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校园系列报道:“教师压力”调查
luyued 发布于 2011-05-06 02:11 浏览 N 次
来源:株洲晚报
81%的受访教师表示自己曾对教师工作有过厌倦,72%的教师表示自己的心理压力直接来源于目前的应试教育、考试压力和升学压力。在36岁以下年龄段的教师中,有高达42%的受访者表示想换一个行业,仅有17%的受访者对教师这个职业感到满意。“有六成以上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中一成多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91%的受访教师表示自己所在的学校没有任何可以帮助教师缓解压力的心理干预措施。
最后 “一根稻草”
唐老师病了,至今还在长沙住院。
由于一直未能融入自己所带的班级,在市内一所重点高中任班主任的唐老师整整积郁了一年。期末,在学校组织的学生考评中,她未能获得学生认同。随后,在自己的班级升高二时,学校高二年级组也没有聘用唐老师继续带班。她终于病倒了。
“医院最初诊断为内分泌失调,后来越来越严重。”该校学生科一位老师说起时,不住摇头: “唐老师本来是一个有经验的老师,只是这次心理压力太大了,一直没走出来。”
“压力越来越大!”上午10点,上述学生科老师一边在办公室嚼着馒头,一边不断地向记者重复着,仿佛压垮唐老师的最后一根稻草,悬挂在每一个老师的上空。
教师压力问题显然亟须关注。本报开展的问卷调查显示,77%的教师表示工作压力大,其中,42.7%的教师表示 “压力很大”。而 “一天的工作快要结束时”,高达50%的受访教师表示 “感到疲惫不堪”,仅有14%的受访教师表示有轻松感。
压力之下,81%的受访教师表示自己曾对教师工作有过厌倦,其中,有四分之一的受访教师表示自己 “经常”或 “总是”感到厌倦。
教师的职业归属感亦大大下降。在36岁以下年龄段的教师中,有高达42%的受访者表示想换一个行业,仅有17%的受访者对教师这个职业感到满意。
超限的工作强度
高强度的工作负荷是教师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34%的受访教师表示自己每天用于工作的时间在8-10小时之间,更有64%的受访教师则表示每天用于工作的时间在 “10小时以上。”此外,组织班级、年级与学校的各类活动,参加政治学习等,也占据了老师们大量时间。
“为了检查学生的早自习情况,值班老师早上6点40分左右就要到学校,晚上则要等到学生晚自习下课才能回家,那时候已经是9点半了。高三的话,晚自习下课还要等到10点30分。”一位重点高中的老师表示。即使是节假日,补课也早就是各学校公开的秘密。
“每天都在忙,却不知道在忙些什么!”石峰区一所私立小学的老师向记者表示,自己每天一大早就来学校,班级转转、上课、批作业,还要不时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繁琐得不得了,日复一日,我有时晚上一下班,真想不起自己一天做了什么,就是累得不得了。”
“甚至连学生有没有穿校服、发型是不是符合规范,都是我们工作的范围之内。”谈及 “中国式教师”之累,上述高中教师更是深有感触。 “现在,为了预防甲型流感,每天还要帮学生量体温。”
而在一些民办学校,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亦非常严格。 “出校门都要跟领导请假,每天不得不呆在学校里,小孩子又闹个不停,想静一下都难。”
在超长时间的工作负荷下,教师们普遍表示自己无暇抽出太多时间与精力照顾家庭。近三分之一的受访教师表示自己每天与家人分享的时间不到1个小时,35%的教师表示每天只有1-2小时能够与家人分享,只有12%的教师表示每天能够有3小时以上的时间来照顾家人。
这无疑也给教师家庭带来了压力。47%的教师表示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家人对其在家庭照顾方面感到不满意,在年轻教师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55%。
变形的师生关系
而同样令诸多教师头疼的是,随着独生子女成为我国当前社会的普遍现实,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权威地位也早已受到来自学生和家长的冲击, “学生越来越难教,现在的孩子可金贵了!”
