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痴--再访以树代墓纪念林的创建人 宋丹儒
luyued 发布于 2011-05-13 04:34 浏览 N 次绿 痴
——再访以树代墓纪念林的创建人 宋丹儒
在明十三陵西北的110国道边有一处别致的森林公园——水泉沟纪念林园。
水泉沟原是一处荒山沟,自2003年起,经以树代墓纪念林创建人宋丹儒承包改造后,现已建成长青生态公园。大门口,龙头吐水,水泉奔湧。进门后,可见两层欧式办公楼和凉亭,对面停车场边是邓小平半身汉白玉雕像,雕像下黑色花岗岩碑座上刻有老人家描金题字:“绿化祖国造福万代”。小平雕像身后是一潭清彻碧透的池水,过池上木桥,在水池边又见一座凉亭,凉亭边有80平米绿地被周恩来总理秘书,原国家计委主任段云子女认养,他们即将先父母骨灰从八宝山革命公墓迁移至此,埋于树下,入土为安。池水边白鹤亮翅,池边另一侧则是十余来高巨石,上刻“天寿龙泉”四个大字,巨石上梅花鹿傲然挺立,巨石后方则是“家族林”。
水泉沟建园7年来,现已开辟A区、B区、C区、D区、家族林区和家族林特区等多处园区,每处园区绿地均被人认养,认养面积可大可小,平均每两米植树一株,被认养绿地上卧40厘米见方纪念石 刻名留念,认养人逝去的亲属可埋在自家绿地下,因为这里是长青生态林园,可以保证认养人对认养树木和绿地的永久主权。
宋丹儒先生是北京建长青纪念林的创始人。1998年春就曾与西山林场同仁创意建成西山林场老同志纪念林。一次性300人每人植树一株,树下刻石留念,约定百年之后将骨灰埋于自植认养树下。参加这次环保公益活动的有原北京市副市长赵凡、王纯、有原林业部副部长郝玉山、刘洪瑞,还有首绿委领导及80高龄的第一任农林局老局长李莉。这些老首长对这批林业战线上的老兵集资自建长青纪念林给予高度评价。王纯副市长亲自参加揭幕,并激动地说:“你们这是创举,这不仅是纪念林,是先锋林,要发扬光大!”
现在,在北京西山的山坡上矗立着一座高大的汉白玉石碑,上书“北京西山林场老同志纪纪念林”。纪念碑旁建一座彩亭,亭上匾额刻有“绿痴”二字,这是宋丹儒用三天三夜亲手赶制捐献纪念林的,老宋为此感到欣慰,因为他一生恪守了自己的信念——痴心绿化,矢志不渝!他在绿化战线上(林业局和园林局)战斗了40年,不论是植树造林劳动,还是编写绘画宣传工作,为绿化美化首都献上了青春,直到花甲。
热情洋溢的场面,首长的高度评价,不尽使老宋浮想联翩。他想,林场人每人认养一株自己的纪念树并以树代墓固然很好,如果推而广之,让每个市民,甚至每个公民都认养一株自己的纪念树并以树代墓,这样,既为绿化祖国奉献了爱心,以树代墓的形式又促进了殡葬改革和环境保护,林场和认养人都直接受益,何乐而不为!
一个月后,抱着这个念头,老宋来到十三陵林场。这里是他从西山林场调来后工作生活13年的第二故乡,在这儿结婚,两个儿子都生在这里。时任场长的张延达热情接待了他,他们原是一个造林队的战友和知心朋友。谈起建纪念林事,两人一拍即合。
经过认直考察,十三陵林场纪念林建在神路东侧的龙山上,并矗立起一座耀眼的石碑——龙山纪念林。根据相关政策,龙山纪念林鼓励各单位,家族和个人来林场认养纪念树。凡被认养的纪念树,树干上挂金属标牌树号,树下卧放认养人刻名的纪念石,向认养人颁发认养证书,承诺认养人可将已过世的家属骨灰埋于认养树下,或认养人百年之后埋骨灰于树下,移风易俗,以树代墓。
龙山纪念林开展认养纪念树的活动被各新闻媒体报道以后,特别是北京电视台“绿色行动”栏目和中央电视台“真情无限”栏目推介以后,受到各界关注,特别是离退休的老干部和老知识分子,他们不辞辛苦,结伴而来。根据需求,除个人认养外,又辟出家族林,集体林和林场职工林。
龙山纪念林和水泉沟纪念林的绿化环保公益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很多知名人士及其家属的支持和响应。其中有中央政府领导人家属、各部委领导人及其亲属、北京市政府区政府领导、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科学家、企业家和工农群众等不计其数。绿地认养,以树代墓长青纪念林的公益活动受到了全国绿化委员会和北京市绿化委员会的关注。1999年3月4日《中国绿色时报》以《对十三陵林场纪念林的调查》为题,对龙山纪念林做了全面报道;同年首绿委的《绿化与生活》杂志刊载了龙山纪念林开展活动的纪实照片;2000年5月,全国绿化委员会的《绿化简报》以《开展以骨灰植树代替做墓,撒骨灰于树下,用绿茵安魂,以生者对死者的衰思,是移风易俗,改变传统殡葬方式的一项重大改革,对促进绿化,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秀美山川,改变中华民族传统的殡葬观念树立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倡导。”2002年《森林与人类》杂志第12期以《京城新风尚领养纪念树》为题向全国推广龙山纪念林的经验。这篇文章发表后,全国各地林业、殡葬业同仁纷纷来龙山纪念林实地考察。
宋丹儒在龙山纪念林承包管理的5年中,共发展了三千多客户,限定的百亩纪念林被全部认养。这时老宋的5年承包合同恰好到期。但是仍有许多朋友和客户介绍新人认养纪念树。老宋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把这项事业进行到底!
