的惊喜见证着我们学校轻负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变化。

二、名师引领,促教师专业成长

成立名师团队。教师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实践者,教师素质决定教育素质。学校名师资源丰富,现有省级教学能手、省特级教师、省优秀教师共9名,潍坊市教学能手39名。学校充分利用这笔优秀教师资源,成立名师团队,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扎实地推进“青蓝争艳,特色跟进”工程,不断促进教师队伍专业成长。如今,汤善香校长的“主题学习”团队,韩兴娥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团队,张呈峰老师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团队,隋海丽老师的“数学学习研究”团队,李蕾老师的“情趣化作文”研究团队,积极开展教学研讨,大胆探索教育规律,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启动“一体、三项”工程。名师团队在多次的活动中,逐步形成“一体、三项”教研模式以促进团队成长。“一体”即说讲评一体。为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研水平,重点开展了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年轻教师上达标课的“说、讲、评”一体教研活动。采用课前组内说课、课中组内听课,课后组内评课的方式,为每位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和机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研水平。“三项”即目标、内容和策略。第一是目标。所谓目标指的是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长远目标是打造优秀团队,引领北海学校学科发展,并在引领过程中促进个体成员发展,培养优秀教师。近期目标是每一个成员都能选取各自的学科领域主攻目标,并渐成专长,从而能推进全区小学学科教研工作。同时,个体成员在学习与参与辐射教研的活动中巩固所长,进而拓展到学科的其它领域。力争人人成为“备课、上课、讲座、教研”的行家里手,实现个体成长目标。第二是内容。名师团队是由一定数量的有共同成长目标和发展需求的教师组成的,共同研究学科教学中的共性或难点问题,从而实现“团队成长我成长”目标的一个教师组织。第三是策略。内力与外力的结合必不可少。内力主要是指个体要有极强的学习内驱力,要有付诸实践的学习和行动,要有经常性的总结与反思;外力主要是指团队活动要丰富,各成员要积极主动的参与;要与团队老师经常沟通,提升自己的经验;要与同伴经常性的沟通与交流,互相勉励共同成长;争取校长和其他相关领导的支持。

成立学校青年教师培训中心。学校成立青年教师培训中心,邀请市教科院潘永庆、崔秀梅、侯京友、薛炳群等一批知名教育专家为校青培中心指导老师;多次邀请市区教研室教育专家为年轻教师做讲座,开阔教师思路,提升教师境界。

青年教师是北海学校一潭鲜嫩、生动的活水,学校“名师团队”、“青培中心”的成立,使青年教师这潭生动的活水充满朝气而蓬勃向上,成为新时期教育的弄潮儿!

三、自主作业,倡轻负高效之本

精心设计、合理组合,提高作业质量。在学生作业布置上,学校要求所有教师做到“三禁止、三控制、三加强”。三禁止是禁止把作业作为处罚过失学生的手段即布置惩罚性作业,禁止用作业去争夺学生的课余时间,禁止布置简单重复的机械性书写训练作业。三控制是控制作业总量的作业时间,控制非基础学科布置课后作业,控制周末作业量。三加强是加强作业设计把关,加强练习册、习题集管理,加强作业负担监控。

“厨房式”自主作业。为了让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彻底的解放出来,学校还创新推出“厨房式”自主式作业,即学生自主设计,自主评价、自主选择的作业,其目的是解放学习主体,使主体在过程中明确什么是发展,应该发展什么,怎样发展,从而规划自我实现的进程,达到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从而适应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发展需要的总体设想。

此文发表于《潍坊日报》2011.1.29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