在市区某初中任教体育的阳老师,对这种压力有着切身感受。 “以前的老师训斥学生被认为是理所应当,但现在的学生是说不得,骂不得,更打不得。”
在一次普通的室外课上,一位捣乱的学生在挨了训斥之后,竟然指着他的鼻子开口就骂。 “当被别人指着鼻子骂时,我想任何人都不会无动于衷。我当时很严肃地让他住口。”然而,再三的警告后,学生的骂声依然没有停止,阳气愤之下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冲上前去打了那个学生一下。幸而学生的家长通情达理,最后表示了理解。
而与阳同在一所学校的另一位老师却没有这么幸运。当时,一个学生欲在上课时间外出,遭到门卫拒绝后便破口大骂,和这位60岁的门卫一番拉扯后,学生愤愤然离开了。然而第二天,那名学生的家长竟带着20余人来到了学校,挤满了整个校长办公室。为息事宁人,最后,学校的教导主任、班主任和门卫,不得不向那名闹事学生道歉。
“我们老师真是受两头气。”问卷调查显示,仅有一半的教师,对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感到满意。高达54%的教师将 “学生越来越难教”列为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六成受访教师表示家长对教师的期望太高,同样比例的受调查者认为 “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太功利。”
“家长们把学生交给了老师,每个班都有调皮捣蛋的学生,但实际上老师却不敢管他们。阳老师对此深感无奈:家长将孩子送来后,就像将孩子送给了一个陌生人,教师得不到他们的信任,他们深怕自己的孩子在老师手中少了根头发。只要孩子有什么不对劲,只要孩子们在家长面前投诉老师的不是,老师便有责备和投诉之忧。
小学教师则更累。 “每天都要追着小孩子跑,生怕他们摔了,随便出了点什么事情都吃不消。”上述小学老师无奈地说, “做的是老师,其实就像做保姆。像保姆一样照看着家长交过来的孩子,而且还不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管教。”
混乱的评价体系
调查显示,升学压力仍是教师压力最主要的来源之一。72%的教师表示自己的心理压力直接来源于目前的应试教育、考试压力和升学压力。 “在社会喊着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学校要的只是升学率、学生要的却是自由快乐、家长要成绩而社会要的是素质,老师只好尴尬地夹在中间。”一位老师如此总结。
即使是小学,这种压力亦显而易见。“每个月有月考,在学校内部会排名;中间有期中考试,期末有期末考试,这些考试区里往往会组织统考,在全区排名,考得不好就得看领导脸色。”上述小学教师说。
不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升学指标都是学校评价和续聘教师最重要的参考依据。 “现在的学校都是一年一聘,你一靠后,就可能要卷铺盖走人了。”荷塘区一位民办中学的老师告诉记者,其所在的学校,就每年都会有老师 “被开掉”。 “而随着近年大学扩招,师范毕业生激增和学生数量的减少,城市里教师之间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
除开升学压力,一轮又一轮的新课改也让老师们疲于应付。40%的受访教师认为“课改压力”是当前教师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而17%的受访教师坦言对当前的教育改革 “不知所适,力不从心”,同时,还有20%的教师对当前的新课改抱着 “能混就混,应付就行”的态度。
与此同时,在大部分学校,老师们还要面临校方在学生间开展的 “满意度调查”。“有些老师因此害怕受到学生的报复,在平时想管学生又不敢管,非常矛盾。”上述学生科的老师说,评价体系的混乱几乎让老师们无所适从: “家长们则几乎不在乎什么教育规律,他不管你学校怎么搞,反正只是要成绩!”
除此之外,评职称的压力亦是不小。为了评职称,业余时间,老师们 “不得不想尽办法充电,普通话、英语、计算机、发表论文……每一样都要!”
