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教育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8 19:49 浏览 N 次
教学就是研究
中国教师报:您是教育局长,又是一位特级教师,对教学非常熟悉和内行。能谈谈您为什么这么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重视教师的学习和研究吗?
江兴代:我在1982年师范毕业后回母校杨桥中学,教了5年数学。教学期间我与学生打成一片,教学方法灵活创新。记得当时我经常在煤油灯下写课后反思和教学札记,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艺。因教学成绩出色,1985年教师节我被市政府评为优秀教师,1987年当上了教研员,34岁成为特级教师。
做教研员时,我组织了一个数学教研教改群体,进行学习研究,提高教师的数学教学水平。我们还组建读书俱乐部,打开窗户,瞭望世界。俱乐部的成员后来好多成为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我们当时是“草根研究”,大家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激励,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当时的《安徽教育》杂志给我们的协作群体开辟了专栏,连载了我们的十多篇文章。我们和教师融为一体,力求让每个教师都感受到成长的幸福。
从学生时代起到现在,30多年来我一刻也没有放弃阅读,从数学、文学、科学、哲学到教育专著样样都读,在书籍中汲取营养,开阔视野,读书伴随着我成长。
我们主张让学习成为习惯,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教师要七分学习,三分工作。教师的差异在于业余,在于学科之外。课外知识丰富了,课内就能俯仰皆拾,妙趣横生。我们要求教师做到“每日三问”:今天我的课学生喜欢吗?今天我读了没有?今天我写了没有?要求教师每学期读一本书,写一篇论文,参加一项课题研究,让学习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习惯。要求校长做到“每日三问”:今天我们的学生进步了没有?今天我们的教师进步了没有?今天我们的学校进步了没有?
教学就是研究。教师面对的是复杂的充满情感的不同个性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就必须要研究教学。教师所面临的教育对象在不断地变化,面临的教育情境也在不断地变化,随着世界的进步,会出现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所以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加以研究。教师要研究和实践合一,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和学生一道成长。教师进行科研是有许多有利条件的,他们天天面对学生,可以紧密结合教学实践,着眼于解决具体的问题,使研究内容具有解决学校现实问题的鲜明针对性。
教师不是站在学生的旁边,教材的旁边,课程环境的旁边,而是要进入情境,和他的对象融为一体,在互动中在研究中不断地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领悟教育的技艺,体验教育的乐趣和生命的意义。
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教育行为对教育科学研究的依赖性,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的先导和基础,是推动素质教育的有力杠杆,是教育发展的动力源。
随着人类知识的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传统的教育模式难以适应新的要求,教育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这些问题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影响着教育的变革。原有的经验不能奏效,已有的办法不能破解,理论上也无现成的答案,要凸显教育发展的特色,破解教育所面临的应试“瓶颈”问题,就需要倚重于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研在教育事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清楚地显现出来。
中国教师报:安庆是一个有上千所学校的教育大市,你们是如何领导全市中小学教研工作的?做好教育科研的关键是什么?
江兴代:教育科研搞得好不好,关键在领导。所以,我们把教育科研当作“一把手工程”,要求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学校的校长率先垂范,领导亲自参与教育科研。科研兴校,必然要求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对教育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给予较高层次的关注,并组织研究,提供工作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我们要求各级领导都主动参与或主持课题的研究工作,日常工作再忙,也要抽一些时间学习教育理论,学习新的教育技术。我们要求校长要做科研型、专家型的校长。
另外,重视教科研规划,健全教育科研网络也是落实教育科研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成立了安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由教育局长、分管副局长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统一领导全市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市教科所负责全市课题和教育科研指导工作,建立起以教科所为中心,由区县教研室和学校教科室共同组成的三级网络运作机制,县校科研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有专人负责。为了整体推进我市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使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课题进行研究,每年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对各地申报立项的课题进行评审,针对我市中小学教育中的突出问题,选准突破口,确定若干重点课题进行研究与实验。
2006年我市有59篇教科研论文获省级奖,占全省获奖论文的五分之一。我们将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列入职称评审标准之中,强化教师教科研的意识和行为。我们还进行学校评估制度的改革,在评估体系中增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权重。学校若没有围绕素质教育的科研课题,就不能评为示范学校。
抓住了校本教研,就是抓住了我们教育教学的根本所在
中国教师报:相对于国家或省市级的课题,您为什么更特别强调校本教研的重要性?
