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常用上海方言

常用上海方言

luyued 发布于 2011-05-28 16:34   浏览 N 次  

  常用上海方言

  滚地龙

  即旧上海的棚户区,用芦席或茅草等作为材料搭成矮小、简陋的草棚,这类草棚夏不能避暑热,冬无法御风寒,雨天潮湿、漏水,多集中于现今的闸北、普陀一带。王安忆《阿跷传略》二:“祖父母也是贫苦人民,是苏北逃难过来的渔民,在闸北用芦席卷起来滚地龙栖身,然后才修起了这两间草房。”

  嫌鄙

  ①嫌弃、鄙视、看不起,用来形容对人或事物的厌恶。《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自此宗仁心里毕竟有些嫌鄙春花不足他的意思。”

  ②挑剔、指责。《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是必要拣个十全毫无嫌鄙的女婿来嫁他。”

  模子

  ①指人的身架子,即个子。程乃珊《女儿经》十八:“这个小伙子模子真大。”< BR>

  ②多指经济实力雄厚的生意人,有一定的财富和地位。《消费报》1987.8.22:“个体户之间,都愿意与称的上‘模子’的人做生意。称得上‘模子’的要有上早茶、下澡堂、坐高档茶座舞厅的经济实力。”

  ③专指在马路上、商店门口搞非法倒买倒卖活动的人,亦指从事赌博、盗窃、卖淫等犯罪活动的人。《解放日报》1988.1.31:“这个五*路口,是各种黑道的交汇点。贩卖外烟的、倒卖外币、港币的、销赃的,都到这里来寻找‘模子’,谈‘尺寸’。”

  ④形容某些有胆量、有气魄的人,含有赞许之义。《青年报》1991.2.22:“七床,侬是只‘模子’,开刀后第二天就爬起来。”

  蜡烛

  指不知好歹的人。蜡烛需点燃后才能燃烧发光,所以沪语中有“蜡烛--不点不亮”来比喻不给点厉害就不知好歹之说。有时也讲作“蜡烛胚”或“蜡烛胚子”。是上海常用的词语。《九尾龟》第六九回:“原来不是别人,就是那著名蜡烛第一瘟牲的王太史。”陆文夫《小巷深处》:“我不是蜡烛,决不会公开我们在解放前的那段交情的。”

  赚绩

  即蟋蟀。顾禄《清嘉录?秋兴》:“白露前后,驯养蟋蟀,以为赌斗之乐,谓之秋兴,俗名斗赚绩。案:陆机《诗草木虫鱼疏》:‘蟋蟀似蝗而小,正黑,目有光泽如漆,有角翅,善斗。’幽州人谓之促织,督促之言也。吾乡谓之赚绩,其义本通。”

  撬边

  与 “连档码子”同义,指两人合谋兜售伪劣商品,一人作为卖家,另一人则冒充顾客或旁观者诱骗他人上当,后用来泛指一切搭档行骗或在一旁怂恿、敲边鼓的行径。《报刊文摘》1987.5.5:“再就是‘撬边’,她们充冒顾客,以美貌、时髦女郎为主,争着上前抢购,吹嘘价廉物美,诱人上钩。”

  辣手

  指为人厉害,手段毒辣或行事独立、果敢,亦含有敢作敢为之意。倪海曙《杂格咙咚?新打油?房子》:“辣手二房东,辛酸小伙计。”

  精刮

  ①同“精乖”,指为人善于算计、精明,亦用来对孩子的善解人意表示赞赏。高晓声《水东流》一:“‘不要钱白看,难道时间不是钱?’他精刮地想。”

  ②与“刮皮”同义,表示为人小气、爱占小便宜。胡祖德《沪谚外编? 新词典》:“刮皮,刻刮他人之小利,而已得小便宜,即俗所谓精刮。”

  横竖横

  指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做某件事,带有反正如此就豁出去的意思。《吴歌新集?心底里爱你横竖横》:“心底里爱你横竖横,做仔黄鳅勿怕烂泥浆。”

  瞎七搭八

  ①指没有办法可想的情况下做胡乱做某些所谓“病急乱投医”的事情,结果依然于事无补。评弹《再生缘》:“第十七回:”怕是夫人只为一直没有小辈,有点发急了,瞎七搭八,瞎猫拖死耗子。”

  ②胡说八道,前言不搭后语。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七:“一定要将清楚,不能让她们风风雨雨的瞎七搭八。”