2002年4月1日《昌平周刊》在《树立公仆意识推进殡葬改革治理生态环境》的深度报道中摘录了当时的市委书记贾庆林同志的指示:“昌平作为全市的旅游大区,要努力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尤其在殡葬改革方面创出一些经验,利用山区优势,可以推行植树葬,这样既绿化了荒山,美化了环境,又可以整治乱建坟墓、乱堆坟头等不良现象。”当时的昌平区委书记赵凤桐同志也曾就此方面做过重要指示。
在国家绿委、市委、区委的号召和鼓励下,宋丹儒于2003年10月在十三陵镇果庄村开辟了水泉沟纪念林园,与村委会签订了50年的承包合同。承包时,水泉沟是一座荒山沟。此前曾有人承包,因入不敷出而被放弃,但是老宋坚信绿地认养,以树代墓的长青纪念林是首都绿化的需要,是殡葬改革的需要,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是人民群众经济利益的需要,总之是大势所趋,何况老宋已有5年的实践经验,有改革开放政策和社会舆论的支持。拿定了主意,宋丹儒倾注了全部积蓄,把家也搬到了山上。十几位果庄村民也跟随老宋投入了水泉沟的建设,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老宋同工人们一起植树、搬石、修路、垒坝曾几次累倒在山上。两个儿子见此情景,深受感动,停办了水产公司,也来山上做父亲的左膀右臂,注册了水泉沟园林绿化中心工商执照。
经过七年的艰苦奋斗,水泉沟已旧貌换新颜,原来的荒山野岭,现在已建成了长青生态公园。在110国道边上,80千瓦变压器连起10余根架杆直通山脊,一公里长的石砌水泥山路蜿蜒曲折而上。山路边,从下而上三个蓄水池,池水荡漾,既是园林景观,又满足了植树造林的需要;从下而上三个停车场,可同时容纳百余辆汽车停放;从下而上山坡上筑起万余米的护坡墙,植树平台固若金汤;从下而上裁植的万余株松柏树郁郁葱葱,郁闭成林,其间柿、杏、桃、李、枣、桑、樱桃等随季挂满枝头,各类花树花草则随处可见;从下而上十余座凉亭可随遇而安,花香鸟语相伴其间。
凡来水泉沟认养绿地的人,迟早都有埋放骨灰的目的,但是谁也感觉不到这里是墓地,因为他们看到的不是公墓里的白花花、黑压压的阴森恐怖,见到的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森林公园。是游园踏青,是回归自然。
为了长青纪念林园的建设,宋丹儒付出了自己和全家人的心血,而且老宋的爱妻张玉芬为此已长眠于水泉沟山上。安息吧!夫人!我们不会辜负你的希望,我们相信,水泉沟纪念林将会名垂史册。
“绿化首都,绿地认养,移风易俗,以树代墓”这十六个字就是长青纪念林的宗旨。如果说长青纪念林植树葬是改革开放百花园中的的一朵奇葩,那么与地方行政领导的关心和培育是密不可分的。十二年来,全国绿委、首绿委、西山林场、十三陵林场、十三陵镇政府不断视察和指导工作,果庄村委会派二十余壮劳力开山护坡植树造林,数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十三陵林业站免费提供种苗和劳力。龙山和水泉沟的老客户义务介绍新客户,新客户源源不断。在龙山和水泉沟的困难时期,得到了他们有力的扶持和帮助,老宋和纪念林的认养人们不会忘记他们!
从西山到十三陵龙山,又到水泉沟,宋丹儒和树打了50年交道。退休后,又为长青生态纪念林的创建开发呕心沥血,老宋已是近古稀之年的老人,至今仍奔波于山上山下,带领全家植树造林,这不就是“愚公移山”的精神吗?正如他为亭匾所刻的“绿痴”二字,“痴”不是傻,他是为绿化祖国痴心不已!
- 06-19· 你猜是真还是假
- 06-19· 中国受危机影响超预期
- 06-19· 自吃河蟹
- 06-19· 祖传秘方治疗脱发====发明
- 06-19· 《中国信息报》头版头条
- 06-19· 中国信息报半月精彩观点
- 06-19· 说话要和谐
- 06-19· 和谐将被和谐
- 06-16· 李嘉诚今年首次增持长实
- 06-14· 模式创新 产业集群提速奔
- 06-14· 80後捱貴租 變「縮水蝸居
- 06-14·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 06-14· 美联储不急于升息
- 06-14· [恶搞]万物有时离别有时相
- 06-12· 中国石油(601857)转载:股市
- 06-12· 原创:大港油区首届报告文
- 06-06· 厦门网络元宵晚会
- 06-06· "夏商卡"我最喜爱的网络元
- 06-06· 舞出“妖”一样的女人-
- 06-05· 曾经的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