江兴代: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教研方式深层次的回归,就是要抓校本教研。校本研究课题来源于学校实际,校本教研为了学校,立足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教学,立足于教学,在教学中;为了学生,立足于学生,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应该从开展小问题研究开始,见微知著,一叶知秋。课题研究要立足于实践,回归于实践,着力开展微型课题研究,从小处着眼,从实处着手,从真处求实效。
教育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关键在于校本教研的开展。校本研究能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校本教研如果开展得好,开展得有成效,就能让我们教师享受到一种教育的快乐,享受到一种成长的幸福,就能在教学中提升,在研究中成长。随之而来的就是带来学生的成长,学校的成长。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抓住了校本教研,就是抓住了我们教育教学的根本所在!
校本教研是教师改善自身行为的反思性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基本方式和特征。校本教研应该成为制度文化、教师文化。一个学校真正的生命力在于文化的积淀,在于文化的力量。
通过校本教研来提升教育质量,提升教师的素质,这是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校长,应该把他学校的有限经费花在刀刃上,那就是要花在教师的培养上,花在教学教研上,这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抓常规管理就是抓效能建设
中国教师报:现在很多学校忽视教学常规,忽视常规管理。你们为什么这么重视常规管理?
江兴代:抓常规管理就是抓根本。教学常规工作是教师天天做的工作,如果天天做的工作不优化、强化、落实,必然导致常规工作缺失,甚至失职。教学常规管理是教学管理中最基本、最经常的管理活动。教学常规工作质量的高低与学校的教风、学风、教育质量是息息相关的。
没有规矩就无以成方圆。学校要通过规范建设激发教师的潜能,促使教师运用智慧自主学习、自我反思、自我完善,努力为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的均衡发展搭建平台。一个学校的内在品质,关键在教师队伍。抓队伍建设,重在抓教学常规,重在抓教师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教研、考试等环节,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一个教师连基本的要求都做不好,能搞好课改吗?能成长为名师、大师吗?
抓常规管理就是抓效能建设。抓常规管理就是为学生、家长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中国教师报:如何才能抓好常规管理呢?
江兴代:学校的管理要从点点滴滴抓起。“治大国如烹小鲜”,把小事做好了,就能细中求精,平中见奇。教学常规管理贵在坚持精细,重在过程,关键在落实。
抓常规管理关键是要持之以恒。首先领导要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我们要求分管领导要沉下身子,旗帜鲜明地抓教学、抓教研、抓督查、抓落实。从2006年开始,我们正式启动了学校教学常规工作检查,市局成立了由基教科、人事科、教研室、师训中心等科室组成的检查组。从省市示范中学开始,对学校教学常规工作进行全面检查评估,及时反馈,提出整改意见,帮助学校发现和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已取得明显成效。
2008年,我们推出了“深入学校生活一天”活动,要求机关干部深入课堂听课,听取基层校长和教师意见,帮助学校解决具体问题,进而切实推进教育政策制定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教育局领导要身体力行,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们要求分管校长每年至少听100节课。校长、主任要带好头,模范地遵守教学常规管理要求,要深入课堂听课,掌握教学情况,与教师一起研讨,带动教师成长。今后,我们将加大力度,更深入更扎实地做好这项工作。
创新和抓常规并不矛盾
中国教师报:有人认为现在创新的时代,常规已经不重要了,新课改就是要打破常规,不断创新,甚至标新立异。对此您怎么看?
