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书民书法谈片--《中华书法网》、《中国艺术报》
luyued 发布于 2011-05-08 10:20 浏览 N 次
书法家董书民以草书见长,亦能写一手大气磅礴的榜书。他的书法总体风格是气势丰沛,笔锋遒劲,而且讲究笔笔有来历,令人观之常有古意盎然之感。
近年书民笔耕不辍,作品散见于海内外《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北京晚报》、《国际日报》等报刊。他非幼承庭训,完全是自学贯通,中年以后始临池挥毫,一经融会,始蔚为壮观。古人论书,或以品德、襟怀、学识、勤奋等划分。其实并不尽然,古人论书往往玄妙高深,如清人杨守敬《学书迩言·序论》中云“……谓学书有三要,天分第一,多见次之,多写又次之,此定论也。……而余又增以二要: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二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古之大家,莫不备此。断未有胸无点墨,而能超轶等伦也。”杨守敬的话不无道理,亦有代表性。书民博览群书,卓识多见,胸中休养兼之天分,所以高屋建瓴,“下笔妍雅”,“自然溢于行间”。他之书法,多从张旭、怀素脱胎而来,旁及《书谱》、二王,楷书识者或以为淡,这亦不足为奇。古人多以楷书为基本功,因古人楷书为实用,今人则绝少用之。大草、狂草范本绝少,能入其境,可见其难。常观书民作书,见他多临行草,字里行间竟有“飞蓬惊沙”、“云随风变”之感。周汝昌先生主张“楷法之后着重学习行书,大为必要”,因为他觉得“时至今日,用楷书的场合实已不多,反不如行草更有用处”(《书法艺术问答》),实为与时俱进之言(其实古人是把“行草”类别分得极细的)。他又云:“只能写楷书的,简直不能成为真正的书家”更是精辟之论。古人如孙过庭早已指出:“作草如真,作真如草”,“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行草在书法史包括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真正的书家实在应该有所颖悟。
书民之草书,实已渐入佳境;而揣摩行草(包括真书),何止如虎添翼?某日造访,见他正潜心研习何东洲(绍基)书帖。何氏乃清代大家。由此可见书民博览,转益多师,于书道必有增益。
古人论书,或以襟怀学识看重,其实取法乎上亦不可等闲视之。比如,一般人往往以为草书应以楷、行为基本功,但真正书家认为草书是有自己的基本功的。沈鹏先生就持此观点,当然他并不反对草书也应以楷、行为基础(参见《中国书法学报》2004年8月6日沈鹏:《书法环境、风格及其它》)。书民之书法今日已声誉渐隆,而由博返约亦不失为高瞻之策。古人论书之上品,每以人书俱老为神逸佳境,此中甘辛非亲临其境者不足为道也。
曾观书民操觚飞书,神采溢于行间,戏占小词一首,抄来以作本文之结束:
倚马飞檄三十年,军声骀宕动边关。
征帆何日悬澎海,持节云中万众看。
锥荡魄,意飘然, 胸藏丘壑越前贤。
登楼一览江山小,但把龙蛇化巨澜。
来源:中国艺术报—第403期 中华书法网本文链接:http://www.freehead.com/viewthread.php?tid=6518605本文原载:http://www.cflac.org.cn/chinaartnews/2005-02/05/content_3691159.htm
近年书民笔耕不辍,作品散见于海内外《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北京晚报》、《国际日报》等报刊。他非幼承庭训,完全是自学贯通,中年以后始临池挥毫,一经融会,始蔚为壮观。古人论书,或以品德、襟怀、学识、勤奋等划分。其实并不尽然,古人论书往往玄妙高深,如清人杨守敬《学书迩言·序论》中云“……谓学书有三要,天分第一,多见次之,多写又次之,此定论也。……而余又增以二要: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二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古之大家,莫不备此。断未有胸无点墨,而能超轶等伦也。”杨守敬的话不无道理,亦有代表性。书民博览群书,卓识多见,胸中休养兼之天分,所以高屋建瓴,“下笔妍雅”,“自然溢于行间”。他之书法,多从张旭、怀素脱胎而来,旁及《书谱》、二王,楷书识者或以为淡,这亦不足为奇。古人多以楷书为基本功,因古人楷书为实用,今人则绝少用之。大草、狂草范本绝少,能入其境,可见其难。常观书民作书,见他多临行草,字里行间竟有“飞蓬惊沙”、“云随风变”之感。周汝昌先生主张“楷法之后着重学习行书,大为必要”,因为他觉得“时至今日,用楷书的场合实已不多,反不如行草更有用处”(《书法艺术问答》),实为与时俱进之言(其实古人是把“行草”类别分得极细的)。他又云:“只能写楷书的,简直不能成为真正的书家”更是精辟之论。古人如孙过庭早已指出:“作草如真,作真如草”,“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行草在书法史包括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真正的书家实在应该有所颖悟。
书民之草书,实已渐入佳境;而揣摩行草(包括真书),何止如虎添翼?某日造访,见他正潜心研习何东洲(绍基)书帖。何氏乃清代大家。由此可见书民博览,转益多师,于书道必有增益。
古人论书,或以襟怀学识看重,其实取法乎上亦不可等闲视之。比如,一般人往往以为草书应以楷、行为基本功,但真正书家认为草书是有自己的基本功的。沈鹏先生就持此观点,当然他并不反对草书也应以楷、行为基础(参见《中国书法学报》2004年8月6日沈鹏:《书法环境、风格及其它》)。书民之书法今日已声誉渐隆,而由博返约亦不失为高瞻之策。古人论书之上品,每以人书俱老为神逸佳境,此中甘辛非亲临其境者不足为道也。
曾观书民操觚飞书,神采溢于行间,戏占小词一首,抄来以作本文之结束:
倚马飞檄三十年,军声骀宕动边关。
征帆何日悬澎海,持节云中万众看。
锥荡魄,意飘然, 胸藏丘壑越前贤。
登楼一览江山小,但把龙蛇化巨澜。
来源:中国艺术报—第403期 中华书法网本文链接:http://www.freehead.com/viewthread.php?tid=6518605本文原载:http://www.cflac.org.cn/chinaartnews/2005-02/05/content_3691159.htm
上一篇:luv1003 下一篇:长春;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村电影状况
相关资讯
- 06-19· 你猜是真还是假
- 06-19· 中国受危机影响超预期
- 06-19· 自吃河蟹
- 06-19· 祖传秘方治疗脱发====发明
- 06-19· 《中国信息报》头版头条
- 06-19· 中国信息报半月精彩观点
- 06-19· 说话要和谐
- 06-19· 和谐将被和谐
- 06-16· 李嘉诚今年首次增持长实
- 06-14· 模式创新 产业集群提速奔
最新资讯
- 06-14· 80後捱貴租 變「縮水蝸居
- 06-14·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 06-14· 美联储不急于升息
- 06-14· [恶搞]万物有时离别有时相
- 06-12· 中国石油(601857)转载:股市
- 06-12· 原创:大港油区首届报告文
- 06-06· 厦门网络元宵晚会
- 06-06· "夏商卡"我最喜爱的网络元
- 06-06· 舞出“妖”一样的女人-
- 06-05· 曾经的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