在许多学校,音体美教师还要面临种种“歧视”。 “文化课老师的课时费要比我们的高,他们讲课得了奖有奖金,我们的学生比赛得了奖就没有奖金……每个暑假都要训练学生,但训练费少得可怜。我们学校体育老师中,没有一个是高级职称的。有着30年教龄的老师,教出的学生得奖无数,但仍是个一级!”上述体育老师无奈说道。
匮乏的减压渠道
种种压力使教师身心深受其累。据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此前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前教师心理障碍发病率高达50%。
株洲市妇联引航心理咨询总站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书梅对教师压力问题进行过长期关注。 “从我们的资料来看,有六成以上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中一成多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陈书梅告诉记者。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市鲜有教师通过心理咨询途径释放压力。调查显示,受访教师仅有6%的比例表示有过向心理医生咨询的经历,32%的教师表示在遇到压力的时候, “忍一忍、闷一闷就过去了”。
陈书梅对此表示担忧。 “教师的交际范围本来就不宽,基本上就是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再加上教师身份的特殊性,许多老师对压力所带来的心理问题缺乏正确认知,所以其心理压力更难于释放,容易郁积。”陈书梅分析说: “这种郁积不仅对教师自身身心健康不利,还容易投射到教学活动之中,导致恶性循环,最终伤害的,是整个社会的未来。”
而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我市各学校鲜有针对教师的 “心理干预机制。”问卷调查显示,高达91%的受访教师表示自己所在的学校没有任何可以帮助教师缓解压力的心理干预措施。
“每天就这样忙来忙去,娱乐活动都很少,减压就全靠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了。”一位受访小学教师表示,参加工作一年多来,她曾被学生多次气哭: “有时候真的没办法。”忍无可忍的时候,只好在班上 “大发雷霆”。
“建立针对全市教师的心理干预机制,应该说是很紧迫了。”对此,陈书梅告诉记者,在现有教育体制之下,教师压力很可能会是一个长期问题, “对教师的评价体系、全社会对教师的非理性关注,这些都是一下子难以解决的。所以更重要的是建立这样一个机制,比方说定期的团辅、专门的咨询室,校园人文气氛的营造等等,以帮助教师正确、适时地减压。”
“不采取措施,谁也不知道最后一根稻草什么时候降临?”说起这些,陈书梅不无忧虑。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所涉教师均为化名)
株洲晚报记者 匡志毅 实习生 陈建瑞 陈彬
81%的受访教师表示自己曾对教师工作有过厌倦,72%的教师表示自己的心理压力直接来源于目前的应试教育、考试压力和升学压力。在36岁以下年龄段的教师中,有高达42%的受访者表示想换一个行业,仅有17%的受访者对教师这个职业感到满意。“有六成以上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中一成多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91%的受访教师表示自己所在的学校没有任何可以帮助教师缓解压力的心理干预措施。
最后 “一根稻草”
唐老师病了,至今还在长沙住院。
由于一直未能融入自己所带的班级,在市内一所重点高中任班主任的唐老师整整积郁了一年。期末,在学校组织的学生考评中,她未能获得学生认同。随后,在自己的班级升高二时,学校高二年级组也没有聘用唐老师继续带班。她终于病倒了。
“医院最初诊断为内分泌失调,后来越来越严重。”该校学生科一位老师说起时,不住摇头: “唐老师本来是一个有经验的老师,只是这次心理压力太大了,一直没走出来。”
“压力越来越大!”上午10点,上述学生科老师一边在办公室嚼着馒头,一边不断地向记者重复着,仿佛压垮唐老师的最后一根稻草,悬挂在每一个老师的上空。
教师压力问题显然亟须关注。本报开展的问卷调查显示,77%的教师表示工作压力大,其中,42.7%的教师表示 “压力很大”。而 “一天的工作快要结束时”,高达50%的受访教师表示 “感到疲惫不堪”,仅有14%的受访教师表示有轻松感。
压力之下,81%的受访教师表示自己曾对教师工作有过厌倦,其中,有四分之一的受访教师表示自己 “经常”或 “总是”感到厌倦。
教师的职业归属感亦大大下降。在36岁以下年龄段的教师中,有高达42%的受访者表示想换一个行业,仅有17%的受访者对教师这个职业感到满意。
超限的工作强度
高强度的工作负荷是教师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34%的受访教师表示自己每天用于工作的时间在8-10小时之间,更有64%的受访教师则表示每天用于工作的时间在 “10小时以上。”此外,组织班级、年级与学校的各类活动,参加政治学习等,也占据了老师们大量时间。
“为了检查学生的早自习情况,值班老师早上6点40分左右就要到学校,晚上则要等到学生晚自习下课才能回家,那时候已经是9点半了。高三的话,晚自习下课还要等到10点30分。”一位重点高中的老师表示。即使是节假日,补课也早就是各学校公开的秘密。
“每天都在忙,却不知道在忙些什么!”石峰区一所私立小学的老师向记者表示,自己每天一大早就来学校,班级转转、上课、批作业,还要不时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繁琐得不得了,日复一日,我有时晚上一下班,真想不起自己一天做了什么,就是累得不得了。”
“甚至连学生有没有穿校服、发型是不是符合规范,都是我们工作的范围之内。”谈及 “中国式教师”之累,上述高中教师更是深有感触。 “现在,为了预防甲型流感,每天还要帮学生量体温。”
而在一些民办学校,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亦非常严格。 “出校门都要跟领导请假,每天不得不呆在学校里,小孩子又闹个不停,想静一下都难。”
在超长时间的工作负荷下,教师们普遍表示自己无暇抽出太多时间与精力照顾家庭。近三分之一的受访教师表示自己每天与家人分享的时间不到1个小时,35%的教师表示每天只有1-2小时能够与家人分享,只有12%的教师表示每天能够有3小时以上的时间来照顾家人。
这无疑也给教师家庭带来了压力。47%的教师表示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家人对其在家庭照顾方面感到不满意,在年轻教师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55%。
变形的师生关系
而同样令诸多教师头疼的是,随着独生子女成为我国当前社会的普遍现实,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权威地位也早已受到来自学生和家长的冲击, “学生越来越难教,现在的孩子可金贵了!”