  懂经

  指对某方面特别在行,对市面上的行情了如指掌、领行情。《生活周刊》1988.12..11:“阿拉厂医务室王医生‘懂经’得吓人,一条外烟上去,侬看,长病假,三个月。”

  额角头碰到天花板

  属于沪语中夸张的表示法,形容侥幸而成、运气极好、碰上未预料到的好事。《生活周刊》1992.3.1:“25岁的连宁更是‘额角头碰到天花板’。一天他去邮局买邮票,售货员要他搭买有奖明信片一张,结果中了一个一等奖。”

  劈硬柴

  将柴劈成平均的几份,用来比喻在众人聚餐时大家各自付各自的餐费,平均分摊钱款的一种方式,即西方国家的AA制。马中骏《红房间、白房间、黑房间》:“我去买早点,今天我请客,不用‘劈硬柴’。”

  龌龊

  ①肮脏、不干净或形容人言行举止不文明、思想上不道德、品德恶劣等等。胡文英《吴下方言考》:“卷十:“龌龊(音屋促),《史记》:‘龌龊,不足齿数。’案龌龊,琐屑而不洁也,今吴谚谓不洁为龌龊。”

  ②特指污垢、垃圾或脏的东西。《海上花列传》第二六回:“我为仔看见耐面孔浪有一点龌龊来浪,来里笑。”

  翻烧饼

  ①指失眠,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北京青年报》2003.2.9:“如果30分钟已经过去了,你还睡不着,不要躺在床上‘翻烧饼’。起床做一些放松的事,如听听轻松的音乐,或是翻一翻杂志,或是喝一杯热牛奶。”

  ②比喻将田产赎回后转而出售给他人,正如“翻烧饼”一般,要转手好几次。

  翻跟斗

  同“翻筋斗”、“翻跟头”,指价格在原来的基础上快速上涨了几倍,《文汇报》1985.1.17:“她不时叫爱人小杨一早去排队买电影票,有时干脆自己去等退票,遇上满座的,还不惜出‘翻跟斗’的价钱呐!”

  蹩脚

  ①指物品的质量差、品级次或形容某些人上不了台面、本事不大。卢群《绣娘》:“不要给他们看到一个衣着蹩脚的姑娘在绣制精致的艺术品,破坏了美的印象。”

  ②亦用来指代境遇不佳、穷困潦倒。《歇浦潮》第八五回:“暗想他一定因见我穿着短衣,疑惑我蹩脚了,故此瞧我不起。”

  刮三

  同 “刮散”,多用于指犯罪团伙案情暴露而遭到惩治、个人阴谋被人察觉等。沪语中指那些面孔长相难看,一看就像作了亏心事的人为“刮三面孔”。由于“刮三”一词使用面太广,后来又派生出“惯三”等词,词义与“刮三”同。《文汇报》1988.8.31:“车站边,一位时髦的女郎像在候车,突然朝身边的‘飞牌’赌摊发出一声急促的命令:‘阿三,刮三!’。”

  枪势

  指运气、机会等,从球类游戏中chance引申出来的词。落弹(即桌球)既是一种高尚游艺,也常被用作赌博,因为chance之好坏直接影响和决定胜负。因此chance也常用以比作某人近日的运气和机会。如“格人现在枪势足来”。即指某人近日抓住了机会,运气不错。如不求进取,整天混日子,称作“混枪势”。

  阴损

  指两面三刀、背地里害人。评弹《两兄弟?吵架》:“这真叫‘一张床上勿困两样人’,阴损别人也要搭了档。”程小青《青春之火》六:“屋内人,除了仆役们因着死者的脾气太坏受了冤屈阴损报复以外,他的妻子颜颉英最有嫌疑。”

  吃讲茶

  旧时在双方发生纠纷或争执时往往会约在茶馆,将事情的原委向公众一一道来请求民众给予一个公正的评判,称为“吃讲茶”。《嘉定县续志》:“因事争执,双方往茶肆中,将事宣之于众,孰是孰非,所凭公论,俗谓之吃讲茶。”

  打秋风

  亦作 “抽风”,原指求人资助,后用来指代某些有权有势贪得无厌的官员不放过任何可以敲竹杠的机会对其下属或百姓进行敲诈勒索。汪仲贤《上海俗语图说》:“春夏秋冬,四季有风,何以定要打秋风呢?原来秋风起时,天气骤冷,身上无钱‘换季’,便藉打秋风‘照牌头’了。”