江兴代:创新和抓常规并不矛盾。真正的有价值的创新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之上的,否则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是靠常规来培养的。新课改对中小学提出了很多要求,但前提是要夯实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方法和思想。新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教学中就必须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减轻学生被动学习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建立自尊和自信,形成敢于质疑、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因此,我们必须按新课程理念,不断完善、深化、优化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建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实现教学常规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这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成长,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我们应当善于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理出工作思路,处理好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过程管理和管理过程、管理的常规与常规的管理、显性与隐性的管理的辩证关系,调动学校管理系统的力量,努力让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真正成为一种生产力,让教学常规管理成为学校品牌。
现在强调教学常规管理可能有人会觉得陈旧,认为这种提法过时了,事实上教学常规是管理的永恒话题。安庆教育长盛不衰,最宝贵的经验就是比较早地、比较好地落实了常规管理。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们就一直坚持“三定备课制度”,即定时间、定主备人、定备课内容,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精益求精,以精细制度规范备课行为。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安庆视察的过程中对安庆的教育管理十分满意,她认为我们的特色就是文化立校和精细管理,希望安庆教育继续走在全省的前头,为全国摸索出新的经验。
建立一个学生和学校相互选择的“教育超市”
中国教师报:您提出的“教育超市”模式是否就是您心目中的理想教育蓝图?据说在国内您是首先提出并实践这一理念的。能稍微细致地介绍一下您的教育超市理念吗?
江兴代:是的。早在2003年,我们就开始关注基础教育内涵发展上的优势均衡,研究和探索一种现代教育新模式——教育超市。
传统的学校教育,由于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考试制度、统一的标准答案、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学生缺乏自主成长的时空,丧失自主选择的权利。要还给学生真正的选择自由,就必须建立“教育超市”,提供充足的货源——琳琅满目的教育商品,让学习者能在“学海无涯中乐作舟”并善掌舵。让学习者在教育过程中充分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服务。
“教育超市”构建的出发点,必须基于学习者需要的充分满足。在“教育超市”里,它提供的教育的数量应是足够的,教育的种类应是齐全的,教育的质量应是优质的,教育的体系应是开放的,教育的管理应是民主的,教育的体制应是活化的,教育的机制应是激励的,教育的改革发展应是能够不断自我完善的。
“教育超市”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实物超市——为师生提供质优价廉商品的场所,而是基于“人文超市理念”的办学模式—— 从学制、培养方向、相应的专业课程开设和教师的配备入手,实行全方位的、灵活的办学模式,学生作为消费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包括性格、特长、兴趣爱好、人生志向、学习基础、基本素质,甚至家庭情况、社会因素等各种情况)自由地选择,愉快地享有。
“教育超市”这种教育新模式的产生,不仅意味着学生和家长完全可以像逛超市选商品那样,随心所欲地“选购”所喜欢的学制、课程、教师等,而且“教育超市”犹如形成一个教育市场,一方面使学校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自身专业、课程的设置;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充分自由选择学校的平等机会和权利,充分满足人们各种不同层次的教育需要,使学校优胜劣汰。
对大型的区域层面的“教育超市”来说,就是要根据区域内教育消费结构变化和需求层次的提升,及时调整教育产品结构,增加优质教育数量,对民众提供丰富的教育服务。
对学校这个层面的“教育超市”而言,关键是要实现课程形态多样化和所有教学资源的“开架”提供,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这就必须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研发更多的校本课程,增加选修课程,减少教学的强制性和划一性,增加其选择性和开放性,从跨班选修、校内选修逐步发展到跨校选修和网络环境下不限时空的选修。学习者能像在超市购物般轻松、自主地以适合他们的方法,学习他们感兴趣的知识,从而实现所有的教学资源都能开架展示。
在超市课堂里,教学过程是开放的,能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教学内容是开放的,培养其自主选择能力;教学方法是开放的,可以激发课堂的生命活力。超市课堂里还有健全的学生成长全程记录袋、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心理问题诊断等。
“开架式”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决策、自我激励、自我完善、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中学会自我选择和自主地学习,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对新时期安庆教育发展的思考与实践探索更多地立足于区域教育的发展大局,既有对过去安庆基础教育经验的总结与提炼,也有致力于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教育超市”就是这些年来我们安庆教育在理论与实践创新上的最新成果。“教育超市”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得到了国内教育界的广泛好评,诸如“超市区域”、“超市学校”、“超市课堂”等理论与实践也为国内教育同仁所认可并借鉴。
教育的理想就是构筑理想的教育
中国教师报:看得出您是一个充满激情、富有教育理想的人,同时又是一个脚踏实地、务实肯干的人。可以说您是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或一个理想的现实主义者。您是如何把理想和现实这两者结合起来的?
