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国内著名新闻媒体网站标识系统

国内著名新闻媒体网站标识系统

luyued 发布于 2011-05-17 02:12   浏览 N 次  
国内著名新闻媒体网站标识系统而言,尽管也还有不理想的状况,但总起来说,中文名称、英文域名、域名的统一问题解决得较好。如《人民日报》的英文译名为"Peopledaily",其网站最早是本报的网络版,它一直使用的域名是www.peopledaily.com.cn。后来正式定名为"人民网",域名仍沿用前名,并同时启用新名www.people.com.cn。中央电视台网站有自己的独立中文名称"央视国际网络",它的域名是使用已经家喻户晓的央视的英文缩写CCTV www.cctv.com.cn。
对有些新闻网站来说,中文名称、英文译名、域名则很难让人看清其"庐山真面貌",甚至产生分离。如湖南"红网",域名为www.rednet.com,人们很难将"红色"与新闻、信息等联系在一起。又如济南日报网站"舜网"名称,取自中国先贤"舜",目的在于突出地方特色,但模糊了网站性质。在这方面进行及时调整的是北京千龙新闻网,其域名原为www.21dnn.com,从域名的角度看,尽管简洁,但指向不明确。2000年4月改版后,启用了新域名:www.beijingnews.com.cn,就体现出一目了然、突出地域和网站性质的特点,同时便于国外海外人士记忆及在互联网中检索。
简洁好记(即字母很少)又有特定含义是域名的规律之一,如北京青年报的YNET,仅4个字母,"Y"既有英文"青年"(youth)的意思,也有英文"你"(you)的意思。这个域名是北京青年报花重金购得的。为了明确网站性质,也不妨由较多字母组成,如千龙新闻网域名的核心部分为 beijingnews。
在广播电台方面,其频率也可以成为重要的标识,尤其是城市各专业台(频道)。如北京音乐台所使用的频率为FM97.4兆赫,2001年起,网站启用新的独立域名即为www.fm974.com.cn,便充分考虑到今后自己整体形象的推广和台网之间的良性互动。
中国各类机构包括媒体网站域名的最大特点是使用汉语拼音,汉语拼音和英文译名在域名使用上各有利弊:汉语拼音方便国内广大用户但不利于向国际推广;英文方便国际流通和检索,但却给国内用户带来一定困难。有些网站采用拼音缩写,如国内不少报纸网站的域名用汉语拼音缩写成"**RB"来表示,河南报业网更将"HNBY"上了LOGO,成为其抢目的主体。也有的网站的域名形似英文,实为汉语拼音或部分为汉语拼音,如对国内有着较大影响力的新加坡联合早报电子版,在2000年月改版之后,定名"早报网",由于它主打中国大陆市场,其域名使用的便是汉语拼音。 "法无定法",所有以上做法都是可行的选择,名称可以"大雅",也可以"大俗",可以"循规蹈矩",也可以"别出心裁",甚至汉语拼音"缩写"也并非禁用。但关键是能否把网站的各个标识元素仔细全面地考虑过,把它们作为重要的品牌因素来处理和经营,这才是最关键的。
LOGO 一般地说,LOGO是一种标志,它是用特殊形式的文字或图形组成的大众传播符号。
《纽约时报》网站用其报纸传统的花体字报名作站名的核心形象。横幅的BBC站名设计,以黑方框衬白字的"BBC"传统字母图样为核心,附加其他说明性和推介性文字。其中传统的"BBC"设计字样,知名度很高。这两例站头设计中,起核心标志作用的,都是网站所依托的传统媒体的LOGO形象。这种"借用"方式,在国内网站中也有不少,如《人民公安报》等都是将传统媒体报名标志直接搬到网上,与前两例的做法十分类似。
独立设计:它们的设计手法和特点各不相同。有的整个站头成为一个LOGO,有的LOGO只是站头中的核心部分。在这一大类站头设计中,又存在一些各不相同的组别。
A,比如:美术文字式。这一组站头或只是把站名美术字化,围绕名称做一些美术设计,如南京"龙虎网"、"中青在线"等;或进行刻意创作,如北京千龙新闻网,推出蕴涵鲜明个性的LOGO形象。
B,字母式LOGO。这类网站的站头中至少包含一个围绕网站名称而设计的LOGO式的图形标志。比如:"青岛新闻网"、广西"桂人网"、"南方网"、"央视国际"、"福建电视台"等。
字母式LOGO这一组中,有一个特殊分支--"N"字LOGO。它们是一些以字母"N"为图标中心的新闻网站的站头。比如:"新华网"、"四川新闻网"等。
C,汉字式LOGO。此类站头通常包含着根据站名所用汉字而设计的LOGO图案。比如:武汉"汉网"、山东"大众网"、"东北网"、"北方网"等。
当然,网站LOGO的设计还包括具象、抽象多种类型,本文无法一一举例分析。尽管LOGO主图形可以多种表现形式,但从上述图例可以看出,中文网名和域名往往是两个必不可少的元素。
广告语
广告语在广告宣传中发挥着号召和感召的作用,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近两年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新闻媒体已开始注重自己形象的包装,其中打出广告语是常用的手段之一。脍炙人口的广告语实际上也成为标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北京娱乐信报》的广告语"新闻一条是一条"、《北京青年报》的广告语"有新闻的地方,就有我们"等。
不少新闻网站目前在标识系统的建设上,也打出了自己的广告语。如人民网的"上人民网,看天下事";东方网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看东方";千龙新闻网的广告语"关注世界每一刻";山东视网联的广告语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