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出版 > 报纸 > 中国新闻周刊:熊猫债券的“鲇鱼”效应(3)

中国新闻周刊:熊猫债券的“鲇鱼”效应(3)

luyued 发布于 2010-12-27 11:54   浏览 N 次  

熊猫债券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的还不止这些。新的发行主体,总会给原本封闭的市场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新情况。

此外,按照《亚行》发行债券的章程要求,亚行在资金管理中必须要做利率调期,这是一种被债务人用来降低借款成本,或避免利率波动带来风险的自保之法。“中国还没有这方面的法规,所以我们正全力与央行合作,让他们批准我们做利率调期,很快就有法规出台。”张雪春说,“这将为中国发展金融衍生产品提供工具,各家银行也能做自己的风险管理。”

中国债市放入“鲇鱼”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坎特伯雷称,“债券市场”已经成为“比总统更能影响每个人生活”的现实存在。在债市发达的美国,债市总值占到国民GDP的143%。全球统计债券总值相当于GDP的95%。而中国2002年末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托管的债券,加上凭证式国债,总值为2.8万亿元,相当于GDP的29%。这与同期16万亿元的银行资产相比很不协调。

亚行和IFC对本币债券的介入,开启了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债市的大门,将扩容本币债券市场,为疲软的债市放进几条鲇鱼。“我们在东南亚等地做这些尝试后,都有很多外资机构跟进发行。”张雪春说。在这方面,中国台北是一个杰出的例子。自亚行发行第一笔本币债券之后,台北债市引进其他外资金融机构和受到国际认可的速度很快。2006年元月,它将成为全球债市最具代表性的“雷曼兄弟全球债券指数”的成员之一。从1969年起,亚行发行了31个币种,总金额为600亿美元的本币债券。2004年还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做了外资机构发行本币债券的第一单。亚行2004年11月22日发布的首期《亚洲债券监测》指出,东亚地区的本币债券市场作为国内融资来源的重要性在不断增加,其中“泰国的市场增长幅度最大,而马来西亚本币债券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最高”。

“本币债券在全世界都是检验市场自由化的试金石。”IFC财务主管夏皮罗说。张雪春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中国以前的债券市场,在发行人这一块没有完全开放。迄今为止,中国债市产品包括国债、央行票据和企业债,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财政部发行的国债和央行票据。而发行人均由政府、政府机构或其他与公有部门联系紧密的实体所包揽。

国际金融公司和亚行首吃螃蟹,做了外资机构发行本币债券的第一单,可视为发行人自由化的破冰。“发行主体单一的话,金融产品就单一,发行主体多元化,才能提供给国内金融机构更多适合的产品。”张雪春说。此次发行的熊猫债券便深得国内金融机构青睐。

广告赞助商