江兴代:做教育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温家宝总理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教育的理想就是构筑理想的教育。人的生命本身就是一首充满着自由精神与超越意识的永恒节律的诗。能唤醒这种自由,并促使它超越的,教育是最佳的甚至是唯一的选择。教育是最具有生命的事业,而致力于生命全面而和谐、自由而充分、独特而创造地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使命。让课堂绽放生命的光彩,让学校成为师生幸福成长的乐土,让教育成为“人人成人”的生命平台,是我对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化、扩展、推移的最好见证。我们坚持让教育促进生命的发展,让教育关注生命的完整,让教育凸显生命的灵动的思想。
通过提升教育发展的内涵与质量,让教育服务于学生终身发展,服务于社会协调发展,不仅使“安庆教育”成为一种品牌,成为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更是通过这些扎实有效、充满创新精神的举措,让教育回归于生命的本源,真正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
江兴代:安庆市教育局长,安徽省特级教师,安徽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先后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论文160余篇,出版《教育超市:现代教育的新模式》、《新课堂 新评价》等著作20余部,多项教育科研成果获省级一等奖。
他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新理念,推出诸多切实有效的教育新举措,让教育品牌成为安庆继黄梅戏后的另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
中国教师报:您是教育局长,又是一位特级教师,对教学非常熟悉和内行。能谈谈您为什么这么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重视教师的学习和研究吗?
江兴代:我在1982年师范毕业后回母校杨桥中学,教了5年数学。教学期间我与学生打成一片,教学方法灵活创新。记得当时我经常在煤油灯下写课后反思和教学札记,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艺。因教学成绩出色,1985年教师节我被市政府评为优秀教师,1987年当上了教研员,34岁成为特级教师。
做教研员时,我组织了一个数学教研教改群体,进行学习研究,提高教师的数学教学水平。我们还组建读书俱乐部,打开窗户,瞭望世界。俱乐部的成员后来好多成为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我们当时是“草根研究”,大家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激励,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当时的《安徽教育》杂志给我们的协作群体开辟了专栏,连载了我们的十多篇文章。我们和教师融为一体,力求让每个教师都感受到成长的幸福。
从学生时代起到现在,30多年来我一刻也没有放弃阅读,从数学、文学、科学、哲学到教育专著样样都读,在书籍中汲取营养,开阔视野,读书伴随着我成长。
我们主张让学习成为习惯,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教师要七分学习,三分工作。教师的差异在于业余,在于学科之外。课外知识丰富了,课内就能俯仰皆拾,妙趣横生。我们要求教师做到“每日三问”:今天我的课学生喜欢吗?今天我读了没有?今天我写了没有?要求教师每学期读一本书,写一篇论文,参加一项课题研究,让学习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习惯。要求校长做到“每日三问”:今天我们的学生进步了没有?今天我们的教师进步了没有?今天我们的学校进步了没有?
教学就是研究。教师面对的是复杂的充满情感的不同个性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就必须要研究教学。教师所面临的教育对象在不断地变化,面临的教育情境也在不断地变化,随着世界的进步,会出现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所以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加以研究。教师要研究和实践合一,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和学生一道成长。教师进行科研是有许多有利条件的,他们天天面对学生,可以紧密结合教学实践,着眼于解决具体的问题,使研究内容具有解决学校现实问题的鲜明针对性。
教师不是站在学生的旁边,教材的旁边,课程环境的旁边,而是要进入情境,和他的对象融为一体,在互动中在研究中不断地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领悟教育的技艺,体验教育的乐趣和生命的意义。
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教育行为对教育科学研究的依赖性,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的先导和基础,是推动素质教育的有力杠杆,是教育发展的动力源。
随着人类知识的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传统的教育模式难以适应新的要求,教育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这些问题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影响着教育的变革。原有的经验不能奏效,已有的办法不能破解,理论上也无现成的答案,要凸显教育发展的特色,破解教育所面临的应试“瓶颈”问题,就需要倚重于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研在教育事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清楚地显现出来。
中国教师报:安庆是一个有上千所学校的教育大市,你们是如何领导全市中小学教研工作的?做好教育科研的关键是什么?