  小鬼头

  词性较活,视语言的具体环境而定,用于朋友同辈之间表示对对方的不满或愤怒;长辈称小辈,则多含亲昵的感情。《何典》第三回:“鬼见那小鬼头眉花眼笑,嘴里咿咿呀呀,便道:‘我最喜抱弗哭囡,待我也来抱抱。”;熟人之间称小鬼头含有调侃、亲热的口吻。

  吃夹裆

  同“吃夹档”,指被夹在中间受气有两头不讨好的意思,或是无缘无故被冤枉。胡祖德《沪谚外编?新词典》:“吃夹裆:言受冤也。”评弹《西厢记?佳期》:“唔笃一面责怪我,一面也抱怨我,我两面吃夹档。”

  出送

  ①同“出松”,指逃走、赶走。滑稽戏《三毛学生意》:“不瞒你吴 先生讲,真叫没有地方要,假使有地方,我老早叫他出送。“《生活周刊》1989.8.6:“贼骨头偷了钞票已经出送了。”

  ②同其字面含义,有送出,花费的意思。《青年报》1988.1.8:“言下之意,这顿饭终归要我听帐了,结果,连酒带菜,还加外烟,三十几元钱‘出送’了。”

  老举

  同 “老鬼”,形容在某个领域中特别在行、办事精明能干,或是具有相当熟练的操作技能等。胡祖德《沪谚外编?新词典》:“老举三,指一事物,而不明言其名,听者自能会意。”《何典》第一回:“看看来到桥边,只见一个老鬼,颈上挂串数珠。”潘慎注:‘老鬼:精明人,老门槛。’”

  发利市

  利市是指利润或在做生意中买卖顺利的预兆,在吴方言中利市亦指吉利、吉祥,所谓“发利市”是指说些祝福和吉利的话,讨个口彩。《何典》第六回:“算计已定,便走到一个大人家去,发起利市来。果然人见他少年清秀,念文字琅琅有声,便把粥饭舍与他吃。”

  一蓬风

  同“一帆风”,形容说话做事有偏颇、走极端、往一边倒。《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比如一边有财有势,那趋财慕势的多只向一边去。这便是俗语叫做一帆风。”胡祖德《沪谚》:“相打一蓬风,有难各西东。”

  打杀夹墙里

  指被蒙在鼓里、对事情不明所以,莫名其妙或指蒙受不白之冤。《何典》第九回:“再不其然,把你也像令爱一般打杀在夹墙里,岂不白送了性命?”潘慎注:“打杀在夹墙里,与事实隔膜、莫名其妙。”胡祖德《沪谚外编?新词典》:“打杀在夹墙里:受人拮责,抱不白之冤也。”

  出辔头

  原指骑马飞奔,后亦用来泛指人飞快地奔跑的样子。《嘉定县俗志?方言》:“出辔头,俗谓飞奔疾走也。”茅盾《子夜》十七:“到外滩公园一带浦西热闹的地方,我们出一个辔头玩一玩,那倒不错。”

  搭山头

  即搭讪,“讪”释为讥笑、勉强装笑,所谓搭山头,即是因不好意思而找话说,藉机闲聊,同时带有应酬的意思。

  佯解劝

  即佯装劝解的样子,指双方有矛盾时,第三方名义上作为调解人的身份出现,实则偏袒其中一方为其说话。胡祖德《沪谚外编?新词典》:“佯解劝:谓场面上公平和解,其实有偏袒之意。”

  粢饭团

  上海的传统早点,用刚煮好的热糯米饭摊在白布上,然后撒上盐,或是糖、肉松等,再将油条一折为三,用糯米饭裹住即可。龙应台《啊,上海男人!》:“这一天,我从里弄出来,在巷口“永和豆浆”买了个粢饭团――包了肉松榨菜的,边走边吃。”

  拉三

  亦作“垃三”,对*女的俗称,也是对那些生活作风不正派的女青年或是女流氓的蔑称。《青年一代》1981.3:“我是挨人家骂、被人鄙视的‘流氓阿飞’、‘小偷’、‘拉三’。”

  捣糨糊

  属于中性词,为近代沪上的流行用语,指做事不认真,随便应付了事,与北方话中的“和稀泥”同义;另可用来表示遇事圆滑、冷静,善于沟通、调节人际关系,解决矛盾;表示谦虚,有漫不经心、随意从容之义。上海人视会“捣糨糊”为一种本领,更多的人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善于妥协、迂回曲折得处理问题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人来疯