在市区某初中任教体育的阳老师,对这种压力有着切身感受。 “以前的老师训斥学生被认为是理所应当,但现在的学生是说不得,骂不得,更打不得。”
在一次普通的室外课上,一位捣乱的学生在挨了训斥之后,竟然指着他的鼻子开口就骂。 “当被别人指着鼻子骂时,我想任何人都不会无动于衷。我当时很严肃地让他住口。”然而,再三的警告后,学生的骂声依然没有停止,阳气愤之下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冲上前去打了那个学生一下。幸而学生的家长通情达理,最后表示了理解。
而与阳同在一所学校的另一位老师却没有这么幸运。当时,一个学生欲在上课时间外出,遭到门卫拒绝后便破口大骂,和这位60岁的门卫一番拉扯后,学生愤愤然离开了。然而第二天,那名学生的家长竟带着20余人来到了学校,挤满了整个校长办公室。为息事宁人,最后,学校的教导主任、班主任和门卫,不得不向那名闹事学生道歉。
“我们老师真是受两头气。”问卷调查显示,仅有一半的教师,对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感到满意。高达54%的教师将 “学生越来越难教”列为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六成受访教师表示家长对教师的期望太高,同样比例的受调查者认为 “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太功利。”
“家长们把学生交给了老师,每个班都有调皮捣蛋的学生,但实际上老师却不敢管他们。阳老师对此深感无奈:家长将孩子送来后,就像将孩子送给了一个陌生人,教师得不到他们的信任,他们深怕自己的孩子在老师手中少了根头发。只要孩子有什么不对劲,只要孩子们在家长面前投诉老师的不是,老师便有责备和投诉之忧。
小学教师则更累。 “每天都要追着小孩子跑,生怕他们摔了,随便出了点什么事情都吃不消。”上述小学老师无奈地说, “做的是老师,其实就像做保姆。像保姆一样照看着家长交过来的孩子,而且还不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管教。”
混乱的评价体系
调查显示,升学压力仍是教师压力最主要的来源之一。72%的教师表示自己的心理压力直接来源于目前的应试教育、考试压力和升学压力。 “在社会喊着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学校要的只是升学率、学生要的却是自由快乐、家长要成绩而社会要的是素质,老师只好尴尬地夹在中间。”一位老师如此总结。
即使是小学,这种压力亦显而易见。“每个月有月考,在学校内部会排名;中间有期中考试,期末有期末考试,这些考试区里往往会组织统考,在全区排名,考得不好就得看领导脸色。”上述小学教师说。
不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升学指标都是学校评价和续聘教师最重要的参考依据。 “现在的学校都是一年一聘,你一靠后,就可能要卷铺盖走人了。”荷塘区一位民办中学的老师告诉记者,其所在的学校,就每年都会有老师 “被开掉”。 “而随着近年大学扩招,师范毕业生激增和学生数量的减少,城市里教师之间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
除开升学压力,一轮又一轮的新课改也让老师们疲于应付。40%的受访教师认为“课改压力”是当前教师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而17%的受访教师坦言对当前的教育改革 “不知所适,力不从心”,同时,还有20%的教师对当前的新课改抱着 “能混就混,应付就行”的态度。
与此同时,在大部分学校,老师们还要面临校方在学生间开展的 “满意度调查”。“有些老师因此害怕受到学生的报复,在平时想管学生又不敢管,非常矛盾。”上述学生科的老师说,评价体系的混乱几乎让老师们无所适从: “家长们则几乎不在乎什么教育规律,他不管你学校怎么搞,反正只是要成绩!”
