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威客:智慧大卖场(3)
luyued 发布于 2010-12-27 11:54 浏览 N 次参与猪八戒网的威客悬赏便是其中之一。《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也体验了一周威客生活。可惜,一名新威客的中标几率非常小。一周之内,《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网上参与悬赏任务超过30个,包括取名、广告语创作、撰写商业软文、产品简介等等;最终仅中标一项,内容是帮一名希望进军胶带行业的客户整理一份十多页的行业资讯,赚得人民币60元,网站抽取20%的佣金之后,中标者只得48元。此悬赏最终收到作品28份,若综合考虑,几乎涵盖了关于胶带行业的方方面面;此外《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还参与10项招标任务,多为商业软文代写,无一中标。记者在个人介绍中特意注明“深谙传播之道”,最终只有一名客户通过网络进行了联系,当他得知《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无撰写商业软文的经历之后,就没了下文。
《白皮书》显示:中国威客中,有17%的人从未获得收入;31.5%的人每月仅获得收入1~99元;超过50%的人能够获得超过100元的收入;每月能获得2000元以上的只占3%。
刘锋认为,过低的收入使得威客只能成为兼职,因此不可能迅速扩大这一行业。的确如此。调查显示:在空闲时间“丰富业余生活、实现自身价值”的威客占据了91.3%的高额比例。
但威客们并不在乎这些。多名威客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都表明,成为一名威客,钱不是目的,主要是兴趣使然。
河北某大专艺术设计老师徐志海在2009年暑假时正式成了一名威客。专业在身,他很快就成为高手。“和高手过招是很刺激的,”徐志海说,“最大的乐趣就在于PK,看着自己从猪一戒逐渐到猪六戒,就像游戏中的练级一样,你需要接受任务,需要中标,需要得到客户的好评……”
迅速升级的徐志海引起了猪八戒网工作人员的注意,他们将其推荐给《新闻联播》采访。徐志海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听到这个消息后头皮发麻,那时觉得做兼职可能会引来一些非议。”他请示了学校领导,却得到大力支持。于是,徐志海以一名威客的身份登上了《新闻联播》。当央视通知要播的时候,一家人打电话“通知所有认识的人看新闻”。
徐志海在朋友和学生中出了名。最不可思议的是他的学生们的变化。“他们一下子觉得我很伟大,从而觉得做设计很有出路,学习劲头特别足。”他的学生们纷纷加入威客的行列,还组成了“威客小分队”,以职业团队的面貌出现在威客网站上。
- 06-19· 你猜是真还是假
- 06-19· 中国受危机影响超预期
- 06-19· 自吃河蟹
- 06-19· 祖传秘方治疗脱发====发明
- 06-19· 《中国信息报》头版头条
- 06-19· 中国信息报半月精彩观点
- 06-19· 说话要和谐
- 06-19· 和谐将被和谐
- 06-16· 李嘉诚今年首次增持长实
- 06-14· 模式创新 产业集群提速奔
- 06-14· 80後捱貴租 變「縮水蝸居
- 06-14·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 06-14· 美联储不急于升息
- 06-14· [恶搞]万物有时离别有时相
- 06-12· 中国石油(601857)转载:股市
- 06-12· 原创:大港油区首届报告文
- 06-06· 厦门网络元宵晚会
- 06-06· "夏商卡"我最喜爱的网络元
- 06-06· 舞出“妖”一样的女人-
- 06-05· 曾经的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