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温州晚报报道陈钱林家教经验
luyued 发布于 2011-05-03 23:28 浏览 N 次我是这样教育孩子的
■记者杨欣欣
《温州晚报》2011年3月3日
3月1日,中国大学教育的破冰之舟——南方科技大学正式开学,来自瑞安的16岁女生陈杳,因层层闯关名列首届教改实验班45名学生之一而成为新闻人物。
陈杳有个双胞胎弟弟,叫陈杲。早在2008年,14岁的他连跳三级,考上了中科大少年班。
姐弟俩的优异表现令人侧目,是怎样的教育成就了这两名孩子?
昨日,记者采访了陈杳的父亲,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陈钱林校长。
1.谈女儿读南科大
让孩子入读是参与教改大实验,我乐见其成
记者(以下简称“记”):陈校长好,感谢接受我们的专访!先跟我们介绍一下你女儿是怎么如愿进入南科大的吧?
陈钱林(以下简称“陈”):谢谢!好的。我和女儿去年春开始关注南科大,这次参加了他们的自主招生。当时全国报名人数约有750人,大多都是尖子。初评筛选为180人,笔试后确定60人,最后面试又有精简。女儿比较幸运,闯关都成功了。
记:南科大的出现很有意义,但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校长朱清时本人也坦言“教改之路如履薄冰”。作为家长,心里忐忑吗?
陈:我们家长在今年正月初十、十一面试这两天,曾分成正反两方举行辩论。我被推举为“值得一试”的正方代表。我们跟南科大校长朱清时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把心里的疑问都抛出来了。朱校长很坦然,也很自信。他说南科大教改虽然大胆,但教育部已发话支持。倘若届时还未办妥,学生毕业、升学凭南科大师资的海内外人脉,也能无忧。朱校长说这话时,大家都笑了。
记:女儿立志成为科学家,你觉得南科大能帮她圆梦吗?
陈:女儿是个爱因斯坦迷,连爱因斯坦母亲的生日都记得清清楚楚。南科大走的是因材施教的路子,大师级的老师和学生比邻而居,这对成长很有好处。但这些并不是说女儿一定就得在南科大走上科研之路,感觉到学习的乐趣,感觉到生活的乐趣,这才是首要的。我对南科大前景是很看好的,但话说回来,任何创业都有风险,南科大也不例外。我觉得让孩子来这里读本身就是参与教改这项大实验,就算最终这所大学办不下去,只要孩子学到了东西,回浙江自己创业我也乐见其成。
2.谈孩子幼时教育
为培养孩子自制力,家里三年不开电视
记:我知道陈杳有一个双胞胎弟弟陈杲,14岁就考上中科大少年班。大家都很有兴趣,儿女如此优秀,你究竟施了什么魔法?
陈:打两孩子一出生,我和妻子就非常注重对他们的教育。我坚信马卡连柯“教育孩子要尊重与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只有尊重,会流于溺爱;只有要求,会招致反叛。平时“顺应天性”,着重培养孩子的习惯、情商以及能力三个方面。
记:能否举些具体例子?
陈:小学的时候,女儿特别想当三好学生。我和她母亲都是老师,帮孩子“要”一个不是难事。她成绩不错,但其他方面还稍有欠缺。我告诉她,这是你自己的事情,每个人都有长短处,你要试着自己去解决问题。类似的挫折教育,我经常应用,这些挫折在大人可控范围内,这可以培养孩子面对压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的习惯与自制力非常重要。为了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从孩子出生到3岁,我们家一直没有开过电视机。后来他们先是看《电视周报》确定要看的电视节目,看完后就立即关机。我们家每个房间都是满满的书,他们两人也培养了阅读的好习惯。
3.谈平衡教育
设计了“百好制”,保护孩子小小自尊
记:在你看来,两个孩子有何异同?
陈:幼儿园时,女儿的掌控力比较强,儿子比较依赖姐姐。我们就刻意培养他们各自独立的性格。小学一年级,儿子跳级,很大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有各自的空间、各自的朋友。后来儿子继续跳级,这时女儿感觉到了压力,觉得被弟弟比下去了。有一次一个熟人一句无意的话,差点让女儿当场落泪。我们认识到这个问题,就想了个“百好制”,总是让姐姐多拿几个“好”,赶超一下弟弟。女儿平时心态都很好,这次她也跟我说了真心话,说有时内心深处还是有失落,但这次考了南科大,她发现自己也不差。我们对此很高兴。
记:用“杲”、“杳”二字取名,请问有特别的深意吗?