  ①亦作“人来风”,形容小孩子喜欢在大人面前故意摆出疯疯癫癫的样子或作出一

  些忘乎所以的举动以便得到充分的注意。王安忆《流逝》:“发什么人来疯!没有规矩

  。”

  ②指喜欢人云亦云、爱凑热闹、看笑话。《青年报》1990.10.12:“当然,说‘人

  来疯’有点太粗,用心理学语言来描述,应该是从众心理。”

  大细

  对子女的俗称。王有光《吴下谚联? 大细》:“子女多者,统言大男小女,毕竟贵多男*女之意多,一似大属男小属女者。自钱塘名*苏小小名噪一时,原之称儿女者,讳大小而曰大细。”

  小毛头

  对刚出生婴儿的昵称。程乃珊《洪 太太》:“孙女马上要养了,给小毛头做的。”范小青《光圈》一:“吴影兰在店里忙,没有功夫领小毛头。”

  牛皮糖

  牛皮糖是苏州特产,这种糖不易嚼烂容易粘牙,带有一定的韧性的软糖。由于牛皮糖的特性,人们便用它来形容那些言行不爽快、喜欢纠缠的人或用来形容某些人纠缠不休、无理取闹的样子。程乃珊《摇摇摇,摇到外婆桥》:“那年我分配到一所中学教英文,买了外婆爱吃的酱汁猪肉脯和外公爱吃的苏州牛皮糖。”孙梅英《我的苦痛和我的幸福》:“当我与这个‘牛皮糖’结婚时,很多人都感到奇怪。”

  今朝

  沪语中表示今天,明天即用“明朝”表示,亦用作“今朝头”、“今朝子”。《海上花列传》第五五回:“就今朝起,我一径实概样子。”

  勿入调

  亦作“不入调”、“弗入调”,特指上不了台面的事情或为人处事不正派、所作所为不规矩。《海上花列传》第九回:“耐勿入调末,我去教蒋月琴来,也打耐一顿。”

  乌里买利

  象声词,形容乱七八糟、杂乱无章、纠缠不清的状况。《新民晚报》1983.2.2:“上海话的成语毕竟还是方言口语,所以免不了带一些语气词、象声词穿插其间,如粘滞疙瘩、腻心八腊、花七八腊、眼花六花、刮腊松脆、嘀粒滚圆、乌里买利……”。

  污糟

  亦作“乌糟”,形容肮脏、乱七八糟、没有章法的样子。《文明小史》第五一回:“日本海中群岛的土人,披着头发、样子污糟极了。”《何典》第九回:“一进衙门,便委派判官乌糟鬼去相了尸。”潘慎注:“乌糟鬼:随和、马虎、一切不计较的人。”

  轧朋友

  ①原指交朋友,后用来指代异性之间相互交往、谈恋爱。《嘉定县续志?方言》:“俗谓交友曰轧朋友。”卢群《绣娘》:“轧朋友初约会,你不伴着我,倒让我干起‘单干户’来了,世上,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大怪人呢?”

  ②与“轧姘头”同义,表示男女之间的不正当关系,如婚外恋之类。《歇浦潮》第九三回:“你说我外边轧朋友,这句话果然有的,我也用不着瞒你,彼此一般都是姘头,谁也管不了谁的帐。”

  打格楞

  亦作“打格仑”,指由于吃惊、害怕、犹豫等情绪造成说话不连贯、中间出现停顿的现象。《文汇报》1988.6.10:“他神足气旺,斗志昂扬,语汇丰富,音调铿锵,一口气吵了十五分钟,不打格楞不喘气,吵架的技艺炉火纯青,吵架的功夫出神入化。”

  号头

  用来计算时间的单位,特指月份或是一定的日期。滑稽戏《父子同心》:“我做起梦来,连得牢格,顶多辰光连连个把号头得来。”《海上英雄》第二回:“什么科长不科长,我还不是签签、看看报,到号头上领点薪水用用。”

  头子

  指脑子、脑袋,如“头子活络”便是用来形容某些人脑子聪明、善于动脑筋、能够随机应变。评弹《水淹七军》:“我晓得一定有人勒拉捉弄我,好的我头子活络。”

  老坦克

  老坦克,原指旧式即将被淘汰的坦克,后用以特指使用的时间较长,外表破旧而性能差的自行车。《文汇报》1988.9.29:“ 老汪推来了一辆20多年前购买的‘老坦克’,经过修理整旧如新。”

