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民间工艺何去何从?山工艺邀民艺专家济南论剑

民间工艺何去何从?山工艺邀民艺专家济南论剑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5 18:36   浏览 N 次  

http://www.e23.cn 2010-5-26 山东侨报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研讨会 民间艺术走向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工艺
摘 要:5月22日,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研讨会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举行,会上,中国民间工艺领域多位专家学者对我国民艺的生存环境表示担忧。

“当下的国人过度崇拜西方文化,言必称希腊,而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却知之甚少,尤其是民间工艺几乎无人问津,后继乏人,这样下去很危险啊。”5月22日,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研讨会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举行,会上,中国民间工艺领域多位专家学者对我国民艺的生存环境表示担忧。同时,众专家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工艺”、“当代工艺美术与高等教育”等四大主题展开了激烈讨论。民间工艺到底何去何从?此次研讨会的成果或许能给人们一些启示。

谈民艺教育:最重要的还是要创新,要实践,坐在书斋里是搞不好民间艺术的

“我大半生都在从事美术教学工作,期间访问了世界很多国家,中国的艺术到底怎么走,我做了一些比较,我认为中国艺术院校的教学思路或者方式比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艺术教育都好。原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主任杨先让先生在研讨会上表示,他在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访问期间切实感受到了民间美术的重要性。

“我在想,如果毕加索没有见过非洲木雕,他的立体派会如此吸引人吗?民间艺术对艺术家的启发如此之大,他们已经将触角伸向了民间,吸收民间艺术进行创作。”杨先让告诉记者,他当时急匆匆地赶回国内,把他所在的年连宣系改成了民间美术系。他认为,中国一定要“以我为主”,别跟着人家屁股后头走。人家的好东西我们该吸收的吸收,但是还要坚持中国本有的艺术思想。

在谈到研究民间艺术的方向和方法时,杨先让表示,研究民间艺术,教学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学对民间美术的发展太重要了,民间美术为什么要去学,因为只有去学才能吃透其精神,而且要身体力行的去实践,民间艺术是百姓智慧的结晶,要深入田间地头去细细品味,坐在书斋里是搞不好民间艺术的。“最重要的还是要创新,既要走进去,又要走出来。”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副主任、“一级民间美术家”王滨认为,高等教育在民间艺术的保护和研究的过程中,主要承担起传播民间艺术文化理念的作用。我们看到,现在很多学生的作品只是为了单纯的模仿中国元素而去生搬硬套。学生是传承民间艺术的主力,老师应该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建立起这个意识,不要仅局限于对民间艺术形式的了解,更应该对民间艺术的内容进行探究。

“现在,研究生也好,本科生也好,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文化底蕴不够深厚,写不出文章来,对历史和地理知识不能很好地掌握。”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副主任刘恪山表示,艺术是多方面的结合,是综合性的,需要与多种学科相互交叉。如果大脑里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就不能更好地去创作。你们应该趁着年轻多学、多读、多背。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比如,多背诵一些唐诗宋词。

对此,中国工艺美术家学会会员,山东师范大学教授靳鹤亭却有着不同看法。“我认为高等教育应该着重于理论研究,具体的手工操作则不需要通过高等教育来传授。以书法为例,书法中有书法家和书法匠之分,民间艺术也应该分为高层次的理论研究和具体的手工操作。高等教育要提高民间工艺的理论研究,民间工艺才能有所提高。”

谈民艺保护:形势严峻,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

民间艺术的保护与发展成为了近年来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对此,参加研讨会的专家们有何高见呢?

著名民间工艺研究专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员王连海认为,民间工艺的保护的问题,就我个人的观点认为真正的保护就是发展,就是让它发展,让它生存,这才是保护。不能是单纯地保护,为保护而保护,放进博物馆是一种记录,也可以算是一种保护,但是真正的活态的保护应该是给它提供发展的环境,或者说促进它的发展。这种保护才真正的有效,否则的话为保护而保护的项目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效果非常有限。

“保护民间艺术这一中国根文化,将其提高到相应的高度,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创意产业就承担了这一责任。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在保护、整理、挖掘特色民间艺术,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民间艺术资源和财富。而文化创意产业重在创新,但前提是要保证它原有的特色。”王滨认为。

当下受经济大潮的冲击,许多对民间工艺的保护主要不是看它的文化内涵,而是看它是不是能带来经济效益。那么该如何避免这种功利性的保护?