江兴代:教育科研搞得好不好,关键在领导。所以,我们把教育科研当作“一把手工程”,要求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学校的校长率先垂范,领导亲自参与教育科研。科研兴校,必然要求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对教育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给予较高层次的关注,并组织研究,提供工作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我们要求各级领导都主动参与或主持课题的研究工作,日常工作再忙,也要抽一些时间学习教育理论,学习新的教育技术。我们要求校长要做科研型、专家型的校长。
另外,重视教科研规划,健全教育科研网络也是落实教育科研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成立了安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由教育局长、分管副局长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统一领导全市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市教科所负责全市课题和教育科研指导工作,建立起以教科所为中心,由区县教研室和学校教科室共同组成的三级网络运作机制,县校科研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有专人负责。为了整体推进我市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使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课题进行研究,每年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对各地申报立项的课题进行评审,针对我市中小学教育中的突出问题,选准突破口,确定若干重点课题进行研究与实验。
2006年我市有59篇教科研论文获省级奖,占全省获奖论文的五分之一。我们将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列入职称评审标准之中,强化教师教科研的意识和行为。我们还进行学校评估制度的改革,在评估体系中增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权重。学校若没有围绕素质教育的科研课题,就不能评为示范学校。
抓住了校本教研,就是抓住了我们教育教学的根本所在
中国教师报:相对于国家或省市级的课题,您为什么更特别强调校本教研的重要性?
江兴代: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教研方式深层次的回归,就是要抓校本教研。校本研究课题来源于学校实际,校本教研为了学校,立足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教学,立足于教学,在教学中;为了学生,立足于学生,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应该从开展小问题研究开始,见微知著,一叶知秋。课题研究要立足于实践,回归于实践,着力开展微型课题研究,从小处着眼,从实处着手,从真处求实效。
教育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关键在于校本教研的开展。校本研究能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校本教研如果开展得好,开展得有成效,就能让我们教师享受到一种教育的快乐,享受到一种成长的幸福,就能在教学中提升,在研究中成长。随之而来的就是带来学生的成长,学校的成长。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抓住了校本教研,就是抓住了我们教育教学的根本所在!
校本教研是教师改善自身行为的反思性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基本方式和特征。校本教研应该成为制度文化、教师文化。一个学校真正的生命力在于文化的积淀,在于文化的力量。
通过校本教研来提升教育质量,提升教师的素质,这是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校长,应该把他学校的有限经费花在刀刃上,那就是要花在教师的培养上,花在教学教研上,这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抓常规管理就是抓效能建设
中国教师报:现在很多学校忽视教学常规,忽视常规管理。你们为什么这么重视常规管理?
江兴代:抓常规管理就是抓根本。教学常规工作是教师天天做的工作,如果天天做的工作不优化、强化、落实,必然导致常规工作缺失,甚至失职。教学常规管理是教学管理中最基本、最经常的管理活动。教学常规工作质量的高低与学校的教风、学风、教育质量是息息相关的。
没有规矩就无以成方圆。学校要通过规范建设激发教师的潜能,促使教师运用智慧自主学习、自我反思、自我完善,努力为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的均衡发展搭建平台。一个学校的内在品质,关键在教师队伍。抓队伍建设,重在抓教学常规,重在抓教师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教研、考试等环节,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一个教师连基本的要求都做不好,能搞好课改吗?能成长为名师、大师吗?
抓常规管理就是抓效能建设。抓常规管理就是为学生、家长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中国教师报:如何才能抓好常规管理呢?