除此之外,评职称的压力亦是不小。为了评职称,业余时间,老师们 “不得不想尽办法充电,普通话、英语、计算机、发表论文……每一样都要!”
在许多学校,音体美教师还要面临种种“歧视”。 “文化课老师的课时费要比我们的高,他们讲课得了奖有奖金,我们的学生比赛得了奖就没有奖金……每个暑假都要训练学生,但训练费少得可怜。我们学校体育老师中,没有一个是高级职称的。有着30年教龄的老师,教出的学生得奖无数,但仍是个一级!”上述体育老师无奈说道。
匮乏的减压渠道
种种压力使教师身心深受其累。据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此前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前教师心理障碍发病率高达50%。
株洲市妇联引航心理咨询总站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书梅对教师压力问题进行过长期关注。 “从我们的资料来看,有六成以上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中一成多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陈书梅告诉记者。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市鲜有教师通过心理咨询途径释放压力。调查显示,受访教师仅有6%的比例表示有过向心理医生咨询的经历,32%的教师表示在遇到压力的时候, “忍一忍、闷一闷就过去了”。
陈书梅对此表示担忧。 “教师的交际范围本来就不宽,基本上就是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再加上教师身份的特殊性,许多老师对压力所带来的心理问题缺乏正确认知,所以其心理压力更难于释放,容易郁积。”陈书梅分析说: “这种郁积不仅对教师自身身心健康不利,还容易投射到教学活动之中,导致恶性循环,最终伤害的,是整个社会的未来。”
而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我市各学校鲜有针对教师的 “心理干预机制。”问卷调查显示,高达91%的受访教师表示自己所在的学校没有任何可以帮助教师缓解压力的心理干预措施。
“每天就这样忙来忙去,娱乐活动都很少,减压就全靠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了。”一位受访小学教师表示,参加工作一年多来,她曾被学生多次气哭: “有时候真的没办法。”忍无可忍的时候,只好在班上 “大发雷霆”。
“建立针对全市教师的心理干预机制,应该说是很紧迫了。”对此,陈书梅告诉记者,在现有教育体制之下,教师压力很可能会是一个长期问题, “对教师的评价体系、全社会对教师的非理性关注,这些都是一下子难以解决的。所以更重要的是建立这样一个机制,比方说定期的团辅、专门的咨询室,校园人文气氛的营造等等,以帮助教师正确、适时地减压。”
“不采取措施,谁也不知道最后一根稻草什么时候降临?”说起这些,陈书梅不无忧虑。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所涉教师均为化名)
株洲晚报记者 匡志毅 实习生 陈建瑞 陈彬
上一篇:食疗9 下一篇:转株洲晚报:高物价下的民生
相关资讯
- 06-19· 你猜是真还是假
- 06-19· 中国受危机影响超预期
- 06-19· 自吃河蟹
- 06-19· 祖传秘方治疗脱发====发明
- 06-19· 《中国信息报》头版头条
- 06-19· 中国信息报半月精彩观点
- 06-19· 说话要和谐
- 06-19· 和谐将被和谐
- 06-16· 李嘉诚今年首次增持长实
- 06-14· 模式创新 产业集群提速奔
最新资讯
- 06-14· 80後捱貴租 變「縮水蝸居
- 06-14·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 06-14· 美联储不急于升息
- 06-14· [恶搞]万物有时离别有时相
- 06-12· 中国石油(601857)转载:股市
- 06-12· 原创:大港油区首届报告文
- 06-06· 厦门网络元宵晚会
- 06-06· "夏商卡"我最喜爱的网络元
- 06-06· 舞出“妖”一样的女人-
- 06-05· 曾经的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