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日报》发胡新华先生为《红色漂子》书评
luyued 发布于 2011-05-13 14:59 浏览 N 次
流淌在故乡的历史———读刘全军的小说《红色漂子
大凡作家,在其文学作品里,或多或少,总能找到一些故乡的影子。好比鲁迅的文字里少不了绍兴,茅盾的文字里少不了乌镇一个样,在刘全军的长篇小说《红色漂子》里,也少不了他在陕西南部的故乡紫阳。
在打开《红色漂子》前,我并不认识刘全军,更不知道他是陕西紫阳人。但读着小说里的人,感受着小说中的事,揣测着小说中的那些事儿所发生的地方,便越来越感觉到,这就是某个偏远乡村的苦难革命历史。而在我们国家,关于乡村的历史题材的文学(小说抑或其它)真是太多了,倘没有一点特色的话,那在文学界中,这样的文字很快会被湮没。于是我便有了疑惑,刘全军的小说《红色漂子》能有自己的特色么?继而又想,刘全军既然能够写出来,定然会有着自己的一种独特的风景在里头。
果不其然,在我翻看了刘全军写此篇的自序后,竟然发现,在《红色漂子》这部小说里,所有的地名实体全都是实打实的紫阳的原装货,而能够在小说中全部用真实的地名,至今恐怕也没有几部小说能够做到,《红色漂子》尽管有近百个地名,却依然做到了使用真实的地名、环境、场景。在小说语言方面,作者大量引入了一些紫阳的方言,“你看啥子嘛?有啥好看的?眼睛跟贼娃子一样”这般语言,让人读后直感觉到亲切。另外,小说中出现的一些民歌,极富地方特色。正因为有着真实的地名,极富紫阳味儿的语言,以及一些相关的民歌穿插其中,更让人感到了一种真实,似乎这小说已不再是一部小说,而是一部还原了有关故乡的辛酸革命史。
说这部小说是关于故乡的辛酸革命史,似乎是,又不完全是。“我在立意构思这部小说的时候,就想把这部小说写成兼容性很强的纯文学东西,一部集党史、政治史、军事史、文化史、民俗史为一体的地方特色鲜明的文学作品”(作者语)。然而,小说毕竟是小说,是小说的话,那还是有虚构的成份的,若没有虚构,又怎么成为小说呢?我们没有必要去追究小说中的人物和历史事件是否完全的真实,只要揣摩作者的真实情感就行。《红色漂子》就是以紫阳山川、河流为背景,虚构了一些在1931年后的“真实的”事儿,而这些事儿,基本是在作者小时候,在火炉边常听老人们讲述的相关民国的逸文逸事。这些零散着的逸闻逸事,并没有因为老人的故去而流失,却成了作者创作这部小说的源泉。
如此看来,《红色漂子》这部小说,抓住了家园的一段历史,然后选用家乡的场景,家乡的方言等来描述,这是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的。而从其虚构的故事情节来看,逸闻逸事,也来源于自己的长辈们,可见,其情节的虚构,也没能脱离自己的故土。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呢?这是作者在深切地缅怀了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更是作者在唤起一种家园的意识。
- 06-19· 你猜是真还是假
- 06-19· 中国受危机影响超预期
- 06-19· 自吃河蟹
- 06-19· 祖传秘方治疗脱发====发明
- 06-19· 《中国信息报》头版头条
- 06-19· 中国信息报半月精彩观点
- 06-19· 说话要和谐
- 06-19· 和谐将被和谐
- 06-16· 李嘉诚今年首次增持长实
- 06-14· 模式创新 产业集群提速奔
- 06-14· 80後捱貴租 變「縮水蝸居
- 06-14·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 06-14· 美联储不急于升息
- 06-14· [恶搞]万物有时离别有时相
- 06-12· 中国石油(601857)转载:股市
- 06-12· 原创:大港油区首届报告文
- 06-06· 厦门网络元宵晚会
- 06-06· "夏商卡"我最喜爱的网络元
- 06-06· 舞出“妖”一样的女人-
- 06-05· 曾经的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