江兴代:学校的管理要从点点滴滴抓起。“治大国如烹小鲜”,把小事做好了,就能细中求精,平中见奇。教学常规管理贵在坚持精细,重在过程,关键在落实。
抓常规管理关键是要持之以恒。首先领导要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我们要求分管领导要沉下身子,旗帜鲜明地抓教学、抓教研、抓督查、抓落实。从2006年开始,我们正式启动了学校教学常规工作检查,市局成立了由基教科、人事科、教研室、师训中心等科室组成的检查组。从省市示范中学开始,对学校教学常规工作进行全面检查评估,及时反馈,提出整改意见,帮助学校发现和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已取得明显成效。
2008年,我们推出了“深入学校生活一天”活动,要求机关干部深入课堂听课,听取基层校长和教师意见,帮助学校解决具体问题,进而切实推进教育政策制定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教育局领导要身体力行,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们要求分管校长每年至少听100节课。校长、主任要带好头,模范地遵守教学常规管理要求,要深入课堂听课,掌握教学情况,与教师一起研讨,带动教师成长。今后,我们将加大力度,更深入更扎实地做好这项工作。
创新和抓常规并不矛盾
中国教师报:有人认为现在创新的时代,常规已经不重要了,新课改就是要打破常规,不断创新,甚至标新立异。对此您怎么看?
江兴代:创新和抓常规并不矛盾。真正的有价值的创新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之上的,否则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是靠常规来培养的。新课改对中小学提出了很多要求,但前提是要夯实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方法和思想。新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教学中就必须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减轻学生被动学习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建立自尊和自信,形成敢于质疑、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因此,我们必须按新课程理念,不断完善、深化、优化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建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实现教学常规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这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成长,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我们应当善于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理出工作思路,处理好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过程管理和管理过程、管理的常规与常规的管理、显性与隐性的管理的辩证关系,调动学校管理系统的力量,努力让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真正成为一种生产力,让教学常规管理成为学校品牌。
现在强调教学常规管理可能有人会觉得陈旧,认为这种提法过时了,事实上教学常规是管理的永恒话题。安庆教育长盛不衰,最宝贵的经验就是比较早地、比较好地落实了常规管理。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们就一直坚持“三定备课制度”,即定时间、定主备人、定备课内容,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精益求精,以精细制度规范备课行为。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安庆视察的过程中对安庆的教育管理十分满意,她认为我们的特色就是文化立校和精细管理,希望安庆教育继续走在全省的前头,为全国摸索出新的经验。
建立一个学生和学校相互选择的“教育超市”
中国教师报:您提出的“教育超市”模式是否就是您心目中的理想教育蓝图?据说在国内您是首先提出并实践这一理念的。能稍微细致地介绍一下您的教育超市理念吗?
江兴代:是的。早在2003年,我们就开始关注基础教育内涵发展上的优势均衡,研究和探索一种现代教育新模式——教育超市。
传统的学校教育,由于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考试制度、统一的标准答案、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学生缺乏自主成长的时空,丧失自主选择的权利。要还给学生真正的选择自由,就必须建立“教育超市”,提供充足的货源——琳琅满目的教育商品,让学习者能在“学海无涯中乐作舟”并善掌舵。让学习者在教育过程中充分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服务。
“教育超市”构建的出发点,必须基于学习者需要的充分满足。在“教育超市”里,它提供的教育的数量应是足够的,教育的种类应是齐全的,教育的质量应是优质的,教育的体系应是开放的,教育的管理应是民主的,教育的体制应是活化的,教育的机制应是激励的,教育的改革发展应是能够不断自我完善的。
“教育超市”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实物超市——为师生提供质优价廉商品的场所,而是基于“人文超市理念”的办学模式—— 从学制、培养方向、相应的专业课程开设和教师的配备入手,实行全方位的、灵活的办学模式,学生作为消费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包括性格、特长、兴趣爱好、人生志向、学习基础、基本素质,甚至家庭情况、社会因素等各种情况)自由地选择,愉快地享有。
