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习水小学生向煤车敬礼(下)
luyued 发布于 2011-05-03 13:37 浏览 N 次
习水小学生向煤车敬礼(下) 敬礼一文(上)链接 老师说理由: 带着疑问,我又折返回最初发现敬礼者的大安小学,并径直找到教师办公室,要求见四年级的老师。一位姓杨的老师介绍说,四年级二班的班主任姓税,现在就坐在我的对面。 我说明来意后,税老师似乎不愿意回答这个问题,她说,这是学校决定统一搞的,并建议我找学校负责少先队的老师采访。 负责全校少先队工作的老师叫唐荣,是位毕业于风冈师范的年轻教师。她查验我的证件后微笑地说,向车辆行礼的经验最初是习水县东皇镇圆明(音)小学先搞的,我们学校领导研究后认为是件好事就学了。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注意迎面而来的车辆,再说开车的司机也很辛苦。小学生行个礼,既表示了礼貌,也提醒了司机,提醒了学生本人对交通安全的重视。 我说,假如这样的提倡真有利于学生交通安全的话,我却正好看见了相反的例子——很多学生可能根本不看车或车的行驶方向,只是听见车响或看见别的同学举手,而下意识机械地举一下手或继续说着自己有趣的话题,这样由于举手动作反而可能影响或贻误了对车辆的观察和注意力。还有个最基本的问题,到底“车”和“孩子”那个更需要给那个让路?按新的道路安全法规定,在没有红绿灯的情况下,车辆应当给人让行!不需要敬礼。法律上的应当就是必须的意思,从观念引导来看,这种法律规定,规范并引导着我们思维的价值取向。 在我们逻辑上略显混乱的表述、交流中,我似乎明白了一些,又似乎越来越糊涂。但毫无疑问的是,唐老师的回答,与我要观察并思考的学生敬礼的本意相去万里。我说,孩子们行的都是少先队的礼,司机们怎么回礼,这是一个问题。其次,少先队的礼该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又是一个问题?最根本的是,中国传统礼仪及现代礼仪中,敬礼究竟应给孩子心灵留下什么样的记忆,或培养孩子什么样的行为举止、修养品质又是一个问题?特别是要求孩子随意举手敬礼,置小孩的尊严与人格于何地?这些问题如何给孩子解释或答复呢?唐老师重复着说,我们告诉学生司机叔叔很辛苦,你们给他们敬礼,他们就能保护你们的安全。这个年轻教师,此后便一直保持沉默。 无事生非的创新越少越好 从大安小学出来,回头看见教学楼上有八个大字——善教乐学,创新奉献。可我认为,让天真可爱的小学生向过往的车辆敬礼,这样的善教和创新过了头! 其实,我还想和唐老师讨论少先队礼——还在我少年时我的老师教育我说:少先队员在升国旗时,在队旗出场和退场时,在烈士陵园扫墓时,在集会前列队、行进、检阅时,都要敬队礼。少先队的敬礼是右手五指并紧,高举过头,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敬队礼是中国少先队的标志之一。但感慨万千的我想着却没说出来。 我还想说,如果是出于礼貌的要求,那么为什么仅仅向司机问辛苦,在学生的视野或心灵世界里,不见得数司机辛苦,那么这样长期下去,孩子们也许会由此认为,开车是这个世界上最值得敬礼的事业。而事实上,这个世界对蒙昧初开的孩子来说,值得敬礼的事业可能还有很多,平等、尊严、自由等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开启蒙昧的比向卡车敬礼更重要的教育,我们每个人生而平等……我知道我的话题与唐老师们的办法或想法越来越远…… 这让我想起名为《孺子的使用价值》(见2001年5月10日《齐鲁晚报》电子版)的一篇文章,文章的大意为:某县形成了“一个已承袭四五年的民风”,乃是向客车举手致敬。这个搞法是一个小学校长发起的,起因是县里发现了一处奇异的天然景观,只因缺乏开发资金,无法让人走进这个神奇之境,就在小学生中发起要求向车致敬的“民风”。接受过致敬的人描述,“却见那道边一晃而过行走的孩子,远远地望见飞驰而行的车后,都站定了,同时飞快举起了右手,向我们行着共产主义少年先锋队的队礼。”这致敬是单方面的,只要小学生行队礼,而不必载客车辆停车作答的。学生们的行礼既是被要求的,那么这样行礼好不好就都与他们没有关系,天真无辜的小学生就这样被深谋远虑的人所利用。他们敬礼,与自己的感受无关,只是为他人的深谋远虑在服务。礼仪就这样被异化成了一种无来由的“要求”。这件事情被披露后,许多人在质疑,称这分明是人为的造作。 就象在道路上,一切车辆都是平等的,机动三轮车、货车,还有各种各样的摩托车、小轿车、出租车,都是平等的,谁也不比谁高贵,生命意义上谁都同样高贵。不能教育小学生用敬礼的方式来换取过往车辆对学生生命的安全保障,尊重和保护所有人的生命安全是司机在道路行驶中的基本义务和责任,无须乞求或拿崇高的礼仪来交换。 要求小学生向过往车辆敬礼,是成人世界对儿童生活的人为摆布,它漠视了孩子尊严,长期以往有可能扭曲学生的人格。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倘使那些老师们自己跑到路边上见来车就行礼,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可惜深谋远虑的成人们只会把小学生推到台前。这一天我在日记上写下一句话:这样无事生非的创新,还是越少越好。
图一:很多学生只是听见车响或看见别的同学举手,而下意识地举一下手或继续说着自己有趣的话题,这样由于举手动作反而可能影响或贻误了对车辆的观察和注意力。(原载法制生活报.作者帅好)
敬礼一文(上)链接
图一:很多学生只是听见车响或看见别的同学举手,而下意识地举一下手或继续说着自己有趣的话题,这样由于举手动作反而可能影响或贻误了对车辆的观察和注意力。(原载法制生活报.作者帅好)
敬礼一文(上)链接
相关资讯
- 06-19· 你猜是真还是假
- 06-19· 中国受危机影响超预期
- 06-19· 自吃河蟹
- 06-19· 祖传秘方治疗脱发====发明
- 06-19· 《中国信息报》头版头条
- 06-19· 中国信息报半月精彩观点
- 06-19· 说话要和谐
- 06-19· 和谐将被和谐
- 06-16· 李嘉诚今年首次增持长实
- 06-14· 模式创新 产业集群提速奔
最新资讯
- 06-14· 80後捱貴租 變「縮水蝸居
- 06-14·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 06-14· 美联储不急于升息
- 06-14· [恶搞]万物有时离别有时相
- 06-12· 中国石油(601857)转载:股市
- 06-12· 原创:大港油区首届报告文
- 06-06· 厦门网络元宵晚会
- 06-06· "夏商卡"我最喜爱的网络元
- 06-06· 舞出“妖”一样的女人-
- 06-05· 曾经的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