陈(笑):儿子取“杲”,“日”在上面,希望男孩子以后的发展像太阳般耀眼;而女儿取名“杳”,“日”在下面,是觉得女孩子要端庄、隐逸,做淡雅本分的工作。但女儿有志成为科学家,下决心稳步向前,那我们也支持她。
4.谈应试教育
孩子最重要的不是分数,是健康、快乐和良好的心态
记:两个孩子,姐姐跳了一级,弟弟连跳三级,学有余力的他们想必都拿过很多竞赛奖项吧?
陈:他们基本上较少参加竞赛。2006年,儿子荣获全国数学奥林匹克比赛浙江赛区一等奖,女儿作文拿过市里奖项。对于获奖,我们看得很平和。孩子想参加,那我们一定支持,但目的不在于拿奖,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一种教育。
记:我了解到,俩孩子上学期间有一些“特殊待遇”?
陈(笑):那是我们从小培养他俩超前学习的习惯,才向学校争取的。我们夫妻都是教师,对孩子把握知识的能力比较了解,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后,我们就很少干预学习的事。陈杳在瑞安中学不用参加学校早上七点的早自习,每天只需要在7点40分第一节课前赶到学校,因为她早上多睡一小会,能保持更高效率。陈杲情况也类似。我觉得应试教育有时不必太过刻板,如果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规律又不违反校规,何乐而不为?另外,我认为学生不应该牺牲身体换取成绩,孩子是长身体的关键期,健康、快乐、有良好的心态是最重要的,分数在于其次。我总是让孩子们多睡,陈杳每天晚上9点30分就睡觉。陈杲则更早,8点多就睡了。
5.谈成功的家教
我不是“蔡笑晚第二”,但和他是深交
记:你的家庭教育让我想起瑞安另外一名家教名人——蔡笑晚先生,他6个儿女有5位博士1位硕士,你觉得你是否“蔡笑晚第二”?你们有渊源吗?
陈(笑):我不是“蔡先生第二”。我们是很好的朋友,俩孩子都叫蔡先生“阿公”。我们两家结缘还得从儿子要读“少年班”说起。2007年,我有意让儿子报考少年班。而蔡先生有两个孩子曾就读于少年班。2007年农历腊月廿八上午,我专程带儿子到上海拜访蔡先生,向他讨教心得。当时,他出了三个数学题目考儿子,儿子十五分钟就做好了,蔡先生大为赞赏。后来他帮我们提了很多宝贵意见,我后悔没有早点请教他。儿子顺利考上后,他老人家非常高兴。这次女儿读了南科大,他也非常赞赏,觉得这个决定是对的。现在我们经常保持联络,甚至包括他的孩子们。现在蔡先生每次回瑞安,我们都会聚聚。
记:你们是不是经常在一块探讨家庭教育问题?
陈:我非常看好蔡先生的家庭教育,他有着执着一套经验,相较而言,我的“教育经”比较零散。蔡先生多年来与孩子保持通信习惯,他的全职教育是其他人不可比拟的。我接下来准备写篇关于蔡笑晚家庭教育的研究论文。
记:中国的教育有成功之处,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最近,“中国虎妈”的教育模式在美国引发了中美教育的讨论,对此你怎么看?
陈:“中国虎妈”的教育模式是一种高期望。很多人觉得孩子天生就应该成为成功者,很早就为孩子定下目标,但这个并不一定尊重人性。我的教育方法比较提倡按照天性去发展,只要性格好,干什么都是成功。我从来没有期望孩子走哪条路,因为任何一条路都要经历酸甜苦辣。我的理念是“幸福为本,健康第一”,人生最大目的是追求幸福,我希望孩子们不被框框束缚。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 06-19· 你猜是真还是假
- 06-19· 中国受危机影响超预期
- 06-19· 自吃河蟹
- 06-19· 祖传秘方治疗脱发====发明
- 06-19· 《中国信息报》头版头条
- 06-19· 中国信息报半月精彩观点
- 06-19· 说话要和谐
- 06-19· 和谐将被和谐
- 06-16· 李嘉诚今年首次增持长实
- 06-14· 模式创新 产业集群提速奔
- 06-14· 80後捱貴租 變「縮水蝸居
- 06-14·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 06-14· 美联储不急于升息
- 06-14· [恶搞]万物有时离别有时相
- 06-12· 中国石油(601857)转载:股市
- 06-12· 原创:大港油区首届报告文
- 06-06· 厦门网络元宵晚会
- 06-06· "夏商卡"我最喜爱的网络元
- 06-06· 舞出“妖”一样的女人-
- 06-05· 曾经的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