“教育超市”这种教育新模式的产生,不仅意味着学生和家长完全可以像逛超市选商品那样,随心所欲地“选购”所喜欢的学制、课程、教师等,而且“教育超市”犹如形成一个教育市场,一方面使学校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自身专业、课程的设置;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充分自由选择学校的平等机会和权利,充分满足人们各种不同层次的教育需要,使学校优胜劣汰。
对大型的区域层面的“教育超市”来说,就是要根据区域内教育消费结构变化和需求层次的提升,及时调整教育产品结构,增加优质教育数量,对民众提供丰富的教育服务。
对学校这个层面的“教育超市”而言,关键是要实现课程形态多样化和所有教学资源的“开架”提供,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这就必须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研发更多的校本课程,增加选修课程,减少教学的强制性和划一性,增加其选择性和开放性,从跨班选修、校内选修逐步发展到跨校选修和网络环境下不限时空的选修。学习者能像在超市购物般轻松、自主地以适合他们的方法,学习他们感兴趣的知识,从而实现所有的教学资源都能开架展示。
在超市课堂里,教学过程是开放的,能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教学内容是开放的,培养其自主选择能力;教学方法是开放的,可以激发课堂的生命活力。超市课堂里还有健全的学生成长全程记录袋、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心理问题诊断等。
“开架式”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决策、自我激励、自我完善、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中学会自我选择和自主地学习,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对新时期安庆教育发展的思考与实践探索更多地立足于区域教育的发展大局,既有对过去安庆基础教育经验的总结与提炼,也有致力于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教育超市”就是这些年来我们安庆教育在理论与实践创新上的最新成果。“教育超市”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得到了国内教育界的广泛好评,诸如“超市区域”、“超市学校”、“超市课堂”等理论与实践也为国内教育同仁所认可并借鉴。
教育的理想就是构筑理想的教育
中国教师报:看得出您是一个充满激情、富有教育理想的人,同时又是一个脚踏实地、务实肯干的人。可以说您是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或一个理想的现实主义者。您是如何把理想和现实这两者结合起来的?
江兴代:做教育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温家宝总理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教育的理想就是构筑理想的教育。人的生命本身就是一首充满着自由精神与超越意识的永恒节律的诗。能唤醒这种自由,并促使它超越的,教育是最佳的甚至是唯一的选择。教育是最具有生命的事业,而致力于生命全面而和谐、自由而充分、独特而创造地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使命。让课堂绽放生命的光彩,让学校成为师生幸福成长的乐土,让教育成为“人人成人”的生命平台,是我对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化、扩展、推移的最好见证。我们坚持让教育促进生命的发展,让教育关注生命的完整,让教育凸显生命的灵动的思想。
通过提升教育发展的内涵与质量,让教育服务于学生终身发展,服务于社会协调发展,不仅使“安庆教育”成为一种品牌,成为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更是通过这些扎实有效、充满创新精神的举措,让教育回归于生命的本源,真正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
江兴代:安庆市教育局长,安徽省特级教师,安徽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先后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论文160余篇,出版《教育超市:现代教育的新模式》、《新课堂 新评价》等著作20余部,多项教育科研成果获省级一等奖。
他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新理念,推出诸多切实有效的教育新举措,让教育品牌成为安庆继黄梅戏后的另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相关资讯
- 06-19· 你猜是真还是假
- 06-19· 中国受危机影响超预期
- 06-19· 自吃河蟹
- 06-19· 祖传秘方治疗脱发====发明
- 06-19· 《中国信息报》头版头条
- 06-19· 中国信息报半月精彩观点
- 06-19· 说话要和谐
- 06-19· 和谐将被和谐
- 06-16· 李嘉诚今年首次增持长实
- 06-14· 模式创新 产业集群提速奔
最新资讯
- 06-14· 80後捱貴租 變「縮水蝸居
- 06-14·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 06-14· 美联储不急于升息
- 06-14· [恶搞]万物有时离别有时相
- 06-12· 中国石油(601857)转载:股市
- 06-12· 原创:大港油区首届报告文
- 06-06· 厦门网络元宵晚会
- 06-06· "夏商卡"我最喜爱的网络元
- 06-06· 舞出“妖”一样的女人-
- 06-05· 曾经的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