对此,靳鹤亭表示,不能单纯地把“功利性”理解为“钱”,它有多方面的含义。传统民间工艺品一般都具有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其中有些民间工艺是能继承的,比如莒南的黑陶、蛋壳画、农民画等。它们既有艺术价值,又有经济价值,这样民间工艺就可以继承、发扬、光大,并进行开发。而有些民间工艺则不能传承下去,例如农村中的马车。另一方面,“功利性”是不能回避的,它可以给民间工艺的发展创新带来新的力量。因此,对“功利性”的认识要有针对性、而不能抽象的对待。

作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专家,山东省美术馆一级美术师、山东画院高级画师鲍家虎对我省的民艺保护有着独到的见解。“过去民间工艺的保护工作,主要还是在文化艺术系统,在文化艺术馆、文化馆这个系统。文化馆不只研究民间美术、民间工艺,也研究戏剧、音乐,舞蹈,后来因为不重视,文革以后文化馆人员也好多不进行民间工艺工作了,工作人员面临断代的局面。”

他表示,现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经迫在眉睫,国家已经重视,可是感觉缺少人才,所以在整理材料、上报、怎样开发、怎样保护方面工作比较吃力,写一个文件,写一个报告,主要重点都搞不清楚,基层上不得力。不过从最近这几年山东工艺美院以及中国民艺研究所培养了很多这方面的人才,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谈民艺产业:发展民艺产业,其中心目的是引导农民致富,促进农村发展。

民间工艺是一种民众的艺术,怎样实现它的产业化发展呢?

南京大学历史系徐艺乙教授认为,有些民艺品类是可以做产业的,有些是不能做产业的,关键得从这个行业的本身去认识它。“比如说传统手工艺发展到现代,它强调的是个性、独特性和差异性。产业化首先强调的是规模,是集群效应,这两个方面从本质上来讲是相悖的。民间工艺是在生活中产生的,跟我们的生活方式是靠在一起的。”

他同时认为,现在生活方式已经改变了,假如不加分析地去提倡这样的产业化,这可能会带来很不好的效果,因为生产的产品可能没有出路。这个问题学术界争论了很多,形成了一些共识。国家现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采用生产性保护,生产性保护它是把它纳入公共文化保护体系,从一原料生产到技艺流程整个的程序,包括艺人的表演过程,它都作为一个公共文化产品纳入政府的采购。

“发展民间艺术产业,其中心目的是引导农民致富,促进农村发展。民间文化本身就是农业综合生产力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农村社会得到全面发展,使农民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精神生活也得到提高,民间文化的产业化方向应该说是一条有效之路。”王滨认为,如果说科学技术对农民做出的重要贡献是把农民从沉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那么民间艺术品就是农民心灵和精神上的自由创造。

“以剪纸为例,它大多都是农村妇女利用农闲时间制作的,在亲友邻里的小范围使用、欣赏。当将剪纸发展成有广阔市场空间、能够赢利的特色文化商品,农民的空闲时间被有效利用了,农村劳动力的富裕时间被转移到民间文化产品的生产上。就像当年解放区拥军支前做鞋、做鞋垫一样,家家都有可能是‘车间’,人人都有可能是‘工人’。对于边远山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而有手艺的农户而言,通过艺术品的销售,自给自足,自食其力,更不失为脱贫致富的另一种办法。”王滨说。

刘恪山则认为,民间艺术应该走入工厂和企业。“如果你是陶瓷制造商,你接受我的意见,你的产品就会畅销。你把民间图案运用到陶瓷上来,一个图案做一套高级瓷器。山东淄博博山陶瓷质量很好,但是图案欠佳,厂商就可以从民间美术中寻找一些元素,用到陶瓷的制作上。但是,我们目前的研究和呼吁还停留在保护和传承上,没有真正地让民间美术元素走入工厂和企业。当然民间美术的产业化发展还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引导。”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