  老法师

  法师,原是对和尚或道士的尊称。在沪语中,“老法师”是指那些在各自领域中从业时间较长眼光独到经验丰富的老行家。《生活周刊》1988.4.3:“上海某进出口公司的一位‘老法师’认为:百分之十左右的青年外销业务员不称职。”

  老蔬菜

  蔬菜存放时间过长便容易干枯而缺少水分,让人无法食用。所谓“老蔬菜”,是对老年人不尊敬的称谓,有诅咒别人早死的意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第七四回:“却又说的是苏州话,只听得‘老蔬菜’,‘杀千刀’两句是懂的,其余一概不懂。”

  吃大菜

  ①旧时上海人对洋货甚为推崇,因此将西餐称为“大菜”,吃西餐便用“吃大菜”来表示。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 ?儿童时代的上海》:“这时候从内地到上海来游玩的人,有两件事必须做到,是吃大菜和坐马车。”

  ②亦指受批评、挨训斥、受气。《新民晚报》1984.6.1:“‘东洋大板请你吃大菜了吧?’‘龟田说话倒蛮客气的,只是阎王好见,小鬼难当,三木这家伙狗仗人势,说话气人。’”

  吃死蟹

  死了的螃蟹是不能再吃的,如果连死的螃蟹都要吃的人,就一定是那些贪得无厌的人,因此上海人将那些不知足、无孔不入的人的行为称为“吃死蟹”。胡朴安《上海俗语大词典》:“吃死蟹,言人贪念,无孔不入也。沪有‘叫化子吃死蟹,只只好’之谚。又欺凌懦弱,亦曰吃死蟹,盖喻死蟹无力可以抵抗也。”

  吃酸

  指内心厌恶、感到为难、尴尬或是难过。《新民晚报》1984.5.14:“理发店经理心平气和地为我解释:

  ‘主要是师傅们看见你满脸络腮胡子有些吃酸。’”

  《解放日报》1989.9.13:“本届女花冠亚军决赛,江苏女队肖爱华一人在花剑团体赛里独得四分,让上海队‘吃酸’。”

  抖豁

  胆小经不起大场面的样子,表示谨慎而显得胆小怕事的样子。后亦用来表示购物者在购物时表现出犹豫不决的样子,多用以形容既想买某东西,又舍不得花钱而左右摇摆不定。

  囡囡

  对子女的昵称,亦用来表示对小孩子的亲热称呼。《广天籁集》:“月月亮亮,家家囡囡出来白相相。”亦作“囡娪”、“囡唔”等等。

  收根

  ①指事物发展到最后的结局或人的下场。胡祖德《沪谚外编?斩白獭》:“奉劝世人归正派,*淫究竟没收根。”

  ②同时指代有节制、能够很好的对自己进行约束、有规范地做事。胡祖德《沪谚外编?陆野臣卖娘子》:“做人第一要收根,休笑卖大娘子陆野臣。”

  坍招势

  即“坍台”,指丢脸、没有面子。《文汇报》1988.12.27:“‘模子’、‘斩一刀’、‘坍招势’、‘拎不清’一搭一挡的上海话叫人喷饭,全是毛永明配的音。”

  投五投六

  形容某些人冒冒失失、不稳重、莽撞的样子,亦作“逗五逗六”。倪海曙《杂格咙咚?苏州话诗经?啥人害得我实梗》:“我格样子投五投六,我格眼泪赛过河浜。”

  神智无知

  属于沪语中运用频率较高的词语,亦作“神志无知”、“神咒胡咒”等,多用来表示训斥,指某些人没有头脑、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糊里糊涂或是不知天高地厚忘乎所以胡作非为的行为。《苏州谚语选?附录》:“神咒胡咒,假痴假呆、胡说八道。”

  乱话三千

  “三千”代表程度,与“乱话”放在一起表示成分上的关系,指胡言乱语、胡说八道、没有任何分寸。《双凤冤》:“勿要乱话三千,我做监牢头,你做禁子婆,若说绝后代,两个人都有过。”

  阿拉

  沪语中的常用词,人称代词,表示我或我们的意思。《负曝闲谈》第十九回:“阿拉格酒钱是勿能欠格哙!”

