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玩具制作的指导思想和评价标准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9 10:13 浏览 N 次
■游戏是幼儿的生活 玩具是他们亲密的伴侣 对于幼儿,“玩具”可以是任何东西,他们可能把每—样东西都变成可玩的“玩具”。 ■“玩具”和“游戏材料” “玩具”(toys):成人专门为儿童制作的、供儿童游戏之用的物品。 “游戏材料”(play-things):自然的、非专门制作的、儿童用来玩耍的材料。 一、玩具的历史发展 □从自发到自觉 □从简单粗糙到丰富繁荣 □从以成人为中心到以儿童中心 1.从自发到自觉 在“玩具”产生之前,儿童自己寻找和选择玩物。例如,地上的一块圆石子,或者是祭祀仪式剩下的陶俑等,在儿童眼里它们都是宝贝。 当成人发现儿童喜欢这些东西时,出于爱子的天性或祈福的愿望,可能会把一些小的、类似玩具的物品给儿童作为玩物。 ■“玩具”始于“自制” 当人们发现这远不能满足孩子们的需求,而自己也有了足够的闲暇时,玩具选择就进入了一个自觉的行为过程。人们主动地,有目的地加工和制作一些小东西提供给儿童,从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玩具。 ■现代玩具业的出现 (1550~1750年) 当人们意识到玩具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玩具的需要已经成为—种社会性的需要时,专门从事玩具制作与成批生产的人和作坊就出现了,直到发展为近现代的玩具制造业。 2.从简单粗糙到丰富繁荣 最初的玩具制作简单粗糙,品种较少。随着社会的发展,玩具的种类、功能、制作方法、工艺以及材料等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发展。 3.从以成人中心到以儿童中心 最初的玩具是成人世界物品的缩微物:小型的生产工具模型、祭祀物品的模拟物、民间习俗与传说的承载物等,反映成人的需要、意图、价值观,包括儿童观和教育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玩具日益反映儿童的兴趣、需求和品味,以其丰富多彩的造型、色彩、声响吸引儿童。 二、玩具的教育性和教育性玩具 ■玩具的基本特性 □娱乐性:玩具供儿童游戏之用,具有“娱乐”的功能。 □教育性:成人的教育意图、社会文化习俗和价值观等物化在玩具中,具有文化传承和教育的功能。 ■教育性玩具 通常包含一定的学习任务,具有较强的“学术性”。 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操作化,以帮助儿童学习。 “教学”功能大于“娱乐”功能。 ■教育性玩具的问世和发展 17世纪教育性玩具问世,始作俑者为英国思想家洛克(1632~1704,识字积木)。 17世纪后期,玩具制造商开始制作卡片类和拼图式玩具来教儿童学习计算、地理、历史、拼写和天文学等,试图使娱乐和教育一体化。 ■教育性玩具再度活跃 20世纪60年代,以开发婴幼儿智力潜能为目的的“早期教育热”兴起,以幼儿自由游戏为特征的托幼机构教育传统受到批评,要求玩具承担起开发婴幼儿智力的任务。教育性玩具在市场上的份额在1965年~1974年间从4%飙升到15%。通过玩具来帮助幼儿学习科学,数学,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数理逻辑经验,物理经验等成为玩具研究和开发的热点。 ■多元文化教育和玩具新的使命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多元文化和反偏见教育运动为玩具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容。图书、玩具、歌谣、游戏等中存在的偏见与歧视问题受到重视。 以无偏见和无歧视的方式反映人类和文化的多样性成为玩具新的使命。 三、为什么要为幼儿“自制”玩教具 面对琳琅满目的玩具市场,在玩具的生产和消费早已进入产业化、商品化的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倡导幼儿园“自制”玩教具? ■自制玩教具的意义 □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 □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 □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传承社会文化 □促进家长参与和家园合作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 ■玩具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巨大反差 玩具生产和出口大国: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玩具制造和出口国,8000多家企业,300万从业人员制造了全球约75%的玩具。(吴秀生。中国玩具:要不要只做加工,人民政协报,2004年5月218,C1.) ■潜在的玩具消费市场 作为人口大国,我国13亿多人口中,14岁以下少年儿童及婴幼儿接近3亿多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5%,占全球适龄儿童的1/3左右。其中,城市儿童有8000万。他们构成了一个异常庞大的潜在的玩具消费者群体。 ■玩具消费能力低下 我国城市儿童每年人均玩具消费约35元人民币,农村儿童不足10元;城市成年人为12元,农村成年人则几乎为零。相对其他国家,我国人均玩具消费明显偏低。 一些发达国家人均玩具消费达340美元,欧洲国家为144美元,亚洲国家为13美元。 (中国玩具业需求规模,人民政协报,2004年5月21日,C1.) ■自制玩教具:弥补玩具的不足 玩具虽然不是生活必需品,但它却是儿童童年生活的亲密伴侣。虽然没有精美的玩具,儿童也可以快乐游戏,但是,拥有玩具同样也是儿童应有的权利。 保障儿童游戏的权利,保障儿童幸福快乐的童年,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自制玩教具,可以弥补成品玩教具的不足。在农村和贫困地区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自制玩教具的新视野———可持续发展教育 □建设节约型社会 □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一词最早由“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三个国际保护组织于1980年在《世界自然保育方案》报告中提出。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采》报告中第一次全面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The Brundtland Report,WCED,1987) ■可持续发展的三种视野 ■可持续发展教育 培养儿童可持续发展意识和态度,增进儿童实践可持续发展主张的能力的教育。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 知识: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了解多元文化,阶层差异,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尊重和同情、与人和谐相处,热爱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并尊重他人的文化和传统,热爱自然、了解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等; 行动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可持续发展主张,并使这种行动成为一种稳定的生活习惯。 ■从可持续发展教育看幼儿园自制玩教具 从被动到主动的选择 从自发到自觉的选择 3.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能通过长时间静坐听讲,观看成人演示的方式来学习。 幼儿需要在实际活动中,通过与成人和伙伴的交往,通过摆弄,操作、观察。实验,动手动脑来主动学习。游戏是幼儿适宜的学习途径与方式。 玩具是幼儿学习的“课本”:玩具凝结着人类社会的文化历史经验,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了物化的,可操作的,具体形象的“概念框架”。 4.自制玩教具:家长参与和家园合作的重要途径 材料的收集 玩教具的设计和制作 围绕自制玩教具开展的项目教学活动 5.在我国自制玩教具历来被看作是幼儿园教师的一项专业技能 幼儿园教师应当像钻研文字教材那样去研究玩具和游戏材料,充分认识各种玩具和游戏材料自身的发展价值与教学潜能,发挥玩具和游戏材料的作用。 幼儿园教师应当能够根据幼儿游戏和教学的需要自制玩教具,为幼儿的游戏和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 四、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历史发展 □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分类 □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发展历程 □当前自制玩教具存在的问题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为幼儿制作玩教具,是我国幼儿教育的优良传统。 1.幼儿园自制玩教具活动的分类 教师根据幼儿游戏和教学的需要为幼儿制作的玩教具。 幼儿在教师的支持帮助下为游戏和教学活动制作玩教具。 2.自制玩教具的发展历程: 1994~2003年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变化: 传统玩具数量下降,反映现代社会生活内容的玩教具数量增多; 装饰玩具数量逐渐减少,玩教具的可操作性受到重视; 智能和认知类(例如数学、科学)等教育性玩具数量和种类增多,重视利用玩具和游戏引导儿童去观察、发现、探究,培养学习和探究的兴趣,玩具与教具的区别逐渐淡化和模糊;幼儿从最初的纯粹的玩具使用者开始变成玩具的制作者,出现师幼协同制作玩教具的活动。(王晓苏.从幼儿都是自制玩具的演变看其教育观的变化[J].学前教育,2005.12) 3.当前自制玩教具存在的问题 为做玩具而做玩具,“做”与“用”分离 “需要教师做的”和“可让幼儿做的”意识模糊。 对成品玩具的简单模仿。 一物所承载的功能过多。 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小学化。 五、自制玩教具展评活动的指导思想 1.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充分反映《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注重幼儿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 2.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通过本次活动,激发教师研究玩教具的兴趣,提高教师利用玩教具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3.幼儿参与 重视玩教具制作过程中的幼儿参与,把玩教具的制作过程转变为在教师支持下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过程,“做中玩,玩中学”。 4.注重自制玩教具的可探索性 教师为幼儿制作的玩教具应能激发幼儿探索学习的兴趣,而不是仅仅可用于装饰、欣赏的“看具”。 5.“做”与“用”相结合 自制玩教具展评活动应结合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切实服务于幼儿园开展游戏活动和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弥补市场上商业玩具的不足。 6.避免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玩教具展评活动不应额外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也不应仅仅为“参展”而不惜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来专门制作精美的“展品”。 六、幼儿园自制玩教具评价指标 ■教育性 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 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注意事项 鼓励幼儿参与:幼儿能做的,成人不要包办代替。 “做”和“用”相结合:在幼儿园课程背景中考虑自制玩教具适宜的“用途”。 重视社会文化的传承。 ■科学性 知识,概念与原理正确。 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水平。 ■趣味性 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来源于幼儿的生活。 符合幼儿的审美情趣。 ■创新性 构思新颖。 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和创造。 ■简易性 就地取材,成本低廉。 制作方法简单。 使用方便。 ■安全性 符合安全标准。 符合卫生要求。 七、自制玩教具需要考虑的问题 ■创意多来源 材料(变废为宝) 课程和教学目标 幼儿的活动需要 节庆活动和民间游戏 成品玩具的启发 ■为什么要做? 用什么材料:材料易获得吗?环保安全吗? 可以有哪些玩法?好玩吗?安全吗? 怎么做?幼儿能做吗?制作过程安全吗? 如果幼儿能做:怎样引导和组织幼儿做? 如果只能教师做:做了怎样用?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相关资讯
- 06-19· 你猜是真还是假
- 06-19· 中国受危机影响超预期
- 06-19· 自吃河蟹
- 06-19· 祖传秘方治疗脱发====发明
- 06-19· 《中国信息报》头版头条
- 06-19· 中国信息报半月精彩观点
- 06-19· 说话要和谐
- 06-19· 和谐将被和谐
- 06-16· 李嘉诚今年首次增持长实
- 06-14· 模式创新 产业集群提速奔
最新资讯
- 06-14· 80後捱貴租 變「縮水蝸居
- 06-14·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 06-14· 美联储不急于升息
- 06-14· [恶搞]万物有时离别有时相
- 06-12· 中国石油(601857)转载:股市
- 06-12· 原创:大港油区首届报告文
- 06-06· 厦门网络元宵晚会
- 06-06· "夏商卡"我最喜爱的网络元
- 06-06· 舞出“妖”一样的女人-
- 06-05· 曾经的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