  沙大

  指疲乏、劳累、吃力,又作“衰惰”。衰原义为弱、小,《川沙县志》:“疲乏谓之衰惰。”《嘉定县续志》:“俗言劳顿或慰劳人俱曰衰颓。”今沪语中该词的读音一般以其谐音词“沙大”代替。

  顶真

  亦作“顶针”,在做针线活时戴在手上用以防止针的戳伤,有保护作用。后被用来形容某些人办事认真、不讲人情。胡祖德《沪谚外编?俚语考》: “顶真,实订真之误。”

  挖塞

  指由于碰到一些让人不痛快的事而感到内心气愤、有苦难言,心里象被堵住一样难过。《新民晚报》1989.2.4:“想想自己卖粮票也属非法,于是只好眼睁睁地看着骗人的粮票贩子轻轻松松地远去。然而此时此刻,陈老太心里感到一阵从未有过的‘挖塞’(又气又恼)。”

  触心境

  同“触心经”,指某些外部行为或话语触动心中难以言语的伤心事,导致内心伤感。胡考《上海滩》:“好了好了,不要老是去讲这种触心经的事了。”《青年报》1982.2.26:“我最近参加了一些老同学的婚礼,很触心境。”

  ;

  关亡讨口气

  关亡原是指关亡婆,即是那些依靠算命看相、替人招魂为生的巫婆,所谓“关亡讨口气”是指巫婆在替人招魂之前向其家人了解死者生前情况的一种行为,只有在了解到大致情况后,关亡婆才能借题发挥、装出鬼腔来行骗。后来人们便以“关亡讨口气”比喻某些诱人说出真话的行为。汪仲贤《上海俗语图说》:“凡赚人口供的事,都能借用此话,譬如丈夫瞒住老婆与别的女人借了小房子,老婆得了风声,诱男人自己招供出来,也叫作‘关亡讨口气’。”

  吃香

  受欢迎,意与“吃价”同。据《宋朝事实类苑》记载,北宋中期后,宫廷编制庞大,在京城中候补待放的官员有一个叫“三班院”的机构负责安排和分配。候补官员为争取早日放官,就以“香钱”的名义向三班院官员贿赂,于是,三班院官吏“香钱”之收入远超过年俸的收入。因此“吃香”被借喻令人羡慕的职业,亦用来表示令人羡慕的职业及受人欢迎的商品等等。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江南这些乩坛,必定有一位主坛的祖师,那时最吃香而为人崇奉的就有两位,一位是济颠僧,以为是吕洞宾。”

  文旦壳子

  文旦,是一种热带水果,皮厚多汁。文旦的外壳厚而结实,颜色为嫩黄,由于其含有水分可作为盛放水烟的烟丝而用,即“烟木碗”。对于吸烟的人来说,烟木碗携带不便属于累赘,因此“文旦壳子”便用来比喻那些不受欢迎的人。汪仲贤《上海俗语图说》:“譬如一男一女在谈爱情,男像淡烟,女像烟管,如有第三者在他们旁边徘徊不去,妨碍他们的恋爱工作,则此人就是一双累赘式的‘烟木碗’,就有被一对情侣呼作‘文旦壳子’的资格。”

  捧角

  在旧上海,初次登台的演员专门出钱请人在台下为其鼓掌喝彩,以造声势,而专门从事这一行的人被称为“捧角家”。汪仲贤《上海俗语图说》:“自捧角之风大盛,而平剧的势力便日渐衰落,虽不能完全归功于捧角家,然造成这样无非是黑白的局面,却不能不说是捧角家努力活动的结果。”

  老虎党

  旧上海滩上专以诈骗为业的一个组织,将破旧的衣物、伪造的古董字画、赝品以及假首饰等通过包装欺骗当铺,从而骗取钱财的手法。汪仲贤《上海俗语图说》:“老虎党,个中人自称‘跑老虎’,这就是说做老虎党员全靠两条腿要去跑的,第一备了资本先要去跑货色,衣庄的‘喝摊’,古董钟表茶会上都有他们的足迹,放出眼力来看准了货色,用廉价购下,必要时须加一番改造工作,然后再拿出去变钱。”

  陌生人吊孝

  系谚语式俗语,即“陌生人吊孝,死人肚里得知”含有一定的诅咒的意味,指某些人做了不为人知的亏心事,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是怎么回事。譬如,丈夫在外与其他女子走在一起被妻子碰见,丈夫便会推说这一女子是朋友的爱人,妻子便以“陌生人吊孝,死人肚里得知”回答,意思是你再隐瞒我也知道是怎么回事。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